媽媽們必看:6歲以下寶寶的「性觀念」,應該如何正確引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果年幼的寶寶問:「我從哪裡來的?」

你會如何回答?

是廁所里撿來的?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是老毛猴叼來的?還是充話費送的?

……

也許你覺得孩子還太小,說了也不懂,又或者你壓根沒有意識到應該給孩子進行早期性教育?

這兩天,一套《小學性健康教育讀本》在微博上鬧的沸沸揚揚。

起因是杭州的某位媽媽吐槽性教育課本尺度太大,簡直辣眼睛。

此圖一出,不少網友紛紛跳出表示太黃太暴力,更有營銷號在旁煽風點火。

結果正當劇情進入高潮的時候,有了戲劇性的反轉,明真相的吃瓜群眾看不下去了,獻出了這張圖片的完整版。

原來這是教育小朋友保護好自己的隱私部位,提高警惕,防範他人侵犯,卻被渲染成了一場黃段子的狂歡。

再來看看這套課本的其他內容:

在一年級下冊的教材中,學生可以通過漫畫了解到男女生殖器官的外部和內部構造;(這部分並不僅僅介紹生殖器官,而是把生殖器官和四肢大腦五臟六腑等其他器官一起講了,就是為了最大程度地「正常化」生殖器官)

二年級下冊的教材中,在第一主題「人的誕生」內容中,就包含了「爸爸媽媽相親相愛」、「爸爸的陰莖放入媽媽的陰道」、「爸爸的精子進入媽媽的子宮」三個過程,並配有圖畫。

三年級就講到了青春期男孩女孩會出現的遺精、月經等現象;而到了五年級下冊,教材就會引入性取向的概念,告訴孩子們同性戀也是正常的。

而且有專門講解如何保護自己防性侵的章節,配圖囊括了成年男性對男孩、成年女性對男孩、女孩等等。

更讓人欣慰的是,書中還提出了:男孩和女孩同樣應該獨立自主,「人生而平等,不因性別不同而不同」的正確三觀。

於是教育廳發話了:這套書的內容並無不妥。

在我國,關於性教育要如何開展,以什麼樣的尺度和方法,一直都是比較複雜的難題。

因為大多數孩子從小就對自己是從哪兒來的感到好奇。

用合適的、科學的、不迴避的態度解答,幾乎是我們唯一可以幫助到的機會。

而且就算我們什麼都不說,他們也會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

也許是網絡,也許是小黃書,也許是隔壁王叔叔,也許是,某一次我們都不想看到的傷害。

針對網絡上的質疑,浙江省教育廳也做出了回應:這套書的內容並無不妥,只要「學校老師盡到指導責任,幫助孩子正確理解書中的內容」。

那麼問題來了:兒童性教育真的有必要嗎?

一組數據和一個新聞

根據「女童保護」組織最新的報告數據顯示:

2016年全年媒體公開報導的性侵兒童(14歲以下)案件433起,平均每天1起。

2016年公開報導的性侵兒童案件涉及778人,其中女童遭遇性侵人數為719人,占92.42%;男童遭遇性侵人數為59人,占7.58%。

報告顯示,這些案件中熟人作案居多,有300起,占總案件數69.28%;陌生人作案的為127起,占比29.33%。

其中熟人關係中,占比從高到低依次為師生(含輔導班等)27.33%、鄰里24.33%、親戚(含父母朋友)12%、家庭成員10%。

再來看一個故事——

如何從小培養正確的「性」觀念

社會上幼童被性侵的新聞屢見不鮮,而但凡涉及到與「性」相關,就會呈現出兩張奇怪的面孔:表面上,視其為洪水猛獸、剪輯封殺、避諱極深;私下裡,卻時興性開放、藐視生命、踐踏婚姻道德。

譬如保險套廣告見不到、人流廣告卻滿天飛;譬如出軌成了常態,婚姻成了兒戲;譬如媒體故意用一些帶有性暗示的標題和內容來吸引眼球等等。

在這種大環境下,我們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如何給孩子培養正確的「性」觀念?

☞ 2歲前

雖然寶寶到兩歲後才基本能接受性知識,但其實,性教育可以提前到更早。

譬如不當著外人給寶寶換尿不濕、不給寶寶穿開襠褲、不戲弄男寶寶的生殖器、不讓寶寶隨地大小便……這不僅是對孩子的尊重,我想也是最初的性教育方式。

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越尊重,他(她)就越懂得自尊自愛、就能越早具有隱私保護意識。

☞ 2-3歲

可以通過洗澡、照鏡子、睡前換衣服等機會,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身體各個部位。

關於隱私部位,這時候只需要簡單地告訴他(她):「小褲褲覆蓋的地方要好好保護,手髒了不能摸,不然會生病;除了爸爸媽媽(或其他可信任的家人)幫你洗澡、上廁所、換衣服外,別人不能摸。

☞ 3-4歲

充滿好奇心的寶寶會開始有疑問:「我是從哪裡來的?」「為什么女孩子要蹲著尿尿、男孩子要站著尿尿?」「為什麼爸爸有鬍子媽媽沒有?」「為什麼媽媽的乳房比爸爸的大?」

這時候家長可以藉助繪本,用較為淺顯易懂的語言向孩子解釋生命是如何開始的、男女之間有什麼區別,根據孩子的問題點到為止即可,不必上成專業的生理衛生課。

推薦繪本:《小威向前沖》、《寶寶是從哪裡來的呢?》、《我從哪裡來》、《我的故事》、《我寶貴的身體》等。

同時,還要及時讓孩子初步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同樣推薦藉助繪本的力量,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推薦繪本:《不要隨便摸我》、《不要隨便親我》 、《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我不跟你走》等。

☞ 4-5歲

這個年齡段有一個很常見的現象是:女孩子會說想跟爸爸結婚,男孩子會說想跟媽媽結婚,有的孩子還會在幼兒園的同齡人中選擇結婚對象。

這表明孩子進入了婚姻敏感期,對性別、自我、異性有了初步的感覺。

這個時候,父母要保持正常態度,平和的孩子交流,不要批評和打壓。

關於性教育的雷區,最好不要踩

☞ 不尊重孩子的身體和隱私

比如展示和玩弄孩子的生殖器、把男孩子打扮成女孩子(或把女孩子打扮成男孩子)、給孩子穿開襠褲滿街跑、讓孩子隨地大小便、把孩子裸露的照片隨便發到網上……真心希望這種種不尊重孩子人格和隱私的陋習會隨著文明程度的提高而逐漸絕跡。

☞ 打壓孩子萌芽的性意識

孩子摸生殖器自慰的時候、對自己和異性小朋友身體產生好奇的時候、想跟某個小朋友結婚的時候,如果父母認為這是不正常的,罵他們下流、不知羞恥,甚至進行體罰,則會對孩子的初期性意識造成打壓。

☞ 漠視孩子的求助信號

有很多性侵幼童的案例,都是發生了多次、直到出現惡性事件後才引起人們重視的。

但事實上在這期間,孩子們也曾嘗試著跟爸爸媽媽反映:「有人摸我了。

」「有人親我了。

」「我下身很痛。

」卻被忽視掉了,以至於他們可能會認為自己無法從父母那裡得到幫助。

其實簡單來說,兒童性教育無非就是:把孩子當做一個有人格、有尊嚴的獨立個體,父母要學會尊重和傾聽;分階段進行適當的性教育引導,給予科學正確的性知識;態度端正認真,不迴避不含糊其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堂性教育課 成年人可能都掛科了

這兩天,「兒童性教育」這個話題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引來了議論紛紛。起因大致是杭州的一位二年級孩子家長在微博上吐槽學校發放的《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認為該教材尺度太大,並曬出其中的圖片。與此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