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要認真傾聽孩子心聲,幫助孩子順利走上成長之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經常有父母會這樣抱怨:「我那兒子,什麼事都不和我講。

」而男孩對自己信任的人卻經常這樣訴苦:「爸爸媽媽從來都不理解我,他們想說什麼就會說個沒完,而我說什麼的時候他們卻心不在焉,甚至直接打斷我的話,覺得我說的都是沒用的。

」生活中,這種情況比比皆是。

對於男孩的話,作為父母應拿出熱情和興趣,並從心底里願意和他們溝通。

孩子講話時儘量不打斷、不批評,並能站在男孩的立場和角度去理解他說話的內容,使男孩感到他被理解、重視和接納。

如果你足夠細心,你會發現,男孩是很容易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的:沮喪和生氣時會發脾氣,害怕時會出汗和發抖,傷心時會大哭大叫。

能得到父母傾聽的男孩身心成長比較健康,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緊張與困惑逐漸被消除。

男孩的恐懼和悲傷就好比他們身上多餘的負擔,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如果男孩能充分地甩掉它們,就能建立他們那有愛心、有信心的生活態度。

父母可以定出專門的傾訴時間。

對於說慣了的父母,開始傾聽可能是很困難的,但是為了男孩的健康成長,必須要試著去傾聽,男孩的反應就是傾聽結果的嚮導。

在傾聽男孩的心聲的時候,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1)傾聽時要有耐心。

家長不要因孩子說話不夠流暢,或者吐字不清而流露出不耐煩的情緒,同時還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生氣,少批評,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講完,不輕易打斷孩子說話。

特別是男孩發表見解或不高興的時候,更要耐心傾聽,給孩子提供一個表達情感的機會,這樣更有助於解決問題。

(2)傾聽時要專心。

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受到重視,有被尊重的心理需要,講話的時候也不例外。

因此,父母在傾聽時要精力集中、態度認真,不敷衍孩子的問題,更不要誤導孩子。

與孩子交流問題儘量看著孩子的眼睛,不要一邊談話一邊看手錶、摳耳朵、打哈欠等,也不要一邊跟孩子說話一邊忙著做其他事情,否則會讓孩子覺得你心不在焉,對他的話不感興趣。

父母或大人不願意跟孩子交流,孩子當然有話也不想跟家長和大人們說。

(3)傾聽時要有誠心。

家長要尊重孩子的發言權,並坦誠地與他們交流。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坦率、真誠地傾聽並做出回答是令他們高興的事。

否則會產生一種距離感,影響溝通效果。

即使不同意孩子的看法也不要輕易否定,或者嘲諷,並適當地站在孩子的立場或角度來看問題。

如果確有必要糾正不妥的觀點,也要等孩子把話講完後再闡明自己的觀點。

總之,家長在傾聽孩子心聲的過程中,還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

有時候孩子會運用身體語言和情態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作為父母不要忽視這一點。

把握孩子的內心世界,有的放矢地引導孩子說話,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見解,才能促進問題的順利解決,幫助孩子順利走上成長之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說話口吃怎麼辦?

一般來說,孩子在兩歲左右時,只能說200來個詞。孩子的語言能力雖然在發展,但是他的語言表達能力仍處在流暢表達的初期,所以他不能迅速選擇與他的想法相匹配的詞彙。而且,隨著孩子語言能力的提升與發展,...

「不聽話」的父母,親子關係最差

央視曾推出的一部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紀錄片《鏡子》片中都是一些讓父母頭疼的「問題孩子」在《鏡子》里家長與孩子之間各種問題被毫無遮掩地展示出來其中交流的缺失、溝通的無效是片中幾個家庭的通病

不要輕易讓孩子「閉嘴」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新唐書·魏徵傳》每個家長都對孩子疼愛有加,但是真正做到尊重孩子的家長卻非常少。很多家長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由於家長和孩子有不同的想法,就會直接打斷孩子的話,不讓孩子把話...

孩子,你在想什麼?

在家庭教育過程中,這種情況其實非常普遍。孩子五六歲以前,心裡在想什麼,家長很容易能捕捉到。當孩子慢慢長大,開始上學,和同學們有更多的交往,開始通過更多渠道去

兩個字,就能拉近你和孩子的距離

很多時候,父母和孩子完全不在一個頻道才是造成孩子無法和父母溝通,家庭關係不和諧的主要根源。我們在孩子面前關上了傾聽的耳朵,卻打開了訓斥與責罵的嘴巴,孩子不反感才怪!1 傾聽是與孩子成功溝通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