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方:父母越「妥協」孩子越」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算了,算了,不過,就只有今天,下不為例」。

「好了,別哭了,媽媽給你買去就是」。

「好吧,好吧,這次爸爸帶你去玩,以後不許再這樣耍賴哦」。

你是否也是這樣的「好好父母」?「好好父母」的確容易做。

自己省心,孩子也高興。

說一句「算了算了」「下不為例」,落得輕鬆。

不必費很多口舌跟孩子講道理,也不必費盡心思讓他停止哭泣。

「暫時滿足他的要求,下次不由著他性子就行了。

」不少父母總是這麼想,可往往事與願違。

在該拒絕孩子的時候「心慈手軟」,孩子也就在這樣的「妥協」中放任自己,甚至變本加厲。

你給他破例一次,他還會貪心第二次。

而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最狠不下心的。

等到第二次,說不定又一句「下不為例」就過去了,而忘記孩子已經無理要求兩回了。

人的慾望是沒有止境的, 孩子更是如此,甚至更為強烈

讓孩子嘗到了一次甜頭,學到了乖,後面就沒有罷休的時候。

過於遷就孩子,勢必會給他的成長與發展帶來麻煩。

所以,對於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必須學會拒絕。

原則性的事情,不能答應,就是能答應

比如孩子深更半夜要起來玩耍,要吃家裡沒有的東西,你必須讓他明白,無論他怎麼鬧,這個無理的要求就是不能答應。

孩子「碰壁」了一次,知道耍賴也沒有用,那麼下次他也不會再如此了。

對於過分的要求,沒有「下不為例」可言。

最初孩子學會對媽媽提出要求的時候,總是以試探的方式堅持自己的要求,只要媽媽的拒絕還沒有堅決到讓孩子害怕或絕望,孩子會繼續堅持,甚至用哭鬧來要挾媽媽。

這一招最能試探出媽媽拒絕的極限。

如果媽媽非常堅決,孩子就逐漸放棄制服媽媽,讓媽媽順從自己的念頭。

相反,如果媽媽屈服了,孩子的任性行為就得到了強化。

只要嘗到了一次甜頭,孩子就會抓住媽媽的弱點,繼續用任性執拗的方式讓媽媽滿足自己所有的要求。

如果你的孩子任性,那麼孩子已經抓住了你的弱點。

辦法很簡單,學會堅決地對孩子說:「」。

拒絕孩子要講究方法

孩子雖小,但卻非常清楚自己依靠的就是父母。

如果父母粗暴、簡單化地拒絕孩子,就會使他的心理受到損傷,產生無所適從的不安全感。

所以,要拒絕孩子,就應當從理解、尊重的角度出發,坦率、認真地將拒絕的理由告訴孩子,使他最在限度地理解父母的做法,並且感受到父母不是不願意滿足自己,而是家裡確實有困難,或者是自己的要求過分了。

這樣一來,他就會明白道理,並學會克己節制,這對他今後的成長是大有裨益的。

父母要堅持自己的正確態度

有些孩子性格倔強,被拒絕後,可能會想不通而鬧情緒。

這時候,父母必須硬起心腸不予理睬,或者想辦法轉移他的注意力,等事情過後再向他做進一步的解釋。

有些家長當時拒絕了孩子,可經不住孩子的軟磨硬纏,過一會兒又予以滿足,這是極端錯誤的,會助長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想法。

因此,家長們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具體情況,學會有效地拒絕。

父母的妥協與放任,也往往讓孩子做事半途而廢。

事事順孩子的意,孩子就會認為父母會滿足自己的一切要求,甚至認為父母是在怕自己。

於是,他想怎樣便怎樣,父母也半推半就,更讓他有恃無恐。

惡性循環下去,你就等著有一天他真正無視你的存在,不把你當一回事吧。

趾高氣揚慣了的他,處身社會的時候,如此自私和無理,又怎麼去與人合作?

兒童教育知識微信公眾號 ——kids1116 、yebkfx0829,歡迎關注兒童成長,分享兒童教育知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好父母」容易讓孩子變「貪」

「別哭別哭,媽媽給你買」、「你想要什麼,爸爸都答應你」……很多貝備網辣媽們面對孩子無休止欲求的時候,往往當起了「好好父母」,這樣一來,自己省心,孩子也高興。確實,「好好父母」容易做,不過,如果辣...

學會拒絕 更有利於幼兒健康成長

「媽媽,我要……」還沒等孩子說完,就會聽到媽媽的聲音,「寶貝,你要啥?告訴媽媽,媽媽給你買。」「奶奶我要玩具。」「好,寶貝要啥,奶奶給你買,只要寶貝乖。」「好吧,好吧,這次爸爸帶你去玩,以後可不...

家長越「妥協」 孩子越「貪」

「好好父母」的確容易做。自己省心,孩子也高興。說一句「算了算了」「下不為例」,落得輕鬆。不必費很多口舌跟孩子講道理,也不必費盡心思讓他停止哭泣。「暫時滿足他的要求,下次不由著他性子就行了。」不少...

學會堅決地對孩子說不

孩子任性,家長應該滿足孩子要求,做個慈母或慈父,告訴孩子「下次不要這樣……」就行了嗎?很多家長擔心自己太嚴厲會對孩子產生心理陰影,不清楚把握嚴厲的 程度。其實,家長在面對孩子任性的時候,該嚴厲的...

關於幼兒教育的幾個觀點,進來看看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動不動就對孩子繳械投降。「好了,別哭了,媽媽給你買去就是。」「好吧,好吧,這次爸爸帶你去玩,以後不許再這樣耍賴哦。」必須拒絕孩子時絕不「心慈手軟」。 有的家庭由於種種原因,如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