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當眾耍賴皮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的一學期開始了,你家的孩子順利入園、入學了嗎,有沒有哭鬧使潑、任性耍賴呢?

說起耍賴,尤其是孩子在大眾廣庭之下使潑耍賴甚至哭鬧、滿地打滾應該是家長最頭疼、最尷尬的事兒了。

而更要命的是,不管古今中外,好像就沒有不耍賴的孩子。

那麼,碰上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辦呢?

不妨先看一段三歲的小蘿莉奧斯卡影后級的表演:

事情倒也非常簡單,小蘿莉吃完飯,爸爸讓她把碗和叉子放到水槽中去,她不願意,這不就開始耍賴了……

怎麼樣,這段影后級的傾情演出,你是不是笑得肚子都疼了——原來,不光是我們家的這樣,天下孩子都一樣啊啊!!

但是笑過之後,是不是也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啟發呢——對比片中的爸爸,咱們家一般是怎麼處理這種耍賴皮、效果有他那好嗎?(我們大多數家庭,不光是效果不行,大概笑果也沒人家那突出吧)

其實,這種任性和「耍賴皮」對於孩子來說,還真是很正常的事。

誠如我們此前一再強調的,對於孩子的行為問題一定要遵循「先歸因,再歸責和尋求解決之道」這個程序來,我們先大致探究一下原因,然後是「對症下藥」。

一般說來,由於心理發展還不成熟,兒童對許多事情缺乏認識和判斷能力,多少都有點任性。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是個性偏執、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約束能力的表現。

另一方面,成長環境是導致兒童產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因,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而往往是我們家長不加約束(或不合理約束),溺愛、放縱教育的結果。

概括起來,孩子「耍賴皮」的原因主要有這幾點:

表達能力不足

對於3歲及以下的寶寶而言,他的語言發展狀況決定了其在一定情境下不能很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開始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但是他的口語能力發展卻仍不成熟。

當生理和心理的需求相違背,而且不能獲得滿足時,表達能力有限的孩子當然會以哭鬧「耍潑」的方式來表現。

向父母爭取主導控制權

學齡前的寶寶正值自我意識高度膨脹的一個發展期,他們很享受說「不」和主張自我權力的快感。

這也就是我們此前舉例「你問他要不要吃餅乾,他說『不』而實際上他是要吃的。

如果你因為聽他說『不』而不給他吃,那麼不滿足他的正當需求的後果肯定是一番撕心裂肺的哭鬧。

這個階段的寶寶活在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裡,只想著做自己想做的事、要自己想要的東西,一旦達不到預期就會哭鬧甚至耍賴。

因此,當孩子通過耍賴來向父母說「不」時,實際上也是一種堅定地表達自己意見和主張權力的方式。

想引起父母關注

當孩子乖巧聽話「不給家長添麻煩」時,父母往往可能會因為專注和忙於其他事而忽略了孩子。

既然正常手段不能得到父母的注意,孩子自然會考慮一些不正常的辦法,比如哭鬧、耍賴等,就像我們此前在「歸責」那篇文章中所舉的依依玩水故意把水灑地上來吸引媽媽的注意。

事實上,在小學裡也還有很多類似的例子,比如明明不會回答問題卻每次都把手舉得高高的,老師點起來卻又支支吾吾答不上來之類。

而一旦孩子發現,不聽話或哭鬧能引起父母更多的關注,或達成了正常情況下家長不會予以的調諧、讓步之後,這種蠻橫不講理的「賴皮」舉動也許就會經常出現,因為孩子已經確認,這是一項「非常有效」的好辦法。

家長的錯誤應對和鼓勵

當孩子因不聽話而受到斥責時,往往會哭鬧;當孩子某項要求得不到滿足時,最直接的反應也是哭鬧。

此時,家長如果因心疼而妥協,或因在大眾廣庭之下感到尷尬丟臉、為了息事寧人而答應孩子的不合理要求,那實際上就是給孩子傳達一項錯誤的鼓勵信息,孩子會據此認為,只要自己哭鬧 ,家長就會退讓和妥協,答應他的要求。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鬧得越凶越久,就越能如願以償——這種反饋之下,孩子會更變本加厲地耍賴皮。

測試你的底線

孩子雖小,其實「人小鬼大」,他們天生就是察言觀色的高手,很會用耍賴的方式來測試你的底線。

如果孩子每次都能通過哭鬧和耍賴的方式來達到目的,那麼他就瞭然於胸——你沒有底線,你的原則是可以因時因事尤其是他的耍賴而更改的,那麼以後你的任何強制和規訓可能都會失效。

家長無原則和失信的惡劣影響

我們中國家長往往不太注重對孩子的許諾,不嚴格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這樣一方面讓孩子喜歡測試底線,另一方面耍賴往往也是對此前家長失信的一種報復和負反饋。

比如,當大人宣布她再看10分鐘電視後去寫作業,最終可能因為家長自己有什麼事而在5分鐘後就關了電視逼孩子寫作業去了,也可能家長自己忙看手機沒注意時間讓她看了20分鐘。

孩子是很善於揣摩家長心思和情境的,當他們意識到你的立場並不那麼堅定,那她就會通過種種行為比如軟磨硬泡、裝可憐、耍賴皮來進一步動搖你的立場,而要命的是,我們很多家長們最後往往也稱了他們的心隧了她們的意。

還有一種失信更是孩子耍賴的直接原因。

比如上次許諾要給孩子買什麼玩具,沒買;這次再去商場,孩子就會堅決要;即便你許諾說下次再買,他也不會信,而只會逮一次算一次地耍潑打滾無論如何先保證這一次想要的玩具到手了再說。

而一旦開了這個「耍賴終於得到了玩具」的先例,下次任何事他都可以通過耍賴來測試你和你較勁。

孩子耍賴的原因很多,主要是這些方面。

對於這種任性耍賴,如果不予糾正的話,往往會妨礙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的正常發展。

比如會導致無法正確認識和判斷事物,個性固執、不明事理,妨礙生活能力的發展,不善與人交往,難以適應環境,不被別人接受而陷人孤獨,或經不起生活的考驗和挫折,對孩子健康成長不利。

嚴重的甚至會長大後因為自制力差、由於易衝動而犯罪。

「症狀和病因」干差萬別,因此解決之道也要根據因人因時因事而異,大體上,可採取如下原則和辦法:

秉持的原則

首先是平時生活中,家長之間要就教育孩子的原則達成一致。

只有一致,才不至於事到臨頭無原則地妥協,或「你唱白臉我唱紅臉」之下讓孩子有機可乘、有空子可鑽。

其次,家長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給孩子一個個好榜樣。

如果有時候許下了承諾但確實達不到,那也要鄭重給孩子解釋,並儘快採取補救和替代補償。

我們一再強調生活中要有正能量,那就不要給孩子負反饋——孩子的是非觀念還很淡漠,如果表現好時感受不到你的關愛,那很可能就會通過表現不好來博取你的關注(這不是笑話,現實生活中不少類似的例子。

爸爸媽媽忙於生意和工作,或精力集中於弟妹,「好孩子」就會通過考差、鬧騰點動靜出來吸引家長注意。

最後,就像前文「三歲影后」片中,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要有耐心。

不要當面諷刺孩子「你就是鬼做」「你裝什麼裝」,或如我的父輩教育孩子那樣簡單粗暴掄巴掌,這樣實在沒效果。

多一點耐心,多引導和鼓勵,片中的小蘿莉最後不也還是沒賴皮過去,自己把碗放水槽了嘛。

有了這一次讓她知道怎麼耍賴都沒用,她下次還會賣力演出麼?!

反耍賴的具體舉措

事先約法三章

預防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比如,出門去商場前先達成一致:一次只能買一個玩具,或買多少錢的玩具,或玩多久,否則就不帶你去。

有了這個約法三章,孩子要耍潑也理屈。

雖然孩子小,但是誰有理誰理屈他還是門兒清的。

理不直就氣不壯,屆時即便他忍不住想賴皮,他心裡還是清楚自己完全是無理取鬧的。

家長自己不要帶情緒

很多類似耍賴皮的場景失控,就是因為孩子和家長之間情緒相互影響,火上加油。

孩子自制力比較差,家長作為成人不要被他牽著鼻子走。

他鬧,你淡定地跟他講理和觀望就好;如果他鬧你勸說不果而訴諸武力,那只能是一場更驚天動地的鬧劇。

即便他哭鬧耍賴得再厲害,你也不需要發脾氣,只要以堅定的口氣說明理由即可。

給予一定的選擇餘地

如果孩子哭鬧動靜很大,那麼你可以很平靜地讓孩子自己選擇下一步的行動,是要留在當場,還是離開、回家。

如果他的要求不涉及原則問題,可以適當妥協。

比如本來商定是要買個玩具,在他哭鬧著要的1千塊的玩具之外,讓他自己選200塊的哪一種玩具,或某種東西的不同顏色之類……

給孩子選擇權,既適當照顧了他的面子和權力主張又不違反原則,也給他台階下,同時也是另一種轉移轉移注意力的形式。

不拿原則做交易

不論孩子如何哭鬧,該堅持的原則家長一定要堅持,不能妥協。

你要在他一開始耍賴就馬上明確、嚴正地告訴他:「我們不喜歡你這樣的表現,現在也不會買你要的東西給你。

」讓他清楚地知道,家長不會順從他的要求。

總之你要讓他明白,鬧不能解決問題,想解決問題那就先停止鬧騰。

該滿足的一定會想辦法滿足他,不該滿足的怎麼鬧也不會滿足,給孩子訂立規則。

切記,相比對孩子長遠的教育和影響,你一時的尷尬和面子不算什麼的。

轉移注意力

三歲以下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

當你確實無法滿足他的要求時,切忌強制性地壓制,不妨採取注意力轉移的方法。

你可以帶他迅速離開他耍賴的地方,比如去附近的兒童樂園玩一會兒,找他平時玩得好的同學,或做他平時喜歡做的遊戲,如捉迷藏等,轉移他的注意力,淡化他的購物慾望。

轉移注意力後,寶寶才能平息情緒,此時你再認真傾聽、了解他在想什麼、需要什麼。

同時告訴他為什麼你不滿足他的。

冷處理

美國街頭,一位父親領著5歲的女兒在人行道邊走邊聊天。

一言不合,5歲的小女孩就怒了。

小臉氣得發紅,上氣不接下氣,又是跺腳又是搖頭的,拽得緊緊的小拳頭在空中憤怒地揮舞著。

比這更嚴重的是那尖叫的哭聲。

這樣,國內的不少家長可能會儘快地制止孩子,或是選擇滿足孩子的需求以安撫孩子孩子的情緒。

這位美國父親從容地離開怒火中燒的女兒,與女兒保持一定距離,並將背隨意斜倚在一旁的牆面上,明顯甚至誇張地擺出一副輕鬆、耐心、不帶威脅成分的架勢。

接下來,父親開始語氣平和地與女兒談話,在談話中,他解釋說,無論是什麼事讓女兒生氣都是可以商量的。

他的女兒由此而明白了父親表達的東西並漸漸平靜了下來。

一場街頭危機就此化解。

以平等的姿態跟孩子談談,比制止孩子或滿足孩子更有效。

一方面這能平靜孩子的情緒,另一方面也會讓孩子知道,這種吵鬧是無法達到讓家長順從自己的目的的。

各位爸爸媽媽若遭遇孩子大鬧公共場所的情況時,可以嘗試美國爸爸的做法。

教孩子正確表達

如果孩子只鬧不說,家長可以暫時不出手協助。

當孩子開口要求家長協助時,家長也可以用提示說明的方式,讓孩子有自我思考的空間。

當孩子停止哭鬧之後,家長要及時和孩子溝通,好好地跟孩子說:要什麼直接說,哭鬧不是正確的表達方式。

讓孩子明白,下次可以用好好說話的方式跟家長提要求,而不是以哭鬧的手段來達到目的。

總之,辦法比問題多。

只要秉承對孩子足夠的耐心和尊重,總是可以當場找到比較好的解決辦法的。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寶寶愛發脾氣的五大原因

家有一頭倔強頑固的「牛寶寶」,怎麼辦呢?愛發脾氣、個性頑固的寶寶常常會讓媽媽在教育上花費更多的精力。深入了解孩子的心靈有助於我們選擇適當的訓導方式。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吸引父母的注意有時父母...

關於幼兒教育的幾個觀點,進來看看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動不動就對孩子繳械投降。「好了,別哭了,媽媽給你買去就是。」「好吧,好吧,這次爸爸帶你去玩,以後不許再這樣耍賴哦。」必須拒絕孩子時絕不「心慈手軟」。 有的家庭由於種種原因,如孩...

3分鐘短視頻告訴你,怎樣才算聰明父母?

初為人父人母最頭疼的就是孩子的哭鬧尤其是3~5歲的熊孩子:不想走路非要媽媽抱著不買玩具就哭鬧不止不滿足需求就滿地打滾……你我都是第一次當父母沒有太多的育兒經驗而面對孩子的哭鬧耍賴父母們無招可施於心不忍

不要遷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教育專家認為,對於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絕對不能滿足,遷就和順從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實際上是助長他們的「自我為中心」,這種自我意識的無限膨大,容易使孩子變得自私自利,完全不懂得對父母的感激,認為一切是...

教育有方:父母越「妥協」孩子越」貪」

「算了,算了,不過,就只有今天,下不為例」。「好了,別哭了,媽媽給你買去就是」。「好吧,好吧,這次爸爸帶你去玩,以後不許再這樣耍賴哦」。你是否也是這樣的「好好父母」?「好好父母」的確容易做。自己...

寶寶任性要早點管,小心變成「熊孩子」

提起「熊孩子」,大家都會覺得頭疼、頭大,腦海里大概會浮現一些經典畫面:超市里躺在地上不起來,哭著喊著要玩具;在飯店吃飯坐不住,到處亂跑,把他按到座位上就哭鬧;看見別人的玩具就要搶過來,抓住了就不...

寶寶一不順心就哭鬧不止,咋辦?

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小孩子太嬌慣了,一不順心就又哭又鬧,要求得不到滿足也是哭起來沒玩沒了的。真是受不了,但往往最後妥協的都是大人。那麼到底該怎麼應對孩子的哭鬧呢?怎樣才能讓情緒化的孩子安靜下來?應不...

娃又哭又鬧還撒潑耍賴,得治!

這裡你將了解到國外流行&新奇的親子遊戲,和國外的育兒理念和方法,讓你給孩子高效的親子陪伴!歡迎關注 IN童年不給糖就搗蛋,不給買就耍賴,作為家長的我們,這種場景太熟悉不過了,想要的玩具當時不給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