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最開始,孩子是會說「不」的!」這個字,越早教會孩子越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兩天隔壁搬來一對小夫妻,帶著個3歲多的小男孩多多。

媽媽脾氣可能有點暴躁,每次看見她的時候,總在訓孩子:

「玩具又讓小姐姐搶走了?」

「啥?2歲的小弟弟都能把你的挖掘機搶走。

「就知道哭哭哭,要麼不要給,給了就不要哭!」

看著多多委屈的神情,突然想到了朋友家女兒果果:

果果今年二年級,一直不是那種小氣的孩子。

小時候小朋友來家裡,她會把柜子里的所有玩具都搬出來,哪怕是自己最愛的玩具,她也會在媽媽的要求下送給其他小朋友。

上小學了,果果的媽媽發現整整一學期,果果都在丟橡皮啊、鉛筆啊。

後來才知道同班同學向她借,她都給,哪怕同學忘記還了,她也不好意思去要回來。

其實吧,這樣的孩子有很多,他們的共同點就是,不懂得拒絕,不會說「不」,所以自己受委屈。

不會說「不」!Why?

最最開始,孩子是會說「不」的!

大約在孩子2歲左右,進入了自我意識敏感期,開始占有屬於自己的東西。

小小包那會兒經常會指著自己喜歡的玩具反覆跟你強調,「我的,我的!」或者指著愛吃的菜跟每個人說,「我的,這是我的。

」簡直了!

看吧!一開始孩子都是拒絕分享,以此來宣告自己對物品的所有權。

那為什麼後來有的孩子不懂拒絕了?

第一,因為家長好面子啊,當別的家長提出要求後,我的孩子不配合,好說歹說都說不通,我會很丟臉哎,那怎麼辦呢,直接從孩子手裡拿過來就給!管他哭不哭,先給了再說。

幾次之後,孩子也覺得,反正再哭再鬧都沒用,那就給吧。

第二,源於我們一直都教育孩子要懂得分享,因為分享是美德,

「你是哥哥,給妹妹玩一會怎麼了」

「這麼小氣,就玩一下啊」

可我們卻沒有告訴孩子,分享可以拒絕,分享也並不等於失去。

怎麼幫孩子學會說「不?

喚醒孩子的自我意識

前面提到,孩子在最初是懂得說「不」的,只是因為我們的干預和道德施壓,孩子的自我意識被壓制或隱藏。

這時,我們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真實想法。

問問孩子想不想把玩具給別的小朋友玩?然後把決定權交給孩子,由他來說「不」。

這一步看起來容易,但實際操作可沒那麼簡單。

孩子在過去學會了聽話和順從,家長原有的觀念還會時不時冒泡,因此,耐心和堅持很重要。

教會孩子有技巧的拒絕

很多時候,失去朋友並不是因為拒絕了,而是欠缺說話技巧。

所以,大膽說「不」是氣魄,有技巧的拒絕則是修養。

通常,我們可以教育孩子,如果你不想直接拒絕,就換種方式,如交換玩具、交替玩耍、晚點答覆等。

如果你很確定要拒絕,可以禮貌的說:「我還想再玩一會,晚點給你玩好嗎」。

讓孩子坦然接受拒絕

我們在教會孩子說「不」的同時,也要讓他坦然接受其他小朋友的拒絕。

因為每個孩子都存在「自我意識」,都有權利決定要不要接受其他人的要求。

所以,同理心很重要。

我們要讓孩子明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另外,被拒絕是很正常的啦,不用覺得沒面子。

學會說「不」的維度很重要

當然,孩子一味謙讓,沒有底線的成全他人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所以,我們教孩子學會說「不」,需要把握好維度。

如果孩子還很小,處於自我意識萌芽狀態,就不要給他上綱上線,隨成長規律發展就好。

等到孩子再大一些,就要告訴孩子無條件拒絕的三種原因,

「不可以」,

「不願意」,

還有就是「力所不能及」。

違背做人原則,甚至是有違道德、觸及法律的請求,比如作弊啦、翹課啦、小偷小摸的行為,絕對「不可以」。

跟自己的意願或計劃有衝突的請求,像是果果同學那樣,借這借那,借了還不還;朋友提議去爬山,而自己計劃好了去圖書館,「不願意」就拒絕!因為違背自己的意願去幫助別人,委屈不說,自己的事情還會被打亂。

如果朋友的請求超出自己能力範圍,那就是「力所不能及」了。

我們要告訴孩子,這種情況千萬別逞能,義正言辭的說「不」即可。

有一句話說的好,「我很想幫你,但愛莫能助。

碎碎念:一個從來都不會說「不」的孩子,其實是用自己的委屈成全別人。

這樣的小孩很吃虧,因為他不懂拒絕,害怕失去,擔心不被尊重。

結果他們卻最容易沒朋友,被輕視,甚至被嫌棄太軟弱。

所以,不如趁時間還早,教會孩子說「不」吧!讓他們明白:拒絕未必會帶來傷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