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意上學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陳禾

「我的孩子不願意上學,老師,我該怎麼辦?」

小學和幼兒園開學都還不到一個月,在新浪「親子俱樂部」,我就接到了好多位家長的私信,詢問解決孩子不願意上學的難題;在私人場合,同樣有家長找我求助。

看來,遇到這個困難的家長還真不少。

這些家長都表示,她們用上了各種方法:勸導、引導、引誘、脅迫,有的孩子在不情願下勉強上學了,有的就是「不妥協」——不上學就是不上學。

看來,這問題還真有點兒嚴重。

為什麼這樣?以前,學生最苦悶的是學校放假——沒有玩伴,見不到同學和老師,尤其是爸爸、媽媽都要上班的孩子,恨不得學校馬上開學。

如今怎麼變了?是家裡好玩?還是學校變得可怕?

一位拒絕上幼兒園小班的小姑娘告訴我:「老師說幼兒園好好玩,幼兒園老師像媽媽,騙人的,老師一直在走來走去,玩具很少很舊,小朋友們有的哭,有的打人,我拿了一個玩具,就給他們拿走了。

」小姑娘說著說著委屈地哭了。

我在一家幼兒園園長的安排下,見到了三位新入園的孩子哭著要找媽媽,老師鼓勵他們去和小朋友玩,他們就只是哭,怎樣都不肯接受。

我感覺到園裡的氛圍有些壓抑。

是教室太規範太嚴肅了吧?為什麼不給小班這些剛投入群體活動的小朋友一個「兒童樂園」或遊戲室?老師不是不關心孩子,而是忙得不可開交,簡直是束手無策。

當然,大多數幼兒園不是這樣,但孩子們的不適應還是普遍存在的。

至於小學,孩子們經過了三年的群體生活,應該沒有不適應的情況了?我走訪了一家「名校」,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一年級、二年級,甚至三年級,個別不想上學的孩子還是不少,他們不像幼兒園小弟妹們可以公然哭鬧,只是嘟著嘴,神情憂鬱。

可以想像,這些孩子都經過內心的掙扎和情緒的失控,在父母百般勸慰或逼迫下才勉強「就範」的。


上學,原來是這麼痛苦的事情嗎?

不該埋怨家長、也不該埋怨老師

在微博上,讀到家長的痛苦與焦慮的申訴時,大多數博友的回應都是善意之中夾雜埋怨的:善意是勸家長保持耐心,然後說兩句應該提前訓練孩子適應新環境,提高社會性活動能力。

這些話當然對,但解決不了家長的燃眉之急。

在幼兒的成長階段,父母為孩子的上學提前做好各種「功課」,這是必需的。

我們的家長也許多了一些算計而少了對孩子心靈成長的基本理解。

我說的「做好各種功課」指的是幫助孩子適應環境、擴大生活領域和提高自控能力及接受新事物的興趣、勇於嘗試的智慧;

但多數家長卻著眼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把孩子的成長空間壓縮在學習——寫字、讀書、上特長班,將孩子「封閉」在自己設計的跑道之中,這樣,孩子脫離了自然成長的空間,一旦變換軌道,他們就不知所以,也就不敢、或者說沒有能力往前走了。

就我的觀察,家長們在孩子不願意上學時的反應,一般有下列五種:

1

求:用感情攻勢懇求孩子聽話、用物質或承諾作為條件交換。

但在缺失安全感的孩子面前,這些代價的誘惑力很有限,也許短暫地「聽話」可以做到,但心理上的抗拒或情緒上的牴觸並未消除,厭學或畏忌上學的負面情緒使他很難融入群體生活中,「經常不願意上學」逐漸成為常態。

2

怨:埋怨孩子不爭氣、不長進;也埋怨幼兒園或小學老師不盡責。

「埋怨」會漸漸織成一張網,把孩子罩在裡頭,讓他看不見光。

對於幼兒,什麼叫「爭氣」?什麼叫「長進」?沒有實際的體驗,本來就不甚了了,現在卻被爸爸媽媽當作壞孩子般攻擊譴責,更增加了內心的恐懼和不安。

而對於老師,爸爸、媽媽的抱怨中更給他傳達了「靠不住」、「不愛我」的信息,於是就更想逃避了。

3

:以懲罰性手段逼迫孩子上學,例如取消孩子喜歡的一些活動或玩具。

這是家長最為粗糙的做法,很可能立竿見影,而讓孩子在委屈、不安中勉強上學。

但問題其實沒有解決,反而造成了孩子對家長的不信任與親子關係的疏離。

一般上,這類家長都是從自己的角度看待孩子問題,所以只要結果,不問過程。

既沒過程,也就是沒發現問題,那還談什麼解決問題呢?

4

:責怪幼兒園或小學的設施不好,老師教導無方,也怪自己忽略了對孩子的訓練。

「責怪」就是推諉責任。

不去探求真相,而隨意找藉口,這結果將徹底摧毀孩子對幼兒園、學校的憧憬和對老師的美好期待。

「自責」其實也是在逃避現實,於事無補,然而這卻是我們這一代父母習慣的思維方式。

幾位家長幽怨地說:「我對教育孩子越來越沒有信心了!」沒錯,這就是遇事總陷入負面思考,自責自艾的結果。

家長都走不出困境,如何引領孩子投向光明?

5

:後悔自己沒有給孩子選擇更好的幼兒園或學校,也後悔自己過去太驕縱孩子。

「悔」是育兒經中的一劑毒藥

對於既成的事實,不去設法彌補,卻怨聲嘆氣,這種不良示範對孩子的殺傷力最大,何況一再否定孩子正在就讀的幼兒園或小學,更讓孩子增添了不想上學的情緒。

至於在孩子面前一再重申自己的驕縱孩子,則讓孩子覺得父母莫名其妙,感到無所適從。

幼兒少兒不願意上學,原因各不相同,有些時候甚至只是一個很可笑的小事。

在上述五種面對孩子不上學的反應中,我們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家長其實都沒有嘗試去找出原因,於是也就沒有「解決辦法」。

換個說法:上述這些做法或手段都是無濟於事的,甚至還會產生很多的後遺症。

先發現問題,再決定解決辦法

孩子不願意上學是個「難題」,解決難題的正確做法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我想:這些焦慮的家長都是急於「立即解決眼前的難題」的,至少要讓孩子立即「正常地上學」,因此,他們現在需要的就是:

①發現問題:立即弄清楚孩子為什麼不願意上學。

②解決問題:讓孩子在即使不是每天興高采烈地上學,至少也是在可接受的範圍內願意上學。

能夠發現問題,才能對症下藥。

孩子絕對不會無緣無故就不上學的,所以遇到這種情況,父母必須耐心地、心平氣和地,心對心地和孩子溝通交流。

通過同理心接受孩子面對難題的感受。

看看下面這個案例:

吃早餐的時候,小雪說不上幼兒園,接著就哭著跑進房間去。

媽媽收拾了餐桌,悄悄地給幼兒園老師打電話,了解情況後,才端起小雪沒喝完的牛奶走到小雪面前,坐在床上,溫和地說:「小雪,不上學就不上學唄!媽媽相信你不上學一定有不上學的理由,來,先把牛奶喝完,小雪不是很愛喝牛奶的嗎?」

小雪終於喝著牛奶,不再哭了。

媽媽摟著她,親了她一下,說:「小雪,媽媽知道你現在很不快樂,說給媽媽聽,是誰讓小雪不快樂了?」

「老師不愛我了,老師罵我……」小雪看來很害怕,她以祈求的眼光望著媽媽。

「哎唷——為什麼呢?老師怎麼會不愛我們小雪?老師不是挺喜歡我們小雪嗎?老師前天還對媽媽說:你們小雪真乖,從來不和小朋友吵架!小雪,不是嗎?你從來都不和小朋友吵架喔!」

小雪轉開眼睛,不敢看媽媽。

媽媽看在眼裡,笑了。

她說:「是嗎?小雪從來不會和小朋友吵架,對嗎?」

小雪終於開口:「媽媽,我昨天和微微吵架了,微微壞,她報告了老師……」

「哎唷——那一定是微微不好,來,說給媽媽聽,微微怎麼欺負你啦?」

「微微不讓我玩她的玩具,我推開她,她就跌倒了——她就哭著去找老師……」

「所以老師批評你啦!」

小雪低下頭。

媽媽說:「小雪,想想,要是你是微微,你的玩具被人搶了,還讓她推倒,你會怎麼做?」

小雪還是低著頭。

媽媽說:「小雪和微微不是好朋友嗎?」

小雪紅著臉說:「微微不和我玩了。

「所以你怕上幼兒園,你怕微微不睬你!」媽媽板起臉孔,小聲地說:「你不上幼兒園,就不會看見微微了,可是小雪,你不想和微微做好朋友了嗎?」

小雪沒吭聲,以求助的眼神望著媽媽。

媽媽說:「我知道了,小雪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怕微微不和你做朋友了。

小雪,媽媽也很難過啊,媽媽和你一同想想,怎麼做,微微就不會不理睬你,好嗎?」

小雪的故事還沒有結束,但我相信,大家讀到這裡就不再焦急了,為什麼?因為接下來,「回去幼兒園上課」已經變成了一個小問題,無論媽媽接下來怎麼說,小雪都會急於回去幼兒園。

小雪媽媽處理女兒不上幼兒園的手段其實一點也不複雜:

1、先讓孩子「卸下」內心的恐懼或負疚感:不上幼兒園是小事,不是什麼過錯,不責備、不追究;

2、從旁了解真相,掌握第一手信息:繞過孩子,向幼兒園了解孩子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3、直接向孩子了解真相,接受她的情緒:心平氣和地和孩子溝通,以同理心體驗孩子的感受;

4、順勢引導孩子面對問題的核心,把複雜的情緒簡化並集中在一個點:撇開「不上學」的話題,加強了「可操作性」。

到了這個階段,解決小雪「不願意上學」的問題已經是「水到渠成」。

無論小雪決定用哪一種方式去解開和微微的「心結」,她都會主動上幼兒園,這樣「不願意上幼兒園」的難題「不解自解」。

和孩子溝通要有智慧

我必須指出:我們有許多家長在處理孩子厭學、不上學的問題都是「缺乏智慧」的。

最常見的是:

  • 未審先判,激發孩子的牴觸情緒。

  • 總認為上學讀書是孩子的「任務」,不上學肯定是錯誤行為。

    這種思維促使他們忽略或毋視存在的問題,而直接譴責、批評孩子。

    結果是把本來很小的問題複雜化、嚴重化。

  • 主觀性強,缺乏感同身受的同理心。

孩子遭遇了什麼問題?為什麼他要逃避上學?憑主觀臆測就作出判斷,這樣的判斷經常乖戾事實,既不能解決問題,也很難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結果是始終不了解孩子的感受,漸漸地站在了孩子的對立面。


處理手段粗糙,不考慮是否可行有效。

孩子上學,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更不是現身教室就算上學。

導致「不願意上學」的原因如果沒有消除,即使勉強上學,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學習前景都是有害無益的。

急於解決問題,只求結果,不問過程,是當前許多家長的通病。

語言粗暴,沒顧及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一般家長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總是想到自己為孩子的付出,包括撫育的辛勞和金錢的付出,特別是用盡一切關係和錢財才把孩子送入眼前的幼兒園或小學,為此耿耿於懷,作為數落孩子不長進的依據,這種傷害是一生的。

這也就足以說明:為什麼一個本來不該有的「孩子不願意上學」的問題,會成為不少家長無法克服的難關。

毫無疑問,大多數家長是不缺乏智慧的,但儘管做到不犯上述四項錯誤,也不能保證在解決孩子不願意上學的問題時就馬到功成。

這中間最難的環節就是:你能不能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特別是「有質量的溝通」!

「有質量的溝通」是NLP(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 神經語言程式)理論結構下的實踐技術,說的是:「為了達成期望的目標或結果,或為了引發變化,你必須採取的是可行有效的策略,使自己的努力可以發揮作用,並得到較為滿意的結果。

這句話看似簡單,事實上足夠讓每一位家長學習一輩子。

但你別擔心,在「學習→體驗→再學習」的過程中,你時時都會發覺,在處理孩子問題的時候,自己不再那麼「束手無策」了!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二胎時代已經來臨

敢生的你一定要知道怎麼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些事,可以讓寶貝的幼兒園時光變得更美好

入園 再過一個多月,又有一批孩子要走入幼兒園,迎接新生活的挑戰。對於新入園的孩子,如何幫助他們儘快克服分離焦慮,適應幼兒園生活?入園前後,以及日常生活中該注意哪些問題?有哪些繪本可以幫助孩子儘快...

孩子不想上幼兒園的4大原因

新生剛入園常常會哭鬧,不想去幼兒園。這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爸爸媽媽們也往往因此很心疼,很糾結?說一個真實的例子哈,班上一個孩子平時都是奶奶送來上學,前幾天媽媽送來上學,卻在班上門口哭鬧不願意進來...

一上學就肚子疼,檢查結果卻正常

心理治療師說,這可能是心理問題,家長必須要引起重視上學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但是總有些孩子一送到幼兒園、小學,就大哭大鬧起來,怎麼哄都不行,就是不願意留下來,父母感到束手無策。心理治療師認為,孩...

接送孩子上幼兒園聊些啥?親子溝通好機會

不少父母都發現孩子有牴觸幼兒園的情緒,而自己還不知道如何給孩子有效的引導。其實,想有效引導孩子,不需要那麼多時間盯住孩子給她講大道理。接送孩子上下學的時間段,便可以是一次高效的親子溝通機會哦!下...

寶寶入園季!媽媽不想去幼兒園!

寒假過完了,寶寶們又要回到校園了,但每到入園季,爸爸媽媽都特別發愁。因為每當送孩子入園的時候,孩子就會用可憐的小眼神看著媽媽,然後說各種不願意上學的理由。比如:一天很長時間就都見不到媽媽了,媽媽...

孩子突然不願意去幼兒園了怎麼辦?

當父母聽到孩子說「媽媽,我不想去幼兒園」的那一刻,心情都是懵的。問孩子為什麼不去幼兒園,孩子不是支支吾吾就是無理取鬧,總之就是各種拖延,你能感受到孩子對於上幼兒園這件事情的情緒,但是時常無法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