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和孩子成為陌生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從機率上講,人們都喜歡美而整齊的東西。
進入一間屋子,希望看到整整齊齊,東西錯落有致。
走到大街,喜歡路邊整潔,街道停下的車輛整整齊齊。
插肩而過的陌生人,儀表堂堂,穿戴乾淨優雅更讓你眼前一亮。
對於孩子,同樣如此,我們都喜歡看到乖孩子。
我們帶著忙碌一天疲憊的身軀回到家裡,準備享受片刻的溫馨,卻總發現孩子的淘氣和各種無理取鬧。
於是在和孩子各種周旋各種勸導各種無奈下,幾近奔潰。
終於疲憊加上耐心用盡,我們內心積怨加上稍微的煩躁,不由自主對著孩子大吼:「這樣不行,你要聽話」。
最後,我們會理由當然的行使所謂大人的權利,總有辦法使得孩子聽話。
之後在心裡感嘆:熊孩子為啥這麼不聽話呢。
上周末我和愛人帶著女兒去一個朋友家玩。
朋友家是個男孩,比我們大一歲。
到朋友家後,我女兒變得異常興奮,跑東跑西,拿拿這個,摸摸那個,撲閃著眼睛看看四周。
朋友家的孩子也很高興,來了這麼一個小妹妹,也時不時跑到我女兒身邊,不停的說些什麼。
看到孩子們相處還算融洽,我和朋友都很高興。
女兒看到了一輛扭扭車,頓時步伐加快,向著車小跑過去,看得出她非常感興趣。
剛跑過去坐在車上,朋友家孩子看到了,幾乎也是同時跑過去,一把把女兒推下來,自己坐上去。
女兒被推下後,委屈的大哭起來。
我和朋友都趕快過去,我抱起女兒,一陣安慰,試圖告訴她這個是哥哥的東西,即便是喜歡,也要經過哥哥的同意才可以。
朋友可能是覺得不好意思,上去把她兒子拽下來,強制拖到一邊。
她兒子一直掙扎,手腳並用,眼睛一直看著那輛扭扭車,一定要回到車上。
朋友被她兒子折騰的心煩,就提高聲音對著他說:「你比妹妹大一歲,為何這麼不聽話呢,不就是一輛玩具車嗎,妹妹只想坐坐而已,你要聽話,讓妹妹玩會。
」
她兒子這時候也哭了,邊哭邊說著:「不讓,不讓」。
我趕快過去勸朋友,讓她兒子回到車上。
但是看得出朋友還是不太滿意她兒子這樣的行為,對著我無奈的說道:「這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
這種情況在農村更是常見,在我的老家,每一家至少兩個孩子,甚至三個以上也很多。
可能和環境有關,家裡人處理這種事情,則簡單粗暴的多,按照自己的一套理念:大讓小,女孩讓男孩。
大的孩子和小的孩子爭搶玩具,通常情況下,大人會粗暴的把玩具給小的,並不太顧忌大孩子的感受,還會大聲說道:」你是哥哥(姐姐),要聽話「。
聽話成了大人教育孩子的口頭禪,究竟什麼是聽話,什麼是不聽話,很難有一定的清晰標準和界限。
對於孩子而言,天生的好奇心和活波的跳躍式思維,這是本性,但這樣的本性,很多時候卻被大人看為不聽話。
孩子這樣的本性,造就了一副天生牛犢,他們更加真實。
自己喜歡的東西,絕對不輕易讓給別人,自己不高興了,情緒全部寫在臉上。
他們分不清什麼家裡外面,情緒的表達從來都是根據內心。
這些和經久生活,所謂沉穩老練的我們相比,很多都會被我們看作」不聽話「。
所以,我們不允許自己的孩子不聽話,總是以我們的所謂的生活經驗,或者處事標準,去強制孩子聽話。
魯迅先生說過:「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長大以後,也做不了人」,我想先生的意思是不論大人小孩,本質都是一樣的,我們都是一個人。
所以對待孩子,不要認為他那麼小,什麼都不懂,吃好穿暖就行了,其他的,聽話就好。
我身邊越來越同齡人如今有了孩子,初為人父母,自然小心翼翼又戰戰兢兢。
於是鋪天蓋地的育兒經驗,資料,書籍。
看起來,在對待孩子問題上,有一點是所有人都承認的:我們都希望我們自己,不要成為孩子的天花板。
在我看來,教育孩子不是一套理論那麼簡單,所謂的教育孩子,不如說是在和孩子成長過程中彼此學習。
每個孩子性格都不一樣,每個孩子心理狀態也不相同,他是一個人,七情六慾,思緒萬千,除了生活經歷之外,和我們成人沒什麼不同。
所以,我們要平等的看待孩子,換位一下,用他們的思維來看待一些事情。
比如我們都提到孩子要學會分享,這個分享的前提是孩子願意分享,而不是在你所謂的聽話中,逼著分享。
原則性問題,的確需要孩子聽話,只要大的方向沒問題,其他的請交給孩子,他有權利自己決定自己的一些行為。
我們的作用,就是參與其中,孩子小時候起到一根拐杖的作用,孩子越來越大,我們始終要放手,跟在他們身後,目送他們,漸行漸遠。
那麼,真的不需要你的孩子,那麼聽話。
不要和孩子成為陌生人隨筆【第二篇】:不要過分限制
安全教育是幼兒園教育永恆的話題,幼兒園是縱多幼兒集體生活的的場所,無論教師怎樣注意,也難以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在平日的教育實踐中,我們對幼兒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讓幼兒被動的接受「你不能怎樣,你不該怎樣」,成人如此反覆的強調只會讓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突出,針對我班的實際情況,本期我們開展了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動,如:談話活動「我身邊的危險」,看圖講述「誰對誰不對」,美術活動「我來設計安全標誌」等。
讓幼兒主動獲取一定的安全知識和求助方法,樹立了安全意識。
同時,安全教育作為幼兒園長期的教育內容,僅僅這幾個活動是不夠的,他需要與日常生活有機的結合和滲透,例如:利用聽故事「思傑走丟了」,讓幼兒知道回家要等父母來界,決不跟陌生人走,也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
每天喝豆漿時,請小朋友先試一試是否太燙。
開門、關門時先要看看手是否放在門框上,吃飯時不嬉笑打鬧、不玩筷子,上下樓梯時,扶欄杆有序的走,以及早操、午睡、入廁等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的安全警示,並請小朋友們相互監督,定期評選出我們班的平安小衛士。
通過這些與日常生活有機的滲透,不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傷害與不幸的發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為幼兒安全行為能力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教師作為教育活動的主導者,對如何處理好教育活動與幼兒人身安全的關係上起著重要的作用,這需要一個支點也需要一個平衡點,我們也常常困惑於此。
今天當我們的教育倡導著教育活動生活化、情景化時,我們力求把孩子帶到真實的世界中,讓他們真實的去感知世界、體驗生活,這就意味著要放開成人的庇護,讓他們自由的去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把「保障幼兒的安全和為了使孩子自主地成長,活動中不可缺少一定的冒險性」結合起來呢?
例如遊戲,它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幼兒園主要的教學形式。
但由於他們的身心發展水平較低,行為缺乏理智,易受情緒的影響,在遊戲活動中特別是戶外的中,則可能造成意外的事故。
所以,教師在活動前或活動中對幼兒有效的規則約束和必要的安全指導也是十分必要的。
如果僅僅為了安全,完全避免幼兒參與集體活動或一味的降低遊戲的難度,也是不利於幼兒成長的。
日本有教育學家指出:「遊戲活動要有一定的冒險性,如果沒有,孩子無法真正形成迴避危險的能力」。
作為幼兒教師,任何一個人,在孩子的安全問題上同樣有心理壓力,如果孩子們在幼兒園平安的度過一天,我們也會感到鬆了一口氣。
主題活動也好,生活中有機滲透也好,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們樹立安全意識,保證幼兒的安全和健康,因為這不僅關係到幼兒的安全和健康,也關係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和快樂。
不要和孩子成為陌生人隨筆【第三篇】:教育孩子隨筆
隨著社會的發展,離婚率也隨之增加,相愛的兩個成年人反目成仇,孩子成為他們互相報復的武器,因此,一方把孩子領走不讓另一方見面,出現了到幼兒園搶孩子的場面。
我園小班樂樂小朋友,他爸爸媽媽都是外地人,在樂樂幾個月時就離婚了,樂樂被判給媽媽撫養。
可他爸爸在婚後一直沒有孩子,於是樂樂的親奶奶就想起了這個孫子,來幼兒園看樂樂,可樂樂不認識她,也不理她,老師問是怎麼回事?樂樂奶奶說她兒媳婦帶著孩子在外打工,現在又住在姥姥家,所以不認識她。
後來奶奶每次來時,都買很多好吃的,好玩的,樂樂最終沒有經得起誘惑吃了好吃的,玩了好玩的,有一次被外公撞見了,和樂樂的奶奶吵了起來,幼兒園老師才知道事實的真相,幸虧是奶奶親孫子,要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老師們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立刻設計了《不跟陌生人走》的教育情境,來教育幼兒。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利用情景設置法,具體形象的創設了真實情景,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去感受陌生人的的危險,老師請了幾位家長扮演「陌生人」。
讓他們拿著好吃的,好玩的,分別走進小班,哄騙孩子,結果讓人擔憂,幼兒都輕易的相信了「陌生人」隨其走出活動室。
幸虧老師及時對幼兒進行了一番教育:不能相信陌生人,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後來「警察叔叔」及時趕到抓走了「陌生人」。
這時孩子們真正感到了害怕,原來陌生人是壞人,幼兒有的目瞪口呆,有的被嚇哭了,我想他們忘不了這對他們的教育意義,讓幼兒深刻的記住回家要等父母來接,絕不跟陌生人走,也不能拿陌生人的玩具,更不能吃陌生人給的東西。
作為幼兒教師,任何一個人,在孩子的安全問題上同樣有心理壓力,如果孩子們在幼兒園平安的度過一天,我們也會感到鬆了一口氣,主題活動也好,生活中有機滲透也好,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們樹立安全意識,保證幼兒的安全和健康,因為這不僅關係到幼兒身心不受到傷害,也關係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快樂。
不要和孩子成為陌生人隨筆【第四篇】: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我們都生活在富裕里了,但是父母都是為了孩子一直在打拚,不管多累都要去拼死拼活。
不過,當父母的都把所有沒在童年完成的學業夢想,都灌輸在孩子身上,這使孩子天生就有了人生的第一個巨大的壓力。
孩子也逃避不了,因為我們太小,做什麼還都得依靠父母,還沒有獨立的能力。
誰叫我們是個孩子呢?
前不久,一次月考向我發起突擊,給什麼都沒準備的我一次狠狠地擊打。
都是星期五,一個考完了試的我,心懷著無限的期待,但我早已知道很差;一個是拿著分數的我,心懷無限坎坷,但我早知道要面對。
後來呀!晚飯之後,到籃球場去玩。
母親巧然的與老同學的母親相遇,坐在一塊石板上,就開始聊談,但老同學沒來。
不知怎麼了,又聊到成績上去。
老同學的母親說:「他在家裡反思,沒來玩,成績下降幾十名,我本就想不讓他來。
」母親聽之後,同學的母親又聽到音樂聲響起,就去跳廣場舞了。
母親就馬上又對著我說:「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然而,我聽懂了母親的話,她就是也讓我回家反思。
跟母親打了一聲招呼,我轉頭就走了,我的眼帘里,似乎飽滿了淚水,我心想著:別人家的孩子,就是最好的,那我是不是你的孩子呢,你是否知道我的苦衷,我心裡想的呢?
回到家中,我打開電腦,與我最好的朋友聊天。
不知怎麼,她也要反思,不過,她還有今天可以出來,比我幸運多了。
我與她聊天,我從她的文字里知道,她找了很多人,沒一個人出來,只有我出來了,卻又回了家中。
是呀!每個母親都一樣,一樣的嘮叨,一樣的愛去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家的孩子。
雖然早已聽習慣了,但不知為什麼,有點長大的我們,都衝動起來了。
不知是反感,還是大人所說的叛逆。
但在這中間我明白了,孩子叛逆一切只因父母親的作為,當父母的要教孩子,要像父母一樣包容孩子一樣,去包容父母,因為每個人都會犯錯,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
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是的,我有比他差的地方,但我又比他好的地方,我要向他學習我的不足,我也要去補上他的不足。
成長的旅途中,我們要共同向未來出發。
「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
「母親我會改的,一定。
」
「那我監督你吧!」
「好的。
」
不要和孩子成為陌生人隨筆【第五篇】:不要讓孩子形成害羞的性格
很多孩子在家裡和幼兒園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在家裡會表現的活躍,但到了幼兒園就顯得十分害羞,不愛說話。
胡**小朋友是個安靜、聽話的小女孩。
在家的時候,孩子聲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來了生人,孩子就好像變了個人,變得一句話也不說,害羞的深深地低著頭。
孩子的奶奶告訴我們:「別看孩子這麼小,可是已經認識不少的字,」於是我們在幼兒園的時候,也讓孩子來認字,沒想到她一口氣念了好多,我們希望孩子能在大家的面前讀一讀,她就馬上不念下去,把頭低了下去。
我們觀察到孩子在沒有老師在的情況下,與其他小朋友相處的很好,因此害羞的孩子並不是時時刻刻都害羞,他們的害羞大都只表現在陌生環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
害羞的孩子首先要知道自己並不是那麼「與眾不同」,還要知道在某些情況下,如何爭取並把握住自己的權利;還需要了解公眾表現的具體方法和技巧,這些方法不能只是空空而談,需要詳細到能夠指導她每一個尷尬的困境。
而作為孩子身邊的人——家長、老師要多鼓勵這樣的孩子,為她製造每一個站出來的機會,幫她找到朋友,讓身邊的小夥伴潛移默化的影響她。
家長還是應該在平時多帶孩子出去,多接觸外面的世界。
在幼兒園的幾個月中,我們也發現害羞的她雖然不會像性格外向的孩子那樣活潑,但是她可以在眾人面前來展示自己了,在一些事情上她變得有自信了,會舉手回答問題,會自己去廁所,會跟老師說說話了……
3-6歲,通常被人稱為「潮濕的水泥」期,這是孩子性格形塑最重要的階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這段時間形成的,因此家長和老師應該重視起來。
守護明天——臨夏永靖縣太極幼兒園「萌童防拐」演練見聞
通訊 員郭紅您的孩子對陌生人的防範意識強嗎?您給寶寶做過防騙教育嗎?為進一步增強家長的安全教育能力,提高孩子的安全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幫助幼兒掌握相關防拐騙的技能,近日,永靖縣太極幼兒園開展...
侯馬一幼兒園小班34個孩子30人「被拐」!只為吃一個棒棒糖!
一堂生動的防拐教育課「不跟陌生人說話,不拿陌生人東西,不吃陌生人零食,不跟陌生人走」,這是家長、老師平日對孩子最多的叮囑和教育。而面對陌生人的種種誘惑,幼兒園的小朋友們究竟能否經受住考驗?
孩子小時候的「乖、聽話」,長大後卻成為他一生的痛!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愛分享,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到朋友圈/微博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i貝兒 動動小手讓愛分享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是很多父母嘴裡常見的台詞和心裡常見的潛台詞。但是讓孩子聽話真...
「我不跟陌生人走」—鎮江一幼兒園小班年級防拐騙模擬演練活動
為進一步提高幼兒防拐騙意識,增強幼兒預防拐騙的能力,10月20日下午3點左右,句容市崇明幼兒園進行了小班年級全體師生「防誘拐模擬安全演練活動」。
淺談幼兒園小班幼兒教育方式
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他們生活在愛的氛圍里。他們認為,被愛是天經地義的,理所當然的。他們在家庭中處於關注的中心,我們不能說父母及其它長輩不注重對幼兒的教育,但過分的關注和寵愛使他們與長輩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