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一套方法,解決孩子一不滿足就哭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雖說我們小時候,因為淘氣搗蛋,沒少被長輩打罵。

但是現如今,自己當爹當媽後,聽了一些專家講座,看了部分育兒書籍後,才發現育兒真難。

孩子生病,我們需是半個醫生,孩子一言不合就發脾氣,我們還要修煉心理學。

小孩子一歲左右,總是不順心就打人,說他,凶他,他好像也不懂,請問這樣我該怎麼辦?

對嬰幼兒的「錯誤」行為,家長應反思自己平日的舉動。

如果孩子不順心就打人,首先反思大人是否有類似的動作或行為。

再有,1歲嬰幼兒處於行為教育而不是語言教育階段,對「錯誤」行為,家長應以不理睬作為對應方式。

幾次不理睬,就會使孩子失去對這樣「錯誤行為」的興趣,自然就會放棄。

作為父母,我們本能就有一種責任感,但我們不能對孩子不管不問,有人問:如果孩子想幹嘛就幹嘛,要我們父母做什麼呢?那在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父母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如何用智慧來解決這些難題呢?

威信不是壓制,更不能常用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破壞孩子的靈性與好奇心。

不要把「引導者」與「領導者」的角色混餚!

老一輩常說大人要有大人的威嚴,不過在對待孩子養育這事上,一旦養成用脾氣束縛孩子的習慣,你的氣火就很容易跑到孩子的頭上,壞了孩子的性靈。

就猶如唐僧在孫悟空不聽話時,時常念起的緊箍咒,生一次氣,上一回火,就加一回緊箍咒。

日積月累,緊箍咒越來越多,虛的緊箍咒就變成了孩子實實在在的頭痛病。

我們不能因為孩子在幼兒園的滑梯上碰傷了,就一味指責幼兒園的老師看護不到位,警告自己的孩子下次不能一個人玩滑梯。

在日本,孩子在幼兒園玩耍的過程中受傷了,是需要家長帶著孩子跟園長道歉。

如果我們大人強勢出面解決孩子的糾紛,那麼孩子今後在幼兒園不管是見到老師,還是同學,內心都會有點小彆扭。

我們不可能守護孩子一輩子,遇到問題我們只能是引導孩子應該如何做,但是不能去全權做主,更不能干涉孩子自我成長。

我們應該讓孩子自己去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如果孩子找不到原因,我們就多點耐心陪伴孩子找。

如果有時候自己覺得要崩潰了,堅持不下去了,不要忘了,君子反求諸己,要改正自己,改自己的性格,你變孩子就變。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儘量擺正自己引導者的角色,不要與領導者角色混餚。

不要因為擔心孩子吃不飽就追著餵飯,就讓孩子失去了自己用手抓飯,獨立吃飯,感知世界的樂趣。

哭鬧是人類正常的情緒反應,這說明孩子在成長,我們應該理解並接納孩子,克制自己保持冷靜。

孩子原本就是通過哭聲告訴這個世界他的到來。

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無論是餓了、尿尿了、睏了、不舒服了,他都會本能的通過哭鬧來告知周邊的人。

哭也是人類發泄情緒的一個基本方式之一,比如生氣、痛苦、難過、傷心等情緒的表達,通常都伴隨著哭,成人大都如此,孩子自然也不例外。

針對孩子生活中常見的哭鬧發脾氣現象,我們要做的很簡單,那就是淡定接納孩子的一切表現,孩子越鬧,你越冷靜,同時做到以下幾點:

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

如果孩子正在執行的是不對的事情,我們應該予以制止。

比如砸東西、打人,要控制住孩子的小手,告訴他這是不對的,這樣會把媽媽弄痛,但不要給孩子貼標籤,比如「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淘氣,你怎麼這麼不懂禮貌呢?」之類。

陳述客觀事實,說明自己做的感覺

針對孩子出現的不正確行為,我們要陳述事實,如「家裡是不是已經有好幾個這樣的玩具了,所以這次不能給你買,但我依然愛你。

」一定要認真耐心地告訴孩子具體的理由,不能不回應不處理,否則孩子還是會心存不滿甚至留下心結。

並告訴他你對於這件事的真實感受,對他的愛與擔心。

比如說:我生氣是因為我擔心你;而不是說:你這個孩子怎麼總是這麼讓人頭疼!不要過於囉嗦翻舊帳。

孩子哭鬧要給予安撫,但是不能輕易妥協,巧妙地讓孩子自主選擇

在孩子哭鬧得時候,我們應該及時給予安撫,告訴他,我們也很在意他的感受。

同時,我們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談判技巧,並且告訴他們,凡是都有取捨,如果你要這個東西,可能你已經買好的某件東西就要捨棄。

教會孩子用語言來表達需求和感受

我們還應該讓孩子學會真實的陳述自己感受,比如「媽媽,我很喜歡這個玩具,你不給我買,我真的很生氣」。

這時候,我們應該告訴孩子,這樣的陳述媽媽理解,但是做人要有原則,遇到事情不能輕易發火,讓周邊的人擔心或者不開心。

跟孩子說對不起不丟人

如果,這件事我們一開始沒有克制住自己發脾氣了,我們應該事後跟孩子道歉。

跟孩子說對不起不丟人,它是癒合孩子內心傷口的良藥。

當然,說對不起之後,等孩子情緒穩定了,還要記得冷靜客觀地和孩子一起分析問題,讓他知道下一次應該怎麼做。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採取不同的方法

2歲前:安撫,轉移注意力,幫助孩子理解

這個階段的寶寶還小,對於很多問題,並不能很好的理解,單純講道理或者說不對,孩子不一定能夠懂。

但他們都能看懂一些大人的表情、聽懂一些語氣。

所以,如果孩子除了哭鬧還有一些不良行為,你想要制止,建議配合一些語氣和表情來讓孩子理解你的意思。

比如最簡單的辦法是嚴肅冷靜地看著她的眼睛,用低沉緩慢的語氣語調告訴她:「寶寶你錯了,不可以這樣!媽媽生氣了!」然後沉默一會。

通常寶寶這個時候會適當安靜下來,看著你,你要繼續保持嚴肅的樣子、繼續沉默,連續幾次後通常寶寶就知道這個行為是不可以的了。

2~6歲:溫柔地堅持,適當延遲滿足、變通滿足

從2歲左右的「第一叛逆期」,到5歲左右的「第二叛逆期」,2-6歲兒童的衝動行為,如發脾氣和挑釁是很常見的。

有意思的是,憤怒恰好證明孩子的智力在發育,他們並不是「被寵壞了」或者「品性惡劣」,他們只是還沒意識到,自己的願望並非都能立即實現。

所以,當孩子無理取鬧時,你可以用友善、平靜的語氣和他說話,安撫他的心情,向孩子表明,你接受他的怒氣,你理解他的「不舒服',無論怎樣,你愛他。

你可以一直重複這些動作和語言,但絕不能鬆口答應他要求。

這就是所謂「溫柔地堅持」。

當然,對於孩子某一些可以適當滿足的需求,你也可以偶爾用延遲滿足或者變通的辦法,來引導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慾望。

在處理孩子的無理取鬧時,冷代表的是「原則」,熱代表的是「安撫」。

2-6歲這個階段是孩子多項心理品質塑造與形成的關鍵時期,一定要注意「冷熱」均衡,冷中有熱、熱中有冷,不能簡單一冷到底,傷害孩子的安全感。

6歲後:適當冷處理

6歲以後的孩子應該要有一定的自制能力了,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無理取鬧,除了溫柔地堅持,建議大家可以適當採用更直接的冷處理方式。

比如,當孩子對你友善的安撫和提供的建議幫助無動於衷時,最好讓他單獨和他的怒氣待在一起,你可以馬上離開房間,把他隔離開來。

另外,對那些性格本身就比較暴躁固執的孩子,冷處理的頻率也可以相對更高一些,來幫助孩子更好地體驗和養成自制力。

能夠控制情緒是人成熟的標誌,是人一生學習的課題。

父母在幫助孩子控制情緒的過程中,自己也同樣成長了,這是多好的機會!所以,不要內疚,要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處理孩子發脾氣哭鬧的基本步驟(父母必知)

博士媽媽說:最近不少麻麻在微信留言,問的是差不多相同的問題,說的是家裡的孩子動不動就會哭鬧耍脾氣,自己都快被逼瘋了。孩子在家裡跟媽媽說想吃糖,但媽媽拒絕了,因為孩子半小時前才吃了一顆,孩子不能吃...

孩子一不滿意就發脾氣哭鬧,這麼做輕鬆搞定!

導讀每個孩子都能管好自己,每個孩子都有潛在的自制能力,只不過有的孩子需要更多一點時間。這種能力,需要父母用「最深的愛、最溫暖的接納、最溫柔的堅持」才能逐步喚醒。慢慢地,孩子就會明白家長的底線,學...

孩子任性發脾氣,家長可以這樣做

嬰兒在出生後就知道用哭聲來表達各種需求,比如尿了拉了、餓了、睏了、生病了等,這是生存的本能。隨著寶寶的心智發展,除了哭,寶寶會逐步學會用語言以及非語言的表情、肢體動作等表達自己的意思。但對於低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