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父母心中的好孩子是這樣「變壞」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何訂閱我們?

*搜微信號"cdzk-114"或公眾號"成都初中升高中"

-------------✄----------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許多家長最直接的想法是:人家的孩子都那麼優秀,我的孩子怎麼這樣?同時會懷疑孩子的智商是否低下,而不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有問題。

這時候,家長就已經進入了教育的誤區。

非但家長如此,一些專家和科研人員也非常警惕孩子「學壞」,有的從生理和心理上解釋了孩子為什麼會學壞,有的分析了孩子學壞的社會原因和家庭因素,還有的給出了一些具體的意見或建議。

以下列舉一些權威觀點。

◤孩子學壞快的驚人Ⅰ◢----

◎觀點一:孩子學壞特別容易

有一位心理學教師有一次為幼兒園院長們講課,當講到家長和老師的行為對孩子起了榜樣的作用時,一位院長發問:「為什麼孩子模仿大人好的行為,不如壞的快呢?」弄得這位教師一下語塞,只得承認自己盡職盡責沒有完全弄懂。

人的心理太複雜了,甚至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也說:宇宙間最後一個解不開的難題,可能就是人自已的心理。

人為什麼特別容易學壞,也是一個難度甚大的問題,據有關研究,可能是出於如下原因:攻擊、破壞、放縱是動物的本能,弱肉強食,爭奪支配權的廝殺是動物界生存力的表現,最強悍、放縱的動物總是能得到環境生存隆育後代的權利;而順從、軟弱的動物都一批批地補淘汰。

偷懶、欺負人、欺騙、貪心能滿足人的低級需要,多受生存驅力影響;而守紀律、講信用、誠實,都屬於人的社會習得行為,需要克制和訓練,需要意志力和理智的裁判。

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偽者,人為所至,學來的也。

從這個意義上說,好的行為是需要後天進行培養的。

◤孩子學壞快的驚人Ⅱ◢----

◎觀點二:孩子學壞越來越快

根據某育兒網站的消息,加拿大的科研人員最近警告父母:現在的兒童越來越早熟,他們比以前的青少年更早「學壞」。

加拿大統計局的一項調查發現,在3400名12歲和13歲的青少年中,有接近1/3的人承認,他們曾經威脅過要打某人,或是跟人打過架但沒有受傷。

另有6%的人表示,他們曾經加入過嚴重的鬥毆。

研究人員還發現,3至11歲的兒童是說謊的「天才」。

當然,他們不是時時刻刻都在說謊,但當他們說謊時,完美得讓人驚訝。

兒童心理學家哈維.阿姆斯特朗說,兒童們總是在試圖了解行為的界限,因此父母、老師對他們行為的反應尤其重要。

青少年的早期是兒童開始轉變,要求生活自主權的時期,他們的行為偶爾會超出可以接受的限度。

這時,父母、老師應告訴他們,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孩子學壞的第一幫凶--家長◢----

◎觀點三:孩子是跟著家長「學壞」的

具有多年幼兒教育經驗的河北區第十幼兒園的董娟園長分析說,從生理學角度來說,3至6歲的兒童是一生中記憶力最強和接受事物最快的階段。

這個年齡的兒童辨別是非、分辨對錯的能力極其微弱,只是簡單的模仿。

家長一些不良的行為和語言的頻頻出現,無疑是對兒童的一種反覆強化過程。

這個負面的強化過程,就會讓兒童學會這些不良行為和語言。

而且越是聰明的孩子,其接受能力和記憶能力就越強。

應該指出的是,這個年齡的兒童一旦沾染上不良的行為和語言,往往會影響到今後的一生。

此外,糾正這些兒童的不良語言和行為,往往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來進行「淡化教育」。

在糾正兒童的同時,還需要糾正家長的語言、行為並創造一個文明的環境。

◎觀點四:警惕家庭教育中的六大誤區

近年來,寧夏某素質教育中心在匯總家長諮詢意見、跟蹤觀察孩子心理、給孩子建立個人素質檔案的過程中,發現家庭教育中存在以下六大誤區:

——完美無誤型。

很多家長難以容忍自己的孩子犯一點錯誤,認為這是孩子有了「毛病」,並開始指責、打罵,甚至用體罰方式讓孩子「長記性」,造成孩子過分緊張、焦慮,沒有安全感。

一旦想到自己可能要出錯,部分孩子的大腦就一片空白,間歇性失去應變能力,導致心理障礙。

有關專家說,對新事物的研究都是以錯誤的方式開始的,孩子需要在錯誤中成長。

——過多干涉型。

孩子玩的時候,一些家長不斷地提醒甚至大聲喊叫:「這樣玩不對,那樣玩也不行」「玩的時間太長了,該停下了……坐地上太涼,要拿個墊子墊上」。

如此一來,導致孩子注意力難以集中,上學後,孩子就不能專注地聽講、不能專注地做作業,發展到最後就是「多動症」,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以至厭倦學習、討厭父母。

——過份呵護型。

有些家長對孩子過份保護,在孩子0歲至3歲期間,怕傷著孩子或嚇著孩子,經常抱著孩子,不讓孩子爬、不讓摸東西、不讓學走路。

甚至孩子大一點的時候,怕他學壞而不讓孩子出去與別人接觸。

這就造成孩子不會使用自己的肢體,不會獨立思考,不知道如何與別人交往。

——望子成龍型。

這樣的家長是自己有某種理想沒有實現,於是就把成功的希望轉嫁到孩子身上。

這類家長自己也知道什麼是好的教育,也知道什麼方式對孩子不好,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這種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特別容易感到疲憊。

因為自己喜歡學的學不到,學到的全是自己不喜歡的,小時候可能很優秀,長大後就不愛學習,容易出現害怕回家或夜不歸宿等問題。

——拔苗助長型。

孩子每一個年齡段都有個思維發展過程,許多家長對此並不了解,總認為早早讓孩子學文字、算術,將來孩子的學習一定會好。

其實,這樣做直接破壞了孩子的自然成長過程,可能引發孩子以後的極度厭學情緒。

——經驗衡量型。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藝術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伴隨著他的獨特環境,使孩子能成為一個跟誰都不一樣的人。

但許多家長總按照老人或周邊人的經驗來培養孩子,追潮流、趕時髦,大大束縛了孩子的個性發展。

◤觀察:「壞榜樣」的十大不良行為◢

有位記者隨機採訪了20名路人,請他們分別談論了發生在身邊的一些成人不良行為對兒童造成影響的事情。

經過調查發現,大致可以歸納為十大行為。

一、 違法跨越隔離帶。

二、 隨意將雜物拋到車外或者從陽台將垃圾拋到樓下。

三、 相互攀比。

四、 踐踏草坪,攀折花木。

五、 說髒話。

六、 乘坐公交車不為老人、兒童、孕婦、殘疾等特殊人群讓座。

七、 對老人不禮貌,發脾氣,甚至打罵老人。

八、 取笑身體殘疾或者有缺陷的人。

九、 在醫院、圖書館、劇場大聲喧譁、接聽電話。

十、 將公共物品據為己有。

[建議]:

一、對孩子少用否定句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常常會使用「你不要……」、「不能……」、「不准……」之類的否定句。

其實,家長這樣每強調一次不能幹的負面行為時,反而會加深孩子對這件不該幹的事情的印象和興趣。

二、引導孩子從事健康活動

姚明說過他學打球是防止變壞,還有人說愛音樂的孩子不會學壞,所以,如果孩子有興趣,可以鼓勵他多參加一些合適的體育運動、藝術類活動如學音樂、學書法繪畫等,還可以通過閱讀有益的書刊提高孩子的心智。

三、讓孩子從小就感受規則

做人基本的美德如尊老愛幼、有公德心,以及基本的生活規則如交通常識等等可以融入家長平日的言傳身教之中,最好能夠習慣成自然,從小就將這些生活中的美德和規則牢記心裡,逐漸化為自己的行為規則。

四、儘可能遠離暴力和色情

孩子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因為環境和接觸到的各類事物而形成的,從而,他們自身的鑑別力和判斷力是處一個不斷形成和改變的過程中。

在這敏感而關鍵的人生階段,多讓孩子接觸美好的事物有助於塑造健康積極的人生觀。

五、幫助孩子提高自制力

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沒有成人那麼強,所以有時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衝動。

比如一些孩子上網成癮就是一個例子。

家長可以通過一些鼓勵的辦法和使孩子分心等技巧,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六、讓孩子感受到家的關愛

也許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但是向孩子表達關愛和信任的方式有多種,應注意的是不要變成溺愛。

備註

關注「成都初中升高中」對「中考知識要點、中考作文、題型分類、方法技巧、升學資訊等」及時掌握。

每天持續更新,讓學習更加簡單!

成都初中升高中微信號:cdzk-114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的四大壞習慣父母絕對不能忽視

兒童早期教育一直是父母很頭疼的事,不知道該用什麼方式來教育孩子,怕打的厲害了,孩子會記恨在心,管的太松又擔心孩子有一天學壞。不管父母是嚴歷教育還是寬鬆管理,孩子有些壞習慣是不能小看的,必須及時制...

科學教育|教育孩子的心理學書籍有哪些?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一出生就能受到良好的呵護,培育,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其實很難,科學的教育需要了解孩子心理成長規律,再去對症下藥。如果教育好熊孩子?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一些通俗易懂的,關於教育孩子...

孩子成長九個常見問題的處理方法

隨著孩子的成長,相信許多爸爸媽媽們也遇到了很多教育相關的問題,比如不分享,見人不搭理,打人,和父母對著幹等等,這些都是青少年成長發育的必經之路,也是父母們非常關心的問題,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