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孩子的內心,拉近彼此關係(一十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不溺愛孩子並不意味著可以打罵孩子。
據美國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有7%的父母認為打罵是管教孩子的最佳方式,有40%的父母覺得打罵之後,孩子的表現還是一樣。
有經驗的父母會發現,打罵一開始的確會收到立即的效果,可是長久下來,孩子並沒有變得比較好,有的甚至更壞了,尤其是只用打罵一種方式來管教孩子,更是有過之無不及,但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打罵只會使孩子不再在你的面前表現你不喜歡的行為,並非真的改正了,而是躲到你背後,在你看不到的地方繼續淘氣,繼續使壞;打罵只是讓他學會了逃避被打,而沒有學會什麼是應該、什麼是不應該的是非善惡。
如此一來,你還覺得拿出棍子打孩子,是很管用的管教方式嗎?而且即使孩子真的犯錯,沒有人會甘心被打,孩子內心充滿怨恨和不滿,漸漸失去自尊、自愛和自信,同時他更學會了用打人來解決問題的模式。
那麼,難道父母就不能動孩子一根汗毛,就任他為所欲為了嗎?不,這裡說的是打罵不是惟一的管教方式,不要用體罰來解決問題,因為那樣做的效果只是暫時的、表面的而已;孩子犯了錯誤是要處理,要做適當的處罰。
「專家支招」
父母愛自己的孩子,這是人之常情。
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那麼,怎樣才算是真正愛孩子呢?也就是說應該如何掌握愛孩子的「分寸」呢?
1.要有理智的愛。
這就是說,在愛孩子的過程中,要能自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克制那些無益的激情和衝動。
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的《父母必讀》一書中的序言有這樣一段話:「子女固然由於父母方面的愛的不足而感受痛苦,可是,他們也會由於那種過分洋溢的偉大的感覺而腐化墮落。
理智應當成為家庭教育中常備的節制器,否則孩子們就要在父母最好的動機下養成最壞的特點和行為了。
」這段話講得十分深刻。
然而,我們有些父母,尤其是相對年輕的父母,在對待孩子上,往往缺乏應有的「分寸感」。
他們對待孩子往往是無原則的,過分地溺愛。
有的對孩子姑息遷就,任其發展;有的只知道想方設法滿足孩子的衣錦食美,卻不懂得給孩子良好的精神食糧和思想營養。
這樣。
勢必把孩子慣壞、寵壞。
這種「愛」是盲目的、有害的。
2.熱愛要與嚴格要求相結合。
嚴格要求也是熱愛孩子的一種體現。
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就是說,嚴格要求正是出於深切的愛。
所以,做父母的不應該受盲目的愛所支配,要「嚴」中有「愛」,「愛」中有「嚴」。
當然嚴格要求並不意味著對孩子的嚴厲、動輒訓斥打罵,而是要做到以合理為前提。
同樣,態度應該是耐心的,循循善誘的。
嚴格要求對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
這是因為,孩子們往往缺乏經驗,是非界限有時不清,而且對自己的情感和行為往往也不善於獨立控制。
如果家長對他們不嚴格要求,他們往往還不能主動、自覺地學習和按行為道德標準來行動。
因而,這就更需要父母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有嚴格的要求,使他們養成良好的思想和行為習慣。
僅有愛不見得能教育和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來,而應該把熱愛和嚴格要求結合起來。
3.選擇正確的處罰方式。
採取「暫時的隔離」的處罰方式,可以使孩子真正地改過向善,又沒有後遺症。
「暫時的隔離」就是在孩子犯錯時讓他暫時不和別人接觸,讓他坐在角落的一張椅子上,以一歲一分鐘為原則;不過,這不是把孩子關進廁所或單獨留在一個房間裡,那會造成孩子恐懼的心理,影響極深遠。
處罰的同時要讓孩子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因為孩子如果不明白自己為何受罰,那麼處罰就沒有意義了。
父母對子女一定要懷著帶有嚴格要求的熱愛,千萬不要溺愛姑息孩子、過分地遷就孩子與寵愛孩子。
一定要有理智,有「分寸感」。
只有這樣,才能把孩子培養成為有良好個性品行的優秀人材。
當孩子哭鬧時,大人不能一味讓步
場景再現
有一位幼兒園小朋友,母親非常疼愛,每天送孩子來學校時,孩子一定要在車上先做交待,同時要媽媽依其順序一一告訴老師;下車時,媽媽還須抱著他,再背著書包走到教室內,然後媽媽需依照孩子在車上所交待的內容順序,一一地複述給老師;只要媽媽說的順序有錯,這孩子馬上就哭鬧說媽媽說得不對,要求媽媽重新再說一遍,因此他的母親只好將內容重新更正再念過一遍。
直到媽媽全部念對,孩子才會停止哭鬧,以至於每天早上都會見到孩子的母親不斷地在重複做此交待:「老師,我們今天有四件事情要交待,第一件事情是,我們今天要在幼兒園吃乾飯的,第二件事情是我們還沒睡足,第三是我們有點肚子痛,第四是我們還想睡覺……」
「深度詮釋」
「我家寶寶簡直是小霸王,不如他意就大哭大鬧,最後我們只能妥協,順應他的要求。
」「我家孩子就像一頭蠻牛,年紀小小卻很有自己的意見,拗起來,十頭牛都拉不動。
」這種霸道的孩子不少,總是讓父母傷透腦筋!是自己教育方法不對嗎?該如何讓小霸王變成小乖乖呢?
現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父母親的關愛往往集中在一個孩子的身上,以致小孩容易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十分霸道,不知惜福,不願意負責任,難以承受挫折,不願與人分享。
過去教育所強調的「同情心,幫助別人」,如今在孩子身上越來越難見到。
一般而言,造成孩子霸道、不講理的原因,有下列幾項因素:
一是父母過分溺愛。
孩子要什麼有什麼,凡事有求必應。
現在父母因為只有一個孩子的緣故,每個孩子都像是上帝賜予的恩物,是父母的天之驕子,不但受到長輩們疼愛,更受父母們用心的關照。
因此從出生到孩子會抓取物品、會爬行、會登高、會走路,孩子所有的一舉一動、所用的一衣一物,父母們總是想盡辦法滿足他們的需求。
因為在每個父母眼中,孩子就是寶貝,是心頭一塊肉,如此也漸漸養成孩子予取予求的霸道行為。
而當孩子有霸道行為出現時,父母又認為沒關係,認為他只是個孩子,而未能加以輔導並給孩子適當的糾正;因此,日積月累之後,孩子就會覺得凡事都理所當然,也因此變得越來越霸道。
二是年齡的關係。
一般來說,孩子在一歲前,霸道行為出現情形不多,主要是這時期的孩子口語表達能力還不足,因此雖然會有身體上的反抗,但還不會讓父母傷透腦筋。
可是隨著孩子年齡逐漸成長,開始有他自己的想法,同時也想擺脫旁人束縛,自己決定怎麼做,因此會開始出現「不要」的字眼、「不要」的動作和「不要」的行為。
而且現在的孩子比較早熟,大約在一歲零八個月時就會出現很強烈的自我意識,有時拗起來,十頭牛都拉不動,而這種霸道的行為會持續到三歲左右。
三是個體差異。
每個孩子不但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也都會以自己的速度,通過一般的行為階段。
因此有些孩子極具社會性,能愉快地和他人相處;有的孩子則很害羞,只對那些他熟悉的人有反應;有的孩子心中不愉快時會尖叫、大吵大鬧,憤怒地發泄一場;有的孩子則是皺皺眉或低聲哭泣就算了。
每個人天生氣質不同,所表現出的行為也有很大的差異。
四是模仿。
就社會學習觀點來說,孩子深受父母以及大眾傳播媒體影響,例如電視、卡通等等。
而且如果父母本身很霸道,孩子發現父母這種行為,往往耳濡目染之下也跟著模仿、學習。
「專家支招」
那麼霸道的孩子如何教?
1.適時的輔導和糾正。
當孩子有霸道行為出現時,父母應先處於他的立場設想,試著了解他的心情。
對孩子的霸道行為,勿過於迎合或敷衍,應當適時地給予輔導與糾正。
從行為治療的觀點來看,當孩子有好的行為表現時,要給予鼓勵和肯定,強化他的這種行為,孩子一旦受到肯定,心中便會意識到何事可為;而當孩子表現霸道行為時,則須給予輔導和糾正,孩子便能知道何事不可為。
2.培養和孩子講理的習慣。
父母要學著每一件事情都要和孩子講理,讓孩子慢慢了解和接受。
如果孩子年紀小,還不了解或聽不入耳,父母也不必強求或過分期待孩子接受,因為孩子每天都在成長,隨著他身心的成長,孩子會學得較為講理。
切勿「以霸治霸」,以免誤導孩子,以為霸道可以解決一切。
愛孩子,有「分寸」;掌握准,很重要!
剛開始的時候,安安能很乖地與大人們一起坐在桌子邊上吃飯。但是媽媽為了能讓他快點吃完或者不讓他把桌子弄髒,就越來越順著他的意思,最後安安就變成了飯桌上的搗蛋鬼。最後,他不僅在吃飯時表現惡劣,而且也...
哈佛大學最新研究,看了之後你還敢打罵孩子嗎?
「嘭」的一聲響,隔壁又傳來了媽媽的訓斥聲和孩子的啼哭聲。經常在樓道里碰到這對年輕夫婦,一來二去就認識了。雖然才剛二十出頭,但他們已經有了一個四歲的寶貝,叫「小豆包」,因為長得可愛性格又活潑,基本...
帶寶貝娃長大的路上,我們踩過的那些坑
帶寶貝娃長大的路上,我們踩過的那些坑第一次當父母的時候,內心是忐忑的、不安的,深怕自己不小心就會把寶貝娃給傷害了。那麼帶寶貝娃長大的路上,作為父母的我們,又踩過多少形形色色的坑呢?一、過分嚴格有...
媽媽再打我一次Or媽媽再愛我一次
面對不聽話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辦?是媽媽再打我一次OR媽媽再愛我一次……打罵孩子造成的不良後果孩子遭打的時候,沒有心裡是舒坦的。皮肉之苦,使他們產生怨恨、逆反、畏懼等心 。打的結果就是孩子與父母...
養育百科|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熊家長,十大壞習慣,你中了幾招?
每個熊孩子背後總有一個熊家長,孩子小做不好,他不懂,這些我們都可以原諒,但家長不管教熊孩子就是你的錯了。以下的習慣可能戳中了你的心窩,瞧瞧有沒有中招吧?一、唯一的享受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
優秀孩子怎麼來?好父母不碰觸這些壞習慣(家長必備)
每個熊孩子背後總有一個熊家長,孩子小做不好,他不懂,這些我們都可以原諒,但家長不管教熊孩子就是你的錯了。以下的習慣可能戳中了你的心窩,瞧瞧有沒有中招吧?一、唯一的享受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
溺愛寶寶的方式不對,可能會導致大問題
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愛孩子有害,但卻分不清什麼是溺愛,什麼是正確的引導教育。10種溺愛的典型表現1、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一切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好看的,都先緊著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