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逗孩子簡直就是陋習,可千萬別毀了孩子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你們在帶娃的時候,身邊是不是總有一些大人親戚喜歡逗孩子?常常會問孩子「你是喜歡爸爸還是媽媽啊?」「你媽媽有了弟弟後就不喜歡你了」這樣的話。
也許只是出於好意想逗逗孩子,但是不正確的逗法反而容易傷害孩子的心。
如果有以下情況,父母們可要堅決地說「NO」!
不要對孩子說「你媽不要你了」的話
我想不出除了開玩笑,還有什麼理由讓一個成年人對小孩說出這樣的話,除非他和這個小孩的媽媽真的有仇。
作為大人,你有想過這樣的玩笑對一個孩子的仿害嗎?因為他分不清玩笑和事實,他天真的世界觀就會認定你說的是真的,這樣莫名加深孩子的恐怖真的很不好!
如果你和我一樣特別反感聽到這樣的,就越要在第一時間站出來。
儘管內心可能咬牙切齒怒火攻心,但覺得翻臉得罪別人不好意思,可以笑眯眯地說:「您可真會開玩笑,孩子和錢一樣都是寶貝,你捨得把錢扔垃圾桶嗎?」除此之外最關鍵的是眼神堅定地望著孩子,明確地說:「媽媽永遠不會不要你,因為媽媽愛你!」然後抱抱孩子,親親孩子,緩解孩子內心的恐慌。
不要強迫孩子表演才藝
老人家都喜歡讓孩子表演,哪怕根本沒去學個什麼班,也是不停跟孩子說,來唱個歌來跳個舞......唉!有時候,孩子明明自個玩的好好的,卻被大人起鬨表演,臉上自然一萬個不情願。
即使孩子真擅長能歌善舞,學才藝也不過是增長見識,陶冶性情,何必譁眾取寵博君一笑呢。
如果你是位明智的媽媽,你一定不會強迫你的孩子為你的面子就範!尊重孩子的內心,他不想表演,沒關係。
告訴大家:孩子今天只顧著玩了,完全沒狀態表演。
如果孩子要求我們和他一起表演,那就與孩子同樂,這也是認可鼓舞他的一種方式。
不要認為孩子不打招呼就沒禮貌
成人的世界,見面打招呼是一種禮貌的表現,不打招呼就是不禮貌,但在寶寶的世界里並不是。
當寶寶見到陌生人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我從來都沒見過這個人,不熟悉……這就是每個寶寶都會有的
「陌生人焦慮」,對陌生人的抗拒是他們與生俱來的保護能力。
當陌生人靠近寶寶的時候,強迫寶寶叫人好;又或者允許陌生人去摸孩子,這讓本來就焦慮的寶寶更是雪上加霜。
見到陌生人時,聰明的媽媽會把朋友介紹給孩子,也把孩子介紹給朋友,然後提醒寶寶打招呼,比如「寶寶和叔叔say hi!」但是,不要期待寶寶立即做出具體行為,只是單純的提醒而已。
如果不選擇提醒的方式,媽媽可以假扮寶寶的身份,以寶寶的語氣跟陌生人打招呼。
比如「叔叔好,我們來和叔叔打招呼啦『』。
即使孩子什麼都不叫,也沒啥大不了,尊重他們的感受最重要。
不要當著孩子和鄰居家的對比
我們都是被比過的一代,從小活在鄰居家的孩子陰影下。
我們知道大人是想通過誇讚別的孩子來激發自家孩子奮起直追。
可是,這樣根本就沒有任何意義,因為被這樣對待的孩子不僅感覺不到鼓勵,甚至也感覺不到親人的愛。
因為懂得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所以聰明的媽媽也不會隨便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較。
有親戚朋友開起玩笑來,咱也可以調侃下:都是爹媽生養,你和人家李嘉誠又怎麼比!或者乾脆自我嘲笑:咱兒子投胎時候偏了,否則就是下個馬雲啊!
不要問孩子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
媽媽好,還是爸爸好,這種排斥性選擇往往讓孩子左右為難,如果選擇其中一方,寶寶就會擔心另一方不理自已了。
嬰幼兒時期孩子對父母的依戀程度都是一樣的,所謂的親子關係本身就少不了爸爸或者媽媽任何一方。
作為家長,我們真的不需要你們為我們爭寵,謝謝!
當孩子被問到這樣的問題,如果你聽到孩子的回答是:都喜歡。
那麼,你會非常欣慰。
即使他回答了」喜歡爸爸「,媽媽也無須難過,在等著長輩調侃前,媽媽可以說"是的,寶寶喜歡爸爸,因為爸爸可以帶著他踢足球、抓魚、騎自行車啊」;如果寶寶回答了媽媽,記得也給爸爸"台階下」,你可以這樣打圓場「寶寶是個小饞貓,我做的菜比他爸爸好吃,怪不得喜歡媽媽多一些,對不」。
不要問媽媽喜歡你,還是喜歡弟弟
同是無聊的問題,有人說這就是長輩和孩子之間常用的溝通,類似於見面問:吃飯沒?但在我看來,這樣的問題毫無營養,您如果不是打算挑撥我們家庭和睦,那看來就是純粹飯後刷個存在感了。
要是問出個喜歡弟弟,難不成您還出錢出力出愛幫我照顧我家大嗎?您肯定不會吧,所以就乾脆別問了哈。
如果遇到親朋好友這樣問,還沒等寶寶說出口,聰明媽媽可以立馬接上話茬:當然是兩個都愛啊!然後用開玩笑的語氣說:否則生兩個幹嘛,花錢當擺飾啊?記住拉著大寶的手,告訴他媽媽很愛他和弟弟。
對於所有的二寶媽媽來說,二胎,並不會讓我們的愛一分為二,只會雙重複制!
不要上來就抱孩子親嘴捏臉
孩子小的時候,大入看著歡喜搶著抱能理解,但是強吻、捏臉這種,真是有點讓親媽受不了。
成人攜帶的病菌,都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孩子免疫力弱,輕易地被傳染,有些還會造成致命危害。
對於親嘴的,媽媽不妨直接拒絕「這樣會不衛生!」對於摸臉捏臉這種,如果覺得直接拒絕不好意思,可以以寶寶的口吻對他們講「爺爺奶奶輕一點哦,捏多了我們要變口水寶寶了……」還有一招轉移注意力,將寶寶從別人手裡抱回來,比如:「來,寶寶要吃奶了,媽媽抱……」
不要在孩子做錯事時指責他們笨
孩子不小心打碎東西是常有的事。
不查明原因,就把孩子打罵一頓,而且振振有詞地說打他是讓他記住別再毀壞東西,這種方法能再蠢點嗎?
打壞了東西不可怕,關鍵要放平心態。
該子那麼小,不小心打破東西而已,只要不傷著自己就行了。
其次,和孩子交流,到底看是什麼原因。
如果僅僅是因為杯子在桌子邊緣導致孩子拿的時候滑下,那大人為什麼不把杯子放到桌子中央或者換個塑料杯子呢。
有時候教訓孩子的時候不妨先反省下自己。
不要在孩子哭鬧時只給糖里安慰
你可以花一分鐘縱容孩子而讓他停止哭泣,但你之後會花一輩子的時間在後悔你之前做的決定。
趁著孩子的年紀還可以說「不一定要讓他明白是是非非,這就是我自己的管教方式。
聰明的媽媽一定會允許落子哭,先讓孩子把不滿的情緒通過淚水安全地釋放出去,處理好了情緒,然後再處理實際問題。
選擇單獨和該子溝通,通過傾聽交流,真正地解決問題。
不要笑話孩子膽子小
越是危險的事清就越需要膽大的人去做,孩子對事物安全性缺乏判斷,難道都讓他們一一體驗嗎?常常見新聞說學齡兒童獨自玩耍煙花瀑竹致炸傷,可見該子膽大未必是好事,該子膽小也不見得旱壞事啊。
聰明的媽媽會在自己的「監控『』範圍內對孩子進行引導與督促。
只要不影響正常溝通與交流,孩子適當的自我保護不是也挺好嗎。
「爸爸媽媽,別再逼我和陌生人打招呼了」
乖孩子VS壞孩子「快叫阿姨/ 叔叔/爺爺/奶奶……」家長一邊說,一邊把躲在自己身後的孩子往前拉。往往越是被拉,孩子越忸怩。有些孩子依著大人的意願,怯怯地打了招呼,會得到「真乖」的誇獎;有些孩子就...
愛孩子! 就請別再強迫他打招呼.
「打招呼」本是人際交往最常見的一種互動方式。然而,當孩子不願打招呼的行為與「不懂事」、「不禮貌」 「不乖」等指責掛鈎時,就成為了一種「語言暴力」,它會直接攻擊個人的自尊,讓人覺得渺小、一無是處。...
過年回家,請不要這樣逗我的孩子
再過幾天就要過年了。一大家子聚在一起有說有笑是不是很開心!不過,對於很多新手媽媽來說今年可能與往年又很多不一樣,因為今年是帶著寶寶一起回家的!有些媽媽可能會想今年終於不用擔心七大姑八大姨追著問東...
7歲女孩將2個月大弟弟丟下樓,避免悲劇發生,讓孩子遠離這類人
逗小孩是中國大人們的「傳統樂子」,並且很多人會理直氣壯地告訴你:「我喜歡你小孩我才逗他呢。換旁人我還不逗呢!」大人利用小孩的幼稚不懂事,故意讓孩子擔心害怕甚至哭泣,只為了一時取樂。但是如果你知道...
記住郭德綱的教訓,別跟孩子開玩笑
年關將近,長時間沒見的親友們相聚其樂融融,讓孩子們也樂在其中。歡樂的背後,我們做父母的,要注意成人無意間的「」逗孩子「」玩笑可能對孩子造成的影響。 畢竟,逗孩子真的不是那麼好玩。「媽媽不要你了」...
不打招呼就是沒禮貌?別讓教條式的「教養」讓孩子陷入焦慮
」叫阿姨好啊!「「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沒禮貌呢?媽媽平時怎麼教你的呀?快點和阿姨打招呼!」有沒有覺得這樣的場景很熟悉?幾乎每位媽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帶著孩子遇到我們的熟人(孩子的陌生人)時,我們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