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要求孩子聽話嗎?你out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

聽話還是你用來衡量自己孩子的標準嗎?該不該訓練孩子成為聽話的人呢?如果我們希望孩子長大後成為富有責任感、知道自己目標和方向的人,那麼或許我們就要放下對孩子聽話的期待,轉而引導他聽從自己的內心。

作者:Karen

很早以前,我就知道,不能給孩子貼標籤,所以在家裡我們很少會夸孩子「聽話」,然而不久前與孩子的一場對話讓我對「聽話」又有了更深的認識。

某天晚上,小朋友不知為什麼和爸爸起了衝突,爸爸很大聲地斥責了他,進屋睡覺時,他又委屈又不敢哭,紅了眼圈躺在床上。

我看到他難過的樣子,就和他談了起來。

沒說兩句,他突然冒出一句:「媽媽,是不是大人都喜歡聽話的小孩?」

我一下子愣住了,壓住了即將脫口而出的回答:「那當然!」

我想了想,問他:「你覺得呢?」

他低聲抽泣著說:「我覺得是。

我心裡一緊,輕輕抱住了他。

是的,哪怕我們從來沒有說過「你真聽話」,我們總是用行動在強化聽話的重要性:他配合度高的時候,我們就會開心,鼓勵他;他配合度低時,我們又會對他生氣。

這不就是在「馴化」他成為一個聽話的孩子嗎?

我想了想,認真地跟他說:「媽媽要告訴你,我不想你成為聽我話的孩子,真的。

」他又困惑又吃驚,看了我一眼。

我接著說:「媽媽也不想你成為聽爸爸話,聽老師話,聽同學話的孩子。

媽媽,想讓你成為聽自己心裡話的孩子

兒子還是不太理解,我說:「你心裡有個小人兒,他其實會告訴你做這件事好不好,適不適合。

比如最簡單的例子是當晚上很晚了,你還不睡覺,其實你心裡的小人也在說:『我現在要睡覺了,我睏了。

』再比如你和弟弟起衝突的時候,你心裡那個小人也會說:『我要是打了他,他肯定會哭,有可能會弄傷他。

』你心裡有這樣的小人,對嗎?」他默默點頭。

我接著說:「可是,當你太憤怒的時候,可能就聽不到小人在說什麼,只記得生氣了。

還有的時候,雖然你知道下面該做什麼,可是你心裡還有另外的聲音在告訴你說:『接著玩,我還沒玩夠!』所以這個時候你的大腦里就有兩個小人在打架,誰打贏了就聽誰的。

無論怎樣,請你知道,你心裡的聲音最終會做出最適合你的選擇。

」小朋友懵懵懂懂,平靜了不少,一會兒就睡著了。

這個話題,卻留下來讓我繼續思考:為什麼,我要鼓勵他不是聽我的話,而是自己的話呢?鼓勵孩子不聽大人話,乍想會有很大的風險!

比如,鼓勵孩子聽從自己內心,會讓他很多時候可能被衝動控制:比如生氣就想打人,比如玩玩具愛不釋手不願睡覺,一個心智還沒有成熟的孩子,有能力自律,做好自己嗎?而我們作為家長「放棄教導」,真的是對他負責嗎?而且如果鼓勵孩子不聽大人話,勢必會產生我們的要求他不願聽從,和大人對著幹的風險,聽起來真像個瘋狂的念頭,簡直自尋煩惱。

可是靜心想想,我還是覺得哪怕有這些風險或者事實存在,我也不想他盲目聽從別人的話,包括我自己。

原因也很簡單:

第一,我想給他機會,學習對自己負責

讓孩子聽從自己的內心,他就有機會學習到他所做的決定將會有一系列的影響,有的可能是他衝動之時完全沒有考慮過的後果。

小到選擇衣服鞋子,大到如何與夥伴交往,管理自己的衝動,每一天的選擇都會給他帶來經驗。

處於學齡前的階段,生活也好,學習也好,都很簡單,哪怕他所做的決定錯了,也不會造成特別嚴重的後果。

秉持這樣的態度,有時天熱他要穿球鞋,我也忍住強迫他的想法,心裡默念:「一鞋不選,何以選媳婦!」

第二,我不希望他因為要聽我們的話,漸漸成為一個失去自我意識,遇到大事不知如何決斷的人。

生活中這樣的人很多:高考填志願,絕大部分的考生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最後只能父母做主填一個專業;選擇配偶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聽從父母意見,最終放棄自己原本喜歡的另一半;還有許多人為了父母眼中的榮耀報考並不適合自己性格的公務員,但實際工作中卻常常感到壓抑和不開心。

這些情況在我看來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孩子們內心的聲音在多年「聽話」的訓練中,越來越小,甚至用「父母/權威的聲音」代替了自己的想法,表面看都是自己在「作主」,可是在生活和工作中卻常常感到鬱悶、迷茫、不知前路何在。

有的父母常抱怨孩子沒有主見,什麼都靠自己,殊不知正是你對他「聽話」的長年訓練,造就了這個長不大的成年人。

第三,我不想他成為在家聽父母,出門聽老師/同學的「乖孩子」,因為別人的聲音再重要,也不能取代他的內心感受。

要想真的成為這樣的乖孩子,就要付出很大代價,與自己的感受隔離,失去真正的幸福。

乖孩子,會當「你媽覺得你冷」的時候,不顧自己冒汗的真實感受穿上衣服;「聽話」的學生,會當「老師誇他樂於為同學服務時」,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幫助同學,只為獲得他人的肯定和讚賞;「優秀」員工,當領導給予不合理任務時,會不加思索應下卻加班加點過度損耗自己身體,置家庭於不顧。

壓抑自己真實感受的人,很討別人喜愛,因為他把別人放在了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但長期壓抑會給自己帶來許多傷害:從精神疾病到身體狀況。

現代醫學和心理學研究業已證明,消化道疾病、腸胃問題、偏頭痛或者便秘等,往往都與長期壓抑自我的行事風格有關。

那麼如果你認同了以上的觀點,我們就來一起探索下:聽自己的話,孩子會成為一個無法無天的人嗎?

我看未必。

很認同這樣一個觀點:自由與規則是共存的,當每一個人都擁有完全的自由和自主,就會彼此博弈,形成共同認可的界限,這個界限就是規則

比如當孩子晚上鬧著不睡覺,你可以表達出對你的實際影響:「你一直不睡覺,媽媽沒有辦法工作了,我很沮喪。

」你還可以進一步做出行動:自己開始洗漱,關燈上床。

在一次又一次的博弈後,孩子自然就知道了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需要三思的,什麼是不能越過的雷池。

再比如,孩子做作業不認真總是出錯,仔細一想,除了生氣上火的情緒,對家長並沒有什麼實際影響。

那麼讓他真正對做作業認真起來的辦法之一就是不再苦苦嘮叨,讓孩子自己去體驗自然後果。

在這個理念調整下,我家五歲多的老大在表達自我方面有了很大不同。

我有時勸他吃他不喜歡的食物,他會很認真地跟我說:「媽媽,每個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你有你喜歡吃的,我也有我的。

」他還會在我詢問他為什麼今天表現異常總是逗弄弟弟時,認真想想,告訴我說:「因為今天下午弟弟哭的時候,我看到你很耐心地陪著他哭。

我很羨慕,我也想要。

」於是,一場可能的說教和對抗,最後變成了我使勁親他臉蛋給他充電的遊戲。

好多時候,他還會做出讓我們著急上火恨不得一巴掌揍扁他的事,不過每每想起這個由聽話引起的思考,我就會深吸一口氣,問他:「你身體里的小人,在跟你說什麼?」

(作者Karen Wang:如何說孩子才會聽的美國認證講師,薩提亞模式實踐者,三課導讀師,親子溝通如何說頭條號簽約作者。

曾經的外企高級經理,現在是兩個男孩的全職媽媽。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

歡迎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懂事的孩子最可憐:孩子,你不必太聽話

前兩天,一則「你周圍那些很聽話的孩子,長大後過得怎麼樣?」的話題上了熱搜,因為下面的回答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舊不成悲:對現實不甘,對未來害怕,對過去後悔。對,那就是我。@你的徐公子:已經很少有...

孩子越乖,長大後越痛苦

「懂事」「乖」是長輩們對小孩子的最高讚譽,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或有意或無意地常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這也成了家長問的最多的問題。

你還在培養一個聽話的乖孩子嗎?

「你怎麼一點都不乖!總是氣媽媽!」「你乖的話我就給你買玩具。」「你能不能乖一點,再這樣不乖,媽媽就不喜歡你了!」……相信所有家長都用「聽話」「乖」來形容過孩子。在孩子的漫長成長過程中,父母幾乎有...

別讓你嘴裡的「乖孩子」毀了孩子一輩子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當孩子不聽自己的話時候,經過家長溝通之後還是不聽,很多家長會表現出不高興的表情。不少專家表明那些乖乖聽話,循規蹈矩的孩子總是會家長、老師讚揚有加。而...

孩子,為什麼我不希望你做「乖小孩」?

幾乎每個人小的時候,身邊總會有個「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別人家的孩子既「聽話」、又「懂事「,在大人眼裡是個完美的好孩子。而這些詞,好像是評價一個孩子的最高讚賞,粑粑麻麻來學校接孩子的時候也會問: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