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9歲兒子 反而被「管教」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兒子放學回來,我告訴他:「媽媽吃了你幾顆果凍」。

他一聽很不高興,馬上拉下臉來,我一看就來火了,嚴厲說道:「你那些東西都是媽媽買的,媽媽吃你幾顆怎麼了」?

過了一會兒,還沒「消氣」的我,看到家裡的火腿腸,故意跟兒子說:「我們一起來分享這根火腿腸吧。

」還故意把大半留給自己,給了兒子一小半。

他轉過頭去一邊吃,一邊喘著粗氣,我知道,他非常生氣,並且要哭了。

我就納悶了,怎麼為了這點小事就值得哭?不滿意你可以跟我說,為什麼還跟我冷戰較勁?為什麼你媽媽我不能分享你的東西?

然後我跟他說了一堆道理,引導他把自己的不滿說出來,但是他就是不說話,我就更來氣了,終於爆發了大吼道:「有好吃的能給媽媽吃嗎?」兒子不耐煩又委屈的回答:「可以。

」我更生氣了:「你這是解決問題的態度嗎?你為什麼這麼大情緒?」終於孩子趴在桌子上哭了,嗚咽道:「這些都是你平時不讓我吃的,我很珍惜,捨不得吃的。

我的心一下子軟下來,也沒脾氣了,沒有再說他什麼。

平時為了孩子健康著想,果凍和火腿腸這種零食我確實只是偶爾才讓他吃到一次,所以孩子才會特別捨不得跟人分享,想想這也是情有可原的一個原因吧。

孩子平時都很乖很懂事,並且也會分享東西給身邊的朋友,這次反常了,反倒我先有了情緒。

所以才發生了一次失敗的「管教」。

反思剛才的一幕,作為媽媽,我犯得最大的錯誤,就是不應該不問青紅皂白就有情緒,並且對著孩子發泄我的情緒。

這種不理解孩子基礎上的管教,只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事情,出發點就錯了。

孩子逆反的表現是管教失敗的最真實反饋。

就這樣,那個善解人意的好媽媽冷靜下來,又瞬間恢復原身了。

這種情況不僅僅是在針對孩子的管教上,大人之間也會常常出現這種情況,沒有充分溝通和理解產生的情緒是有害的,還無效。

尤其不能共情的情況下的溝通或者管教,更容易讓對方產生逆反心理。

容易上情緒,大驚小怪,會不會是寶媽們的通病呢?這也難怪了,每天的瑣碎與操心早就消耗掉了我們的冷靜與智慧。

一個家庭的女主人,好好調節自己的生活節奏,保持愉快平靜的心情,比起上班掙多少錢,更加有利於一個家庭的和諧幸福吧。

意識到了,才能進步,下次要努力咯!做一個愉快平靜的寶媽!哎,不容易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共情——這節媽媽必修課,你一定要知道!

現在的育兒書籍,都會提到「共情」這個詞。很多媽媽們也在使用這個技巧,當孩子生氣或者傷心時,會感受到孩子的情緒並加以說明,告訴孩子此刻的情緒感受是什麼。其實,「共情」可以算作媽媽的一堂必修課,這也...

孩子起床難,只用這一招就能化解!

這篇文章給大家分享一個巧用共情,化解孩子賴床的案例。在正面管教的所有工具中,「共情」是家長們使用最經常、最熟練的正面管教方法。當我們說出孩子情緒的那一瞬間,不僅孩子得到了理解,負面情緒得到了釋放...

孩子就是不聽話,終於有一天

你們有聽過共情和有效傾聽嗎?其實就是「認同感受」這四個字,這樣相信你們很好理解。當我們的情緒被認可的時候,我們就不會擔心因為自由表達了自己的感覺、想法、質疑和觀點,而被遭到了拒絕,或者被懲罰。雖...

我的孩子太調皮總被老師投訴,怎麼辦?

我也有一個傳統意義上「不聽話」的兒子,在他兩歲時我開始學習正面管教,也是因為「他特別不聽話」,雖然我看了很多育兒書,可是在遇到他「怎麼都不肯聽話」時還是會很無奈,很煩躁,會發脾氣。多多上了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