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孩子被搶了玩具,要不要推他去「搶回來」?
孩子被打了,要不要教他「打回去」?
當孩子在社交衝突中「被欺負」,要不要讓孩子「以牙還牙」?
……
很多育兒文章都討論過這類問題,而且大部分持肯定的態度。
很多父母也都贊同」打回去「的做法。
坦白講,作為媽媽,如果我的女兒被小朋友打了,我的第一反應一定也是希望她能打回去。
不過我知道,女兒的反應,很可能是低頭沉默不語。
如果我堅持讓她這麼做,那麼,結果有極大的可能是,以後再有類似的事情,她就不會再跟我說了。
李岩老師在他的課里講過一個例子,雖然不是打架,但很能說明孩子的心理——
一個6歲的小女孩,有一個心愛的圖畫本。
有一次同班小朋友惡作劇,把她的圖畫本畫得亂七八糟,媽媽看到以後非常憤怒,問女孩是誰幹的。
女孩開始不肯說,後來在媽媽追問下說了。
於是媽媽跟女孩說:「下次你就大聲告訴她們,這是我的本,你們沒權利亂畫。
」
聽了媽媽的教導,女孩沉默了一會兒,輕輕地說了一句讓媽媽萬萬想不到的話——「是我讓她們畫的。
」
媽媽當然知道女孩說的不是事實,但是聽到女兒這麼說,媽媽頓時也無語了。
女孩為什麼騙媽媽說「是我自己讓他們畫的」呢?。
我們這裡不從道德的角度去討論「打回去」的是非對錯,我們只討論客觀的可行性及後果。
第一個問題:如果孩子在衝突的當時沒有直接反擊,那麼事後即使大人教他反擊,他能做到嗎?前面故事中那個小女孩的心理感受,相信大家都能猜到。
對於一個性格溫和的孩子來說,直接反擊的做法難度太大了,她做不到。
她還沒有足夠的力量,無論是身體的力量還是心理的力量。
如果她有力量反擊,那在衝突的當時,她早就反擊了,根本不需要大人教她。
進一步來考慮——
要求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會讓孩子對自己產生什麼認識呢?又會讓他對交往產生什麼認識呢?
他會覺得自己是很能幹,還是會覺得自己很無能呢?對將來跟小朋友的交往,他會更自信,還是會更焦慮呢?
其次,即便在少數情況下,孩子真的打回去了,交往的形勢就會徹底逆轉嗎?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喬爾哈勃博士,是專門研究青少年欺負與被欺負問題的專家。
他在他的書中講述了自己小時候的故事。
哈勃博士說自己11歲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時常遭到社區里兩個小惡霸的騷擾。
因為自己從小就是一個溫和的孩子,因此他每次都選擇躲避。
但是他父親認為他必須反擊,並買來全套拳擊訓練設備,教他每天練習拳擊。
哈勃打心眼裡不願意,但也無法忤逆父親。
終於又有一天,兩個小惡霸又來招惹他。
哈勃先是本能地想逃回家,但是一轉身,發現父親正站在家門口看著他。
他形容他當時那種無路可退的感覺,簡直就是世界末日。
最後,他一拳打在了其中一個小惡霸的臉上。
哈勃因此重新獲得自信了嗎?他說他沒有,相反,他說在他出拳的那個瞬間,他覺得天塌下來了。
那麼,哈勃從此就不再被騷擾了嗎?也沒有,兩個小惡霸用更惡毒的手段變本加厲地對付他。
哈勃博士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教孩子打回去,是行不通的。
那麼,難道我們就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受委屈、被欺負嗎?當然不是,我們當然要有效地行動。
如何行動?
包括哈勃博士在內的幾乎所有專業人員都給出如下建議:
1. 不要試圖教孩子直接反擊。
對於天性溫和的孩子,逼他反擊,只會讓他覺得更加無助,甚至會讓他覺得自己很無能。
2. 暢通的親子溝通渠道很重要,是孩子向我們及時求助的前提。
而親子溝通是否暢通,是長期積累的結果。
同時,跟孩子溝通有關衝突時,不要讓孩子覺得他是失敗者、很無能,而要對他來找我們求助的勇氣予以肯定。
3.
重點要放在事先的預防,而不是事後的反擊。
如何預防?相信這肯定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這也是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的重點。
我們這裡所說的預防,不是指:看到哪個孩子容易欺負人,那我們就躲他遠點。
我們要討論的是更長期的預防——就是幫孩子成為不容易被欺負的對象。
一方面,真正會造成心理傷害的欺負行為,通常都發生在8、9歲之後,因此我們還有時間做準備。
另一方面,研究發現:8、9歲以後那些容易被欺負、被排擠的孩子,身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徵。
作為欺負行為的專家,哈勃博士在他的書中明確指出——
容易受欺負的孩子通常朋友不多,甚至還被多數孩子排擠。
他們身上最大的共同點是: 當遇到衝突的時候,他們容易激動,會產生過度的情緒反應,比如過度慌張或者過度憤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容易急」的狀態,
並且會因為過度的「容易急」的情緒反應,而做出在同齡人看來「不恰當」的行為表現。
這些所謂不恰當的行為通常被孩子們稱為「不夠酷」的行為。
比如,被別人叫了外號,一下就急了:「你們不可以這樣嘲笑我!太欺負人了!我要告訴老師去!」類似這樣的反應,對於四五歲的孩子還沒什麼問題,但是對於8、9歲以上的孩子來說就顯得太幼稚、太不夠酷了。
那麼,為什麼遇到衝突有些孩子就能比較酷、而有些孩子就容易急呢?
再來看個故事——
小區遊樂場裡,有老兩口帶著孫女在玩滑梯。
小女孩兩歲左右,特別喜歡這個滑梯,一遍一遍地玩。
這時候跑來兩個4、5歲的大男孩。
前面跑的男孩衝上滑梯,正好趕上小女孩站在滑梯口正要往下滑。
這個男孩玩得正興奮,因為後面有人追他,所以顧不上等小女孩了,一把把小女孩扒拉到一邊,自己先從滑梯上滑下來。
一看這情景,坐在旁邊的奶奶不幹了:「喂,這誰家孩子呀,怎麼推人呀!」
老太太正要過去訓斥男孩,爺爺一把把她拉住說:「哎呦,別嚷嚷,多大的事兒啊,再嚇著孩子。
」
爺爺把奶奶安撫住,站起來走到滑梯那邊。
這時,小女孩是一臉茫然。
她雖然被推了一把,而且差點摔倒,但是並沒有任何委屈的表現。
顯然,對剛剛發生的事,她是不確定應該如何反應。
這時候爺爺走過去對小女孩說:「小哥哥跑得真快對吧,下次小哥哥再跑過來,你就趕緊站到旁邊,抓緊欄杆,這樣就不會摔倒了。
」
爺爺一邊說,一邊比劃著教小女孩怎樣讓開通道、緊貼著欄杆站穩。
不一會兒男孩又衝過來了。
爺爺說:「小哥哥又來啦,快,站到旁邊,抓住欄杆,對,就是這樣,真行!」這時候,小女孩也笑了。
之後,每次男孩跑過來,小女孩都會迅速側身讓開,每次讓開後,都會一臉得意的地看著爺爺笑,笑得特別燦爛自信。
這種笑當中,傳遞的信息是顯而易見的,就是:看,我學會了,我做到了。
當然,爺爺每次也在一旁鼓掌。
顯然,爺爺的做法,不僅教會了女孩不必慌張,而且還教會了她如何有效地應對眼前的情況。
如果這件事換成奶奶來處理,奶奶憤怒地把男孩教訓一頓,相信一定是另一番結果了。
奶奶把男孩罵一頓,效果上只是讓自己出了一口惡氣,但是小女孩從中能有什麼積極的收穫嗎?
大人的憤怒反應,只會教給孩子憤怒,以及在未來對衝突的緊張。
我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過這樣的觀點:孩子在判斷身邊發生的某件事情的性質時,會有一個重要的參照,就是大人對這件事情的態度。
如果大人是鎮定的,那麼孩子會傾向於認為這件事不用緊張,而如果大人是緊張的,那麼孩子就會傾向於認為這件事值得緊張。
哈勃博士也指出7、8歲以前的孩子對於社交衝突的感受,很多時候是不確定的,他需要通過父母的感受來學習「如何感受衝突」。
也就是說,遇到衝突時,如果父母的反應是憤怒,那麼孩子可能就會從中學習到:對這種事應該感到憤怒,並且在今後遇到類似問題時更加緊張。
除此之外,大人的過度反應還很可能給孩子製造一個更危險的認識,就是:我是受害者。
當孩子在衝突中受挫,我們當然需要安慰孩子一時的挫敗感,但是如果反應過度,給孩子留下「我是受害者」的心理認識,那就得不償失了。
因為這種受害者心理,正是孩子將來無法從容面對衝突、進而可能成為真正的受害者的根源。
總之——
● 孩子將來不容易被欺負的前提,就是面對衝突時不容易急、不容易慌。
●
要想鍛鍊孩子從小鎮定從容地面對衝突,第一步就是我們大人自己,在孩子發生衝突時要做到鎮定從容。
當我們自己的孩子在衝突處於下風的時候,我們做家長的會本能地想衝上去,這種心情大家都能理解,但是,我們還是要努力讓自己不要反應過度,更不要把事情定性為「被人欺負了」,也就是不要輕易給孩子造成「我是受害者」的認識。
如何幫助孩子化解衝突,其實我們之前推送的幾篇關於孩子衝突的文章都可以參考,以前也推送過類似主題的文章,戳複習——
欺負孩子的還有誰?一個「欺負」故事的三種假設孩子間的衝突,大人該旁觀,還是干預?
孩子打架,父母何時出手直接決定孩子今後的人際關係!
前一陣,杭州某商場內的一個小遊樂場裡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滑梯上,一個小男孩(1歲左右)往下滑的時候,後面的小女孩(3歲左右)一直推他。於是,男孩的媽媽就把孩子帶到一邊玩。可結果小男孩在滑梯下面爬的...
孩子打架,父母何時出手直接決定孩子今後的人際關係!
滑梯上,一個小男孩(1歲左右)往下滑的時候,後面的小女孩(3歲左右)一直推他。於是,男孩的媽媽就把孩子帶到一邊玩。可結果小男孩在滑梯下面爬的時候,那個推他的小女孩剛好從滑梯上滑下來,直接從小男孩...
愛看孩子打架的父母,才是情商高的好父母?真的!
前一陣,杭州某商場內的一個小遊樂場裡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滑梯上,一個小男孩(1歲左右)往下滑的時候,後面的小女孩(3歲左右)一直推他。於是,男孩的媽媽就把孩子帶到一邊玩。可結果小男孩在滑梯下面爬的...
孩子未來能否從容應對社交衝突?「被欺負」時的做法很重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句話,太老舊太平常,我們都覺得懂了,其實卻常常忘記。當探討「孩子被欺負」話題的時候,父母要「夠酷」,孩子才能鎮定從容。那麼,到底應該怎麼做才算「酷」呢?游游媽媽講述了...
不要等到孩子被欺負了才知道這些……
前段時間,收到了一位4歲孩子媽媽的留言,她講了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我帶著兒子去參加工作中的聚餐,一起吃飯的還有另外兩個同事的女兒,也是4、5歲,於是三個孩子就一起玩。玩了一會我的兒子跑來跟我說,...
孩子被欺負,開撕還是認慫?做好這幾件事情更重要!
? 這是給我們家長提個醒,真要好好教育孩子不要手欠,萬一碰上個人渣家長來個重傷怎麼辦?自己的孩子受到驚嚇一直哭,還一個勁的打罵拉扯小女孩,真是太可怕了!? 這媽媽就是個神經病吧?借題發揮發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