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未來能否從容應對社交衝突?「被欺負」時的做法很重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句話,太老舊太平常,我們都覺得懂了,其實卻常常忘記。

當探討「孩子被欺負」話題的時候,父母要「夠酷」,孩子才能鎮定從容。

那麼,到底應該怎麼做才算「酷」呢?

游游媽媽講述了上星期剛發生的故事:

幼兒園放學後,女兒游游和兩個好朋友在院子裡玩。

三個女孩騎滑板車繞著樓兜圈子,我就在岔路口幫她們看著點有沒有車來。

沒一會兒,就聽見小姑娘們的尖叫聲,抬頭看見她們慌慌張張地飛快地蹬著車衝到我面前,嘰嘰喳喳地搶著跟我說:

「阿姨!那兒有個男孩拿水槍滋我們!」

「媽媽,他比我們大!」游遊說。

「阿姨!我裙子這兒都濕了。

他會不會還滋啊?怎麼辦啊?」游游的好朋友樂樂跳著腳嚷嚷。

游平素比較害羞,容易退縮。

和大多數父母的心態一樣,我希望她可以逐漸積累起自己面對社交衝突的勇氣和力量。

再加上這次和游在一起的另外兩個女孩都是外向活潑的類型,所以我跟她們說:

「你們有三個人呢,不用怕他。

他要再滋你們,你們就像現在跟我說話這樣大聲沖他喊:不許滋我們!如果他還滋,你們就過來告訴我。

女孩們開心地點頭答應。

結果沒兩分鐘,她們又一路尖叫著,飛快地逃回到我身邊,每個人身上都濕了。

「阿姨!他們守在路邊上,一看見我們就衝過來滋水!」

我於是跟著孩子們跑過去,我到的時候,游游一個好朋友的奶奶已經在那裡了,把兩個孩子罵了一頓,轟走了。

事情就這樣過去了。

對照曾經看過的各種關於解決孩子衝突的建議,游游媽媽覺得自己做的還不錯。

沒有急於替孩子出頭,沒有匆忙貼上「他怎麼能這樣欺負你們」的標籤,也沒有選擇「以暴制暴」,教孩子們打回去。

但是,這樣的事,還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嗎?

我們先來設想:

第一,被水滋了以後,孩子們通常會有什麼反應?

第二,也是我們討論的重點,哪種反應更容易導致拿水槍男孩的行為,轉變為真正的攻擊,或者說是惡意的欺負?而哪種反應反而能幫助男孩有一定的自控,甚至能夠建立小朋友之間的友誼?

第一種反應是生氣。

對那個孩子說:「不可以這樣!我不喜歡你這樣!」

第二種反應是告狀

找大人幫忙,把男孩轟走。

還有一種反應是玩鬧。

嘻嘻哈哈跑開,喊著「不好啦!噴水外星人來啦,快跑吧!」

對於第一種反應,男孩是會回答「哦,對不起,我不滋你了」,還是會心裡想「你越不高興就越好玩」呢?當然假如有大人在場的話,男孩可能暫時就不再滋水了。

但是如果沒有大人在呢?下一次,當他遇到游游一個人時,會怎麼做呢?

如果是第二種反應,當男孩被大人罵的時候,他會是什麼心理感受?是:「我錯了,我下次不這樣了。

」還是:「游游,你等著,看下次我怎麼收拾你!」

再來假設第三種反應:孩子們喊著:「外星人來啦!快跑啊!」跑開,男孩在後面追,大家追追跑跑,這個事情可能就變成一場遊戲。

過程中可能還會有衝突,比如男孩力氣大,把游游碰疼了。

游游如果說:「你輕點,你真把我弄疼了!」那麼男孩會怎樣?他會說:「我就是要把你弄疼」嗎?還是他也喜歡一起玩這個遊戲,所以之後就會克制和收斂自己的行為。

如果大家都認同:我們是在一起玩。

那麼即便是追跑打鬧,即便有相互攻擊,參與各方的心態也是玩笑式的,輕鬆的,態度是相互親近的。

如果有衝突,有抱怨,往往都會主動地控制自己,調整自己的行為,讓遊戲可以繼續。

其實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的社交關係中,如果對彼此的情緒是正向的,是:「我喜歡和你在一起,喜歡跟你玩」,那麼本能地就會願意控制和調整自己的行為,不對對方造成惡意的傷害。

相反,在前面兩種情形下,男孩的態度就變成:你先生氣了,甚至叫來一個大人把我罵一頓。

那我肯定是討厭你的,搞不好還會找機會報復你。

因為我對你產生了負情緒。

這裡需要補充一些背景信息:

因為游游的個性,在幼兒園或者在小朋友的群體里,當別人做了什麼她不願意或者不高興的事情時,她往往就會退縮。

游游媽媽不是那種主張教孩子「打回去」的家長,當然也不願意孩子受委屈,所以一直以來採取的方法都是鼓勵游游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比如對大人說:「我不喜歡你這樣逗我。

」或者告訴小朋友:「你不能隨便拿我的東西。

大人陷在一種思維定勢裡面:對方孩子的行為就是在惡意欺負人,而我的孩子就是被欺負了,我要教她對抗。

無論是用語言表達反對,還是叫上大人跟她們去解決問題,本質是一樣的:我要抵抗你的欺負。

其實還有另一種選擇:這是個遊戲,我們可以一起來玩。

冷靜地想,男孩其實就是一種任何孩子都有淘氣心態:這幫女孩太逗了,稍微一逗她們就吱哇亂叫的。

太好玩了!

《遊戲力》中也曾提醒:男孩這類行為,一半是玩,一半是在「實驗」自己的力量。

這時候大人的反應,要麼把孩子推向將來真正的對抗和攻擊,要麼讓孩子在遊戲中釋放一部分本能的攻擊衝動,同時發展出自控與合作的能力。

7、8歲以前的孩子,大多是在「實驗」階段,通常不會造成長期的、實質性的傷害,因此在這個階段,我們的重點之一是引導「攻擊者」自控,引導「被害者」夠酷。

當然,孩子大了以後,會出現真正意義上的霸凌,那時的的處理方法就完全不一樣了。

所以如果大人夠放鬆,完全可以陪著游游她們回到「戰場」,一起遊戲:

大人誇張地喊叫:這裡有噴水怪獸啊!太可怕啦!我們快逃吧!

可以鼓勵游游她們和男孩子一撥,來追大人。

也可以呼喚她們來解救大人,還可以是大人掩護她們。

總之把對抗焦點轉移到大人身上,先讓孩子們開心地玩起來,釋放一些對抗情緒。

如果孩子們可以順利地一起玩,大人的角色就可以逐漸轉變。

大人當導演,不時提供一些情節假設,讓大家玩得更開心。

大人是參與者,視情形需要補充角色,或者為其中一方提供幫助。

當然,作為成人,大人也必須要確保安全,在他們玩得太high或者行為「過界」時做適度的提醒,比如:「輕一點,這樣打到別人很疼的。

」「不要爬台階,太高了有危險。

可以想像,那個下午,如果游游媽媽能這樣做,男孩會很開心,下一次還會願意這樣和小朋友愉快地玩耍。

游游和朋友們也會很高興,不再陷入到「我們被欺負了」的負面情緒里。

甚至她也能逐漸學會如何機智地應對今後的社交衝突。

大概是因為關心則亂,家長在面對孩子衝突的時候,本能的預設都是:孩子被欺負了,我該怎麼辦?

假如所有的解決方案都是建立在這種預設的基礎上的,那麼對抗永遠是對抗,甚至,本意不是對抗的事件,最終也成了「被對抗」的結局。

再回到「欺負」話題的核心——什麼才是對待社交衝突「夠酷」的行為?

最重要的恐怕是要從我們習慣了的情緒狀態中跳出來。

大部分看起來像是衝突(甚至欺負)的行為其實孩子的出發點只是好玩。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大人情緒是負面的,認為這種行為是惡意的,不允許的,那麼就把孩子對這類事情的整體認識帶到一種負面的狀態里,導致在社交關係里孩子對類似事情的承受力越來越差。

想找到更好的幫助孩子解決衝突的方法,我們也許需要想一想的是:

在每一次類似的事件中,大人有意無意地在給孩子作出怎樣的關於社交關係的暗示:你要提高警惕小心防範?還是可以放鬆心情,沒什麼大不了的?

無論孩子的個性是內向還是外向,是開朗活潑還是謹慎敏感,我們總希望他們心中有陽光,可以製造溫暖,照見美好。

第一縷暖陽從哪裡來?也許就是從我們大人望向他們的目光里。

遊戲力工作室原創

遊戲力,倡導以「遊戲」為媒介的親子互動,分享神經科學帶來的成長啟示。

已出版書籍:《遊戲力》、《遊戲力2》、以及遊戲力實操圖畫書《天天遊戲力》。

歡迎轉發朋友圈

轉載需授權

微信公眾號:youxili123

郵箱:[email protect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個「欺負」故事的三種假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句話,太老舊太平常,我們都覺得懂了,其實卻常常忘記。讀過《遠離校園霸凌的第一件事》這篇文章,又想起這句話來,一起被帶出的,還有另一句老生常談的感慨——知易行難。與遊戲...

不要等到孩子被欺負了才知道這些……

前段時間,收到了一位4歲孩子媽媽的留言,她講了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我帶著兒子去參加工作中的聚餐,一起吃飯的還有另外兩個同事的女兒,也是4、5歲,於是三個孩子就一起玩。玩了一會我的兒子跑來跟我說,...

不可不知的兒童社交秘密

大人在兒童社交中該扮演什麼角色?不是懲處惡霸的警察,不是判斷是非的法官,而是潤滑劑。本刊特邀教育暢銷書《兒童社交的愛與痛》的譯者鍾煜,分享兒童社交的有趣特徵。

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

孩子被搶了玩具,要不要推他去「搶回來」?孩子被打了,要不要教他「打回去」?當孩子在社交衝突中「被欺負」,要不要讓孩子「以牙還牙」?……很多育兒文章都討論過這類問題,而且大部分持肯定的態度。很多父...

讓孩子遠離校園霸凌的第一件重要的事

無論是不久前引起轟動的中國留學生施虐同胞案,還是不時見諸報端和網絡的青少年欺負同學事件,都將「霸凌」(英文bullying的音譯)現象越來越清晰真切地推入我們的視野。作為家長,我們多多少少都面對...

小朋友被打了,我們做家長的怎麼辦?

過年了,家人們難免會放下手中的活計和家人們歡聚一堂,小朋友們也會聚在一起快樂的玩耍,High到根本停不下來。但是,小朋友們這種天生活力滿滿的動物在一起玩難免會有矛盾,甚至扭打在一起,這個時候我們...

什麼是遊戲力?

引言一天下午,我和游爸一起去接游游放學,然後就陪著她和一幫幼兒園小朋友在院子裡玩。正玩著,突然聽見哭聲,我循聲張望,看見游同班的一個小女孩在非常傷心地大聲地哭泣。大人小孩都圍攏過去,很多人問:「...

大人們,請不要這樣逗孩子了!

元旦期間,媽媽帶小寶去參加朋友的聚會,大人們看到可愛的小朋友,自然惹不住想要逗逗他。但是聽了一個阿姨的話,小寶立馬哭了出來。原來媽媽需要臨時出去下,阿姨就逗小寶說「你媽媽不要你了」,小寶以為媽媽...

自家小娃被「欺負」了,娘親出馬必知要點!

「我的孩子被欺負啦!」估計這是最讓爸爸媽媽們不能容忍的事情。可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這種事又貌似是必然經歷的。那麼 到底如何定義「欺負」事件?事情發生了如何處理才最妥當?如何有效做到避免類似事...

孩子社交問題指南

前陣子,網絡上很流行一篇文章,濃縮成一句話,大致就是:「孩子,誰打你,你就打回去。」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種方法,但絕對不是個好方法。那麼孩子被欺負了,被打了,大人到底該怎麼辦呢?孩子若是自身沒有出現...

「熊孩子」變身社交小達人7妙招,值得收藏!

放假了,帶孩子出去玩,孩子無拘無束地玩耍嬉戲總是開心事。在人堆里,不同年紀,性情也千差萬別的孩子們相處,難免也會出現一些衝突——搶玩具、相互推搡、乃至打架……如何讓孩子們在遊戲中減少衝突,成為社...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

強化「接受邀請」的行為。不合群的孩子喜歡接受其他小朋友的邀請,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偶爾接受個別小朋友的邀請,即使是很勉強的,也要及時給予鼓勵。如果發現孩子接受了別的小朋友邀請,並表示願意參加,更要大...

遊樂場孩子被欺負,家長出手相救,結果悲劇了

遊樂場是小孩子最愛玩的地方,但是小朋友多了,其中難免會有特別霸道愛欺負人的熊孩子,他們毫無來由的打別的孩子,搶別人的玩具,刷存在感。被欺負的一方家長,站在一旁,說的輕了不管用,管得重了,可能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