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有個夙敵叫『別人家的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育兒共成長。
PS:做個廣告,育兒共成長社群持續招募中,有興趣的朋友請拉到底部加小編聯繫方式入群!
正文
育兒共成長:網際網路上曾經流行過一篇文字叫《別人家的孩子》:「 從小我就有個夙敵叫『別人家的孩子』。
這個孩子從來不玩遊戲,不聊QQ, 不喜歡逛街,天天就知道學習。
長得好看,又聽話又溫順,回回年級第一,還有個有錢又正兒八經的男/女友。
研究生都考上了,一個月七千工資。
會做飯,會家務,會八門外語。
上學在外地一個月只要400元生活費還嫌多……」我們能聽到來自孩子內心的吶喊嗎?相關調查也表明,將子女作為攀比工具,經常拿別人家的孩子來「刺激」自己,是最讓孩子討厭的父母五大行為之一。
想想下面這些話,我們是不是也經常掛在嘴邊呢?
「你瞧人家***,再瞧你!」
「為什麼別人行,你就不行?」
「你要是有人家一半好,我就謝天謝地了!」
「你學學別人!」
「同樣在一起上課,你為什麼就趕不上人家呢?」
「人家每次拿第一,你看你!」
「人家的鋼琴已經考到五級了,你呢?」
「我小時候哪像你,我那時候……」
「學習成績不好,別的都好也沒用!」
……
總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最終讓孩子迷失方向。
總被與別人比較,會逐漸地讓孩子把目標設為贏得競爭, 超過別人, 卻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目的是什麼,超過別人後又怎麼樣?自己到底要什麼?勝利帶給自己什麼?接下來怎麼辦?就好像一個運動員, 如果他的目標不是發揮自己的潛力,提高自己的成績,在賽場上眼睛不是盯著終點線而是總盯著別人的後腦勺,那麼他的賽跑就永遠是跟在別人後頭,到達了一個終點,又有另外的人在他前面, 他又要超過另一個後腦勺。
於是,一個一個終點過去了,他卻永不能滿足,總是自責、嫉妒、 催促自己動用一切資源和能力超過別人,最後沒有自己的終點,也沒有自己的方向。
與挑戰自我、自我實現的人相比,他們勝利的喜悅短暫而且苦澀。總被與別人比較,尤其是每次比較的結果都是「別人好,你差」,孩子對別人會產生怎樣的情感?羨慕、嫉妒、恨、懼怕,在別人面前會自卑,當我們發現別人沒有那麼好的時候我們會驚訝,會失望, 會責難和抱怨別人,因為我們曾經的預設是別人好,我們對別人採取的是信任、順從、仰慕、依賴、謙恭……的態度,結果我們的失望可想而知,預設別人越高,失望就越大,對別人的責難和怨恨就越多,自己感到自己受欺騙、被傷害、沒有得到公平的回報的結論就越深刻,我們就越加感受到挫敗和幻滅。
也有的孩子總是被與別人比後,他是不服氣的,因為他可能看到了家長所沒有看到的那個別人的另一面,於是這個不服要麼壓在心裡 ,對別人的憎恨蠶食自己的心靈,要麼說出來與家長辯論,讓家長覺得自己受了頂撞而自尊心和面子受損,於是加倍地指責孩子,孩子於是加倍地不服,如此惡性循環下去。
家長大多數時候只是憑家中的地位和權勢壓倒了孩子,孩子的不服沒有被真正解決,這個不服就很可能將孩子帶到錯誤的方向上,例如,想辦法讓別人犯錯,把自己的成功、滿足和快樂建立在別人的失敗和痛苦上,把精力放在挑別人的毛病和差錯上,等等。
其結果便是更不可能與別人處理好關係,他對別人的厭惡、反感、 憎恨是會在一舉手一投足一個眼神中表現出來的,別人都會感受到。
即便他不做什麼有損別人的事情,別人也會輕則遠離他、不喜歡他,重則專門挑戰他、對抗他。
與別人的關係處理成這樣,還談什麼合作,談什麼做成事情,完成目標。大多數被比來比去的孩子,心裡會混雜自卑與不服兩種情緒,他與別人的關係就會受到自己的情緒的影響,而不是理性的把握。
與他人的關係不能處理好,這個他人可能是老師、同學、同事、領導、 朋友、配偶……那麼做事就很難成功,或者即便做成自己也會覺得代價太大、太辛苦,不能享受勞動的成果。
總拿孩子跟家長自己的過去比,會讓孩子更加自卑。
有的家長倒是不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卻是跟自己小時候比,動不動就說:「我小時候如何如何」或者「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如何如何」。
大多人能準確記憶的小時候,尤其是有事實能拿出來吹牛,都在十一二歲以後。
我就親眼見一位朋友,嫌他八歲的兒子太宅、太纏著大人,說:「我小時候都是自己出去玩,用鐵絲做成彈弓打鳥兒, 用木板和鐵條做成冰椅,冬天到護城河上去溜冰,幹的事兒多了, 又動腦又動手,哪像你們現在這麼懶,什麼都要大人給做,要大人陪著。
」他顯然忘記了自己八歲的時候什麼樣兒了。
他拿出來「說事兒」的自己的事跡是十歲以後的孩子才可能幹得出來的。常拿孩子和自己小時候比較的家長請記住一點:不是不可以比,通過橫向的比較,即同一年齡段上孩子與自己小時候的比較,大概可以了解孩子的進度、狀況、特點等,要注意的是比較的時候要全面 ,社會大環境、家教小環境、時代特徵、個體天賦特徵等因素都要考慮進去、綜合評定。
例如,我小的時候可以脖子上掛著鑰匙自己放學回家,那是因為那會兒學校離家近,不需要穿過很多條馬路,馬路上也沒有那麼多的車。
可是現在的孩子在北京的大多數學校里,沒人接送就是不安全 。
我小時候不纏著大人,是因為我有兄弟姐妹或者小夥伴一起玩兒 ,現在的孩子在家裡沒有玩伴,只能找大人,其他孩子則有課外班的活動或者別的家庭計劃,很難湊齊了一起玩兒。
我小時候玩兒得有創意是因為那會兒條件簡陋,不得不自己去創造玩具和玩法,現在的孩子被各種已經設計好的功能齊全的玩具和遊戲包圍,他們的創意體現在別的方面。面對父母,孩子是崇拜和仰慕的,自然地就帶著自卑。
我還記得我小時候和媽媽一起玩遊戲時,有時會有遺憾又羨慕地說:「媽媽, 你做得真好!我做得就沒有你好。
」極端的時候,甚至喪失了動手嘗試的勇氣。
現在想起來,我就會告訴當時的自己,媽媽這麼大了,比你高,比你力氣大,所以才做得好,等你到了媽媽這個年齡,至少會和媽媽一樣甚至比媽媽還棒。有的時候,根據遊戲或事情的性質不同,你要告訴你的孩子,媽媽是因為做這件事已經做了很多次了,一開始也不行,但是要有耐心,要多觀察、總結規律,不斷調整和進步,慢慢地,就熟能生巧了。
嚮往完美很好,要一步步地去達到。
如果孩子太沮喪,你要鼓勵她,以你的年齡和能力,第一次玩這個遊戲,能做到這樣,真的很不錯。接納孩子的現實狀態,從中找到他的特點尤其是優點,鼓勵他的點滴進步,支持他的探索與嘗試,拿今日的他與昨日的他比,才是真的關心幫助孩子,才會真的令孩子進步。
拿孩子所做的事情跟其他無關事情比,易讓孩子產生偏見。
無論是與別人比還是與自己小時候比,這些比較都是把孩子當成一方,把另一個完全不同的生命當成另一方,進行比較。
還有一種 「比較」也是很常見的,同樣給孩子的成長帶來負面的影響,就是家長常常對孩子所做的事情和孩子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做比較,例如過去的說法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現在的說法是「只要把學習搞好了就行,其他的無所謂」,「考不上大學就掃大街去」,「學理科的都是聰明、腦子好的,腦子笨的才去學文科」……這些比較源自於父母對各類工作、文理分科、各種事情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從外國引入的新名詞,意思是通過自己的經驗形成的對某類人或事較為固定的看法。
我們需要刻板印象去歸類和簡化我們的經驗,讓我們的認識清晰簡潔,以便我們能夠比較快地做出判斷和選擇。
不過,如果刻板印象太刻板,不隨著新的經驗做出調整或者不認可別人也有別人的經驗和看法,那麼它就成為了我們認識上的障礙,從而導致我們處理人際關係時以及採取行動時出現問題和偏差。現在的世界變化非常快,中國的速度已經讓人瞠目,全世界都因網際網路的發明而交流著更多更新的信息,衝擊著我們的刻板印象。
父母太過決然的比較結果可能很快過時,等孩子長大了發現社會不是父母描述的那個樣子,孩子此時怎麼辦?是留在國營單位還是選擇辭職去外企應聘?是去外企應聘還是考公務員?是給人當雇員還是自己創業?是學外貿還是學計算機?是學MBA還是學金融?是出國留學還是國內高考?……我們的世界總是變的,我們需要不斷地做出選擇,而選擇的前提是比較。
好的比較是全面地看,每個選項都有利有弊,否則也不至於讓我們如此躊躇。
父母要教會孩子的是如何去比較和選擇,而不是簡單地歸類和判定。
決然地非黑即白地判斷會讓孩子的世界失去色彩,只有黑白好壞之分,讓孩子的判斷力趨於簡單,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下,這就等於不會判斷。
決然的好壞之分也會讓孩子對其他的選擇充滿恐懼。
既然通向彼岸只有一條獨木橋,那麼一旦我沒有踏上這條獨木橋,就意味著我徹底的失敗,沒有前途與未來。
寫在最後
一、停止比較,關注孩子。
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的,每一個孩子都有其優點,也有欠缺。
家長要正確認識自己的孩子,看到她本身的特點,接納孩子的特點。
二、 用孩子的過去與孩子的現在比較。
如果非比不可的話,那也是用孩子自己來比較自己,認可、鼓勵孩子的進步,指出孩子的退步,以及根據孩子的自身特徵所做的評估與現實表現之間的差距。
三、培養孩子成為一個全面的人,而不是考試機器、書呆子。
孩子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有意義的,在培養孩子的能力和品格上都有助益。
我記得小時候看姥爺製作風箏,從選擇選擇圖樣,刨竹條,竹條整形,骨架固定,糊面,線軸提線綁接,我雖然沒有學會做風箏,卻潛移默化地學會了如何統籌安排事情、有條理地一步步做事情。
這些生活中的經驗,會幫助一個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甚至會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白浪費時間。
- END -
育兒共成長 有我陪伴,一起成長
如果您還不是育兒共成長的群成員,或者您的朋友想加入
參加方式:
1 請加大熊老師微信號 daxiong8708
2 暗號「省份+孩子年齡」給大熊老師
歡迎加入育兒共成長社群,一起學習,共同成長!大熊老師拉你進群。
育兒共成長公眾號(ID:yuergongchengzhang)最值得關注的育兒自媒體, 每天5分鐘,讓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給孩子優秀的教育,提升 自己,同時提高孩子. 親愛的家長,如有家庭教育問題,您可以在線諮詢,將會有專家為您提供一對一服。
這3句話,聰明的父母都不會對孩子說
博士媽媽說:昨天我和朋友們聊起小時候每逢我不吃飯、不睡覺、不聽話的時候,爺爺奶奶總會嚇唬我:「門口有大灰狼,再不聽話就咬你!」「不好好吃飯的小孩是會被乞丐背走的!」「你不聽話
竟然有父母說我這是在虐待娃,你怎麼看呢?
育兒成長記82篇……昨晚沒有寫阿寶姐的成長記錄是因為自己感冒頭痛的要命,所以很早就睡了,今天給補上。自從開始記錄寶寶的成長點滴以後,我自己的學習動力也是十足啊,愛,真的是一次共同的成長,感謝我家...
男孩三歲後,這4件事媽媽你一定不能做了!會影響孩子一生
浩浩3歲前是一個很活波的孩子,每次見到我都會笑,還會找我要抱抱。前幾天我在小區門口碰到浩浩媽和浩浩,我發現浩浩一個人在拿著玩具自己埋著頭耍,也跟我搭話。
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發脾氣,父母該如何引導
家庭生活中,孩子胡亂發脾氣撒潑是常有的事,家長處理這種事情的方式以及態度則關乎著一個孩子是否可以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世人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沒錯孩子一生下來首先看到的就是自己的父母。然而...
育兒心得那些事 分享給幼兒園老師的心得 淇寶寶成長記原創
這封信原本是由幼兒園老師的要求讓淇寶寶的媽咪寫給老師的,現在我把這封信公開,在此記錄我的女兒淇寶寶成長路上的所有。讓更多的親們和我一起見證淇寶寶的成長。歡迎各位寶媽寶爸和我一起交流。對於孩子過程...
不許孩子哭?這也許會傷害孩子一輩子
之前曾有人做過這樣一個調查,問家長:孩子做什麼事情最令你煩躁?回答竟是清一色的,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各種孩子哭的場面,張大嘴巴嚎啕大哭,抽抽噎噎委屈的哭,撇著嘴巴倔強的哭,歇斯底沒完沒了。真是讓...
聰明的父母,從不炫耀和攀比孩子
現在很多父母都崇尚快樂育兒,不求孩子能有多大的本事,只要孩子快樂就好。但是很多時候,一些父母總是忍不住要去炫耀自己的孩子,或者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別的孩子比較。小時候的學習、才藝、能力,長大後的工作...
性教育不到位只會傷害孩子,孩子對性的好奇家長應該這樣引導
中國的父母一般對於性教育都不是很到位,有時候給孩子也造成了不少的誤導甚至傷害。有一個單獨帶著兒子的單親媽媽,孩子也有十歲出頭了,因為一個人帶著孩子是很辛苦的,為了給孩子一個很好的教育,很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