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場景一:
上初三的兒子染起了黃頭髮。
父親:「誰允許你染頭髮的?你照照鏡子,活脫脫一個小流氓,明天不染回來就不許進家門!」
兒子:「我就是喜歡,為什麼要聽你們的?」
父親:「我是你爸,我就要管你。
不管成什麼樣子了。
」兒子:「有什麼了不起,你就會對我發脾氣……」
一場父子之間的戰爭開始了。
場景二:
媽媽:「兒子,媽媽想跟你談談可以嗎?」
兒子:「什麼事?」
媽媽:「媽媽知道你最近交了幾個朋友,他們對你也很好,但是他們畢竟是社會青年,不像你那麼單純,媽媽不阻止你跟他們來往,但媽媽希望你能多留點心,保護好自己。
」兒子:「嗯,謝謝媽媽提醒,我明白,我會跟他們保持距離1」
以上兩個案例中的場景,相信不少家長都遇到過。
很明顯,案例二中的母親的做法才是正確的。
青春期的孩子大多是叛逆的,如果我們不注意與他們溝通的方式,那麼,很容易造成親子間的溝通障礙,甚至產生矛盾。
不少父母發現,當孩子到了青春期後,好像總是故意和自己作對似的,總和自己唱反調。
很多父母感嘆:「我讓他往東,他就是往西。
」「我說的話,他就沒有聽過。
」的確,青春期正是叛逆期,與叛逆期的孩子溝通是很多父母頭疼的問題。
孩子在進入青春期之後,隨著身體的成長和發育,他們的思維也日漸成熟,他們不再是從前那個對父母的話言聽計從的孩子,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開始思考人生,對於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問題,他們更是閒惑不已,然而,為了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他們更不願意將心底的話告訴父母,甚至討厭父母的關心和管教,甚至開始反抗父母,對家長的建議不加思考地一律做否定回答。
這就是叛逆!
所以,大部分青存期的孩子都認為,認為長大的孩子,就不應該再聽父母的話了,認為這是一種不成熟和沒長大的表現,對此,家長一定不能和孩子較勁,而要加以引導,讓孩子正確認識是否該聽父母話。
作為父母,在教育青春期的孩子時,一定不要和他們較勁,為此,有幾點建議:
建議1不要讓孩子盲目聽話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他從來沒有對自己的孩子高聲說過一句話,也從來沒有說過「你要聽話」,「因為我覺得把孩子往聽話了培養那不是培養奴才嗎?」因此,對於孩子的不聽話原因,你不妨告訴孩子:「爸媽並不是要你肓目地聽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什麼都聽話的孩子就是庸才。
」這樣說,會很容易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理解。
建議2鼓勵你的孩子有自己的思維方式
你不妨告訴孩子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幼兒教育專家到國外看到一個幼兒用藍色筆畫了一個「大蘋果」,老師走過來說:「嗯,畫得好!」孩子高興極了。
這時中國專家問教師:「他用藍色畫蘋果,你怎麼不糾正?」那個教師說:「我為什麼要糾正呢?也許他以後真的能培育出藍色的蘋果呢!」
其實外國教師或家長這樣容忍孩子「不聽話」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護孩子的想像力,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同樣,青春期的孩子,他們也有自己獨特的思維,作為家長的我們,如果用成人的思維方式對他們粗暴地干涉,就會扼殺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建議3給孩子一個行為標準
這個行為標準的制訂必須是在和孩子已經站在統一戰線的前提條件下,也就是孩子認可有時候父母的話是正確的。
此時,你應該告訴孩子一個原則,一個標準。
在這個標準下,他知道什麼東西去執行,什麼東西堅決反對,掌握好這個度就可以了。
不是不管他們,而是怎樣合理地管的問題。
因此,綜合來看,對於青春期孩子不聽話這一問題,我們一定要辯證地看,我們不需要培養那種肓目聽話的「乖孩子」,因為「乖孩子」真正成為社會精英、業界尖子的不多,他們大多在一般勞動崗位上工作。
當然,並不是說「不聽話」的孩子就一定聰明。
孩子的「聽話」應更多體現在生活規矩、行為道德上,而青春期孩子天性叛逆,有自己的想法,父母應做出正確的引導,用於在學習和對待事情上。
聽話的孩子,長大後大多成為庸才!
中國有句古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反應了傳統家長們教育孩子的心聲。然而,外國父母可不是這樣想的,他們會擔心自己孩子太乖長大會沒出息,希望孩子淘氣些更好,認為那樣的孩子更機靈。可能聽...
育兒觀:孩子不一定非要聽家長的話
培養聽話的孩子,要孩子聽話,這是大部分中國家長的觀念。聽話的孩子好帶,能省去許多麻煩,長大後執行力強。但聽的孩子在家長的指揮下放棄了童年的歡樂,早早地開始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