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讓孩子懂得長幼有序?

文章推薦指數: 84 %
投票人數:13人

不少家庭,孩子小的時候,一家人吃飯,許多父母都先給孩子夾菜,而不是先夾給爺爺奶奶。

爺爺奶奶也不甘示弱,幫孩子夾菜,孩子的菜滿滿的,全家上下都在為孩子服務,對孩子是關愛倍至。

有人說,這種現象很正常啊,這是家裡人對孩子喜愛的表現啊~

喜愛?不,這應該叫寵愛、甚至是溺愛。

家長在餐桌上的這種行為讓孩子從小就不懂得「長幼有序」,會給孩子留下這樣的認知:全家上下為我服務是應該的、理所當然的,家裡「我最大」,家人都得聽我的、順我的。

長此以往,孩子自私、傲慢、目無尊長的心態就形成了。

中國號稱禮儀之邦。

良好的生活教育,要從小培養。

不論用餐就座或行走,都應該謙虛禮讓,長幼有序,讓年長者優先,年幼者在後,從小教孩子懂得這些,就能養成孩子尊敬長輩、謙虛有禮的品德。

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餐桌上的禮儀,與一個人自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

餐桌禮儀不雅的人,首先反映的不是他的惡習,而是他父母的教育、他所在家庭的整體素養。

所以,父母不要太過寵愛孩子,該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就必須重視起來。

再來看一個例子——

一位媽媽帶4歲的女兒去阿姨家串門,她覺得阿姨家的糖果特別好吃,就甜甜地說:「阿姨,這種糖果特別好吃,我能帶幾個回家嗎?」

聽到女兒這麼說,媽媽立即驚訝、錯愕,還沒來得及說話……

阿姨馬上抓了一大把糖果放進了女孩的口袋……

女孩連忙說:「這麼好吃的糖,我想奶奶一定愛吃。

不過,我只要幾個就夠了。

」說完挑出幾個放進自己的口袋裡。

「這麼小的孩子就知道孝敬長輩,真難得!」阿姨真誠地夸道。

你看,這樣的孩子是不是走到哪裡都有人喜歡?

真正懂得愛的次序,才能營造一個和美幸福的家庭氛圍,也才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如果每次吃飯,第一筷子菜都是夾給爺爺奶奶的,結果會有什麼不同呢?結果就是,孩子從我們身上看到了對老人的尊重,看到了長幼有序的基本倫理道德。

無形之中,孩子肯定會浸染上好的習慣,好的品行。

真正的教養,要從餐桌開始培養,孩子的言行舉止,是孩子走向社會最好的名片。

那麼,父母除了要讓孩子懂得長幼有序的基本道德,還要培養孩子哪些餐桌上的好習慣呢?

1、用餐前(長者先,幼者後),家人各就各位,全家人坐定後,方可動筷;

2、學習正確端碗、吃飯:幼兒大拇指在碗邊緣、其餘四個指頭放在碗底(龍含珠,左手拿碗的姿勢;鳳點頭,右手拿勺筷吃飯的姿勢),並養成習慣;

3、用餐過程中,隨時保持桌面的整潔;

4、用餐時,細嚼慢咽,餐食在口中不說話;吃東西,喝湯不出聲;

5、不翻撿盤中食物,有些菜食使用公筷;筷子上沾有食物時不夾菜;

6、不可揮動餐具指人;

7、三餐定時、定量、不偏食、不暴食,珍惜食物不浪費;

8、退席時要將殘渣收拾在自己的碗內,坐椅放正,向同桌上告退說:「請慢用,我先走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日三餐中的家庭教育

先講兩個故事,都跟餐桌禮儀有關:故事一:學霸毅軒去應聘某500強企業,表現突出,順利受邀參加公司高管在座的面試飯局。席間,他自覺言行舉止相當得體,可是,應聘成功的卻不是他。毅軒憤怒異常,覺得一定...

細節看出教養!餐桌上的禮儀每個孩子都該學會

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善於觀察的人,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這句話說的太好了,我們身邊總能看到這樣的「熊」孩子:食物亂丟,杯盤弄得亂響;在盤子裡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