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有禮貌,不尊敬長輩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形成了重道尊德、崇仁尚禮、孝長愛幼、行等禮貌與禮儀規範。
但是不少家長常常感嘆,現在的孩子都是小皇帝、小祖宗,唯我獨尊,不懂禮貌。
首先,家長應該先了解孩子不懂禮貌,不尊敬長輩的原因
★由於時代的變遷,幾平每家都是一個孩子,因而缺少學習寬容、忍讓、理解、與人合作等優良品質的機會
★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的錢是怎樣得來的。
這使得他們不但體會不到父母的辛苦和物質生活的來之不易,還認為父母給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經地義的,絲毫沒有感激之情。
這樣的孩子是很難從心底孝敬父母的。
★小孩不太尊重老人,其實這個問題的存在主要責任還在於我們的家長,在於撫養孩子的老人。
他們只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卻不注重對孩子的情感、禮儀培養。
孩子做慣了「小太陽」,習慣了長期以來長輩對他們無怨無悔地付出,常常不懂得如何尊敬長輩。
★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
有的家長,只教育孩子孝敬父母,自己卻不孝敬父母。
家長不尊敬長輩的行為就成為孩子效仿的對象。
有的家長,表面上對老人恭敬有禮,背後卻經常對老人發牢騷甚至辱罵老人,對待長輩總是提防著,說話不屑一顧,甚至教唆孩子不要聽老人的。
這樣的父母怎能教出好孩子來呢!
另外,還有些家長對孩子的錯誤不是批評教育,而是破口大罵,或者拳棒以對,這很容易使孩子日後也變得不懂禮貌,沒教養。
其實,雖然孩子有種種的不禮貌表現,但是也不能從此斷定他一定是不愛自己的父母、不愛自己的爺爺奶奶。
也許在孩子心裡,根本不存在「尊重」、「禮貌」這些概念。
因為現在家家都只有一個寶貝,一家子人圍著一個孩子團團轉,孩子們只知受人愛,而不知道該如何愛別人。
因此,禮貌、禮儀教育應該成為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
家長可以從以下手 個方面入 手:
一、從點滴抓起
教育孩子尊老愛老、敬老孝老,有必要從點滴抓起。
譬如,要有意識地給孩子講一些尊老愛老的故事,鼓勵孩子為家長端一杯茶水,給爺爺奶奶倒一下痰盂,吃飯時請長輩先坐下,見到鄰居親友熱情問好等。
並且,對孩子的這些微小善行,都應多予讚賞。
二、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家長一定要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和孩子交流,與老人溝通,講講科學養育孩子的經驗。
家長首先應該做的是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從自己做起,孝敬父母,有家長良好榜樣,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也能做到尊敬長輩。
央視有個「洗腳」的公益廣告就很好,廣告里的媽媽自己能夠做到尊敬老人,在無意中就給孩子一個很好的示範 。
三、適當制定一些家規
當孩子有不尊重長輩的行為時,父母要嚴肅批評進行教育使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
在糾正孩子的不禮貌行為時,可以適當給予懲罰。
在家庭生活中,還可以適當制定一些家規,比如吃東西時,要先拿給長輩輩;好吃的東西,要與老人一同分享;出門之前,同老人打招呼;還可以讓孩子在一定的時間內,來擔起照顧家中老人的「任務」。
四、家長的引導也很重要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家長沒有必要像以前的父母一樣「吃魚頭」,而應該和孩子一起分享,這樣孩子才會不自私,知道要和父母、同伴分享也會逐漸了解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是辛苦的,應該要回報父母!
五、及時糾正,防微杜漸
孩子易衝動、自制力差,他們的行為往往受情緒支配,容易出錯,常常做出對老人無禮的舉動,如對老人發脾氣、摔東西、不理睬等。
一旦發現這些問題,家長一定要捨得管教,嚴肅批評,耐心說服,使孩子認識錯誤。
尤其不放過「第一次」,嚴格把關。
遷就容忍只能招致更多的過錯使孩子養成不良習慣。
六、父母也要尊重孩子
父母要做孩子的朋友,而不應高高在上,動手就打、張嘴就罵。
要想孩子尊敬長輩,長輩也必須尊重孩子。
讓孩子幫忙最好說:「請你……」最後,還要記得說聲「謝謝」。
有什麼影響孩子的事,父母也要與孩子商量,比如:「我們換個頻道看好嗎?」家長如果與孩子交朋友,尊重孩子的個性,孩子也會更加珍惜來自他人的尊重,並能推己及人,學會尊重他人,同時還會變得更有責任心。
當然,教育孩子尊敬長輩不僅僅限於家長和熟悉的長者,在公共場所時也可培養孩子尊敬長輩。
汽車上遇到老人,要提醒孩子讓座,遇見老人過街,讓孩子上前攙扶。
總之,要創造條件讓孩子多練習,孩子尊敬長輩的優良品德,定會在愉快的情緒體驗中得到鞏固和發展。
知書達禮——孩子禮儀教育點滴
「見面打招呼,臨別說再見,得到幫助說謝謝,做了不恰當的事說對不起……舉止得當,彬彬有禮。」誰都想自己孩子有禮貌懂禮儀,可是,怎樣培養一個有禮貌懂禮儀的孩子。俗話說的好,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一...
大家常掛嘴邊的這事,重陽節這天去做,事半功倍!你這樣做了嗎?
九九重陽節,今天又來到。在這個傳統節日,人們會相約出遊賞秋、登高遠眺、吃重陽糕等。重陽節也是我國的老人節。中國自古就有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孝敬長輩可不是口頭說說的事兒。此時正是引導孩子學會敬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