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外國老人天天出去玩,卻不幫忙帶孫子?洋婆婆的話值得深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丨粒粒媽媽

這段時間,粒粒媽有幸參加了一個育兒培訓班,認識了很多寶媽。

其中有位寶媽小禕是個華僑,有對超萌的雙胞胎女兒,還順便帶了她的洋婆婆到中國旅遊。

這位洋婆婆相當瀟洒,對小禕兩口子完全不管不顧,更別提帶孩子了;最熱衷於自己賺錢,然後跑到其他地方旅遊。

但這次的旅行她卻不高興了,原因是她在小禕娘家,看到孩子的姥姥姥爺,對孫女的吃喝拉撒管來管去

默默觀察了好幾天,這位洋婆婆終於憋不住了:你們這樣做,對孩子太不負責任了!

原來在外國,媽媽們通常會在生娃後就辭職,在家親自帶娃

等到孩子10歲左右,再重新工作——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越來越獨立了,自己也可以全心投入工作;再等個8-10年,就基本不干涉孩子的生活了。

而老人們也從不輕易干涉年輕人的育兒,頂多就充當下參謀、提供點建議,但卻不會在行為和具體的方法上,輕易對年輕父母進行干涉。

所以,這位洋婆婆覺得孩子的姥姥姥爺,對孫女的干涉太多了,對孩子的成長實在是很不利!她還說了幾個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01隔代教育,只會引發矛盾和衝突

小孩子最擅長模仿,只要是跟他親近的人,不管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他們都會有意無意間就進行了模仿學習。

而老一代跟新一代的時代觀念肯定有所不同,加上老一輩由於過慣了窮苦生活,多多少少會留下些不好的習慣和「經驗式」的育兒觀

再和現在追求「科學育兒」的年輕父母在同一屋檐,大大小小的衝突,實在很難避免!老人愛孩子是真,但愛的方式在年輕父母眼裡卻只有傷害,「隔代教育」的衝突在所難免!

所以在這個方面,外國老人選擇了相對來說、對彼此都更有利的做法:只要沒有出現極端情況,就隨便年輕人怎麼養;自己也樂得輕鬆,有更多時間精力去發展愛好、旅遊、跟朋友聊天……

02老人帶得再好,終歸不如孩子媽自己帶

在這方面,外國老人很少糾結於「在孫子眼裡,是我重要一點,還是孩子媽媽重要一點」。

因為他們明白:

就算自己有能力把孩子帶得再好,也始終不如由孩子媽媽、親自養育孩子長大。

母親在孩子成長中的陪伴,才是孩子安全感的最重要來源,更是孩子形成健康的「關係模式」的前提

在孩子成長最重要的那幾年,父母陪伴的缺失,很可能是孩子一輩子都難癒合的傷害。

當然,這裡的陪伴指的是「父母陪伴」,爸爸對孩子的成長同樣不可或缺

所以外國一般有家庭日,在這一天,爸爸什麼都不干,就陪著孩子玩耍、郊遊、學習新技能等等。

03外國老人都自己的「晚年計劃」

相對來說,中國老人退休後的生活更為空虛;沒有了寄託,他們就會變得非常敏感,甚至把自己生命的價值,都寄託到孩子身上。

而外國老人通常都有自己的「晚年計劃」,比如旅旅遊、噹噹義工、重拾工作時沒法發展的愛好等等。

他們把自己的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自然就不用通過「把所有感情都投注在孫子身上」,來獲取自己的「價值感」、刷自己的「存在感」

粒粒媽媽有話說:

當然,粒粒媽並不認為我們要照搬外國的做法,畢竟我們文化和環境,都有很多差異。

比如,相對來說,外國的房、車壓力可能小一點,養老制度可能更完善,等等。

但,外國老人最值得我們借鑑的一點是:他們較為清晰的「邊界意識」

他們明白一個深刻的道理——孩子的家庭不是我的家庭,是分開的

既然不是自己的家庭,就少點插手、多點尊重,偶爾串串門、關心下近況,回頭過自己的生活,兩代矛盾少,大家都過得舒心。

作者:波殼粒粒,高級育嬰師及暖萌寶媽一枚,家有5歲小棉襖,至今為娃兒操碎了200個心。

公眾號,波殼粒粒每天和你說說媽媽們關心的那些事,還可以領取一本《育兒百科》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婆婆和兒媳為什麼不能好好相處

這是一位媽媽的訴苦:早在寶寶幾個月的時候,我就跟婆婆說過,輔食裡面不要加鹽,鹽會加重寶寶的腎臟負擔,不利於她的身體發育。可有一次,卻發現婆婆偷偷往寶寶粥里加鹽,才知道原來他們都是表面上應允,背地...

為何外國老人不帶孫子?值得中國人反思

讓老人帶孩子可能是現今大多數家庭的現狀!我們在讓老人帶孩子的同時,抱怨老人育兒理念跟不上,沒帶好孩子......但外國的老人卻不帶孫子,這樣才能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也給自己一份更輕鬆的晚年...

你的愛,寶寶都知道

優質陪伴是最好的愛,現在很多都是隔代育兒,隔代育兒其實很容易產生問題,那就是爸爸媽媽在家庭里不斷被弱化,有一部分孩子白天是老人帶,晚上還是跟老人同屋睡。而你作為媽媽,大概每天只有兩三個小時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