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老師」是孩子愛上學習的第一步,父母們是否忽略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許多70後媽媽又再次享受「皇后」級待遇,有了生命中第三個重要他人。

不管是70、80、90後的媽媽們,雖然各代人成長的背景不同,學歷不同,家庭環境不同,人生經歷不同,但有著相同的角色和這個角色引申出的很多對未來的期待,大部分媽媽還是非常希望自己的寶貝在學校的各個方面能夠有出色的表現的,特別是在學習上,但希望只是希望,還未全部變為現實,所以媽媽們開始抱團取暖,組團學習,通過各種渠道(網絡課程、書籍、與老師頻繁溝通等)讓自己掌握育兒中的十八班武藝和孩子成長過程中問題的快速破解秘籍。

在眾多「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中入門級的因素就是孩子首先要「喜歡老師」,這個因素對於求學的孩子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但又很容易被忽略的事兒,那麼老師們日常中是如何做到被喜歡的?他們又是如何讓這種喜歡持續的?知道了這些之後,父母們也許就豁然開朗了。


1、什麼樣的老師才是被孩子們發自內心喜歡的呢

這要從老師給我們最初的印象開始說起了,很多父母在送孩子上學前都會叮囑一句「去了學校要好好聽老師話」,這種父母有意識地語言暗示導致了孩子和父母自己本身對老師的固有認知:

「發布命令」的權威者,

他們的話就是聖旨,

他們的話就得聽,

他們是帶著無限權利的規則制定者。

所以,對於老師,人們敬畏,尊敬而畏懼,不能反抗,不可有異議。


這樣真的好嗎?

對於傳統的教育者和父母來說覺得這是必須的,老師就應該讓孩子感覺害怕,不然沒有誰能管得了等等的言辭,在他們看來老師就是用來管束學生的,甚至是用來壓制學生的,可是那些優秀的人類真的是靠管束出來的嗎?很多人恐怕要「呵呵」了。

但對於現代教育改革浪潮下的新生代教育研究者和成長型父母來說,恐怕思維和具體做法就大不同了:他們更願意嘗試用愛、理解、接納、包容、認可、正向鼓勵、感召等人格魅力來讓孩子喜歡,更傾向於向科學的教育理論和心理發展規律學習後在教育的過程中實踐練習。

說白了傳統一族是靠經驗教育,新生代一族是靠科學理論教育,哪個會效果更好?學習過的媽媽們表示:教育還是要按照科學系統規律來實施的,堅決拒絕經驗育兒。

當然這個結論是需要媽媽們大量的學習、思考、實踐後才能深切體會和認同的,未深入學習過的父母是沒有這個概念的,也沒辦法體會到裡面具體而深層的意義的。

所以新時代的老師也不再被簡單地定義為「管理者」「權威者」「知識的傳播者」,他們更像是能帶領孩子獲得思想自由的啟蒙者、幫助孩子找到自主學習與成長方法的引領者、和為不同個性特點孩子打開N種可能性的魔術師。

他們需要更多的耐心、精力、知識讓每個孩子都能成長為靈魂自由、思想獨立的優秀個體,他們更深刻地意識到「老師」這個職業的使命感、責任感,這都不再是一句口號,更實際地踐行於每一天的瑣碎工作中、每一個孩子身上的細微處、每一次班會的主題精選中、每一個偶發事件的隨機教育中。


只有具有如此高度的認知、豐富的人生感悟、敏銳的觀察視角、多彩的生活閱歷、精進的專業知識的老師才能滿足孩子們挑剔的眼光和對他們的喜歡與信任。

2、只有先喜歡上老師才能喜歡上TA的課和所說的話

在上面的這些前提鋪設下,通過與老師產生的最直接的互動中(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微笑、每一次幫助、每一次耐心、每一次鼓勵。





)慢慢建立喜歡和信任感,孩子是通過無數次和對方的接觸後才確認彼此對彼此的感受的,我們是互相喜歡的嗎?我們是彼此信任的嗎?我們是互相依賴的嗎?我們是一個陣營的嗎?當孩子某一天心底確定地認可對方了,那麼對於老師的信任和喜歡也就隨之誕生了,長久而堅定。

一旦這種感受共同體的關係建立,不喜歡上課不喜歡聽話都難了,甚至包括老師對孩子的批評也是不會被反抗牴觸的,最多是種平和的質疑,只要老師加以耐心地解釋便會立刻改正。

想像一下這種神奇的情感連接是不是覺得很奇妙呢!



3、老師的愛比父母的愛意義更寬泛,也更能被孩子接受,關係也更持久

這個差別主要體現在教育改革的過度階段,有一天我們的家庭教育達到普及時,這個區別便不那麼顯著了。

老師的愛,目的不僅是要讓孩子感受到,還要享受到,還要學會愛,這是愛的三個遞進層次。

而現階段,父母的愛還多數停留在第一層面「感受到」,如何理解呢?

「感受到」就是讓孩子感到你愛TA;

「享受到」就是你帶給TA的愛讓TA感覺非常溫暖、美好、受用;

「學會愛」是要教育TA去愛別人。

這三個層面是「老師」這個職業必須做到的,但多數父母還做不到。

比如說父母經常的口頭禪:「我都是為了你好」,「我這麼辛苦你必須給我好好讀書,否則你對得起誰?」,「只要你好好讀書,爸媽做什麼都願意」,這是父母表達的愛,但孩子感受到的是一種負罪感,漸漸長大後也會越來越逃離父母,因為這種愛太壓抑,太沉重,親子關係自然也就有了裂痕。

很多父母有個切身的感受,小時候孩子很聽話,初中開始卻大相逕庭陌生無比。

雖然孩子從父母那裡感受到了愛,但沒有享受到愛更沒有從父母那裡學會愛別人。

我們經常說「愛是無私的,不計回報的」,也許到達了一定的高度才能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吧。


喜歡是愛上的第一步,這個邏輯永遠也不過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科學育兒不僅僅是傳承,科學早教也不再是書本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早教早已不再是陌生的話題,它甚至已經成了當代育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雖然早教的重要性被普遍認同,但早教的科學性卻並沒有隨著認同數量的增加而上升,仍有太多的早教誤區需要我們...

最美好的遇見——正面管教

導讀:最美好的遇見,是遇見我們的孩子,找到從未如此美好的本人。正面管教改變著我的生活,從親子關係到夫妻關係,從覺察到成長,從成長到獨立,心思充盈著從未有過的關於一個生命本身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