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了馬上就要抱嗎?關愛還是寵壞?新手爸媽需要了解這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0~3歲,是寶寶愛哭的時候,對於這個時候的寶寶,爸媽們都會有一個疑問:孩子哭了需要馬上抱起來嗎?會不會寵壞孩子?下面來看詳細的分析。


一、真實的信號(0-3 個月)

學者們普遍認為 0-3 個月的啼哭是真實的(誠實的),反映了孩子的生理狀況。

聽到嬰兒的哭聲,父母雖然不能馬上分辨出到底是餓了,還是要換尿布,還是不舒服了,但是,哭聲里傳遞的壓力程度反映了孩子當時的不同需要(壓力程度的不同,比方說餓了的哭聲傳遞的壓力和劇痛的哭聲傳遞的壓力不同)。

所以,0-3 個月的嬰兒,還不會利用假裝啼哭來達到目的。

這是由他們的發展規律所決定了的。

父母不需要擔心把孩子寵壞。

而「哭了不抱,不哭才抱」不但不會減少嬰兒啼哭,反而讓孩子的需要無法得到及時滿足,還影響了嬰兒和父母之間最初的依戀和信任。

父母可以怎麼做?

1,不會寵壞嬰兒

通常認為,6 個月之前,家長怎麼寵孩子,都不會把他們寵壞,因為那個時候,他們的思維還沒有高級到利用假哭來指使別人。

2,穩定有規律的回應有利於孩子建立安全依戀。

嬰兒通過媽媽迅速、穩定、重複的行為來認識自己和媽媽的關係。

這樣孩子往往能建立安全依戀感。

安全依戀感的建立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將來的人際關係有著重要的意義。

3,不穩定不規律的回應對孩子有傷害

有些父母根據自己的心情來對待孩子:心情好的時候,迅速滿足孩子的需要;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忽略他們。

還有些父母有意或無意長時間地忽略孩子的哭聲。

這些方式都損害了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和依賴,因為父母給他們的回應不穩定、不規律,導致他們不知道該怎樣傳達信息和需要才能得到父母的回應。

這些孩子反而更容易哭,而且一旦哭了也不容易被安撫下來。

二、有意識的溝通信號(3-18 個月)

3-7 個月,嬰兒啼哭的作用開始分化,變得更有互動性,並且會伴有一些姿勢(身體語言)。

啼哭從無意識逐步變得有意識,作用也從表達變成了溝通。

注意,這些改變並不是一夜之間產生的,這些變化是在嬰兒和母親的互動中逐漸產生的。

而且,大家要注意,嬰兒之間也存在著個體差異

7-9 個月,嬰兒的認知和情緒飛速發展,啼哭也發生了重要的變化——變得 「有意識」或者「有目的」(intentional)——因為他們慢慢明白哭聲所帶來的結果。

這個階段你會發現,嬰兒喜歡對著某個特定的人哭。

而到了 9-12 個月,他們更是能夠把哭聲和一些身體語言結合起來,比如,一邊哭一邊看向主要照料者,向他們做一些手勢等等,來「訴求」他們的需要。

啼哭逐漸成為了有指向的社會行為。

12 個月以後,孩子的啼哭真正逐步變得有目的了。

他們開始知道怎麼利用哭聲來引起大人的注意,而且通過前半年的練習和聲帶的發育,他們對哭聲的運用更加嫻熟,不僅會大哭,還會尖叫,變著調子哭,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通常 12 個月到 18 個月之間,孩子在一些社會情景中,會有發脾氣(temper tantrum)這樣的行為。

但是 18 個月之後,如果父母跟他們的互動得體,耐心,發脾氣這種現象會大幅下降。

但是一定要注意,嬰兒的啼哭是他們和人溝通的一種方式。

即使是 12 個月以後,嬰兒的啼哭相當一部分也是反應了他們的需要。

我說到嬰兒的啼哭發生的質量的變化,是指嬰兒的啼哭會隨著年齡,認知發展,情緒發展,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隨著社會情景而分化。

並不表明 12 個月以後嬰兒的啼哭全部是有目的的,取代了表示需要的啼哭。

這裡並不是取代的關係,而是共存,越來越複雜的關係。

父母可以怎麼做?

1,主動和孩子一起玩

從 6 個月起,孩子對周圍事物開始產生濃厚的好奇心,手眼協調能力也增強了,對語言的理解也越來越好。

當父母發現孩子有了利用哭聲來召喚家長的能力,就要注意,儘量經常做到,能夠不等他來召喚,就主動和他一起玩。

跟他講話,用他喜歡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跟他一起玩他喜歡的遊戲。

如果家長能夠安排各種有趣的遊戲,滿足他們的好奇心,讓他們醒著的時候經常有事情可做, 這樣他們就不會覺得很無聊,而且經常能保持良好的情緒,不會一天到晚讓媽媽抱。

而且,孩子越小的時候,多花時間和他們一起玩,他們就會從學著怎麼玩,慢慢過渡到怎麼自己玩。

當他們 1 歲多的時候就可以自己稍微玩一會兒,而不會時刻需要人陪。

2,儘量和孩子建立情緒上的良性循環

隨著嬰兒會爬會走,由於媽媽禁止做危險的事情而表示抗議的哭聲越來越多,而且為了表達強烈的情緒,往往是大哭和尖叫。

嬰兒的啼哭隨著自己的生理髮展和認知發展,發生了改變。

不同的社會情景,他們的啼哭有所不同。

爸爸媽媽對孩子的這些變化要有預期和耐心。

父母和孩子的情緒是互相影響的,而且從 8 個月開始,嬰兒逐漸學習到識別消極情緒,知道媽媽生氣了。

嬰兒對情緒的認識逐漸分化,並且自己也常體驗到挫折和生氣。

所以這個階段,媽媽對孩子要多點耐心,多表達支持和愛,讓他常常保持愉悅的心情,減少哭鬧。

這個階段,對環境的布置也很重要,考慮到他們活動能力增強,而且好奇心也很強,父母要儘量減少不安全的因素。

與其常常禁止孩子不能拉窗簾,不如把窗簾挑向兩邊,讓他夠不到。

與其不讓他們去開拉柜子門,不如用柜子門扣,把一些藏有清洗劑啊藥品的柜子門扣住。

留幾個安全的柜子,幾扇門不扣,允許他們玩一玩。

如果這也禁止,那也禁止,常常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消極情緒,孩子也容易體驗到自己的消極情緒,這壓抑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所以,重新布置房間,儘可能少打擊孩子的探索積極性,鼓勵他們安全探索。

三、用語言表達代替哭聲(18-36 個月)

18 至 36 個月的孩子語言能力飛速發展,並且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

但是他們的動手能力和表達自己情緒的能力還不夠。

所以儘管有了語言這個溝通工具,很多時候他們還是會用哭鬧來表達。

父母可以怎麼做?

1,鼓勵孩子多用語言表達

幼兒會在和他人溝通不利的時候哭鬧,因為他們的心意沒有被了解,想要的東西沒得到。

在孩子會清楚說話之前,可以教他們一些嬰兒手語,這對於他們和他人的溝通很有幫助,能極大地減少他的挫折感。

3 歲的孩子,已經能夠說很多話了。

他們哭鬧時,父母依然可以擁抱他們,但要平靜地要求他們好好說話來表達自己的需要。

多做幾次,孩子慢慢會知道用語言表達更加有效。

在和同伴交往時,家長也要經常提醒孩子用語言表達。

有的孩子想玩別的小朋友手裡的玩具,不說,直接上去就拿。

這樣,最後可能兩個人都哭了。

這時,也要經常提醒他們用言語表達。

經常這樣提醒,可以減少孩子們的一些衝突。

我家兩個孩子我從兩三歲就開始提醒,先用嘴巴說。

有時候,就用手指一下嘴巴,這是一個暗號,他就知道了。

2,給孩子的玩具要適合年齡

有時候父母看到別人的推薦,覺得什麼玩具益智啊,什麼玩具高大上啊,跟風買很多玩具。

一定要注意,給孩子玩適合他年齡的玩具,這個玩具要適合孩子的認知發展和動作發展。

不然的話,孩子玩不好,很容易泄氣或者發脾氣。

小結

作為父母,要了解嬰幼兒的發展規律,他們的哭聲、認知、情感、語言等等是怎麼發展的。

然後再仔細觀察自己的孩子,了解自己的孩子有什麼特點、個性和興趣。

對於孩子哭了怎麼回應,要基於這樣的基礎,隨年齡的不同,情景的不同,父母和孩子的互動也應隨之改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用哭鬧傳遞訊號?媽媽們可不能忽視

嬰兒在剛出生時不會說話,唯有哭才能表達出他的內心情緒。無論是餓了、還是想讓媽媽抱、或者被其他小朋友搶走心愛的玩具,都會張口即哭。寶寶不同的哭聲所表現出的情緒也有所不同,嬰兒的哭鬧可能是在向媽媽們...

寶寶哭鬧不能抱,你是懶還是糊塗?

前幾天,一位媽媽留言:我家寶寶3個月了,經常哼唧求抱抱,一抱就好!周圍人都不讓抱,怕養成壞習慣;又怕不抱會讓寶寶缺乏安全感,鬧哪樣啊,我迷茫了…」小編不禁感慨:唉,現在當個媽真不容易呀,連寶寶哭...

會哭會鬧,才是健康小孩?

小新疊積木疊到最後一個的時候全倒了,他生氣地倒在地上大哭大叫!媽媽跑了過來數落了一番,小新擦擦眼淚跟媽媽說:「為什么妹妹一哭,你就笑笑地抱起來哄她?為什麼我哭你就罵我?」

嬰兒哭鬧,到底該不該抱?

打寶寶出生開始,周圍的人似乎都變身育兒專家了,這個說寶寶一哭就抱,會慣壞的,那個說哭一會又能怎麼樣,哭累了就消停了以上做法我絕!不!贊!同!當可可大哭的時候,我條件反射的第一件事就是:抱在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