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架可不是好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多家長在自己家孩子被其他小朋友們欺負的時候,都會表現的「很生氣」,並教自家的孩子如何打架,告訴孩子下次必須打回去,雖說多數被欺負的孩子膽子比較小,不敢打回去,但是家長經常這樣灌輸孩子,時間久了,孩子也就真的打了回去,在吃過一次甜頭後,發現靠武力得到權利的好處後,就會一發不可收拾,養成愛打架的壞毛病。

但是有些家長竟然會以自己孩子愛打架,欺負別人孩子為榮,認為那是對的,並鼓勵孩子用武力解決問題,其實愛打架的孩子並不是一件好事,鼓勵孩子愛打架的家長們,你們可能在給你的孩子準備了一張進入監獄的門票。



至於那些鼓勵孩子打架的家長我們就占且不提了,因為那些家長的周圍生活環境可能就是一個互相爭鬥,勝者為王的環境,所以家長通常也會教育孩子打架,用拳頭讓身邊的人懼怕自己。

但是更多的父母常為自己的孩子經常「惹是生非」而煩惱。

其實孩子之間發生衝突是正常的事,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衝突是不需要成人的干預,很快就會過去的。

所以常常在幼兒園或是孩子玩耍的場所都能夠看到,兩個剛剛打過架的孩子用不了一會就會又在一起玩,而且玩得很開心。

有些家長就會在想其中的原因,為什麼孩子不像成人那樣記仇呢?剛剛才打完架,一會就玩在一起了呢?

大多數寶寶特別是獨生子女,生下來就處於無競爭的環境之中。

在家,他是全家人的小寶貝;出門玩耍,多數孩子都會帶著玩具或小食品,你吃我的,我玩你的,彼此都對他人手中的東西感興趣,又有家長在一旁看護和教育,交換過程中從未發生過大的爭執。

雖說有些家長還會在孩子交換物質上教會孩子占便宜,這樣的家長是在從小培養孩子一個愛占小便宜的壞習慣,一旦這個習慣樣,孩子成人後會為孩子帶來很多的弊端。

而上幼兒園後,小孩之間的「戰爭與和平」開始了。

有了爭鬥,寶寶的自我意識飛速發展,表現在準確地使用「你」、「我」。

可見,在競爭環境中,寶寶的心理發育水平提高很快;同時,寶寶也學會了用攻擊來保護自己的「利益」。

這對寶寶來說有喜有憂。



那麼很多家長都會想,為什麼我的孩子愛打架呢?孩子在表達他們的情緒時,很可能具有很高的攻擊性。

這樣的孩子對自己的行為會有不正確的認識,他們認為攻擊能有效減少別人對自己的挑逗、取笑,認為攻擊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手段,而自尊過強的孩子由於他們的弱小,所以會經常遭受失敗,但他的自我高度膨脹而且很脆弱,認為自己是最優秀的,當某一行為的得不到理解時,就會很生氣轉而攻擊他人。

當然,還有一些孩子愛打架完全是家長教的,或者看父母打架學的。



那麼非家長教育型的孩子打架怎麼辦呢?

很多時候,成年人往往誤解了孩子的世界。

兒童的社交能力並非意味著他必須彬彬有禮、見誰叫誰、謙讓合作、沒有衝突,兒童社交能力的發展也不是一蹴而就,我們教給他,他就會了,一勞永逸了。

社交能力是在不斷的體驗和練習中逐漸開發的。

無論成人還是兒童,社交能力的基本功就是認可他人存在、體會他人情緒、接納他人行為,這些都需要我們積累大量的經驗才能練就,父母平時要讓孩子多和他人接觸,提升孩子自己的社交能力。

家長也要接納孩子之間的社交「衝突」。

面對孩子之間的衝突,家長們往往備感頭痛。

因為我們從小到大都被灌輸了這樣一個理念:衝突是壞事情。

我們沒有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疆界,一旦起衝突,就意味著關係破裂,所以我們一向避免衝突、壓制衝突。

因此我們也難以接受孩子之間發生衝突。

不過我們或許可以從動物界學到一些東西:小獅子打打鬧鬧的時候,獅子媽媽和爸爸都懶懶地躺在一邊,不理不管不干涉。

因為它們知道,如果自己以成年的力量替孩子們解決矛盾,雖然能夠取得一時的和平與寧靜,卻阻撓了幼獅生存技巧的開發進程。

打鬧是在為幼獅成年做準備。

人們常說「孩子就是家長的縮影,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面前,家長要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向孩子示範社交場合的禮節,比如見面打招呼、分手道再見等。

平時在家裡,家人之間要注意使用文明語言,如「勞駕」「謝謝」「對不起」「沒關係」「別客氣」等等。

孩子吸收性的心智,會將這種禮貌內化,日後時機成熟,他自己準備好時,會自然融入行為當中。

比如愛家長有在社會上混的,愛打架的人,那麼這個孩子多半也會學會從小愛打架,罵人,愛吹牛的家長呢,孩子從小就會吹牛,這並不是天生俱來的,而是家庭環境影響造成的,所以家長如果想培養一個好寶寶,也需要以身作則,注意自己平時在孩子面前的行為。

最後,家長要循序漸進地教會寶寶要懂分享,讓孩子分享之前,一定要徵求孩子的同意。

如果孩子不同意,則尊重孩子的意願,告訴另一方「很抱歉,他不同意」。

切忌家長說了算,為了顯示大方而替孩子做主,把玩具交給他人,或者指令孩子「一起玩兒」。

在家裡,讓孩子分清每個人的所有權,未經許可,不能隨意翻動父母的私人物品;在外邊,拿到他人玩具之前,一定要徵得對方同意。



能教育處一個好的孩子,是所有父母最驕傲的事情,但是如果你要是教育出一個愛打架的孩子,可能小時候不吃虧,經常吧別人家孩子打哭而沾沾自喜,但是等到孩子步入社會的時候習慣於爭風鬥狠,那麼可救危險了,到時惹出大禍的時候父母后悔都來不及。

所以奉勸那些「自以為孩子打架厲害是好事的家長」孩子愛打架不是好事,那是禍端的開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被「欺負了」,高手爸媽這樣做!

一、首先要學會分辨什麼是「正常衝突」和「被欺負」有些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玩耍中被推倒,或者看到有人在搶孩子的玩具,頭腦中會立即拉響警報「孩子被欺負了,那怎麼行!」,然後趕緊衝出去保護孩子,找老師...

如何正確處理孩子欺負人或者被欺負

時常有家長問:「孩子被欺負了怎麼辦?」「孩子總愛欺負人,惹是生非,怎麼辦?」一個是「小受氣包」,一個是「小霸王」,兩者的爸爸媽媽們都有許多煩惱。是教「受氣包」強硬地反擊,「他打你,你也打他」?還...

孩子被欺負了,聰明的爸媽應該這麼辦!

時常有家長問:「孩子被欺負了怎麼辦?」「孩子總愛欺負人,惹是生非,怎麼辦?」一個是「小受氣包」,一個是「小霸王」,兩者的爸爸媽媽們都有許多煩惱?是教「受氣包」強硬地反擊,「他打你,你也打他」?還...

孩子被「欺負」,家長應該介入還是旁觀

在寫完寶寶打人系列文章後,收到很多父母的諮詢,大概的意思都是:徐醫生,我家孩子不是打人的那個,而總是被打、被搶玩具、被「欺負」的那個,我們應該怎麼應對呢?是應該教孩子打回去?還是不讓孩子和那個打...

【樂學園】 讓孩子「學會」打架

【導讀】孩子們在一起,會因為意見不統一、違法遊戲規則、爭搶玩具等引發身體衝突。有些孩子屬於主動進攻性的,動手是他們解決爭執的常用方式。有些孩子屬於別人欺負了,再委屈也一般不敢還手的類型。 作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