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負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桐陽媽

今天看到群內關於孩子被打該怎麼辦,類似的問題,我已經回復過很多次,只要沒什麼危險,交給孩子自己去處理。

衝突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孩子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成長,這種學習就是孩子發展內在自我。

專家們對孩子被打是否還手也在爭論不休,到底在爭論什麼,無非就是爭論自己的觀點是對的。

多少結論是根據觀察孩子得來的?多少結論是只是理論,還是經過實踐過 ?多少結論又是孩子的真實感受?

育兒最需要看到任何專家,任何書籍,觀點永遠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

包括我今天的觀點,依然代表我本人。

家長只是藉助於這些觀念,引起自己的思考,再根據實際問題,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案。

所以,家長的思考,家長的判斷,家長的觀察,家長的智慧才是育兒大法。

很多父母說,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處理,這個很難做到,不能眼看著孩子被欺負,孩子這麼軟弱,將來被欺負怎麼辦?凡是這樣想,其實已經離開了孩子打架事情本身,而是家長的焦慮來自於自己的幻想。

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孩子打架衝突,你去聽聽孩子的感受,看看孩子的重點在什麼地方。

我們已經有了焦慮,有了自己的感受,在情緒里,你的思維一定是制約的,不僅僅制約你,也去局限孩子。

所以放下焦慮是應對孩子打架的第一步。

儘管我學了不少理論,但是我不做理論育兒,只做實際觀察和實踐育兒,這些年,觀察很多孩子的結果是孩子活在當下。

孩子打架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孩子打架的事實和感受,構成了打架的真相。

比如,兩個孩子因為搶玩具打架。

事實是什麼?孩子都要得到這個玩具,為了得到這個玩具而衝突。

對於沒有爭奪過玩具的孩子,孩子的真實感受是什麼,是這個玩具我沒得到,孩子有種挫敗感,這就是孩子的第一個當下,孩子的體驗就是挫敗。

沒得到玩具,還被打了,這又是一個當下。

孩子的體驗,就是我不夠強大。

打完結束了,接受了這個結果,該幹什麼,幹什麼,這又是當下,這就是前一分鐘在打,後一分鐘和好。

不接受這個結果,通過哭釋情緒,哭著哭著就是在應對挫敗感,父母只需要看見孩子這種情緒,去理解孩子,去同理孩子,孩子雖然沒得到,但是父母看見這種難過,孩子被理解了,心中也釋然了。

衝突交給孩子自己去處理,有哪些優勢?孩子第一次體驗完了,可能感受不深,但是每次去體驗,他就會想怎樣保護玩具,怎樣保護自己,應該強大起來,這樣孩子體驗到必須有力量,否則東西被搶,身體還疼。

如果孩子體驗到不夠強大,力量還不夠,那我下次不和你玩,選擇離開,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其實是不相信孩子能夠避開危險,不相信孩子有生存的能力。

如果父母看到孩子被打,不停的教育,或者不停的說孩子膽小。

強化了打架事件,恰恰轉移了這兩個體驗,孩子應對挫折的體驗被剝奪,孩子的感受被剝奪。

轉移到父母的感受,欺負與被欺負,不斷強化打架,其實給孩子傳遞攻擊,無論是弱小者還是強大者都是攻擊 。

一個是對內攻擊,父母給孩子定義了弱小,孩子認為自己就是軟弱的,不敢去強大,內心就會壓抑,所以自我攻擊。

一個是對外攻擊,這孩子怎麼這麼厲害,怎麼老打人,孩子認可自己是厲害的,所以,下次還是會攻擊。

所以膽小者越來越膽小,強大者越來越強大。

有些父母不理解孩子為啥窩裡橫,實際恰恰是孩子在家裡釋放自己強大的特徵。

最可怕的是孩子在外弱小,在家裡服從權威。

這樣孩子的內在壓抑,反而不會健康。

有些父母可能說了,交給孩子去處理,打出問題怎麼辦?父母是幹什麼用的,就是保護孩子的安全,別人拿著棍子,拿著石頭,往你家孩子頭上打,那不叫交給孩子自己去處理,而是叫見死不救。

所以在保證孩子的安全前提下,交給孩子去處理,如果比較嚴重,把孩子拉開,不去強化。

當然寫了這麼多,很多人還是不敢放手,總的有些方法引導吧,看到方法,大家會覺得是乾貨,其實,僅僅是我的觀點。

怎麼引導:分開+事實+感受。

1、先把孩子分開。

把孩子分開,不要去強化欺負與被欺負,無論是打人者還是被打著,父母要給孩子傳遞愛,緊緊地抱著孩子,對於強者,我都攻擊別人了,媽媽愛我,孩子自我修正,會認為打人這種行為是不對的。

對於弱小者,有挫敗感,媽媽陪伴在我身邊,讓我感受到滿滿的愛,有媽媽在,我不怕,敢於向前探索,提高自己的力量,讓自己強大。

2、看見事實。

把孩子的衝突落實到具體的問題上,在具體的事情上通過規則去解決。

比如,孩子搶玩具,父母可以詢問孩子,你們都喜歡這個玩具,都想得到,除了爭搶有沒有好的方式,先交給孩子處理。

如果孩子處理不了。

對於自己的玩具,要給孩子灌輸,有權利保護自己的東西,對於別人的玩具,要經過同意才能拿。

共同的玩具先到先得。

我家裡倆娃玩具很多,就通過這樣的規則約束。

有時不想玩,各自保護自己的玩具,想玩會分享,現在看倆娃經常還在交換。

3、體驗感受。

我家倆娃的衝突,我很少參與,基本交給她們去處理。

偶爾也參與,一次姐姐打了妹妹,被爺爺看見了,爺爺在強化衝突,姐姐狠毒,怎麼不讓著妹妹之類的。

我首先抱著倆娃,一腿一個,你們都想玩這個小飛機?倆娃說是。

二女兒那個時候,語言還跟不上。

我只是和大女兒交流,你想要這個玩具,你打了妹妹,妹妹會疼,你希望妹妹疼嗎?姐姐說,不希望。

那以後和和妹妹好好說。

孩子回答,是的。

讓孩子看到打人之後的感受,妹妹疼。

當然,她們現在也有衝突,交給她們去處理,老二搶不過,接受這個結果,但是趁姐姐不注意,拿上就跑,姐姐也不在意,允許妹妹玩。

孩子在衝突中學習和交往。

很多人認為孩子一定要教育才懂道理,一定要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別忘了孩子接受什麼教育在於主動選擇,所有煙都寫著吸菸有害健康,很多人還在抽菸,吸毒犯法,很多人在吸毒,進監獄的人,都知道會犯法。

對於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怎樣做人,父母總是焦慮過度,很難養成一個穩定自我的孩子。

桐陽媽簡介:有兩個可愛的女兒。

致力於簡單育兒,看見婚姻問題。

2005開始研究心理學和親子教育,擅長把所學的理論運用到實踐中。

若需要加入免費學習群,請加微信號:tongyang20102014。

文章均屬於桐陽媽原創,歡迎轉載。

微信公眾號:tongyangma2016。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