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經:父母面對孩子犯錯,如何批評教育效果最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前言:面對犯錯的孩子,父母有成千上萬個理由批評教育。
但是,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打罵羞辱都不是合適的教育。
那父母究竟該如何做呢?
首先,父母要在思想層面認識到孩子犯錯是一件極其正常的事情。
孩子是未成熟的個體,是正在發展中的人,犯錯是理所應當的。
連科學都是在不斷證偽中前行,更何況是孩子?孩子只有吃一塹才會長一智。
作為師長,我們都應該有心胸、有雅量允許孩子犯錯。
人生的路從來不是康莊大道,有些彎路我們必須走。
有些錯誤,即使父母人為操縱,在孩子的生命早期刻意避免了,到了父母無法掌控孩子時,這些被刻意避免的錯誤,還是會或多或少地出現在孩子身上。
例如:小學階段父母每天幫孩子檢查作業,確保正確。
孩子開心,老師滿意。
一旦進入中學,學習內容面廣量大,家長的能力和精力有限,無法檢查孩子的所有作業。
這時,家長曾經人為控制、刻意避免的作業錯誤依然會出現。
如果在小學階段就允許孩子在不斷試錯中養成寫完作業檢查的習慣,那麼孩子進入中學後,課業的正確率就會比較高。
所以,父母應在思想上認清:孩子犯錯是一種學習,是在積累經驗、培養能力,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這個世界沒有完人,也沒有孩子不犯錯,早晚不同罷了。
第二、面對孩子犯錯,家長一定要做到心平氣和。
面對犯錯的孩子,父母如何才能做到心平氣和呢?家長可以先做三次深呼吸,如果還不能平靜,就告訴孩子:「我現在需要冷靜一會兒,你的事情我們過一會兒再談。
」 離開事發現場。
等自己完全平靜後,再回來面對孩子。
這裡我要分享一個能讓自己快速冷靜下來的小技巧:問問自己孩子眼前犯的錯,過10年、20年後,還會是很嚴重的問題嗎?」 當你回答了這個問題,就會漸漸平靜下來,恢復理性思考能力。
人在生氣的時候,完全被情緒控制,理性大腦受到抑制,不能正常思考。
所以,我建議人在生氣的時候不要做決定,更不要把怨氣撒在親愛的孩子身上。
說易行難。
但為人父母,再難也要做到。
這是我們對自己的承諾,也是真愛孩子的體現。
第三,面對孩子犯錯,家長更應該「好好說」。
家長 「好好說」 主要應把握以下兩個原則:
1、先說優點,再說不足;
2、不說不足,說怎樣會更好。
下面我將用一個常見的事例來說明如何「好好說」。
一名五年級的學生因不打草稿,在一次數學測驗中只考了70分,成績很不理想。
他爸爸對兒子說:「 通過這次考試,我發現你的心算能力很強。
心算兩位數乘兩位數,還有兩位乘三位,正確率居然達到70%,真的很了不起。
」 聽到這話,孩子有點懵,但哭喪的臉有了陰轉多雲的跡象。
爸爸繼續:「 如果你使用草稿本筆算,我認為以你的運算能力,正確率很有可能是百分之一百!」
孩子聽完眼前一亮。
爸爸接著說:「 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從下一次作業開始,全面使用草稿紙筆算,算完後再用心算複查一遍,如何?」 孩子點頭答應。
關於孩子心理的分析:孩子在收到一個不好的成績時,內心是很痛苦的。
這位父親不僅沒有責怪孩子,反而先肯定了孩子的心算能力,使他放下了內心的防禦,真正打開心扉與人溝通。
我們再來看看這位父親是怎麼說不足的呢?他沒有說「你不該怎麼做」,或者是「怎麼做不好」,而是說「怎麼做會更好」,直接給孩子指明正確的做法,這就是正面教育的運用。
當孩子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後,他的父親又表達出對孩子的信任和期待。
於是,孩子的接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結語:面對孩子犯錯,父母批評教育時做到以上三點,把握好兩個具體的「好好說」原則,就能像文中的父親那樣,在批評教育中做到潤物無聲,春風化雨了。
(本文由小蠻木瓜原創,頭條號木瓜親子頻道為您帶來最先進、最有效的育兒實戰經驗)
十歲孩子5次離家出走,家長該如何面對犯錯的孩子?
做兒童心理諮詢師的學姐分享了一個很有趣的案例。周末,瑞瑞的媽媽帶著孩子來諮詢,說自家的孩子實在是太叛逆了,別看才10歲,可是已經有5次離家出走的經歷了。最嚴重的一次居然離家2天時間,家裡人問了所...
當熊孩子長大了,比壞人變老了更可怕,父母要科學育兒,不要做熊家長!
去年「熊孩子推女孩進地鐵」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影響轟動,因為,我們因為這個孩子看到了人心的可怕。熊孩子長大了比壞人變老了更我們痛心痛恨!父母本性是愛孩子,而不是溺愛孩子!當被自己慣出的熊孩子長大後...
不要拿昨天的錯誤懲罰今天的孩子
大家肯定經歷過一些場景:1、爸爸:知不知道哪裡錯了?我:不知道啊。爸爸:竟然還沒認識到錯誤,啪啪啪。2、爸爸:知不知道哪裡錯了?我:知道了。爸爸:知道了你還犯錯。啪啪啪。3、爸爸:知不知道哪裡錯...
不合格父母的10大表現,中5個就不是合格家長!你及格了嗎?
錯誤的育兒觀念肯定是存在的,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我們大人都不希望孩子犯錯,但是很多家長卻沉浸在自己錯誤的育兒觀念中不自知。我們對自己的錯誤全然不知,但是不意味著對孩子的傷害會減少。育兒路上,無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