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要不得「拿來主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原創文章!圖片來源網絡

拿來主義一詞是魯迅首倡的

針對三十年代「發揚國光」的復古潮流

魯迅提出了他的「拿來主義」

不過魯迅的拿來主義與五四運動時期的一味模仿不同

他的拿是有選擇的拿

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

但如今拿來主義有時候和孩子教育聯繫在了一起

就是覺得別人的玩具或者零食好

自己喜歡

就伸手去拿

不會問你同意不同意

就覺得理所當然的拿來了

這樣習慣的孩子不在少數

其實在孩子小時候家長也沒必要太吃驚

因為在孩子幼小的意識中有時候不認為這是錯的

這個需要我們後期慢慢引導

告訴他們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

比如探長認識的一個媽媽在孩子兩歲多的孩子

經常訴苦

說他們家兒子的拿來主義太嚴重了

在小區里沒有小朋友願意和他玩

因為雖然兩歲多

但孩子長得比較壯

身高和體重都超過3歲多的孩子

所以力氣也大

看到其他小朋友拿著吃的或者玩具

只要他覺得喜歡

二話不說直接用手奪來吃或玩

人家孩子不願意哭著來奪

她兒子就把人家推倒或者伸手往臉上抓人家

人家孩子家長絕對不願意呀

為此她經常給別的家長賠禮道歉

為此還打罵孩子

甚至不讓孩子下樓

最後我們勸這個媽媽不能這樣

因為現在孩子大都是獨生子

所以家裡結構是4個大人1個孩子

各種寵和嬌慣

各種給予

他們也很少有分享的意識

所以在小的時候拿什麼有家長付錢

要什麼都覺得是理所當然的

也分不清別人的和自己的區別

覺得自己想要了就要拿來

殊不知這種拿來主義其實是不對滴

當然遇到這樣的情況也是需要家長正確引導

換位思考給孩子說

你喜歡這個糖

但別的小盆友也喜歡

你自己喜歡的玩具和零食

爸爸媽媽有時候要你還不給、還傷心捨不得

那你拿走其他小朋友的東西他們也會傷心

而且那是他們的東西你需要可以找爸爸媽媽

我們可以買

但你要是不經過允許直接拿來就是不對的

就像故事裡的xxx(可以舉例子)偷別的小動物的東西

最後大家都不願意和他玩

就是不受歡迎的寶寶了

除了換位思考

舉例動畫片或者漫畫書上的任務或者小動物來聯想

家長更多的還是要關心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認為好的就是孩子喜歡的

過多去干涉孩子興趣有時候會矯枉過正

那個媽媽其實我們事後了解到

她就是對孩子過於嚴厲過於干涉孩子

總是給孩子買她覺得環保的益智的玩具

但很多她兒子並不感興趣

包括零食也是

所以最後在我們幾個媽媽的勸解下

她兒子變化也比較大

到4歲上幼兒園之後就比較懂事

沒有再去奪別人的東西和零食的習慣了

但有時候我們也不能過於放縱

不能因為孩子小就放任這種習慣

讓他們覺得拿來主義並沒有不好的

相反有些家長可能覺得孩子真有本事呀

這麼小都能把別的小朋友推倒把別人的東西搶過來

長此以往

孩子的習慣就難改變

小時候拿來主義我們可能不在意

但年齡大了再有這樣的習慣就真的難改變了

從小做起

盡我們所能給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是給孩子的一筆財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6歲前,不給孩子立下這9個規矩就晚了!

溫暖在身邊傳遞孩子正處於各項意識發展期,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制定的規矩來約束他,孩子容易為所欲為,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還是壞,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將會變成一個不遵守規則的人,對於孩子的人際關係也將有...

二兔爸爸育兒直播052:如何讓孩子學會分享?

孩子的分享從來都不是與生俱來的,讓孩子從小享受分享的快樂,應該是學前教育的最重要目標之一。上周,「藍色海洋」提齣兒子不願意和小朋友分享玩具的情況,最近幾天收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招。來一起學習。藍色海...

面對欺凌我們的焦慮

面對欺凌,我們的焦慮2016-12-12我和媽媽的成長記我們所做的僅僅是在幫助自己和自己孩子的同時幫助更多的家長一起成長。以下文章閱讀時間大概在10分鐘,請耐心閱讀哦~校園欺凌今天又回歸到我們家...

五條規矩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

老人有句話說是「三歲看八十」,6歲前的小孩子正處於發育期,熊孩子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制定的規矩來約束他,正值孩子建立自己的世界觀的開始階段,如果有些行為爸媽沒有及時制止或約束,孩子容易為所欲為,更不...

育兒常識:孩子不願意分享,父母如何應對?

有一個媽媽曾經和我們分享說:我們家寶寶很護自己的東西,玩具捨不得讓別人玩,自己吃的東西也不願意和別的小朋友分享,她就是太小氣了。我們也拿她沒辦法,如果我們偷偷把她的東西拿出來,她要是看到都會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