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犯錯,我們怎麼做才不會錯上加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知道為什麼錯了嗎?」

01

初犯

爸爸剛回到家,就聽到媽媽氣急敗壞地說:「孩子今天出大問題了。

「什麼問題那麼嚴重?」

聽了孩子媽媽的一通說落,爸爸終於知道,原來是孩子在課間偷偷跑出學校,買了10塊錢的玩具卡片。

「你知道你犯什麼錯誤了嗎?」爸爸問孩子。

「不該去買東西。

「不對,你是不應該在錯誤的時間去買東西。

在我們同意你自己離校回家前你不該私自出校門,對嗎?「

「嗯。

」孩子點點頭。

「知道以後該怎麼做了嗎?」

「知道,不私自出校門。

……

媽媽不斷地說,這次定要嚴懲孩子。

「這件事情就到此為止。

」爸爸與孩子談完之後,就讓孩子去寫作業了。

02

再犯

孩子又在學校闖禍了。

這次,爸爸找孩子談話。

孩子描述了事情的經過。

「你明白自己的錯誤了嗎?」爸爸問。

「我不該和同學打鬧,還不小心把顏料帶扔到老師的車上。

「你本質的錯誤是,在學校規定不允許打鬧的地方打鬧,造成了不良後果。

」爸爸說,「你得明白學校的基本規定必須遵守。

「下次在遇到同樣的是你該怎麼做呢?」

孩子向爸爸保證了之後會正確地處理。

最後,孩子得到的懲罰是:寫一份檢討交給老師,去找班主任承認錯誤並承擔失手造成的後果,不要找其他同學的理由,不要辯解。

03

機會

孩子犯錯,你會怎麼做?

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會是生氣,然後不自覺地大聲批評、責備孩子,甚至不分緣由地懲罰孩子。

我們不必為孩子犯錯誤而發怒,一則容易引起和家人的衝突,二則讓孩子很害怕,從而導致他下次犯錯後會用撒謊來逃跑批評和懲罰。

其實,這是我們教育孩子的最好機會。

讓孩子知道正確的做法是什麼,而不是僅僅指出什麼是錯誤的。

我們應該怎麼做?

首先,我們需要嚴肅地和孩子談一談。

通過談話,讓孩子明確知道自己犯了錯,知道錯在哪裡,明白做事的原則。

所以,孩子犯錯後,文中的爸爸,也就是陶勇老師,第一反應不是責罵,而是讓孩子說清事情的經過,得知孩子是失手弄髒老師的車後,爸爸並沒有批評他,而是批評錯在哪裡——在學校隨意打鬧。

其次,要有原則的懲罰。

是否懲罰孩子一定要看之前是否有過預先告知,是否和孩子有過具體要求。

孩子在學校期間私自出校門買東西,爸爸只是讓孩子明白了正確的做法,沒有懲罰。

但是,孩子在學校打鬧則是違反了學校的規定,這是孩子事先應該了解的,所以,爸爸對孩子進行了一定的懲罰。

「經典」點評:

蘇轍在《新論中》寫到:「惟教之不改,而後誅之。

對於犯錯誤的人,只有教了還不改的人,才能施以懲罰。

對待成人尚且如此,況且是對待孩子呢?

我們平時在生活中,工作中也會犯錯誤,如果一犯錯,就受到嚴厲的責備,我們心裡會是什麼感受?

每一個孩子都會犯錯誤,我們真正關注的,不是一味的責備與懲罰,而是犯了錯誤之後,如何讓這件事情成為孩子成長的契機,成為彼此進步的可能。

討論話題:

在生活中,您是如何面對犯錯的孩子的呢?是耐心分析錯誤還是嚴厲批評呢?

請把您的經歷和思考寫在留言裡,讓大家一起來感受吧。

本文是家長書房推薦圖書《孩子可以「玩」著長大》導讀第4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家長如何正確的批評孩子?

批評是教育孩子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之一。恰當的批評可以幫助孩子改正錯誤,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反之,則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起到相反的效果。怎樣批評犯錯誤的孩子,既能產生最佳的教育效果又不傷到孩子呢...

教育孩子到底該不該打?這裡教你好方法

現在的孩子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動不得,打不得,父母小時候對我們會用「打」的教育方式,但是現在對孫子、孫女卻是碰都不給碰。可是,我們有時候面對孩子的無理要求,真的會有想打他(她)的衝動。

孩子犯錯了 「4不」要知道

是人總會有犯錯的時候,更何況是缺乏經驗的小孩子。其實,犯錯本來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而且,犯了錯並不要緊,重要的是孩子犯錯之後是否懂得如何去改正。

不要拿昨天的錯誤懲罰今天的孩子

大家肯定經歷過一些場景:1、爸爸:知不知道哪裡錯了?我:不知道啊。爸爸:竟然還沒認識到錯誤,啪啪啪。2、爸爸:知不知道哪裡錯了?我:知道了。爸爸:知道了你還犯錯。啪啪啪。3、爸爸:知不知道哪裡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