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生活是孩子童年時光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家長做對了能錦上添花,做錯了會挫傷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起上幼兒園,很多家長感到頭疼、焦慮,擔心孩子年幼沒有照顧自己的能力;也有很多家長不以為然,認為就是給孩子找個地方玩,孩子上學家長也能躲清靜。

我想這兩種心態都有些極端。

孩子在童年時期體驗集體生活是很有必要的,這是每個社會人步入社會的第一步。

就像一隻小鳥,在媽媽的哺餵下成長到一定程度,想要到藍天翱翔之前,先要在大樹林裡學會生存一樣,孩子也要先在幼兒園裡過度好,才能投入到更廣闊的世界。


開心初上幼兒園的時候

重視一件事情並不代表要緊張兮兮,家長完全可以放鬆對待,但放鬆也不等於不關心,凡事適當便好。

這就需要家長心中有方寸,懂得何可以為……何不可以為……


我不是專門研究此事的專家,但對孩子可以稱得上是用心的媽媽,在這裡分享一些我的做法跟想法:

提倡的做法

1、不必為入園時間焦慮

上幼兒園的「適齡」不像小學那樣一刀切,而是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跟家庭的情況而定,不是越早越好。

有人提倡早送園,說小孩子不懂事,哭鬧的時間短,但是有沒有考慮到孩子心中的恐懼呢?

一般來說,都是以三歲為標準,也經常有前後半年的浮動。

我的經驗是只要家裡有人幫忙帶孩子,最好還是三歲或三歲半入園,這個時候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基本可以達到跟老師溝通,跟家長反應幼兒園生活的程度,自己吃飯也一般沒有問題。

2、不必為老師的判斷焦慮

每個孩子都有能力摸索出適合自己跟周圍環境的成長規律,家長需要做的是給足信心和時間。

同時,家長也要相信自己是最能了解孩子的,即便孩子一周當中有五天在幼兒園,之前跟孩子三年的相處是最堅實的基礎。

老師有時候根據自己的觀察加入推斷給孩子做出的評判,比如:孩子多動、注意力不集中,愛打人,愛發脾氣等等,家長需要結合對孩子的充分了解做出判斷,不必「聽風就是雨」產生不必要的焦慮。

我女兒中班的時候,有個老師非常嚴肅的告訴我: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結合我對孩子成長規律的認識,以及對自家孩子的了解,我明白我的孩子的行為是適齡行為,並不是注意力分散,所以我對她的話一笑而過。

3、不必為孩子的「不合群」焦慮

很多孩子入園前大多跟家中大人待在一起,初到幼兒園不太會融入到小集體中,顯得有些孤立。

出現這樣的情況,家長可以在接孩子放學的時候問問他:你今天跟誰玩了?有沒有交到新朋友啊?這是一種 正向的引導。

除了進行語言上的引導,家長還需要儘可能多的提供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機會。

比如每天放學或者周末,可以約幾個小朋友一起玩,孩子們玩的熟悉了,「不合群」也就自然而然解決了。

需要提到的是,家長要儘可能的安排出時間陪伴孩子度過這一時期,孩子在跟小朋友的玩耍過程中會學到很多相處之道,這也是增加智慧的一個途徑。

每天放學都在學校繼續玩一會兒

4、不必為孩子的「不想去」焦慮

聽到孩子說「不想去幼兒園」,首先要通過各方面了解孩子不想去的原因,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可以通過共情舒緩孩子的情緒。

我女兒說不想上幼兒園的時候,我最開始是改編了一首她喜歡的歌,歌詞本來是:爸爸媽媽去上班,我上幼兒園,也不哭也不鬧,叫聲老師好。

我改編後的是:爸爸媽媽不上班,我不上幼兒園,也想哭也想鬧,不問老師好。

孩子聽了後經常轉悲為喜,哈哈大笑起來。

其實,這就是共情,把孩子心裡的想法說出來,孩子被「懂」了,情緒也就好了。

5、給孩子個小假期

有個家長很自豪的說她們家孩子上了幾年幼兒園還不知道請假是啥呢!不可否認,的確上有很喜歡上幼兒園的孩子,也的確有不管怎麼樣都把「養成習慣」看得特別重的家長,這樣的家長養育的孩子不是不知道請假這回事,是從來不被允許。

我們大人上班,一周當中最盼望的是周末,一年當中最盼望的是假期。

不貪玩的我們都如此,何況玩心十足的孩子呢?

如果哪天大人有時間或者方便請假,不妨抽出一天或者半天的時間跟孩子一起享受一下「小假期」。

在保障安全和健康的情況下,情緒是最最重要的事情。

我的孩子上小班跟中班的時候,經常會因為上幼兒園有情緒,除了每天的共情舒緩,我還跟孩子約定,在未來的幾天我會抽出一天時間專門跟她待上一天。

隔斷時間,即使孩子沒有情緒,我也會給孩子請假出去旅旅遊什麼的。

安排活動之前 ,我都會提前告訴孩子,讓她知道,現在要做的事是好好上學,但生活不總是這樣的,過段時間就可以出去玩了。

不提倡的做法

1、別人一「風吹」,家長就「草動」

真心希望所有家長都學習和自我成長,這樣做的好處是心中有準則。

家長心有乾坤,在養育孩子的時候才能神閒氣定,才不至於別人「風吹」他就跟著「草動」。

舉個在幼兒園的例子:家長接孩子的時候愛跟老師聊聊當天孩子的情況,有時候一聽老師說孩子比較多動,不認真聽課,坐不住……家長就急了,就往「多動症」上考慮。

其實,真的沒有那麼多人得多動症,孩子愛動是天性,是「規則」一刀切,非要把各種性格的孩子都圈到裡面。

家長喜歡打著「為他好」的旗號糾正孩子,質疑孩子。

孩子不愛上課,你怎麼不懷疑是老師上課的風格不受孩子喜歡呢?

2、在學校上延時課

學校延時課自然有它存在的意義,但你的孩子去上就不一定有意義。

先從時間上說,孩子從早上入園,在園裡待上一天,不管這一天是高興的還是傷心的,是勞累的還是放鬆的。

放學後人家孩子都出去跑了,都出去跟爸爸媽媽親熱聊天去了,你的孩子還得繼續上課,他的注意力能集中嗎?這樣做的效率能高嗎?

不要小看孩子放學後的「瘋跑」,這個過程是孩子情緒的釋放,是孩子精神的調整。

那一會兒,她在體驗自由,孩子多的時候,他們一起做遊戲,還會體驗到團隊精神跟規則,以及協調能力等等。

比上課來得更有意義。

幼兒園生活成為孩子美好的回憶

3、不體諒孩子的感受

我非常不理解的是很多家長和老師都認為「養成好習慣」大於一切,甚至大於孩子身體的不舒服。

孩子流鼻涕,咳嗽不算,都發燒了,還以「養成好習慣」為理由,讓孩子拔掉吊瓶帶上感冒藥去幼兒園。

試想一下,你自己頭疼腦熱的時候是不是也想在家裡躺一躺,睡上一覺?

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固然重要,但是革命的本錢呢?更重要的是,孩子心裡的感受是怎麼樣的,他們感覺到的是爸爸媽媽的愛還是被強求的「無情」?

孩子生病本來就是對愛的呼求,不是把他送到幼兒園,等接回家再安慰幾句,或者加加油、打打氣就能夠滿足的。

4、孩子一說不舒服就請假

孩子很聰明,經歷過一次兩次的感冒請假後,就摸透了家長的心理,有時候不想去幼兒園,就慌說自己不舒服,試探家長可不可以請假。

有時候家長也不能確定孩子是不是真的不舒服,又怕委屈了孩子,就乾脆請假。

其實家長心裡也打鼓,到底該怎麼辦?

我的孩子有段時間特別期盼感冒,原因是感冒了媽媽可以抱著,可以給她餵飯,還可以不上幼兒園。

還有那麼一次,她早上先說不想去上學,後來又哭著喊頭疼,央求媽媽請假。

我當時無法辨別孩子是不是真的頭疼,但也沒有直接跟她說「不要撒謊」這樣的話(孩子原本不懂得說謊)。

而是抱著她,問她:「不去上幼兒園,頭是不是一會兒就不疼了?」孩子說:「是。

根據當時孩子的健康情況,結合這句話,我感覺問題不大,就告訴孩子:「寶貝,如果能堅持去幼兒園,咱就堅持一下,如果到了幼兒園感覺不舒服,可以告訴老師給媽媽打電話,我會把你接回來。

」孩子從這句話里感覺到媽媽的「允許」,真的生病了會被「允許」在家,所以,她點點頭。

我補充了一句:「如果不疼,只是不想去幼兒園的話,就說不想去上學,這樣媽媽才知道你是不是生病了。

」(代替提醒「不要說謊」)

後來,我的孩子就是有啥說啥。


其實,我能夠這麼泰然的認識孩子的幼兒園生活,陪伴孩子一路幸福的體驗幼兒園生活的種種,都得益於於對正面管教的學習。

在處理事情的時候,我會拿出正面管教有五大要素叩問自己:你這樣的處理方式是否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愛的,是重要的?是否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跟你是平等的和受到鼓勵的?這樣處理帶來的長期效果是什麼?孩子能否從中學到寶貴的社會和生活技能?

過好幼兒園生活,不僅讓孩子將來對童年有美好的回憶,還將為他們的長大奠定良好的基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在幼兒園過的好不好,看這幾點就知道!

一大早,童憶成長社群里熱鬧了,開學第一天,貌似家長比孩子更興奮。「送孩子上學,孩子沒哭,我倒想哭了!」「到底是誰第一天上學啊,我怎麼比孩子還忐忑,像是我的開學第一天!」「孩子哭著不讓我走,然後,...

寶寶入園季!媽媽不想去幼兒園!

寒假過完了,寶寶們又要回到校園了,但每到入園季,爸爸媽媽都特別發愁。因為每當送孩子入園的時候,孩子就會用可憐的小眼神看著媽媽,然後說各種不願意上學的理由。比如:一天很長時間就都見不到媽媽了,媽媽...

假期後,孩子不想上幼兒園怎麼辦?

假期結束了,很多家長都非常興奮和激動。終於又可以把孩子送回幼兒園,家長自己的個人空間立刻寬闊了起來,也沒人會在你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傳來一聲:媽媽媽媽媽媽媽媽媽媽媽媽媽媽.......雖然老師們會提...

孩子不想上幼兒園的4大原因

新生剛入園常常會哭鬧,不想去幼兒園。這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爸爸媽媽們也往往因此很心疼,很糾結?說一個真實的例子哈,班上一個孩子平時都是奶奶送來上學,前幾天媽媽送來上學,卻在班上門口哭鬧不願意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