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展專訪原創布藝圖畫書作者張寧:與材料建立聯繫的過程很美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1月19日,第四屆上海國際童書展現場,來自國內外不同地區的兒童繪本作家、插畫家都帶來了最新力作,並在現場進行新書籤售,並與家長和小朋友們分享了自己的創作故事。
其中,接力出版社今年新出版的一本特別的原創布藝圖畫書《烏龜一家去看海》作者張寧也來到現場,並接受了寶寶地帶的專訪,就故事的構思及創作歷程為兒童繪本原創作者們分享了自己的心得體會。
以下為訪談詳細內容。
寶寶地帶親子網:創作這個故事的初衷是什麼?
張寧老師:其實也沒什麼,就是當時我們家孩子長到一歲半了,我突然覺得有時間了,中午他有一段休息時間,這段時間對我來說挺寶貴的。
因為在一歲半之前,就是帶孩子什麼的,很疲憊,好久好久都沒有做東西,手也開始痒痒,然後等到開始創作,一開始就是某些畫面慢慢引導我,但是這個故事當時就是由於畫面主導,所以它的輪廓不是很好,所以到後來交到接力以後,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磨合、調整,最後的成品跟最初設想實際上是有一些差別的。
寶寶地帶親子網:他們的調整主要在哪方面呢?
張寧老師:就是一本好的圖畫書,它首先應該有一個完整的架構,但是我當時是想到哪做到哪。
因為我原來做過美編,所以我自己可能就是以畫為主,然後故事呢就是隨想隨做,做到後來我才發現有問題。
後來跟編輯商量,他們也是這麼覺得的,所以我們就把這個故事中間起伏改變了一下,故事結構調整了一下,而故事的整個脈絡倒是沒有太大變化。
寶寶地帶親子網:怎麼會想到以布藝的形式進行創作呢?
張寧老師:是這樣,我原來其實做過一段時間的美術編輯,然後我們原來那家出版社它本身是做人文美術的,而且它是對這個民間工藝的一種記錄,所以我們平時接觸工藝比較多,中間也接觸過很多有關布的,包括藍印花布、扎染、蠟染這些,關於這些工藝的書我們原來那個出版社都出過。
然後再加上我從小就比較喜歡布,可能也是對某種材料有親近感吧!我對布比較喜歡,對這份職業很喜歡,對陶冶對泥土也很喜歡,但是這個後期就是接觸某種東西越來越多,從一開始了解它,到老去撫摸它,感情就越深,然後我覺得到最後就是跟材料的一種聯繫吧!就這樣慢慢建立起來的。
寶寶地帶親子網:今天在書展這邊也做了活動,孩子的反饋怎麼樣?
張寧老師:因為這個東西,它跟孩子的年齡有關係,你像我們之前北京書展的時候,也做過一個,那些孩子的年齡段比較大,動手能力也比較強。
今天這些孩子基本都是三歲,最大的才四歲,那基本上就是以講故事為主,讓他了解這個材料有關的知識,就譬如說問他知道布是怎麼來的嗎?然後就給他講一講布是怎麼織出來的,這個線是從哪來的,可能從棉花來的,可能從蠶繭來的,也可能從羊毛來的,然後讓他們做幾個小玩偶。
他們可以摸一摸身上穿的衣服,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讓他們慢慢了解。
一開始先講書,再給他編個小故事,這樣的話他可能對這個材料本身建立起興趣,然後再讓他做一個布貼畫,他就會覺得很有趣。
而且小孩子對動手都比較感興趣,大部分孩子如果本身對美術特別有興趣,那麼對工藝一般也都會有一些興趣,因為喜歡動手嘛。
包括很多孩子對故事本身的反饋,我覺得還挺滿意的,因為小孩子他能夠明白書中一些細節,比如書里動物對大海的描述,距離遠近的描述,這個小孩子他其實是能理解的。
其實這個從我小時候的經歷也能感覺,小孩越早接觸這些東西的話,他可能就會融入到他的血液中。
像我們小時候可能沒有這麼多圖畫書,我記得當時我爸抱著我妹,老給她那個講那個《小馬過河》,所以我覺得《小馬過河》的故事完全就已經融入到我跟我妹的身體里,隨時可以調動出來。
其實《小馬過河》跟這個書的情節有一點點相像,就是他也是一個小不點對大世界的一個認識,一個反饋,也是通過別人的不同描述,別的動物有說河有多淺,還有的說深,但是他通過自己的實踐明白一些道理。
我覺得這個故事對《烏龜》的創作還是有相當大的啟發,所以我覺得小孩能夠從中了解到這個,對將來認識世界也是一種幫助。
寶寶地帶親子網:你覺得孩子在動手這塊什麼時候開始比較好?
張寧老師:今天這個有一個小孩子做得挺好的,而且還是個小男孩,其實一般小男孩動作方面會比小女孩慢一些,小女孩可能就會手比較巧,做東西就比較快,剪刀也用得好。
但是也有小男孩挺強的。
但是反正從小不管是怎樣,比如說我看到一個最不會用剪刀的小朋友,今天非得要用兩隻手去拿剪刀,他也很認真,他也特別想動。
然後他媽媽就老跟他說,你要用一隻手,因為他的手還沒有發育到那個程度。
我覺得他只要有這個動手的慾望就挺好的,因為手畢竟是越鍛鍊它就越靈活。
我記得我兒子小時候就「yeah」他就不會做,他就老叫「二」,這個「yeah」,他手指就分不開,但是大了就慢慢好了。
像他平時如果喜歡,我就不會局限他,他可能畫畫還不靈活,他願意去捏泥巴,然後他覺得那個材料他更喜歡,那麼就讓他去捏,髒一點什麼的都沒關係,而且我不喜歡用現在那種彩色的紙粘土,我還是給他買那個景德鎮的泥巴。
像我們小時候那樣,往牆上扔泥巴什麼的,就覺得很快樂。
給我一堆那種彩色的紙,輕輕的,沒有重量沒有感覺,對吧!
寶寶地帶親子網:當初你們和編輯是否也想在動手方面做一些開拓?
張寧老師:當時還沒想這麼多,沒有想到這個可以讓孩子去多動手,我是覺得小孩子他應該對世界、對圖畫書的認識有各種各樣的形式,不應該只局限於畫。
包括那個剪紙,拓印的,還有以前的那個郁蓉寫的叫《雲朵一樣的巴哥》也是剪紙的,我覺得這些形式都可以豐富孩子的想像空間。
因為我覺得小時候的經歷是挺重要的,我小時候那會沒有什麼圖畫書,就是那些連環畫還都是畫給大人看的,而且形式都是那樣的,我唯一可看的《紅樓夢》還行,其他都不太感興趣。
但是等到上小學以後,我就突然記得,有一次上美術課,其實本來我是不喜歡上美術課的,那個老師非得讓你畫一個東西,我也不太喜歡。
但有一次那個美術課本,以前那個美術課本也挺差的,但是我看到有一頁就有一幅莫奈的《日出印象》,就在那個小小的角落裡,我突然就覺得,這個畫畫的畫得真好,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有這種感覺。
其實他畫的是印象派的一個名畫,按理說當時我一個小學的孩子是不太能理解的,但是就是突然有某種感覺,突然看到一個東西,對人的一種啟發,我覺得這個還是挺重要的。
現在的孩子接觸這些東西都很早,我覺得他們也很幸運。
但是有時候我也在想,如果讓我小時候見了那麼多好看的東西,會不會就沒有那種突然發現某一個東西帶給我的那種感覺,我現在也在想這個問題,不過還是覺得他們真的很幸運。
寶寶地帶親子網:之後的創作有什麼規劃?
張寧老師:其實跟接力接觸之前,也是做了另外一個小豬的故事,然後我也給接力看了,他們也挺喜歡的。
小豬那個故事也是布的,但是那個風格就偏版畫一點,他沒有這個用得那個色彩那麼多,這個一個畫面控制得三種顏色左右,也就是三種材料三種布,所以那個沒有這個看著那麼豐富,但是我本身也比較喜歡版畫,所以我也想嘗試一下。
寶寶地帶親子網:感覺你對這些傳統工藝都很熟悉,類似的這種風格的書你有特別喜歡的嗎?
張寧老師:我覺得我還挺喜歡動手的。
其實我看白希娜的那個《澡堂的仙女》,昨天我還買了一本她的《紅豆粥婆婆》,這兩本書我都很喜歡,我覺得是我最近看的非常好的兩本書。
而且我聽了她講的她那個小時候的經歷,跟我小時候很相似,對童年的感覺很相似。
而且我覺得每個女孩小時候都特別喜歡很大的房子,弄一小人放進去,都有這種想法。
但是這個她做得實在是太好了,確實是不容易,就是你不要說超越了,想達到她那個水準都是非常困難的。
寶寶地帶親子網:平時您應該也會經常陪孩子一起讀繪本吧,那《烏龜》這個故事你會怎麼跟他講呢?
張寧老師:這本書的故事因為他太熟悉了,都已經不用講這本書了,因為他大概三歲就聽過,然後後來又忘掉了,然後前一陣終於出來了,他特別興奮,還給他的小朋友看,說「打開,我給你講」,給那個小朋友講。
其實他還不太認字,就認字認得比較少,然後給人家也講的不太好。
反正我覺得家長跟小孩的互動其實並不難,當然你不可能天天跟孩子做遊戲,天天圍著他轉,但是我覺得有一些東西,怎麼說呢,像我兒子,我覺得,一個是讀書,肯定要給他讀這些故事書,還有一個我覺得除了他讀書,我自己也要讀書。
我自己的書架上有很多書,然後他才開始關注這件事,說「媽媽,那本書是講什麼的?」我覺得他開始注意到別人感興趣的內容了,而且我覺得等他慢慢大了,他也會抽我書架的書。
我回想起小時候我父母書架上的書都是專業書,我對那些都不感興趣,看不懂嘛。
我自己書架上各種各樣類型的書都有,可能美術的只占百分之三四十,其它像建築足球文學方面的都有,那麼他的興趣就可以從中拓展,從一個小圖書館中找到一個感興趣的東西,那麼我覺得這樣的家庭環境對小孩子很重要。
還有一個就是傳統文化,我是特別喜歡傳統文化的,而且原來做的也是這方面的工作,那麼我覺得這個是會融入到孩子的生活當中去的。
比方說我們家就貼了好多年畫,那個灶王爺,還有雲南的紙馬,這個我不知道你沒有了解過,他們那邊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神,包括馬神牛神,還有一個廁所神。
我們鞋柜上也貼著一對鞋神,就是兩隻鞋子,然後那個灶王爺我們家是每年都換的,到臘月二十三的時候就要燒掉的,然後等到除夕的時候再貼上一張新的。
當他知道這方面的東西以後,至少他童年的生活會有這方面的豐富感,然後給他一些想像,這樣的話,我覺得對萬物的那種情感可能對他將來有一些幫助,所以我覺得家長也不用非得刻意我要參加這個班那個班,然後去給孩子報專門的手工班,因為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其實應該是最大的。
寶寶地帶親子網:之前您說過這本書是根據孩子的喜好拿小烏龜做的主角,能說說這個故事麼?
張寧老師:對,因為我最早就是看了接力的那個《第一次發現》,我給兒子買的。
然後我就發現小男孩跟小女孩怎麼這麼不一樣,因為小女孩的記憶我還有,我就不理解,小女孩好像都喜歡小兔子、小貓、小狗之類的,他怎麼喜歡那麼一個醜醜的玩意兒,後來又變成鯊魚又變成鯨,又變成恐龍。
但是後來我就覺得,你得學會用他的視覺去看待這個世界,而且我也能慢慢欣賞恐龍,我也很喜歡鯨,我也覺得烏龜是我之前沒有理解的一種動物。
反正我覺得我們家孩子喜歡什麼,我就試著去了解什麼,因為這個也是你自己當媽媽的一個過程,學習的一個過程,不能說有了孩子才要這樣,有沒有他好像沒什麼關係,我就想重新認識這個世界,至少從那個小男孩的角度重新認識這個世界,我覺得還是挺有趣的。
寶寶地帶親子網:能給像你一樣想做原創繪本的媽媽一些建議嗎?
張寧老師:我覺得這個挺好的,因為我自己都是這樣子去開始的,當時也沒想到做書或者做什麼,但是那個畫面就在腦子慢慢的出現了,尤其是跟你從前的想法不太一樣,因為這些改變是孩子帶給你的,就會覺得,好像你自己再體驗一下,學習一下,那種感覺挺好的,我覺得喜歡做這些事情的媽媽都可以去嘗試一下。
寶寶地帶童書展專訪接力出版社總編輯白冰老師
2016年11月18日至20日,第四屆上海國際童書展於上海世博展覽館隆重舉行。此次展會,匯聚了國內外眾多文化出版機構以及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童書作家、插畫家。而近年來推出許多原創繪本系列並在國內童...
童書展專訪:海飛老師談中國原創繪本
2016年11月18日至20日,第四屆中國上海國際童書展於上海世博展覽館隆重舉行。作為七年來堅持致力於繪本閱讀的親子交流平台,寶寶地帶親子網也受邀參加了此次展會。19日,展會現場舉辦了首屆圖畫書...
童書展專訪梅子涵:兒童文學創作更需要慢下來
19日上午,上海國際童書展第二天,世博館內依舊是一片熱鬧景象,許多家長帶著小朋友流連於各個展位,翻閱喜歡的繪本,其中一套《梅子涵賞析經典圖畫書》也引來許多家長注目。對於家長們來說,梅子涵這個名...
寶寶地帶專訪一風老師談兒童繪畫教育:最大的動力是興趣
一風老師,原名任偉峰,上海大學數碼藝術學院動漫專業講師,畫家;已發表作品有《禮拜六的下午》 《雙面人的一天》 《稻草人系列》 《遐想系列》等;已出版書籍包括《動漫素描》《數碼漫畫》《80後的我們...
它,是我所能想到的,留給孩子最好的財產!
猶太人,被譽為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在猶太民族,流傳著這樣一則故事:猶太家長常會問孩子,「如果有一天家裡著火了,你只能帶走一樣東西,你帶走什麼?」當孩子說「金錢」的時候,家長就會說:「你需要帶走知...
童書展專訪原創繪本作者韓煦:當小紅帽走出森林之後
2016年11月18日-20日,上海世博展覽館內,第四屆上海國際童書展正在火熱進行時。本屆童書展匯聚了國內外各大兒童文化、出版機構,不少童書名家、插畫作者也來到童書展現場,進行新書籤售,與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