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為什麼你總讓我讓著別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星期天,我帶兒子去公園裡滑滑梯。

一個小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

小女孩坐在一個類似自行車的踩踏的運動器材上面,旁邊有一個男孩使勁推小女孩,很明顯小男孩也想玩。

小女孩就是不讓,所以小男孩開始哭鬧,哭鬧聲引來他們的媽媽,那個媽媽說「你讓一下弟弟玩不行嗎?你是姐姐,他是弟弟,比你小。

」所以強行把小女孩從器材上抱了下來,而把弟弟放了上去。

小女孩無可奈可去玩了別的。

我帶著兒子去玩滑梯(我兒子兩歲,走的比較慢。

)每次我兒子要去滑的時候,那個小女孩總是搶先在前面滑,而且看我兒子的表情還蠻凶的,潛台詞:這是我的,你不能玩。

後來不管我兒子想玩什麼,蹺蹺板什麼的,她總是搶在前頭。

她媽媽看見了就大罵她:「你怎麼這樣,弟弟想玩什麼你就要玩什麼?。

















還有一堆罵她的話。

帶兒子去公園玩,遇見了不少性格各異的小孩。

這裡只做敘述,不做評論。

一次,我兒子帶了一個小皮球去公園玩。

小朋友A:拿了我兒子的皮球獨占來玩,只要我兒子靠近一點點,她就抱著皮球到另外一邊。

後來到點回家煮飯了,我和我兒子說:「媽媽要回家煮飯了,你去把球要回來可以嗎?下次再來玩。

」不管怎麼說,兒子也不敢去拿回來。

最後那個小朋友玩的時候把球滾到一邊的時候,我把球撿回來。

我說:「阿姨要回家煮飯了,所以要把球球帶走。

」那個小朋友的表現卻像我搶了她的球一樣,在哪裡大吵大鬧。

同樣一次我兒子帶了一個玩具車到公園玩。

有一個小朋友B看見了,對他家長說:「我要和弟弟玩。

」(他也帶了一個玩具車。

)我兒子看見他過來,主動把車車遞了過去。

小朋友B也把他的玩具車給了我兒子,兩個小朋友互相交換了玩具來玩。

後來小朋友B要回家了,主動把車車給回我兒子,拿回自己的車車。

在玩那短短的十幾分鐘裡,小女孩就被她媽媽罵了好幾次,不難猜出,在家裡面,她是必須讓著她弟弟的。

她媽媽的暴戾的脾氣可能是來源於生活壓力,可能來源於帶兩個孩子的力不從心,但是她媽媽沒有意識到在不知不覺中把這種壓力發泄到女兒身上。

在生活的失控,所以她更希望女兒受她控制,乖乖聽話。

女兒沒有像期望那樣做的時候,她開始暴跳如雷了。

但小女孩也渴望得到媽媽的關注,所以當她媽媽硬逼著他讓了弟弟之後,她就開始搶在我兒子前面,來獲得心理的平衡和獲得她媽媽的關注。

小朋友A在家裡可能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那種。

看上的東西必須是自己的。

小朋友B的教養則不錯,做事之前會徵求大人的意見,有禮貌。

不管是小女孩,還是小朋友A還是小朋友B,其實他們的行為里透露著家長的教育,折射著家長平時教育孩子的情緒。

或者小孩子在家裡被父母打壓久了而出到外面需要發泄一下,外強而內弱。

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事情說明緣由,引導孩子做決定,讓孩子做決定,尊重孩子。

「讓一下弟弟/妹妹,他比你小。

「給弟弟/妹妹玩一下你的玩具,等一下他就還你。

「把這個玩具送給弟弟/妹妹,媽媽給你改天給你買新的。

」「不想,這是我最喜歡的玩具。

」「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先給弟弟,媽媽肯定給你買,乖乖聽話。

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因為我們的父母對我們說過或者你也對你的孩子也說過。

謙讓也許是一個好品德。

但你可以教孩子謙讓分享,但你不能強迫孩子去謙讓分享。

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人:會問孩子要一些他喜歡東西,如果孩子給就誇張他好懂事,並不是想真正拿孩子拿東西,孩子給的時候卻不要了。

其實這會給孩子造成困惑的,到底給還是不給?孩子不讓也不用覺得羞恥,因為他還不明白,而你要做的是引導他,而非逼著他做決定或替他做決定。

這樣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以上是我生活育兒的感悟,純粹分享給大家,如有不當請指出。

希望大家做更好的家長,養育出更棒的孩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千辛萬苦生下二胎,大女兒卻寫下催淚作文!

來自溫州的潘女士為了二胎,經歷嚴重孕吐、差點丟了工作等等大難關,才生下二胎女兒。好不容易迎來襁褓嬰兒,忙碌中體驗著再為人母的喜悅,可是卻被大女兒的班主任叫到辦公室,告知要注意女兒的心理問題。因為...

孩子的好壞看品德,品德的好壞看家教

我們在跟另外一個人誇獎一個小孩的時候,經常會說這樣一句話「這個小孩家教很好」或者說「這個小孩沒有家教」。家教是什麼?家教是指家庭內部家長對子女的言傳身教,家長通過自己實際行動來教育子女做人做事的...

孩子最不可愛時,恰是最需要愛的時候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家長最大的感受就是:孩子太多變了。有時候,他們很懂事、講道理;有時候,卻聽不進去家長半句話;有時候,又讓家長很頭疼......天真爛漫的笑容、萌態可掬的舉止、童言無忌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