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不等於溺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尊重孩子還是一個孩子,不是說「孩子小,什麼都不懂,以後再說」的放任不管。

而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他們的需求。

如果一定要給尊重和溺愛找一條界限的話,有兩個參考點可以考慮:看父母是不是尊重孩子還是一個「孩子」。

另外看孩子發脾氣或者需求時,是因為能力的限制還是故意地使氣。

這其實就是對父母的考驗。

1

最近熙熙媽在家中有點腹背受敵,被指太嬌縱孩子。

起因很簡單,熙熙近日飯量直降,平時一頓能吃一碗,現在有時只吃三分之一就離開飯桌了。

「不想吃飯嗎?是不是哪裡不舒服?」熙熙媽在確認孩子不是生病後,收起了飯碗。

「好,如果不餓,那我們就不吃。

在奶奶看來,這就是溺愛:「她不吃,你就順著她啊。

餓著了怎麼行?」

這段情節反覆重演幾次後,熙熙爸也沉不住氣跟著指責熙熙媽:「當初誰說不能溺愛孩子來著?她這麼小,能由著她想怎樣就怎樣嗎?」

雖然有點委屈,但熙熙媽依然堅持自己的做法,因為她相信孩子知道飽足,想尊重孩子的感受。

就在熙熙媽堅持了一星期之後,熙熙的胃口就恢復如常了。

如果熙熙媽當時動搖了,結果大致都能猜到:奶奶怕孩子餓著,威逼利誘追著餵上一兩個小時,這飯是喝完了,熙熙也可能把吃飯當成一種任務,開始厭惡吃飯,又進入追著餵飯的惡性循環。

2

很多時候,父母的催促,往往來自內心的焦慮,一個磨蹭的孩子會讓父母感到不舒服,甚至感到害怕。

因為慢了不行,落後了就晚了,這是很多的父母內心的擔憂。

有時候,父母覺得孩子吃得太慢,一定會餵的,孩子們也常常會抓住父母的心思。

兒子就以這個為理由,慢慢地扒著飯,我知道他的想法,是想要我餵。

我沒有理會,吃完後就等著他吃。

他又變了花樣,爬到凳子上,一轉身抬手把飯碗打翻了。

這時他就哇哇大哭。

我只是看了一下他有沒有受傷,然後說了一句沒事,繼續吃飯吧。

我甚至覺得自己太「殘忍」了。

覺得無計可施的兒子也只得一口一口吃著,沒多久也吃完了飯。

為什麼一見孩子哭就趕緊迎合上去,打破規則呢?

很多時候,孩子並不需要你的幫助,而是需要你溫和的堅持。

因為當他們看到了父母的態度,就會調整自己的行為。

3

都說第一個孩子照書養,第二個孩子照豬養,每個新手媽媽都有這樣的經歷,孩子嗷嗷待哺時期,交流的話題都是從如何育(哺育)兒,群里很多媽媽都會互相討教經驗,今天這個問「孩子都一歲了,牙齒沒長几顆,是不是有問題?」明天說「孩子1歲半了,還只會叫媽媽,不會說其他的話,是不是有問題?」

到了孩子入園階段,話題開始變成了「孩子讀中班了,還不會寫自己的名字,是不是落後了?」「孩子要幼升小了,要不要給他報一個或幾個培訓班?班上的同學大部分都報了。

」焦慮的父母,是當下教育的一個通病,很多人一邊指責著應試教育,一邊又給孩子不斷地加碼培訓,一個班又一個班的補課。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父母應該尊重孩子成長的規律。

當我們承認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有著屬於他自己的生命發展規律,我們才能慢慢學會尊重孩子,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

達爾文從小愛幻想。

一天,他在河邊拾到一些小化石,對姐姐說:「這裡邊有幾塊價值連城的寶貝。

」又有—次,他收集到一塊硬幣,一本正經地告訴姐姐:這是古羅馬製造的。

姐姐一看是一枚壓扁的十八世紀的硬幣。

還有一次他向同學們保證說,他能夠用一種「神秘液體」製成各種各樣的西洋櫻花和報春花。

可他從沒做過這種試驗。

姐姐認為達爾文說謊,想讓爸爸媽媽教訓他一下。

可爸爸卻對女兒說:「這算什麼撒謊,這只是說明他想像力豐富,說不定他的這種才能會用到事業上去。

達爾文的父親特別注意保護兒子的好奇心和想像力。

達爾文的父親還把花園中的一個小棚子結達爾文和哥哥做試驗。

正因為有這樣的父母,才激發起了達爾文收集動植物標本的興趣和愛好,造就了一代大師。

4

「我拿著試卷不敢去簽名,因為分數沒到老爸的預期;我知道少壯要努力,可為什麼要和別人比……」前兩天有一首特別的原創歌曲《我只是個孩子》在網絡刷屏,作者9歲男孩吳耀傑將自己的壓力寫進歌詞,唱出了孩子們的心聲,也令不少家長陷入沉思。

成人世界的期待與生存法則,成了推動孩子疾行的動力。

於是,走著走著,我們突然發現,已經忘記了尊重孩子成長的規律與節奏。

曾經看到的三隻笨鳥的段子:孩子因成績不好,被家長罵笨鳥,孩子不服氣的說,世上笨鳥有三種,一種是先飛的,一種是嫌累不飛的。

家長問:那第三種呢?孩子說:這種最討厭,自己飛不起來,就在窩裡下個蛋,要下一代使勁飛。

這是一個讓人想笑又笑不起來的段子,誰又願意做第三種笨鳥呢?可是,如果不做,孩子的未來又在哪裡?

一位品學兼優的初三學生說:「家長做什麼決定都會先問一下我,和我談話完全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不會把意見強加給我,對我的隱私也不會問太多,他們認為,這是每一個人都應該享有的自由。

5

其實,在尊重和溺愛這條界限上,父母們最需要控制的是自己那顆放不下來的心。

「不要自己倒水,小心燙手!」

「現在該睡覺了,馬上到床上去!」

「大人的事小孩別問,你管好學習就行了!」

如果你天真地以為小時候被父母控制的孩子,長大後會改變?那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並沒有!即便現在的我已經結婚生子,每次我從超市回來,或者帶孩子旅遊回來,我媽也必定會問:「花了多少錢?」

如果我不回答,母后大人就會刨根問底追問,得知結果之後,她會說這個那麼貴,為什麼要買啊?那個沒什麼用,真是浪費錢!……於是我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和審美,重新評估我的人生,並最終得出,「嗯,我就是個一無是處的傻x」的結論。

所以在父母控制之下長大的孩子,即便是有了自己的小孩,她還是會甩給你一句話「你怎麼可能照顧好你的小孩!」可繼續留下,我媽又會說,「自從給你帶孩子,我怎麼怎麼辛苦!我這麼大年紀了,還享不到一天福。

我對兒子氣也有控制欲。

他不收玩具,我會生氣。

他不按時睡覺,我會生氣。

他不聽話,我也會生氣。

但我寧願他跟我爭辯,給出自己的看法和合理的解釋,也不要他盲目順從。

因為我知道,我沒有能力控制他,保護他一輩子,所以一開始就不能千依百順地寵著他。

因為我知道,如果現在對他不狠一點兒,將來外面就有的是人會對他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懶媽媽的智慧:培養孩子獨立的秘訣

我曾經一度為孩子的吃飯問題焦慮不已,我想這是大多數家庭的通病,總是要喂,並且還不是乖乖的坐在那裡,我曾經一度打過罵過餓過,改善伙食,最終都以失敗告終,眼看就要上幼兒園了,狠下心來,每天按時吃飯...

你的孩子沒規矩,這個世界又怎麼規矩待他?

1我常常鼓勵兒子去對面的小超市給我買水。因為他能夠禮貌地去叫阿姨。並且也會看看周邊是不是有車。因為我給他定的規矩是:跟他人交往一定要禮貌地打招呼,然後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另一個是安全意識,有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