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都聽孩子的,那不是民主,叫做放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幾位年輕爸媽在談小孩真難教,不順著他的意,總是暴跳如雷,花招盡出,都不能聽大人的。

我很好奇,這應該是2、3歲左右的階段的孩子才會這樣,但這些爸媽的孩子,都已經上了幼兒園了,甚至有已經上了小學的,繼續聽下去,發現大事不妙。

其中一個媽媽說:「叫他去吃飯了,要他先洗手,問他好不好?孩子總會回答「不要」,然後就討價還價,讓爸媽用濕紙巾擦一擦就好,如果我們再多一點堅持,孩子就會生氣。

另一個媽媽說:「我家的也是,叫他回家後先去把功課拿出來,他就先開電視或者玩玩具,他來跟爸媽要求,就十分鐘就好,之後一定會乖乖地做功課,然後就是無窮無盡地玩到被罵才勉為其難地起身,但一個臉拗嘟嘟的,嘴裡念叨著媽媽最討厭。

大家很好奇,我會怎麼做。

我只有淡淡地回答:「為何這些例行公事,會有討價還價的空間?我會堅持下去,小孩要生氣就讓他去生氣。

我有5點很重要的概念,要跟大家說:

1、事事都聽孩子的,那不是民主,叫做放任

教養上,要傾聽孩子的情緒和聲音,這絕對沒錯。

但並不是事事討好孩子,每件事都問孩子要不要答應,你有沒有發現,他總是10件事情裡面,有9件事情要跟你唱反調,而且跟你說「不要」。

我常跟很多爸媽說:不要總是問小孩要不要吃、要不要買、要不要去玩(有些時候爸媽直接決定好,特別是在孩子「灰」的時候,反而不會教出慣小孩。

2、大人請求孩子,讓孩子考慮要不要聽?大錯特錯!

「拜託!再多吃一口好不好?」「拜託!再多穿一件好不好?」「拜託!趕快起床好不好?」

這些孩子本來就該做好的事情,根本不需要讓孩子考慮(前提是讓父母非常明白自己的決定是正確而且已經跟孩子溝通)。

不敢讓孩子自食其果的大人,最後一定是累死自己的。

孩子也學不會獨立,最後一定是大人自食其果。

所以,當父母的一定要弄清楚,什麼事一定要尊重孩子,什麼事不要都讓他們決定考慮。

3、孩子不可能每件事都做出正確決定,所以需要聽父母的

孩子怎麼可能事事都自己做決定?

但不管那個年紀的孩子,都會覺得自己已經長大,想要模仿大人的獨立,做所有的決定。

例如,校外教學,孩子拖拖拉拉,時間的觀念沒有很成熟,覺得就算自己這樣也很趕得及校車,讓爸媽別囉嗦。

這時爸媽就要直接教他:「你自己看一看聯絡簿,你自己想一想上次的經驗,你說的是不對的。

反過來有一些家長,反而讓孩子為所欲為,慢吞吞地遲到,耽誤到大家的時間,孩子不但沒有自覺,爸媽還要去跟老師求情道歉,一次又一次,孩子看在眼裡,行為就更不會糾正了。

所以,孩子在聰明,也不可能每件事都做出正確的決定,必須要聽父母的,這一點要想清楚。

4、很多孩子搞不清楚第一順位,所以責任感很弱

孩子上了學以後,都會有想要和必要的事情。

例如「回家想要看電視」「還沒吃飯就想要吃糖果餅乾」「想要喝果汁不想喝水」。

想要的事情總是比較舒服,人的本能就是想要做舒服的事情。

但是,如果孩子不能帶著孩子分析,「必要的事,寫作業、洗手、吃飯」的重要性,或沒先做的後果,孩子怎麼可能搞得懂這個順序?

當然順著這個天性,一直先做他想做的事情,如何成長?

這樣一來,當然讓你一直感覺到孩子的自我中心,這種沒責任感的情形,當然是現在崩壞的教養所造成的。

5、其實是父母的態度,讓孩子要不要聽你的

以前的人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點都沒錯。

你定下了規矩,卻不能有底線地執行,態度軟弱,當然會被孩子騎在頭上。

你想把孩子教成什麼樣,其實決定權,都在於你面對孩子這些例行小事時的態度。

別忘記了我曾經說過「不能堅持的教養,是一種隱形的溺愛!!!」

節假日在一些親子場所,總會看到一些孩子通過生氣、大哭、尖叫等情緒來逼父母就範。

我常聽到一句帶情緒的話:「我再也不帶你出來了!」從抓狂父母的口中說出來。

可是,你下次會不會帶他出來呢?如果帶,那你豈不是壞了自己教養的原則?

的確,聰明的EQ教育方式是,如果孩子亂用情緒來制約父母,應該堅持「依照自己與孩子定下的家規來懲罰」,堅持「沒有商量的餘地,不是哭鬧就有!」堅持「可以有情緒,但是要講理

動圖

然而,很多家長的做法,很容易讓孩子混淆,如「你不要哭,我就給你買玩具!」「這次不處罰,但下次不可以了!」

但總有許多的最後一次。

「你今天不哭,我就給你許多的糖。

怕孩子的情緒行為而先賄賂。

這些充滿沒有一定規則的教養,容易讓孩子變成小霸王,也是一種隱形的溺愛。

親愛的家長們,跟物質上的溺愛比起來,這些日常生活中,我們不以為意的做法,所造成的心理層次的溺愛,將會讓孩子變得依賴而無法獨立,做事沒有規則及標準。

所以針對學齡前兒童的行為教養,如果父母從小就事事對孩子不能堅持,彈性過大,那難保孩子逾距的行為不會越來越多,基礎教育就受到動搖,因此「堅持」的身教,是非常重要的教養學問呀

下一期,我們來一起看看,什麼是規則,規則是你心中所想的那樣嗎?

不要走開,記得要來。

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點讚、收藏、轉發、留言哦,想學習更多親子教育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微信號:家長互助圈

每天跟家長互助圈一起

學習有趣易懂的育兒心理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當孩子說「媽媽最討厭」,問題出在哪裡?

幾位年輕爸媽在談小孩真難教,不順著他的意,總是暴跳如雷,花招盡出,都不能聽大人的。我很好奇這應該是2、3歲左右的階段才會這樣,但這些爸媽的孩子,都已經上幼兒園了,甚至有的上小學了,繼續聽下去,發...

爸媽再抓狂,也不能對孩子說的話

「你不聽話,警察會來抓你!」、「媽媽沒有不乖的孩子」、「活該,早跟你說跑來跑去會跌倒」……教養孩子時,您是否曾說過這些話?大人的負面語氣與態度可能會對孩子的性格與發展造成什麼影響?怎麼說話才能讓...

孩子一不如他意就哭鬧,爸媽當下該怎麼教?

孩子每天不管在家、在外面,動不動就生氣、尖叫、愛哭、路倒;情緒一來的時候,就飆到最高點,完全沒有讓爸媽可以好好溝通的機會。大家也都知道要當民主的爸媽,但好好說總是沒用,耐心總是有限,最後弄到爸媽...

想不到,肯定句的教養力量!

「你再不聽話就不准看電視」、「你怎麼這麼大了還不會自己吃飯?」「你怎麼說都說不聽,真糟糕」。爸爸媽媽們檢視一下自己平常與孩子的對話中,有沒有不時出現上述這類條件式、威脅式以及負向否定的語氣和語言...

小孩一不如他的意就生氣,父母怎麼教

你的孩子會「一不如他的意就生氣」,一定要順他的意,不然就非常非常生氣,凶爸媽不理你,成天都氣咕咕的,這種情況一般越小越嚴重。父母一定要在小孩進入青少年之前幫他們調整好狀態,否則會影響他們的社會關係。

你以為在給孩子自由,其實那是溺愛!

前言:在四種類型的爸媽,你是哪一種?文章中,我們談到了四種類型的父母,其中一種是溺愛型。今天我們詳細聊聊什麼是溺愛型爸媽?溺愛型爸媽的典型行為,和溺愛型養育的後果。「別給孩子設那麼多規矩,孩子都...

明星爸媽教育孩子有妙招!

陶晶瑩(陶子)與李李仁結婚11年,育有愛女小豆豆與兒子李小龍,對雙寶的教養夫妻總親力親為,但總難免遇到孩子不聽話、調皮搗蛋的時刻,陶子如何使出她的教養妙招來應對?

規則式教養 家長觀念最重要

當你面對各種情況時,反應前需要至少3秒鐘去思考。事先思考你的反應是否恰當,或是孩子會不會反感。一旦你有了想法,選擇最佳的那個。有時候你可能會有衝動想要打孩子,尤其是你被反抗的時候。但是要有耐心,...

方法對了,父母原來可以不用生氣

大家好,很開心加入到「親子零距離」育兒知識分享平台,如果您有育兒方面的問題,可關注親子零距離,每天有經典案例分享,讓更多的父母學會用正確的方式來處理孩子的問題。在這個例子中,老大在用餐的過程做了...

孩子為何這麼任性 搞定任性寶寶有妙招

任性是幼兒普遍存在的問題。如果我們放任幼兒的任性,將會影響他們的人際交往,因為任性的幼兒很難與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協商,他們往往隨心所欲。如何搞定任性的孩子呢?孩子任性的原因1、家長的教養方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