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三種憤怒與媽媽三種對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沮喪的憤怒

應對方式:給予恰當的安撫

孩子第一次體驗到挫折的時候,既不能理解原因,也不能承受結果。

這種挫敗感常常演變成「發脾氣」。

這是他在以自己的方式來面對周圍的世界,學會與之適應。

接下來,他還會試圖引導自己的能量,不再用尖叫或哭鬧來宣洩情緒壓力。

你有發火的權利!

傾聽孩子的憤怒

父母的用心傾聽會讓孩子充滿安全感,日後,即使沒有大人在場,孩子遇到讓人生氣的情形,也更容易冷靜下來。

父母的理解是他內心深處真正的力量,能夠幫他克服負面情緒,成為弟弟妹妹的好榜樣。

1-3歲的孩子對自己的行為尚且不能真正認識,所以很難控制。

但是漫長的學習過程就從這裡開始,他會慢慢了解做出衝動行為的後果。

打人是不對的!

學會抵擋誘惑

小傢伙一旦不開心,比如看到別人玩具就想爭搶,會本能地發動「身體攻勢」。

為了保證孩子的安全,大人必須及時干預。

在制止錯誤行為的同時,又要避免給孩子施加太大的精神壓力。

正確的做法是平靜而果斷地講明道理,而非大聲斥責。

同樣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用語言或其他平和的方式表達想法,打鬧和尖叫只會破壞快樂的氛圍。

遇到挫折不要急!

轉移注意力,排解失落感

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讓孩子平息憤怒,比關切地詢問原因更有效。

重複一遍事情的緣由只會讓他越說越惱火。

同時,孩子也會逐漸從中體會到,負能量爆發時,自己可以做出更好的選擇:接受一點點別人的幫助,比一個人怒火中燒、自我孤立要好得多,不是嗎?

英國兒童心理家唐納德·溫尼科特曾經提出,一個「超級好媽媽」必須做到,當孩子遭遇小挫折時,自己卻仿佛置身事外。

這種有意識的「間離」讓孩子獨自體驗強烈的破壞性情緒,逐漸接受一個事實:我不是萬能的。

請您記住這些經驗:

怒氣爆發之前

一旦發現孩子心情低落,有「火山爆發」的苗頭,立刻用做遊戲或講笑話的方式來轉移他的注意力,讓他明白自己是可以主導情緒的,不要反過來被情緒牽著鼻子走。

平息怒火

如果孩子通過摔摔打打來宣洩情緒,家長要及時介入,建議他們做點兒其他有意思的事,不要總要陷在情緒的漩渦中出不來。

大人的幫助要適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攬,這樣才能夠讓孩子不產生過度依賴,也不會把不開心的責任推卸到別人頭上。

他們得學會發展自己的自主性。

不要經常讓孩子做能力範圍之外的事,總是遭遇挫敗感對誰都不會太輕鬆。

1-3歲的孩子通常會採取某種「攻擊性行為」加入其他孩子的遊戲,因為他們還沒有學會恰當的表達方式。

這時家長要幫助他們調解糾紛,傳遞友好信息,使孩子達成和解。

穩定的生活節奏

焦慮也會讓人容易發怒,特別是孩子。

所以,家長應給孩子們營造一個安靜的生活氛圍,尊重他們的日常習慣和作息時間,包括周末。

二、陷於困境的憤怒

應對方式:保持冷靜

傍晚時分,孩子很容易發怒,堆積了一天的緊張情緒,可能會被一個意想不到的導火索引燃。

要知道,僅僅是無理取鬧和哇哇大哭還是好的,在極端情況下,有些孩子的心理失控會導致一系列生理失控,比如臉色發白、呼吸驟停、嘔吐,甚至自己把自己抓傷!

被此類事端困擾的家長,務必保持冷靜,不要表現得驚慌失措。

所謂「鋼鐵般的意志」,這時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抽泣痙攣不惶恐!

冷靜處理大事故

年齡較小的孩子偶爾會發生「抽泣痙攣」,通常是在劇烈的情緒波動之後,臉色驟變,忽然休克。

大多數父母面對此種情形,都會惶恐不已,但其實它對孩子的健康並無太大威脅。

短暫的呼吸暫停後,肺部空氣通過神經反射被迫排除。

「抽泣痙攣」的發作通常伴以兩種形式的暈厥:臉色鐵青或臉色灰白。

前者發生的機率更高,約占2/3。

這類症狀等到孩子3-6歲時會自然消失。

哭鬧厲害別妥協!

反覆告訴孩子:一切都會好的

即使被孩子的哭鬧攪得很不安,也絕不表現在臉上,做出一副「置若罔聞」的姿態;同時要將道理反覆講給孩子,不厭其煩,哪怕暫時看不到效果。

否則,孩子會認為大哭大鬧這招很管用,只要鬧得厲害,大人就不得不妥協。

請您記住這些經驗:

當孩子表現出「暴怒」的樣子時,請您不要把焦慮或擔心寫在臉上。

要讓孩子感受到,只要您在他身邊,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即使孩子被失控的情緒淹沒,您仍然是那個冷靜而強大的,能夠「拯救」他的人。

被情緒裹挾的孩子和家長之間的交流主要是通過眼神。

因此,不要讓您的眼神中流露出恐懼或憤怒。

可以溫柔地和孩子談一談,使他消除疑慮,幫他排解壞情緒。

一個小故事、一小段音樂,都能使僵持氣氛緩和下來。

如果可以,把孩子摟入懷中,輕撫他的後背。

一起深呼吸,回復平靜,振作精神。

大發雷霆之後的夜晚,孩子往往會「噩夢連連」。

所以最好睡前給他比平時更多的安撫。

不妨給孩子講一講您自己小時候生氣得要命的事,問問您的父母,當時他們是怎麼處理的。

一方面,這會給你提供一些經驗;另一方面,孩子也能從中感受到您的安撫和理解。

放鬆練習(做個「沒骨頭的人」!)是控制情緒的好辦法。

教您的孩子「打敗」他身體里的壞情緒,幫助他放鬆肌肉,清除頭腦里的負擔和煩惱。

和他一起躺在地毯上,讓自己無所顧忌地擺成一個「大」字,閉上眼睛,想像你們被厚厚的白雲托著,飛了起來。

三、叛逆的憤怒

應對方式:尊重,順從孩子意願

當孩子快2歲時,他會開始衡量自己的力量,衡量的辦法就是對一切說「不」,挑戰父母的底線。

這絕對是讓人頭疼的階段。

這幾個月里,他做事來完全我行我素,拒絕任何建議或約束。

作為父母,你應該了解這只是孩子成長中的一個階段,不必驚慌或疑惑。

尊重他的「不」和「不要」,順從他的意願,除非是那些非糾正不可的行為。

想想別的辦法!

因急躁而發怒

2-3歲的孩子,逐漸有了自我意識,似乎每天都對自己有更多的了解,也要求更多的自主權。

在這個過程中,他會遭遇比以往更多的挫敗感。

這時,父母要幫助他找到一條擺脫憤怒的途徑,是非常有用的。

關於「叛逆期」

男孩的「叛逆期」出現在18個月左右,女孩稍晚些,從21個月開始,直到3歲。

「叛逆行為」主要表現在睡眠、飲食和清潔方面。

可以讓他一小步!

妥協轉移憤怒

面對一個經常說「不」的孩子,對他說「可以」是一個很好的策略,但別忘了同時提出一個或幾個附加條件。

「你可以自己推車,但只能推一小段。

」「如果你不吵不鬧,我就抱你一會兒。

」這些小小讓步可以讓孩子看到事物積極的一面,也會願意努力做到父母的要求,作為交換。

請對孩子這樣說:

除了哭喊,你還有什麼更好的想法嗎?

告訴我,下次你打算如何做?

保持笑容不否定!

以自我為中心

當孩子只有三個蘋果那麼高的時候,經常想要通過某種強烈的表達方式,來彌補自己「高度上的不足」。

了解到這一點,大人也就知道如何應對家裡的「小皇帝」了。

當他們發脾氣時,您儘管保持笑容,做出很開心的樣子。

不要用強硬的方式否定孩子,挫傷他的自尊心。

請您記住這些經驗:

用簡短的語言和孩子說話,告訴他「我不希望你這樣做」,而不是「你不要這樣做」。

兩種表達的區別在於,前者讓他明白,這是父母的決定。

如果孩子習慣對一切說「不」,當您對此不滿或他的行為已經出格時,您可以換一個詞語來制止他。

比如:停止!夠了!這樣做不好!

不要對孩子的所有牴觸行為一味嚴厲壓制,讓他時不時地占些上風。

只有您知道他可以做什麼或者不可以做什麼。

要經常提醒他,多給實例,少提建議。

孩子暴怒後,擁抱他和安慰他非常重要,這些溫存體驗將使孩子受益終身。

不要讓您自己也被怒氣所困擾。

事實上,堅定而平和的話語遠勝於威脅。

勞累了一天之後,當您帶孩子走在馬路上時,應避免經過冰淇淋店時引起他的渴望再次引發脾氣。

請關注」玥姮心智慧」我們傾力打造最新生活、育兒、資訊分享平台

微信號:yhxz-h(公眾帳號搜索「玥姮心智慧」長按複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亂發脾氣怎麼辦?三步走教會孩子自我控制

有的媽媽跟我說:「我的孩子發起脾氣來,簡直天是搖地動」。有一本書叫做《生氣的亞瑟》,書中講的是「亞瑟發起脾氣來,連地球都沒有了,他最後飄在空中,睡在床上的時候,突然間忘記了自己為什麼發脾氣……」...

孩子發脾氣,該如何應對?

發脾氣是人之常情,小孩子也不例外。當您的孩子發脾氣,家長該如何做呢?下面的幾種辦法能夠很好的幫您化解孩子心中的怒火。家長不妨看看吧,也許會對你有幫助哦!

寶寶愛咬人,麻麻該怎麼做呢?

寶寶愛咬人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寶寶在長牙期、口欲期或者想發泄情緒時就會有這種行為。當寶寶開始咬人,父母們就要注意觀察,是不是寶寶長牙了;如果是長牙,父母可以買磨牙棒幫助寶寶緩解不適。

合理控制孩子叛逆期,可有效避免坑爹

人有三個叛逆期, 「寶寶叛逆期」,2~3歲左右; 「兒童叛逆期」,7~9歲左右(兒童在這個時期常常被惱火和不理解的父母不合理地打、罵); 「青春叛逆期」,12~18歲左右(如果控制的不好,則「坑...

孩子愛在公眾場合發脾氣父母怎麼接招

◎ 孩子發脾氣,你知多少?1.每個孩子都會發脾氣,氣質與管教方式不同使得程度反應有差異 發脾氣是每個孩子發展必經過程,一般從1歲多開始,6歲進入獨立年紀後才會穩定。只是每個孩子天生氣質不同,而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