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成人世界裡的「難以啟齒」,成為兒童xing侵害的幫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微博又被#兒童性教育讀本又出新書#刷屏了。

至此,「珍愛生命」系列性教育讀本已經出版12冊。

曾在3月初,該系列的性教育讀本曾經因「教材圖片尺度太大」而走紅網絡,遭到網友質疑,還掀起了兒童性教育的話題熱潮。

最開始關注到這個事件,是因為某些無知的營銷號斷章取義,將性教育讀本戲謔成黃色段子,從而爆紅網絡。

於是北師大出版的《珍視生命》系列性教育讀本被網友戲稱為「小黃書」,眾多家長也紛紛感慨:尺度太大。

關於孩子的性教育問題,我們到底在害怕什麼?

這套叫做《珍愛生命》的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是由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性教育課題組編寫的,循序漸進地介紹了男女的身體構造、性別差異、社會角色等等。

尤其是男女平權、婚姻自由部分很讓人感動,比如職業選擇有女飛行員也有男護士,主動地去除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比如告訴孩子:「有些人選擇單身生活,他們認為這樣的生活更適合自己,同樣幸福,我們要尊重這樣的選擇」。

這是三觀很正的一套性教育教材,課題組也希望能夠通過這一系列讀本,將性知識自然而準確地傳遞給兒童。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先撇開某些營銷號斷章取義的惡意戲謔和營銷,很多家長也紛紛表示反對,稱「尺度太大」。

但是很多網友也表示支持稱:

先不論這一系列讀本的尺度到底適不適合給孩子看,但僅從「性教育」三個字上,就已經引起了很多父母家長的擔心,有的甚至稱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過早的接受這方面的知識······

我想,比起不想讓孩子過早接受性教育,絕大多數家長是不知道該如何正確的進行教育吧?甚至是,不知道該如何開口『,羞於去給孩子講解、傳遞這方面的知識。

在孩子的性教育問題上,我們到底在害怕什麼?

其實在很多時候看來,家長世界中所謂的「尺度太大」,都是因為他們站在了成人的觀點去理解這個話題,但在孩子的世界中,這個話題就僅僅只是一個單純的小知識,就像吃飯睡覺一樣平常。

所以,別讓大人的複雜,讓單純的孩子受到傷害,更不要用成人的觀點去理解孩子的世界。

怎麼給孩子一個正確的性教育

孩子的性教育問題一直都是我國現存教育體制的一個缺失,如何進行正確的性教育?多大年紀開始進行性教育等等一系列問題都讓家長和老師手足無措。

但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責任也有義務甚至生活中也有這個必要去給孩子普及這個話題的知識,那麼我們的家長應該如何給孩子一個正確的性教育呢?

1不要混淆孩子的性別和打扮

如今很多家長喜歡把自己的兒子打扮得粉粉嫩嫩,甚至留起長發;也有很多喜歡男孩子的家長把自己的女兒培養成了「假小子」,混淆穿搭雖然是件小事兒,但卻很容易在無形當中弱化孩子的性別概念。

美國有個廣告里,媽媽給兒子塗粉紅色指甲油的鏡頭,曾經引起軒然大波,好多教育界的專家寫了好多關於性別的文章,提倡從幼兒早期引導性別觀念

可見,性別的概念對於孩子的成長是多麼重要。

2教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

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會逐漸地認識到男女身體的差異:為什麼我沒有小雞雞;為什麼我不能扎小辮子;為什麼我不能穿裙子等······

面對孩子的這些問題,很多時候家長都是直接忽略或者找一些其他的理由搪塞過去,就像「你是垃圾桶里撿來的」一樣。

但很多時候,我們只有真正的去教會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並告訴他們正確的器官名稱,我們才能真正地去保護好他們。

而且在孩子越小的時候進行這方面的知識普及,效果越好。

就像如今很多被性侵的兒童,他們根本就不能理解那樣的行為就是屬於侵犯自己的行為,因為他們甚至連自己的身體器官和構造都不懂。

教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保護自己的身體以及哪些地方不能碰、哪些動作不能做、哪些行為就是屬於性侵,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在遭受到性侵的時候能夠真正意識到自己的權利被侵犯了,從而更好的保護孩子。

3告訴孩子,男女有別

在認識到自身身體的差異後,應教會孩子男女有別,哪些地方不能被異性碰,哪些事情也不適合和異性做,都應該明確的告訴給孩子,才能讓他們樹立正確的性別觀念,保護好自己。

4預防潛在的性侵犯風險

縱觀網絡上的性侵案件,很多犯罪分子都是孩子身邊的熟人,甚至是親人,可謂是防不勝防。

那麼如何才能教會孩子預防潛在的性侵犯風險呢?

首先是教會孩子哪些部位不能讓別人碰,要學會拒絕;其次是教會小寶寶「告狀」,他們受了侵犯回來要能說出來大人才會知道;最後是儘量避免孩子和除了家人以外的男性單獨相處,比如鄰居家大哥、叔叔等······

性教育是個巨大的工程,在如今兒童性侵事件頻發的社會,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性教育環境,並讓他們自我保護自己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

對孩子的性教育必須,而且只能貫穿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因為孩子的心靈成長是有規律的,而家長適時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

因此,幼兒的性教育就對家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性教育,必須首先從理解孩子做起。

對幼兒的性教育上,在理解的同時,還應該有交流

幼兒時期的孩子,可能會遇到很多關於性的問題,比如電視鏡頭裡的親密場面、小動物的交配動作,甚至可能是無意中看到父母的夫妻性生活等等。

對於這些問題,家長不應該持有隱瞞的態度,而是適時給予解答

讓孩子了解性,不會使孩子「變壞」,反之,越隱瞞和抑制,反而越容易出問題

家長還應注意,對孩子性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懂得生命、愛與尊重,學會珍惜自己。

從這個角度出發,就會產生良性的效果。

尤其是在我們這種「談性色變」的人口大國,要營造一個良好的正確教育氛圍,需要每個人的共同努力,當哪一天我們可以大方而坦然地討論這些所謂「敏感」的話題的時候,我想整個社會的性侵數量會有所下降的。

所以,不要再羞於跟孩子討論性教育的問題了,當我們無知的時候,受到的傷害往往越大。

歡迎關注微信號:食別食聚(ID:IFNCN-COM),

小食妹和你「談談風花雪月詩歌酒,聊聊柴米油鹽醬醋茶」,分享生活中的點滴美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無需「羞」!

最近一本《小學生性教育讀本》的教材因被家長質疑尺度太大從而引發了各種吐槽和爭議。看教材里的配圖,確實比之前很多有關性教育的讀本都要大膽,但是為此我們是不是就要否定它的意義,還需要再商榷一下。

孩子的性教育要講哪些內容?

很多人對性教育的理解很狹隘,認為性教育主要就是教給孩子性行為,這樣的想法完全是錯誤的。性教育包含的內容很多,根據孩子的生理髮育和理解能力,對孩子的性教育內容進行梯度劃分,但是主要內容都包括性知識...

孩子!關於性我知道虧欠你的還有很多

近日,一條關於杭州性教育課本被吐槽的新聞占據了版面,杭州蕭山一位二年級孩子的媽媽在其微博上吐槽學校發放的《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稱教材尺度太大,並曬出含有「男女生殖器相關介紹」的圖片,引髮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