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面子受損,憑什麼讓孩子買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無論作為寶媽還是寶爸,應該都會有帶娃出門的恐怖經歷,無論購物旅遊還是辦事就餐,各種公共場所和交通工具上,只要帶著小娃,不亞於帶上一顆不知何時就會炸響的重磅小炸彈,甚至比炸彈更加麻煩——

也許是因為睏了累了餓了,也許是因為什麼事情沒有遂了心意,也許是因為嘈雜和無聊,也許根本就是無端而來的心情不爽,小祖宗不知道被按錯了哪個按鈕,扯開嗓子開始鬧起來,輕者嚎啕大哭,重者滿地打滾,哄了抱了都沒用,分貝可能反而會更高一點,當家長脊梁骨立刻被數道目光做成的利刃戳得鮮血淋漓,流的汗能濕透羽絨服,背負著這比喜馬拉雅山還大的壓力,你這時會怎麼辦?

很多父母在這種情境下很可能內心升騰起一陣難以按捺的煩躁,立即發飆把孩子劈頭蓋臉的臭罵一通,沒底線一點直接呼巴掌,就算不能把孩子立時嚇懵,止住哭鬧,也能成功的劃清界限撇開責任——不是我不管教,實在是孩子太熊啊!

這樣做很可能挽回了一些面子,但是煩躁的你是否意識到那個被你修理的孩子現在到底幾歲,到底適不適合成人世界的社會法則來要求他?

一個孩子赤條條的來到世間,只有動物性,他的世界非常簡單——餓了要吃,睏了要睡,不爽了要發脾氣,喜歡的東西就要拿。

並且一旦有需求就想立即被滿足,不會考慮條件和場合。

要讓這隻自由自在的小動物慢慢進入並適應繁文縟節的人類社會,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能夠理解簡單的指令,大概需要一年的時間;

明白簡單規則所在並知道怎樣遵守,還需要一年多;

區分家裡和公共場所的規則有所不同,至少要三歲左右;

懂得自我控制和排解情緒,起碼要四歲了;

能成功讓自己的情緒時刻不失控,需要學齡的孩子才能真正做到。

這個進度還是在家長原則界限清晰,並且引導教育得當的情況下,育兒技巧差一些的話,這個進度還要往後拖。

所以說,基本所有學齡前的兒童在公共場合都隨時有失控的可能性——所以規定上學的年齡是有講究的——指責這群小動物沒素質不懂事兒給你丟人,不覺得有點強人所難嗎?

為了自己在陌生人面前那點莫名其妙的面子,當眾教訓甚至羞辱孩子,置孩子的自尊為何地?不怕娃兒長大了找你計算當年心理陰影面積嗎?

遇到寶貝在公共場所失控哭鬧,正確的處理方式應該分以下三步走:

首先,理解——沒有所謂的無理取鬧,所有的哭鬧都是有原因的,請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試圖理解他們,說出他們心中的話:「媽媽知道,你累了不想走了」「媽媽明白這個東西特別好玩,你很想繼續玩」「媽媽曉得,這裡很無聊你不想待下去了」

其次,溝通——讓孩子說出心中的訴求,和孩子商量解決的辦法,甚至可以討價還價,找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媽媽可以抱你上樓,接下來你自己走好嗎?」「我們可以再玩三分鐘,媽媽數100個數,然後就走好嗎?」「再等媽媽一下,一會兒出去媽媽可以買冰激凌給你吃哦」

最後,安撫——情緒是需要宣洩的,假如說你遇到了傷心事正在掉眼淚,來個人跟你說,不許哭看你多丟人,你是不是很想踹死他?如果你家娃兒情緒崩潰什麼都聽不進去,也要給他一個時間和空間讓他可以宣洩掉情緒,你要做的只是把他轉移到一個不太引人注目的地方,擁抱他讓他慢慢平復,然後有事好商量。

當然,對於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和無禮過分的行為,依然是要溫柔而堅定的拒絕和阻止,但那是因為你的教育原則兒拒絕阻止,而不是因為挽回面子而發泄怒火。

處理過程中關於周圍的奇怪目光和議論,請為了孩子屏蔽忽略之,作為家長,你要做的是盡力保護孩子,而不是為了一群不相干的人而傷害孩子。

另外我也要聲討一下現在的輿論環境,近兩年各種媒體上口誅筆伐所謂「熊孩子」聲音是一浪高過一浪,大帽子一頂一頂的砸下來,一看見公眾場合孩子哭鬧,就是沒素質沒教養沒公德甚至沒良知,罵得酣暢淋漓好過癮,但是可有人想過你指責聲討的只是小孩子?沒有發展到學會控制自己的小孩子!你們當真覺得,孩子面對著這個陌生嘈雜,氣悶擁擠,無聊透頂的成人世界,就都應該一個個的全部乖乖聽話?多難受都必須得忍著?不忍著那就是沒素質對不起社會?

有人要說,我們不是針對孩子,針對的是家長對失控的孩子管教不好的錯誤。

說這話的人一定是沒當過父母,至少沒當過一個倔強孩子的父母,要知道孩子一旦崩潰失控,那不是管一管就能不哭的,你越簡單粗暴的讓他不哭,他越會哭得厲害。

關於控制自己的技能,家長即使努力在教,你得讓孩子慢慢的學習不是?誰也不是娘胎里蹦出來就知書達理的啊!

而對於飽受身體和心理雙重巨大壓力的帶娃家長,又有多少人體諒呢?哪怕他抱孩子抱得手要斷了,哪怕他已經費盡口舌和孩子講道理,哪怕他為了轉移孩子注意力用了渾身解數,這些都統統沒有人看見,只要孩子一哭鬧吵到了人,那就是千夫所指。

路人們吶!你們能不能講點道理?你們口口聲聲說家長孩子沒素質,那請問你們聽孩子哭鬧幾聲就跳起來罵有沒有素質?

說到素質,有一種重要的素質叫做寬容和理解。

小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本就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為什麼要上綱上線,提升到道德的層面上呢?大家有義憤填膺的力氣,不如呼籲我們的公共場合的硬體設施多加考慮孩子的需求——商場裡設幾個兒童角,飯店裡多幾個兒童餐椅,辦事等待區放幾本童書——比起抱怨熊孩子,這難道不是更加有效的解決方向嗎?

願我們的環境,少一些戾氣,多一些體諒和理解,希望我們的孩子在學習社會規範的過程中,更多的感受到愛護和包容,而不是指責與挑剔,這些固然來自家長,也來自路過孩子的每一個陌生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發現孩子愛哭鬧的秘密

作者:嚴媽浙大畢業的資深寶媽,高級育嬰師,國家公共營養師,分享靠譜實用的育兒知識!「媽媽沒有注意到我,所以我用哭!」「我受委屈了,媽媽也不管我,好傷心……」「上次我一掉眼淚,媽媽就給我買了玩具,...

孩子的眼淚到底為誰流?

有家長反映:我家女兒才四歲,特別愛發脾氣,只要有一點不順心就大吵大鬧,哭的不行不行的。為了照顧她,我工作都辭了,可是最近她一天鬧十幾次,我實在受不了了。結果被我狠狠的訓了一頓,沒過多久又不行了。...

學習一下:美國父母如何有效地管教孩子

在美國家庭管教中,法律明令禁止任何人,包括父母對兒童進行體罰。當小孩子情緒失控、胡攪蠻纏或蠻橫哭鬧時,美國家長經常釆取二種方式:「Time Out」和「Time Limit」。孩子犯錯該懲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