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女孩到底該怎麼養?科學家這樣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段時間沒更文了。

過年期間,小樣媽去了中科院心理所,繼續學習兒童心理學的相關課程。

記了一大本筆記,有好多收穫和妞們分享。

今天,我們就先來聊聊兒童性別角色的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男孩女孩該怎麼養,如何培養孩子正確的性別觀念。

你也許會納悶,性別觀念這種東西也要培養嗎?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不用教孩子也知道啊。

但這件事就和性教育一樣,教或不教,結果大不相同。

正確的性別觀念,不僅能使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人格,對他未來的人際關係、社會適應能力,甚至是一生的幸福和成功,都是有重要影響的。

可惜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不自覺地陷入了兩個截然相反的誤區中。

要麼混淆孩子的性別,把男孩當女孩養(或者相反);要麼太過強調男孩女孩的區別,覺得男孩就要堅強勇敢,女孩就該溫柔文靜。

殊不知這兩種教育方式,都會妨礙孩子的發展。

不要跨性別養育

首先來說說最要不得的跨性別養育。

生活中,有些父母因為對孩子的性別失望,會把孩子當成異性孩子來養。

比如想要兒子,結果生的是女兒,就把女兒打扮成男孩的樣子

也有反過來,給兒子梳辮子,穿裙子,當成女孩來養的。

其實孩子從出生起,就開始接受各種性別信息。

比如爸爸媽媽給自己穿褲子還是穿裙子,剪短髮還是扎辮子,摔倒時,父母會安慰自己,還是讓自己不准哭。


2歲時,孩子已經能認識到,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人,要麼是男人,要麼是女人。

他還會根據自己的經驗,把一些活動和性別相聯繫。

比如穿裙子的是女人,留鬍子的是男人。

2歲半時,孩子能正確回答自己的性別,但還不知道性別是不能改變的。

要等到3,4甚至更大一些,孩子才逐漸明白,性別是穩定的,不會隨年齡或情境而改變。

男孩子就算穿裙子,梳辮子,也不會變成女孩子。

在上面的發展過程中,如果父母不能給孩子正確的性別信息,把孩子當異性養,孩子就會分不清自己到底是男孩還是女孩。

這不僅會讓他很難適應社會,如在幼兒園遭到老師的批評和小朋友的孤立,還很容易導致「兒童性別認同障礙」,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

不要給孩子貼「性別標籤」

我們常說別給孩子貼標籤,卻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貼了一張最大的標籤——性別標籤。

性別標籤在心理學中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性別刻板印象」。

簡單來說,就是對不同性別的人有一種固定的偏見。

比如認為男孩就該大大咧咧,不能穿粉色衣服。

女孩就要斯斯文文,不該跑跑跳跳,玩刺激冒險的遊戲。

生活中,不止是對孩子,對成人的性別偏見也是無處不在。

好多人都固執地認為,男人就該出去拼事業,女人就該留在家相夫教子。

這樣的調調雖然令我們很反感。

但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還是會不自覺地拿出那套「窮養兒子富養女」的論調。

小樣媽身邊就有不少這樣的女寶,像公主一樣被父母寵溺、呵護著。

可惜生活不是童話。

如果她們長大後只有溫柔、善良、依賴人的一面,缺少獨立、剛強的話,難保不會像《我的前半生》里的羅子君那樣,在現實面前,柔弱地連還擊的力氣都沒有。

雙性化人格的孩子,未來更有競爭力

知道了性別偏見的不良影響,我猜你一定很納悶,「把男孩當女孩養也不對,把男孩當男孩養也不對,那到底該怎麼養呢?」

這個問題,科學家給出的答案是:雙性化人格教育。

「雙性化人格」這個詞,最早是由心理學家羅西提出來的。

他認為,個體同時具有傳統的男性和女性的人格氣質,是最合適的性別角色模式。

翻譯成人話就是,優秀的品質不分男女

如果孩子能兼具男性的堅強勇敢、果斷機智,和女性的溫柔體貼、耐心細緻,那他在適應社會的過程中,一定能輕易K.O.掉那些很像男生的男生,和很像女生的女生。

後來的研究也證明,具有雙性化人格的孩子,長大後更有自信,更受同伴歡迎,適應能力也更強。

所以養育孩子時,我們不必刻意強調男孩該怎麼養,女孩該怎麼養。

尊重孩子的天性,給他自由的成長空間,就是最好的教育。

最後給大家幾點具體的建議

1. 用正面的態度,教孩子認識自己的生殖器官

當孩子因為好奇而問我們和性有關的問題時,一定不能迴避,更不能指責孩子。

藉助繪本,用正確的詞彙教孩子認識自己的生殖器官,就像認識身體的其他部分一樣,能幫助孩子更好地建立性別認同,確認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

2. 尊重孩子,給他更豐富的選擇

在選購服飾和玩具時,我們不用刻意強調孩子的性別特徵。

雖然給男孩穿裙子不太合適,但給他買粉色的衣服、毛絨玩具,給女孩買槍、恐龍等,只要孩子喜歡,就沒什麼不可以的。

事實上,有研究表明,最能開發孩子身體、認知、藝術技能的玩具是中性及偏男性的玩具,而非那些有明顯性別特徵的玩具。

3. 鼓勵孩子進行豐富的角色體驗

學齡前的孩子都很喜歡玩角色扮演的遊戲。

這對他們觀察能力、模仿能力、想像力、創造力的發展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只不過在玩的時候,女孩總是習慣扮媽媽,扮護士,男孩則更多地扮演警察、超人這類角色。

我們不妨鼓勵孩子跳出性別的偏見,男孩也可以扮「媽媽」,女孩也可以扮「警察」。

這種不一樣的角色體驗能破除孩子對性別的偏見,促進雙性化人格的培養。

4. 避免因為性別偏見指責孩子

生活中,我們常因為孩子的行為和性別角色不符,而不自覺地指責他們。

比如女孩應該保持整潔,玩的髒兮兮的就不行。

男孩應該勇敢、大方,不能哭鼻子,不能害羞怕生。

這些本是孩子們的共性問題,卻因為我們的性別偏見,成了孩子的個人問題。

所以下一次想要指責孩子時,試著先問問自己,「如果他是個女孩,我還會這樣批評他嗎?」

最後

今天說了這麼多,其實最本質的就兩個詞:尊重和接納

雖然知易行難,但只要我們向著這個方向努力,孩子就能一點一點靠近他理想的樣子。

願每個孩子都能認清自己的性別,又不被性別束縛,自由地發展。

話說學完兒童性別角色的相關知識後,小樣媽鬆了一口氣。

因為前段時間,小樣貌似很喜歡粉色呢。

你帶孩子的過程中,有沒有和性別角色有關的趣事或者疑問呢,趕緊留言告訴我吧。

我是小樣媽,復旦金融碩士,兒童心理學博士在讀。

搜索「媽媽沒時間」,期待和你一起,把日子過成想要的模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學前兒童性別角色教育,看她們怎麼做的

下面三個案例在生活中並不陌生,其中都涉及到了一個問題,就是對幼兒的性別角色教育,這也是學前兒童性教育的重要方面。(學前兒童性教育包括身體結構認知、性別角色認同、自我隱私保護、家庭情感教育等幾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