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性別角色教育,看她們怎麼做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下面三個案例在生活中並不陌生,其中都涉及到了一個問題,就是對幼兒的性別角色教育,這也是學前兒童性教育的重要方面。
(學前兒童性教育包括身體結構認知、性別角色認同、自我隱私保護、家庭情感教育等幾方面。
情景回顧
情景一:小班剛入園,在午休起床後,老師說:「請所有女孩子輕輕搬起小椅子回教室。
」然而,總會有幾個小男孩也搬起椅子跟在其中,這時候只有老師或者小夥伴提醒,他們才能意識到。
情景二:辰辰是一個三歲半的小男孩,在幼兒園上廁所的時候總是拖拖拉拉,老師留心觀察後發現他總是要等到別的小朋友都出去了之後才願意脫褲子,並且十分地害羞。
老師與辰辰家長的溝通中了解到,辰辰的父母特別注重對他性別角色方面的教育,給他的玩具只選擇與性別相關的,洗澡也只由爸爸負責,父母對他的教育使得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性別。
情景三:點點是一個4歲的女孩子,活潑開朗,有點男孩子氣。
在幼兒園,她從來不會主動選擇娃娃家、布娃娃這些女孩都喜歡的區域或者玩具去玩,而是喜歡和男孩子一起玩,各式各樣的汽車、恐龍模型都是她的最愛。
老師了解到點點的父母工作都特別忙,她從小主要由奶奶照料,可是奶奶年紀大了,不會像年輕媽媽那樣給她搭配漂亮的衣服穿,不會給她梳各種各樣漂亮的小辮子,都是怎樣簡單怎樣帶。
人的性別與生俱來,但每個人對性別的認知卻並不是從出生就有。
性別是兒童自我概念的一個重要部分,幫助幼兒獲得正確的性別角色並認同自己的性別角色具有重要意義。
性別認同障礙將會為一個人的生活帶來諸多困擾,現實中,有性別認同缺陷的孩子成人後易發展為「男性化」的女孩兒、「女性化」的男孩兒、性倒錯等,之後往往很難再改變,他們心裡也充滿自卑和矛盾。
01何謂性別角色
在心理學研究領域,性別角色存在多種概念界定。
如「性別角色是社會按照人的生理性別而分配給人的社會行為模式,即社會認可的、適台某一性別的行為方式的總和」「性別角色是在某一社會文化中眾所公認的男性或女性應該具有的看法或信念」』「性別角色是指屬於特定性別的個體在一定社會和群體中占有的適當位置,及其被該社會和群體規定了的行為模式」等。
總的來說,關於性別角色的界定有以下幾點共識:(1)性別角色屬於社會範疇,與一定社會的文化背景密切相聯。
(2)性別角色主要是一種行為模式。
(3)性別角色是建立在生理性別基礎上的。
02 何謂性別角色認同
性別角色認同是幼兒社會化發展的重要方面,那麼什麼是性別角色認同呢?學者林崇德認為,性別角色認同是指獲得真正的性別角色,即根據社會文化對男性、女性的期望而形成相應的動機、態度、價值觀和行為,並發展為性格方面的男女特徵,即所謂的男子氣(男性氣質)和女子氣(女性氣質),此後按照特定的性別角色模式來發展和塑造自己。
科爾伯格認為:兒童在2—7歲之間性別角色的形成經歷了三個階段:(1)性別認定——兒童開始了解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同時知道別人的性別;(2)性別穩定——兒童認識到一個人的性別不會改變。
(3)性別一致性——兒童一方面認識到性別不能隨自己的意願改變,另一方面願意接納自己的性別使自己的行為表現與性別一致。
03 性別刻板印象
性別刻板印象,指的是傳統的、被普遍接受的對兩性的生物屬性、心理特質和角色行為較為固定的看法、期望和要求。
兩性中均存在刻板印象,且正面負面特徵都有。
比如,關於女孩的刻板印象,認為女孩是乖巧的(正面)、膽小的(負面)。
關於男孩的刻板印象,認為男孩是勇敢的(正面)、愛闖禍的(負面)。
04 如何進行性別角色教育
首先,父母應充分認識到性別角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對幼兒的影響關鍵。
在性別角色教育中,父母對幼兒的性別角色教育至關重要,幼兒期是性別角色認同形成的關鍵期,幼兒會在父母那裡獲得很多的早期經驗,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的認識與行為。
其次,父母應引導幼兒學會用正確的性別身份符號來稱呼和表明自己,即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是男孩或是女孩。
嬰幼兒期,性別角色發展的主要任務是獲得性別身份的確認。
在案例1中便存在這樣的問題。
在此基礎上,幫助孩子認識男生女生之間的差異,與身體結構認知的教育相結合。
再次,父母應發揮好模範以及及時強化的作用。
3—4歲以後兒童的性別恆常性概念開始形成,認識到自己的性別並不因為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變化,這就增強和促進了兒童對同性成人的心理認同和模仿,從而使得孩子的行為與其性別相適應。
案例3中存在的便是這樣的問題,所以孩子性別角色形成初期,身邊需要有一個同性成人提供其模仿學習的模型,父母以自身的行為示範為幼兒提供性別榜樣,使幼兒產生性別認同,做出符合自己性別角色的行為。
最後,成人應堅持男女平等的原則以及培養幼兒雙性化人格的新思想。
無論在家庭中還是幼兒園裡,家長與教師應堅持男女公平的原則去對待孩子,並在各個方面做到男女平等,從而促進幼兒對自身性別角色的認同。
案例2中的父母從小明確告訴了幼兒自身的性別,並在生活、遊戲等方面進行了明確的引導和滲透,是可取的,但也應注意不要過於刻版化。
因為雙性化人格的個體具有更多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具有對環境更強的敏感性和反應能力,是一種心理健康水平較高的人格模式。
這就提示我們應有意識地培養女孩樂觀、勇敢、思維更具邏輯性等傳統思想認為男孩具有的特質,以及培養男孩細膩、謹慎、體貼等女孩的特質,如此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雙性化人格,促進幼兒身心更優發展。
布奇專家講堂——如何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
專家作者:高文斌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生導師,博士現任中國心理學會醫學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心理衛生協會青少年心理衛生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心理衛生協會理事
男孩女孩到底該怎麼養?科學家這樣說
有段時間沒更文了。過年期間,小樣媽去了中科院心理所,繼續學習兒童心理學的相關課程。記了一大本筆記,有好多收穫和妞們分享。今天,我們就先來聊聊兒童性別角色的問題。簡單來說,就是男孩女孩該怎麼養,如...
讓孩子認識性別,遠非男女這麼簡單
比智高成長指導老師何老師導讀:性別,就是男女差異嗎?女孩就應文文靜靜、男孩就要調皮嗎?男孩比女孩更聰明些嗎?當然不是。孩子的性別意識遠非性別那麼簡單,也不是原來我們認為的女孩文靜,男孩調皮這樣的...
養育男女寶寶,需要區別對待嗎?
「男孩子愛玩洋娃娃?小心變娘娘腔!」「小姑娘,瘋瘋癲癲,成何體統?」這些話在你成長的過程中,是否或多或少有所耳聞?當你聽到這些話,是羞愧難當還是極度反感?你可曾疑惑:這些話,究竟是陳腐的性別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