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了,通過懲罰就能讓孩子改變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有不聽話,頂撞父母的時候,很多媽媽遇到這個問題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也有一部分脾氣火爆的媽媽一言不合直接打過去,逼迫孩子就範。
到底遇到這個問題,我們的父母該怎麼辦?孩子不聽話該不該打孩子?
1
關鍵是要讓孩子學會承認錯誤
其實,妙妙姐想說的是小孩子犯錯誤很正常,從小到大就是一個不斷犯錯的過程。
關鍵是要承認錯誤,從錯誤中學習成長,才能夠不斷地進步。
犯錯不可怕也不可恥。
犯錯是成長路上的必須。
當孩子犯錯時,我們不能一味地批評,要就事論事幫助孩子分析這個錯誤,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對和錯。
孩子要承認自己的錯誤。
孩子只有意識到了錯誤所在才能對下一步的行動做出新的選擇和判斷。
喬治·華盛頓是美國首任總統,美國獨立戰爭大陸軍總司令。
喬治·華盛頓出生在一個大莊園主家庭,家中有許多果園,有一天,華盛頓一不留神砍倒了唯一的一棵櫻桃樹。
華盛頓害怕受到責罰,就用雜樹把櫻桃樹蓋起來。
傍晚,父親來到果園,發現了被砍的櫻桃樹就知道兒子犯下了錯誤,但他裝作不知道,還表揚兒子說:「你真能幹,一個下午不但砍了這麼多樹,還把砍斷的雜樹都堆在了一塊兒。
」 華盛頓聽了父親的誇獎,慚愧地把實情告訴了父親,還請父親責備他。
父親把手放在孩子肩頭,意味深長地說:「失去了一棵樹,我當然很難過,應該批評你,但我同時也很高興,因為你鼓足勇氣向我說了實話,沒有說謊或找藉口,我就原諒你了。
你知道嗎,我寧願要一個勇於承認錯誤的孩子,也不願擁有一個種滿枝葉繁茂櫻桃樹的果園。
一定要記住這一點,兒子。
」
尚未懂事的華盛頓望著父親,不解地問:「為什麼承認錯誤會比一千棵櫻桃樹還珍貴?」父親諄諄教導說:「一個人敢於承認錯誤、為自己的錯誤負責,他才能更好地在社會上立足,才能取得別人的信任。
」
2
懲罰,能不能解決問題?
體罰是常見的懲罰方式。
特別是在舊中國,「棍棒之下出孝子」應該算那時的主流教育模式。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體罰卻不斷引來爭議,這種行為到底是對還是錯呢?
「打孩子」這種行為,其實在每個家庭里都不足為奇。
美國新罕布夏大學,摩雷·史特勞斯醫生領導的研究小組調查了807位母親,發現約44%的母親都打過孩子,體罰孩子的頻率為每周平均兩次。
有的家長相信,通過體罰,例如打屁股、打手心等,可以讓孩子清楚的知道不該做什麼。
另外一些家長則堅決反對這種做法,他們認為,體罰會讓孩子形成這樣的認識:當別的方法都不起作用時,就可以用武力來解決問題。
我們如果把暴力作為解決問題的辦法,難道不是在鼓勵孩子也用暴力來解決問題嗎?
其實,作為父母真正該擔心的是:對體罰的恐懼會讓孩子難以體會到父母的愛。
經常有家長會說:打罵孩子是不得已的事,因為他們沒有其他辦法能讓孩子做「對自己有益的事情」。
為了說明打罵確實很管用,他們甚至還提到了有些孩子在事後很感激父母。
但是,無數例子也表明了,有時候孩子們拒絕做一件事,只是因為他們不想在父母的壓力面前屈服。
而且,即使體罰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這也並不意味著,其他方法就無法達到同樣的效果。
妙妙姐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校長在辦公室看到操場上兩個孩子在打架,他快速跑到操場,抓住那個打人的學生,重重的推了他一下,訓斥道:「我看你以後還敢不敢再打比你小的同學!」
校長此舉可以達到他的目的嗎?答案是不會。
他的舉動讓這個孩子得到的信息應該是:下次打人之前,要注意附近是否有比自己強壯的人,例如校長。
而且,校長的這種做法,甚至還會強化孩子通過打架來解決問題的意識。
在上述情況發生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傾聽一下打人孩子的感受和需要。
例如,如果那個孩子動手,是因為挨打的孩子給他起了難聽的外號,這時候校長就應該跟他說:「看起來,你很生氣,因為你希望得到尊重。
」
如果他順勢肯定了這一點,那麼校長也該表達自己的感受、需要和請求,並不帶任何指責的說:「我希望我們既能得到尊重,又不主動樹敵。
你認為呢?或者你還有其他的方式能夠使自己得到尊重嗎?」
這樣,孩子也會順著「我的確是因為不被尊重而打人」、「我要以別的方式來贏得別人尊重」這樣方向來思考問題。
下一次再出現這樣的事情,他也不會先考慮到用武力解決問題。
如果我們威脅他人,或者對他人實施懲罰措施,那麼對方就會產生敵意和牴觸心理,彼此之間的關係也會變得疏遠。
同時,懲罰還可能使人忽視事情本身的意義,而把注意力放在不服從的後果上。
所以,我們如果試圖通過懲罰來使人們認識到自己的需要,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3
我已經道歉了,你還想怎麼樣?
有一位老師,上課的時候抓到一個同學傳紙條,老師用眼神暗示他好幾次,同學非但沒有停下來,還索性把數學書立起來,躲在後面偷笑。
小王怕點名批評傷害孩子自尊,於是上完課才指出的,這位同學馬上就說:「老師,對不起,我以後一定不會了」。
誰知道,兩天還沒到,今天上課又到處找同學聊天,小王這才不得不把他叫到辦公室,可面對老師批評,這位同學卻不耐煩地說:「我都已經知道錯了,你還想讓我怎麼樣?
很多時候,孩子口頭上說的對不起,並不代表他真的意識到錯誤了,那只是逃避懲罰一個手段而已,所以下次很有可能再犯。
他們都覺得只要自己道歉,別人就理所應當要原諒他。
4
發展心理學家建議,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們不妨收起脾氣,不要憤怒,更不要表達不滿。
比起責備和懲罰,孩子們更不願意看到,父母憤怒中隱藏的沮喪,甚至是失望,這些情緒讓孩子們心生膽怯,更沒有承認錯誤的勇氣。
當孩子們犯錯,氣到你想武力解決的時候,不妨在心裏面,默數10個數之後,再心平氣和地一問究竟,真誠地給孩子們一些時間思考。
與此同時,父母的信任,會讓孩子們有安全感,也會放鬆些,更願意對你敞開心扉,跟你交流,告訴你剛才究竟發生了什麼。
至於最後的結果,是否說出對不起,或者道歉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重要的是認識的過程,就像倔強的孩子常說的那樣「我都認錯道歉了,你還要我怎麼樣」,雖然口頭上跟你認錯道歉,說出了對不起,但其內心依舊是委屈的、憤憤不平的,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他們不知道,做了讓別人失望或者難受的事情,只有道歉方可讓對方感到舒服,感受到尊重,並且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不妨試著用同理心去引導孩子,角色互換下,讓孩子們感受,自己的行為是否不妥,是否給他人造成困擾。
王菲曾對孩子說,你可以不乖,但不能學壞!
可我們常常無法忍受孩子不乖、犯錯,每次目睹孩子犯錯,內心都會燃起一道憤怒的火焰。
同時,我們也容易過度敏感,對孩子身邊的一切都抱著警覺的態度,不斷地告訴孩子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從而造成孩子無法獨立思考總結,成為只會聽從指令的機器人。
實際上,每次孩子犯了錯,他們自己會認識到闖禍了,我們不必過分地強調後果有多麼嚴重。
我們要培養的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應付自如的孩子,而不是過渡自責的孩子。
父母怎樣引導孩子主動承認錯誤?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一個不斷犯錯,不斷改善的過程。孩子犯了錯,父母要怎樣引導,才能讓孩子主動承認錯誤,不逃避、有擔當呢?怎樣才能喚醒孩子的責任心,使他們認清方向呢?
孩子發生這4種情況,父母必須用打來解決,決不能手軟!必須看看
每個家長教育孩子都有自己的方法,有的家長崇尚棍棒教育。而有的家長從不打孩子,就算孩子犯再大的錯誤,都是心平氣和的教導孩子。其實家長教育孩子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學到更好的東西,...
育兒篇-親子成長中對小孩的教育是引導而不是懲罰
在育兒教育中,親子成長的這個模塊對於我們父母來說,非常重要。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對小孩的的教育是引導而不是懲罰,犯了錯就應該受到懲罰,但對於小孩來說,由於他們的心智還不夠成熟,他們自己根本不...
孩子有時撒謊是因為父母的態度
2到3歲的孩子,基本有了初始的是非判斷能力。當他們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事,會本能的感到害怕,他們怕家長不高興和隨之而來的懲罰。為了避免懲罰,偶而會捏造謊言來掩飾錯誤。
2個大要點,家長的你做到了嗎
>及時對孩子的錯誤加以糾正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要及時地給予教育評糾正,讓孩子知道錯誤是可以補救的,只要改正了,仍然是個好孩子。父母千萬不要在孩f做錯事後,一味地批評,指責孩子,這樣易導致孩子產生...
當孩子偷了東西,這位父親的做法價值一千萬!
最近,有一則短視頻在網上流傳很廣。一個小男孩偷拿了商場的巧克力,父親的反應。想想這事要是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的父母頂多也就教育兩句,叫孩子下次不許犯。可是這位父親的做法,卻給了我們很多啟示。首先...
孩子犯錯後聰明父母是如何讓孩子知錯認錯?你有做到嗎?
因為一點的小事,孩子的命運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在我的親戚里有一對很聰明的父母,小學一年級的孩子都很調皮,而且會出現小偷小摸的現象,一般家長覺得孩子的這種習慣是不好的,經常指責批評自己的孩子,但是...
孩子犯錯不能體罰?教你三招不打不罵的教育方式
隨著社會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都知道不能體罰孩子,體罰不僅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而且會對心理產生影響。但孩子犯了錯,難道就不管了嗎?答案當然不是。孩子犯錯懲罰有多種方式,而我們要說的當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