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一堆睡眠知識,但寶寶還是各種哭鬧不睡覺,那是因為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寶寶睡,您身邊的睡眠管家

學霸媽媽也有犯愁時

小A、小B、小C三位媽媽從小學習好,長大工作也好。

在孕期時就閱讀了不少育兒書籍,摩拳擦掌就待寶寶出生後「英雄能有用武之地」!然而寶寶滿月後,頭疼的事情一件件來了:

小A:當寶寶夜醒時,有時候是小A照顧,有時候是小A老公照顧。

小A會用奶睡,抱睡或直接抱到大床上來哄,小A老公會用抱睡、有時則裝睡不理。

儘管兩人輪番上陣,但之後寶寶夜醒更頻繁了,並且很難安撫。

小B:小B老公聽說不能對嬰兒的哭泣「百依百順」,小B一開始也表示認可。

但當寶寶哭的時間一長,小B便會忍不住地抱起寶寶,拍著哄睡。

小C:寶寶每天凌晨5點都會雷打不動地醒來叫喚,第二天還要上班的小C夫妻為了能讓寶寶迅速安靜下來,便會把寶寶抱到大床上一起睡。

但是慢慢的,寶寶夜醒的點會越來越早,在小床邊上的哄睡已經毫無作用,只有抱到大床上才能安靜下來。

像以上三位媽媽的情況並不占少數,她們都閱讀了很多育兒/睡眠知識,但實際運用時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是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嗎?

通過上千例的睡眠問答諮詢我們發現,家長一個極具「破壞性」的行動:前後不一致。

到底該聽誰的?

一致性的重要性

在心理學上,這種「前後不一致」的行為,可以稱之為「間歇性增強」:如果家長在有些事情上讓步了,有些事情上卻沒有,就會傳達給孩子一種混亂的信息。

尤其是嬰幼兒,他們會無法分清自己的哪些行為需要改變,而哪些行為只要耍耍賴、哭鬧或撒嬌就可以獲得家長的讓步。

心理學家認為,不一致的增強行為最不容易糾正或者壓制。

這種行為造成的後果需要更長的時間去改變,甚至會讓家長本想盡力去避免的哭鬧反而變得更多。

媽媽,我想吃糖果

舉個生活中最常見的栗子:

媽媽帶著孩子去超市購物,孩子吵著要吃糖,媽媽不同意,孩子也許嘟囔個幾聲就會放棄了。

但是如果有一天,媽媽可能是累了或者是孩子的叫聲變大了,媽媽妥協了。

那麼在下次同樣情況出現時,孩子就不會像之前那樣「老實聽話」了,他知道:只要他折騰地足夠厲害,媽媽就會讓步給他買糖吃。

「上次我吃到糖了,為什麼這一次不能?我該怎麼做才能得到糖呢?」

孩子睡眠的問題也是同樣的道理。

如果媽媽打算幫助寶寶戒奶睡,入睡前忍住了沒給奶,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終於把寶寶哄睡了,但半夜的時候,可能是太睏了或者是寶寶哭鬧地厲害了,為了能快速地安撫寶寶繼續入睡,媽媽抱著僥倖心理又奶睡安撫了:「就這一次,明天我一定不這樣做」。

然而,寶寶無法理解為什麼入睡那次不給奶,半夜就給奶了呢?是不是我哭得厲害就能有奶了呢?好吧,那我下次得使勁地哭了,媽媽就會給奶了。

上次有糖吃,這次為什麼就沒有了呢?

我們說,一致性是絕對重要的原則。

如果家長不能堅持一致性,就會把事情變得很棘手。

家長會讓孩子感到更困難。

解決方法

再回到開頭,該如何幫助那三位媽媽呢?

小A

對於父母不同的哄睡方式,「今天媽媽奶睡,明天爸爸抱睡」,寶寶會因為困惑與沮喪而哭鬧不休。

最好的解決方法是在寶寶昏昏欲睡但還沒有安全睡著的時候放床。

如果家長覺得觀察「昏昏欲睡」這種狀態比較困難,可以設置一個從1到10的範圍,1表示非常清醒,10代表熟睡。

家長大概要在7或者8的時候把寶寶放下。

這個時候寶寶會很困,但又足夠清醒到知道家長正把他放進嬰兒床里。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寶寶放下後很快就睡著了,那麼他可能實際上已經很睏了;下一次需要嘗試在他更清醒的時候放下。

每個晚上寶寶醒來的時候,夫妻統一好,採取相同的應對方式。

比如:說好只用拍睡,就不要再用奶睡去安撫。

小B

在案例中,家長的行為會孩子認為只要他哭得時間夠長,聲音夠大,父母就會為他做任何事情來哄他睡覺。

小B老公的做法屬於哭聲免疫法或消退法,說直白點就是任他哭:晚上把孩子放床上之後直到第二天早晨,不管他是大聲哭鬧也好大聲抗拒也罷家長都不要理睬他。

但是如果父母一方,受不了孩子哭泣,就不要用哭聲免疫法。

我們推薦逐漸消退法或者是法伯法。

這種方法相對消退法有了很大改進,是在孩子哭鬧後家長等幾分鐘之後再去安撫。

比如第一個晚上是5分鐘後去查看,第二個晚上延遲到10分鐘後再去。

無論間隔時間的長短,都需要提前制定好計劃。

要注意的是,在等待階段如果孩子發脾氣抗議家長是不能管他的。

這種方法在心理學上稱之為行為塑造法。

就好比說要培養一個積極的習慣,並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培養好的,需要一個逐漸慢慢形成的過程。

逐漸消退法就是通過計劃內循序漸進的忽視,讓孩子慢慢地就學會獨立睡眠的能力。

小C

小C只在凌晨5點之後把寶寶抱上床同睡的做法讓寶寶很困惑。

他不理解為什麼想要在凌晨2點、3點甚至4點和媽媽一起睡不行,但到了5點以後就可以。

對於習慣早起的孩子的方法,可以參考我們談到早醒的文章。

我們成年人由於第二天還需要上班或者各種原因,在早上5點狀態都不夠好,但是必須堅持的原則底線始終是要堅持,而其中「一致性」是重中之重。

寫在最後

當家長開始改變對寶寶的睡眠模式的反應時,他也許會牴觸一段時間,我們俗稱為「黎明前的黑暗」,在看到效果之前可能會有一個惡化的階段,睡眠問題沒有好反而比之前更糟糕或者寶寶哭的鼻之前更響,爆發期是在最開始的3-5天。

但是如果家長能堅持下去,哭鬧就會停止,並且他學會了一種新的睡眠習慣。

孩子是需要一致性的,這一點在睡眠和其他育兒問題上都是一樣的。

如果家長的反應是他可以預見的,並且能幫助他知道自己想要如何,以及父母想要他如何時,孩子就會感到安心。

比如:做睡眠儀式,就是在告訴寶寶他要睡覺了。

家長越是堅持一致,寶寶的回應就會越快。

但如果家長給寶寶混亂的信息越多,他越難適應。

所以對於孩子而言,一致性絕對是最重要的因素,這是成功的關鍵。

更多育兒諮詢,請關注我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整夜哭鬧?原來是媽媽沒這麼做

當了媽媽的人最煩的就是寶寶整夜哭鬧,不僅孩子自己沒睡好,全家人也都跟著遭殃。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讓寶寶擁有一整晚的安睡呢?今天就來看看和寶寶睡覺的那點事,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 ❶ —培養正確的...

寶寶應該自己單獨睡,可是為什麼你卻做不到

很多寶媽媽們都知道「嬰兒最好從小養成獨自睡小床的習慣",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寶媽媽們是做不到的,一般都是和寶寶在一張床上睡覺,覺得這樣可以方便照顧寶寶,而且自己也不至於太累,覺得這是兩全其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