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睡眠訓練大解析——不同風格的睡眠訓練方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之前的文章和大家分享了 嬰兒睡眠訓練大解析系列的前兩篇:

純乾貨| 嬰兒睡眠訓練大解析——睡眠訓練是什麼鬼?

純乾貨| 嬰兒睡眠訓練大解析——被妖魔化的睡眠訓練

今天接著之前的內容,和大家分享下不同風格的睡眠訓練方法,看嬰幼兒睡眠界各位大牛是如何哄睡寶寶的!

同時也請大家關注好睡寶另一個能讓您兼顧相夫教子和工作賺錢,從此不再擔心上班誤點,不再擔心照顧不好寶寶的大動作,詳情請戳:

《嬰幼兒睡眠諮詢師國際認證班》 招生簡章

全職太太做「嬰幼兒睡眠諮詢師」,唯一問題就是掙的比你老公多!

下面進入正題,篇幅較長,請保持耐心:

嬰兒睡眠訓練大解析——不同風格的睡眠訓練方法

睡眠訓練的方法很多,不同方法可以用嚴厲和溫和的程度來進行劃分比如最嚴厲的哭聲免疫法,最溫柔的親密育兒法(創始人William Sears)。

基於文化和經濟的原因,每個社會對於不同方法的認可程度不同。

例如,在十分強調嬰兒獨立性培養的美國,法伯法就廣受推崇;而在國內,大多家庭傾向於親密育兒,因此和寶寶同睡也是普遍的現象。

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描述下不同風格的睡眠訓練方法具體是什麼樣子的。

常見的針對行為性睡眠問題的干預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Owens,2014)

  • 建立睡前儀式

  • 哭聲免疫法及其變種(也稱系統性忽視)

  • 逐漸淡化法

  • 無淚法

  • 正向強化

1、建立睡前儀式

如果你已經決定了要進行睡眠訓練,並且你們全家人都做好了改變的準備,那麼第一步我強烈建議可以從睡前儀式開始著手!

兒童睡眠研究學界大牛Jodi A mindell(2009)在她的研究中表明:建立固定的夜間睡前儀式可以改善入睡之後的夜醒和睡眠連續性,同時可以改善母親的情緒狀態

她強調,睡前儀式需要是一致的,正面的,並且有明確的順序

  • 一致性:一致性意味著睡前儀式包含的是固定的一系列事件的組合,在每天幾乎相同的時間發生,同時順序基本是固定的。

  • 睡前儀式應該包含愉快的、積極的活動,包括親子共讀,唱歌等等,而睡前儀式最後的部分需要在將要睡覺的房間進行。

  • 睡前儀式不宜過長(小於60分鐘),要避免形成拉鋸戰。

  • 如果孩子並不願意呆在自己的小床或者房間裡,那麼需要在白天多在他的睡眠空間裡進行一些有趣而愉快的玩耍,強調他的床/房間是一個「正面」的地方,而不是父母拋下他棄他而去的地方。

2、哭聲免疫法及其變種

哭聲免疫法及其變種主要解決的是孩子需要在入睡和夜醒時需要父母的幫助的問題。

這個分支也是最常見最流行的睡眠訓練的方法,但也是最容易被父母所誤解的方法。

我們來分別解讀一下這個分支下面的幾種方法:

1)Extinction 哭聲免疫法

哭聲免疫法,也叫做Cry it out(CIO )最早在1894年由著名兒科醫生Luther Emmett Holt (1855 –1924) 提出於他的著作」The Care and Feeding of Children」,台灣也有一本特別流行的書叫做《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就是按照CIO的方法來使得寶寶睡整覺,因此台灣也稱這一派的睡眠訓練方法叫做「百歲派」,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

說到哭聲免疫法不得不提到」Healthy Sleep Habits, Happy Child」中文名《嬰幼兒睡眠聖經》一書的作者的作者Marc Weissbluth(馬克·維斯布朗)。

Marc Weissbluth所定義的哭聲免疫法是指:為了使孩子可以學會自己入睡,並且在夜醒時可以沒有父母的幫助下睡回去,可以允許孩子在夜間入睡前哭到完全睡著,在小覺前哭至多1小時(如果孩子在4月齡前一直有腸絞痛的話,允許哭的上限是20分鐘)

Weissbluth認為:絕對意義上的哭聲免疫法可能對嬰兒造成的疑惑更少,從而睡眠問題的解決更徹底,總體哭鬧反而可能會小。

具體地說,實施哭聲免疫法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 Weissbluth認為要成功的實施睡眠訓練,必須首先掌握孩子的睡眠信號。

    一旦出現初級睡眠信號(揉眼睛,呆滯等等),可以通過裹襁褓、哺乳、搖晃等方式來安撫,然後把孩子放在床上。

    給孩子幾分鐘時間來哭鬧,以便給孩子機會自己入睡。

  • 根據孩子的自然睡眠周期,制定固定的小睡作息表。

    如果孩子第一個小覺不睡,父母應該儘量讓她保持清醒直到第二次小覺的時間再安排入睡。

  • 如果被睡眠問題困擾,應該提前夜覺入睡時間。

    比平常早些啟動睡前儀式可以幫助提前入睡時間。

    一個過度疲倦的孩子會更難入睡。

實際中,這種絕對意義的哭聲免疫法已經很少使用了。

大部分對於哭聲有一定接受度的家長都會選擇如下兩種哭聲免疫法的變種。

2)Graduated Extinction

也稱作哭聲控制法,或者法伯法。

其代表人物便是法伯老先生,其代表作是」Solve Your Child's Sleep Problems」,中文名《法伯睡眠寶典》於 2006 年修訂再版。

法伯法是指:通過允許孩子在入睡前哭泣,同時以漸進式的間隔來查看安撫孩子的方式來幫助寶寶學會自我安撫入睡

具體的操作步驟有:

  • 固定夜覺和小覺前的睡前儀式

  • 比平常入睡時間晚30分鐘安排孩子入睡,把孩子還未睡著時就放在床隨後離開房間。

  • 根據漸進的間隔進入房間安撫孩子(但不要抱起孩子)。

    每個晚上,安撫的間隔期要長於前一天。

以下建議是以孩子獨自入睡為前提的。

當然,我也為那些與家長同房同床或者與家長同房不同床得孩子提出了相關建議,家長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變通使用。

  • 矯正開始後的幾周內可以適當推遲孩子的就寢時間,以30-60分鐘為宜。

    同時應該確保孩子早晨起床時間和平時一樣,白天小覺時間也不能隨意增加。

  • 就寢時家長要將孩子安頓在他自己的床上,不能抱著他或搖著他,要確保他的睡眠環境與半夜醒來時一致,這樣就算他半夜醒來,看到一樣的環境,也比較容易再次入睡。

  • 如果孩子在就寢時或半夜醒來後哭鬧不休,家長可以試試看上表提供的等待時間,有意識地逐漸增加等待時間。

    如果家長覺得上表里的等待時間太長了,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 如果夜裡孩子哭鬧的次數超過了上表給出的次數,家長也不應該放棄,而應該繼續按照當夜等待時長的最大值重複執行,直到孩子在家長不在的情況下自己睡去為止。

  • 到了第3天或第4天,孩子的睡眠狀況應該有了很大的改善。

    如果到了第7天,情況雖然有了改善,但是仍未根除,那家長可以在第7天的基礎上適當延長每次等待的時間。

    但是如果到了第7天,情況一點都沒有改善,甚至變得更糟,家長就應該對整個矯正過程進行反思了,請參考稍後的內容。

  • 在每一次等待之後,家長都應該走進房間看看孩子,停留的時間不應該超過兩分鐘。

  • 一旦孩子在清晨醒了,不管他醒來的時間比平時早還是比平時晚,都應該讓他起床。

    整個夜間睡眠應該在一個房間內完成,不能這個房間睡一會,那個房間睡一會。

  • 如果孩子不願意待在自己的房間裡,可以把孩子房間的門鎖了,等他開始哭鬧後,按照上表提供的時間走到門邊去。

    如果鎖門不管用,家長可以把自己房間的門也鎖了。

  • 如果家長跟孩子同房不同床,孩子不肯待在自己床上,而是跟父母一起走出房間或者爬到父母的床上,家長就要在離開房間的時候果斷地關上門,然後根據上表給出的時間間隔進入房間,重複這個步驟,直到孩子自己睡著為止。

  • 如果家長和孩子同睡一張床,當孩子哭鬧時,家長要跟孩子保持距離,根據上表給出的時間間隔適時忽略孩子的任何要求。

  • 上表不僅適用於夜間睡眠,還適用於白天小睡。

    如果孩子經過半小時還睡不著,或者睡了一會兒就醒來哭鬧,家長應該終止這個小睡。

    另外,白天的小睡最好不要太遲,以免影響孩子夜間的睡眠。

  • 家長可以及時記錄孩子的睡眠情況,以觀測整個矯正過程。

Ferber並不是不支持合睡,他在2006再版的書里也對合睡有了更加開放的態度。

很多家長認為合睡可以在增加和孩子之間的連接,可以讓孩子獲得充足的安全感。

在我和法伯的交談中,法伯提供了在合睡的情況下,如何給寶寶提供更多的機會來完成自主入睡的方法(針對稍微大一點,有溝通能力的寶寶)

方法是:可以放一個床墊在大床旁邊,在寶寶入睡的時候陪伴著寶寶(可以保障寶寶不用去處理與媽媽分離的情緒),但不能有身體接觸。

如果寶寶起來,就要告訴他/她必須呆在床上,這樣媽媽才可以躺在旁邊的床墊上陪他/她。

如果他/她執意要下床,媽媽就要離開房間。

在房間外等待一段時間後,再進入房間,把寶寶放回床上,重複上述過程。

堅持這種方法3-7天,如果寶寶有一定的進展,可以給一些獎勵

3)extinction with parental presence(家長在場的哭聲免疫法)

這個方法屬於哭聲免疫法的變種,與法伯法不同的是,它允許更多的父母安撫。

一開始在孩子仍然清醒的時候,陪孩子躺下,直到孩子睡著,隨後有計劃地逐漸減少對於孩子的陪伴和安撫,直到孩子可以在你不在場時自主入睡。

比如說,在陪孩子躺下直到睡著之後的幾天,可以試試在陪孩子躺下後肢體安撫減少,或完全不再有肢體接觸。

隨後的幾天,不再陪孩子躺下,而是坐在床邊。

再之後可以坐在離床遠一些的地方,僅僅用聲音安撫孩子。

再過幾天後,你可以試試看離開房間幾秒鐘,在孩子哭鬧之前回到房間——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明白你在離開後還是會回來,你是值得他信賴的。

但此時你仍然是呆在房間裡陪伴孩子直到他睡著。

當他逐漸適應這個過程之後,你就可以把這個離開房間的時間延長到幾分鐘,然後再回到房間去。

(Skuladottir,2003)

另外還有一個類似的方法,就是父母和孩子同睡在一個房間但是睡在另外的床上,在孩子哭鬧時裝睡。

有一個研究團隊專門為這種方法做了實驗,發現和孩子睡一個房間裝睡的家庭,實際上和父母在另外一個房間睡而留孩子在一個房間哭鬧的短期效果是基本相同的(Matthey,2012)

3、逐漸淡化法

1)抱起放下法

在安排作息方面,最為我們熟知的,也是最多媽媽在用的就是Tracy Hogg在《實用程序育兒法》之中創立的EASY程序

她在這本書里著重提到了一個被認為是溫和派的睡眠訓練方法——抱起放下法。

她認為孩子既不能完全依賴父母或者某種道具來入睡,也不能完全被父母「不管不顧」,因此抱起放下法相對來說是一種溫和地教會孩子自己入睡的方法。

在實施抱起放下法之前,Tracy提出了建立良好的作息,形成3/4小時一個EASY程序的循環,以及4S程序(《實用程序育兒法》,P178)。

4S程序包括:

  • 布置環境(Setting the stage)

  • 裹襁褓(Swaddling)

  • 安靜坐著(Sitting)把寶寶包裹好之後,要抱著他靜坐約5分鐘,讓他保持身體垂直的姿勢,因為他的臉埋進了你的頸部或肩部,從而擋住了任何視覺上的刺激。

    不要搖晃不要走動。



  • 噓拍法 (Shush-pat method)邊在耳邊發出「噓,噓,噓」的聲音,邊輕拍背部。

    對於小於3個月的寶寶來說,無法進行多線程任務,所以當你噓拍的時候,他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噓拍上,就會停止哭鬧。

    如果噓拍法不能使寶寶平靜下來,你就抱起來他,讓他的頭放在你的肩膀上,用穩定、有節奏的動作拍他的後背中部。

    當感覺到呼吸變沉了,身體開始放鬆了,就輕輕地放下他,讓他的身體側躺,這樣還是可以拍到他的背;或者一個手放在胸前,另外一個手輕拍背。

    如果房間不夠暗,還需要遮擋眼睛(不接觸)。

    一旦寶寶進入小床後,要用噓拍法讓他待在床里,除非他開始哭。

什麼情況下使用抱起放下法?

  • 教依賴道具的嬰兒如何自己入睡

  • 對大月齡寶寶建立常規程序,或者當父母脫離程序時重新建立

  • 幫助嬰兒實現從3小時EASY程序到4小時EASY程序的過渡

  • 當嬰兒早上醒的過早是因為父母的干預,而不是嬰兒自然的生物鐘時,鼓勵嬰兒早上睡得更久

怎麼使用抱起放下法?(《實用程序育兒法》,P218)

當寶寶哭的時候,你走進他的房間:

  1. 先試著用語言安撫他(也可以唱一首歌);

  2. 把手放在他的背上。

    如果寶寶小於6個月,可以採用噓拍法,如果是大月齡寶寶,只需要把手放在孩子背上,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存在就可以了(因為對於大孩子來說,噓拍法,特別是聲音,實際上可能會干擾睡眠)。

  3. 如果你在寶寶還是不停地哭泣,那麼你可以

  4. 把他抱起來。

    他一旦停止哭泣,就對他說你慣用的睡前用語(例如,現在是寶寶睡覺的時間了哦),然後把他放回小床里,並將手放在他的背上,用語言繼續安撫。

    如果他再次哭,就再次抱起來,重複上述過程。

    直到寶寶進入深睡眠後,你在把你的手從他的背上移走,並且離開房間。

    漸漸地你可以在他入睡之後就把手拿走,避免手變成了新的睡眠聯想。

抱起放下法的注意事項:

  1. 如果孩子哭時頭往後仰,就應該立刻把他放下。

  2. 哪怕他一離開你的肩頭就哭,或者在你把他放到嬰兒床的過程中就哭,你還是要把他放到床上。

    然後重新從頭開啟安撫過程

  3. 如果孩子被放到床上之後,他並沒有哭而是到處翻滾,那麼就用語言安撫,或者是輕拍他的背幫助他平靜下來,不要立即抱起。

  4. 抱起放下法不能預防孩子哭,不過可以讓孩子減少恐懼感,讓孩子知道哭的時候你在陪著他,安慰他。

  5. 抱起放下法平均需要20分鐘,但也可能需要1小時或者更多的時間。

    所以體力很重要,儘量找人一起配合。

  6. 一致性非常重要。

    在實施過程中保持冷靜,要使用溫柔但堅定的語調。

  7. 在實施過程中,減少眼神對視、對寶寶微笑、逗玩或者是做其他可能分散寶寶注意力的事。

  8. 必要時使用安撫奶嘴。

    在實施抱起放下法時,不可以還沿用奶睡和抱睡的入睡方式。

  9. racy建議語言安撫和肢體接觸同時進行。

    我建議先使用語言安撫,如果不行在進行肢體接觸的安撫(拍背),如果還是哭鬧不止,再抱起來。

  10. 一定不要抱到完全睡著再放下,要確保放下時寶寶處在迷糊但是未睡著的狀態。

  11. 一旦放下之後,再次抱起就要縮短時間。

  12. 抱起如何安撫很重要,所以需要先練習好安撫的基本功。

不同月齡的抱起放下法:

  • 4-6個月:4個月時,可以抱起來4-5分鐘,6個月時每次抱起的時間為2-3分鐘,不宜過長

  • 6-8個月:如果當你抱起寶寶時,寶寶哭得更凶,那就不要一哭就抱起,而是在哭的時候先和孩子拉拉手,等他回應你的時候再把他抱起來。

    抱起來之後採用水平姿勢,同時採用語言安撫,然後就把孩子再放回小床。

    當把孩子放回小床後,你最好可以離開小床一些,避免孩子看到你會更加哭鬧。

  • 8-12個月:這個月齡的孩子通常不在你懷裡的時候可以睡得更好,因此儘量不要抱起來,除非孩子哭鬧特別嚴重。

    當孩子站起來、或者坐起來之後,輕柔地告訴孩子躺下,並且把他放倒。

    當他可以持續躺在床上的時候,你再使用言語安撫並且把手放在孩子的背上。

抱起放下法的適用:

  • 抱起放下法並不適用所有嬰兒。

    對於某些孩子來說,抱起放下法反而是一種過度刺激,他們會懷疑為什麼媽媽抱起來我但是不完全把我哄睡著,因此會哭鬧更多。

  • 抱起放下法並不適用所有父母。

    一些父母更願意與孩子一起呆在房間裡,但另一些父母重複的抱起孩子無數次後,挫折感急劇上升,會影響繼續操作的勇氣。

  • 抱起放下法不適用4個月以下嬰兒,也不適用於大月齡的寶寶,最佳的實施時間是4-6個月。

  • 一般實施抱起放下法需要2周時間。

    如果馬上要去旅遊,或者孩子準備接種疫苗,時機可能都不合適。

2)Positive routines with faded bedtime (積極睡前儀式+推後入睡時間)

這種睡眠訓練方法背後的邏輯很簡單,它認為孩子在一系列可預見的,預約的,放鬆的睡前儀式後,會入睡更容易。

但是如果你設定的入睡時間過早,孩子並沒有那麼困那他就會抗拒入睡。

所以這個方法做起來也很簡單——引導孩子把睡前儀式和感到瞌睡聯繫在一起,然後你要做的就是等待孩子確實睏了準備睡覺的時機,然後安排入睡。

當然,有時候這個入睡時間會比你預想的推後不少。

所以,這個方法實際上非常考驗家長對於孩子睡眠模式的觀察能力。

孩子通常夜間什麼時候入睡(自然地情況下)?什麼表現代表孩子確實困到想睡覺了?通常建議,根據經驗推後入睡時間30-60分鐘。

舉個例子,如果之前需要花45分鐘孩子才可以哭到睡著的話,那麼就可以把入睡時間推後45分鐘甚至更多。

當你的孩子可以在15-20分鐘內入睡,而這時他也將睡前儀式和新的入睡時間聯繫在了一起,那麼你就可以每幾天把入睡時間再往前移,直到移到最適合孩子年齡和作息的入睡時間。

(Adams and Rickert,1989)

有兩點需要注意,使用這種方法的時候,需要避免:

  • 在黃昏時睡一覺。

    這一覺即便很短,也可能導致入睡時間的嚴重推後

  • 起床時間不宜過晚,避免給孩子太多補覺的時間,影響了正常的作息。

3)睡眠夫人挪步法(Camping out)

睡眠夫人是指Kim West,也翻譯做安睡女士。

而她的方法Sleep Lady Shuffle被翻譯成挪步法,也有叫「消失的椅子法」。

我在美國見過Kim West 本人,她本人是註冊社工,也是家庭治療師,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她認為她的方式是偏溫和的,而sleep lady shuffle也是為數不多的除了法伯法之後有自己成體系的方法論的睡眠訓練方法。

總得來說,挪步法允許父母在幫助孩子學會自己入睡的過程中陪伴在孩子身邊,但是這種陪伴會逐漸的淡化,直到孩子會在父母不在的時候自己睡著。

相對來說,因為有了父母在身邊,使用這種方法可能哭鬧會較少一些,但是初見效果的時間可能會長於「哭聲免疫法」,因此需要家長有更多的時間,更多的耐心,更加堅持。

如何使用睡眠夫人挪步法?

在實施之前,確保孩子的作息規律並且具有固定的睡前儀式

a. 按照往常一樣,進行睡前儀式

  • 關閉臥室的門

  • 安排孩子上床睡覺,但不使用原有的睡眠聯想(奶睡、抱睡、陪睡等等),在孩子迷糊 但仍未睡著時放床

b. 在孩子床邊放一把舒適的椅子,你坐在孩子床邊。

  • 鼓勵孩子自己躺在床上。

    如果孩子不願躺下,拍拍床墊,或者言語上給以鼓勵。

    如果一開始孩子是躺在床上的,但是會不停的下床來,那麼也需要平靜地帶孩子回到床上。

    避免說教,也不要一直追著他放他上床。

    對於他可以呆在床上表示鼓勵。

  • 在坐在床旁邊的椅子上時輕拍、撫摸、唱歌或者發出一些「嗯嗯嗯」的聲音來安撫孩子,但不要持續不斷,否則可能會變成新的睡眠聯想。

    在孩子將要睡著時就停止這些安撫。

    有些孩子可能並不喜歡肢體接觸的安撫,遵循孩子的喜好。

  • 如果孩子開始哭鬧而且歇斯底里,那麼可以把孩子抱起來、或者擁抱孩子使他平靜。

    但是不要抱起來孩子在房間裡走來走去,也不要讓孩子最終在你的懷抱里睡著。

    當孩子平靜下來之後,親他並且再次把他放回床上,並且你繼續坐在床邊的椅子,繼續上述安撫方式。

  • 在床邊呆著直到孩子完全睡熟為止再離開。

  • 當孩子夜醒時,你還是退回入睡時椅子所在的位置,然後重複上述步驟直到孩子睡回去。

c. 每3天為一個單位,椅子逐漸地遠離孩子睡覺的床。

當孩子看不到你時,僅僅用語言安撫,而不再有任何肢體安撫,直到孩子在你完全不在房間的時候睡著。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也要不斷地反思哪些安撫方式是可以幫助孩子平靜的,哪一些反而會激怒孩子。

挪步法的適用:

Kim認為她的方法在6個月——5歲都有效果。

但對於大孩子來說(1.5歲以上),可能需要配合一些正面管教的方式,例如日常慣例表、家庭會議等方式進行。

4)The excuse me drill

這種方法也是逐漸淡化的睡眠訓練的方式之一,相對溫和,但是確實更加適合有溝通能力,具備一定抽象思維的大孩子(3歲+)

它比較適用於原本要陪伴孩子入睡,而現在希望孩子可以自主入睡的情況。

這個方法是由University of Nebraska大學的心理學家 Dr.Brett Kuhn發明的。

如何進行the excuse me drill?

a. 按照慣例,進行完日常的睡前儀式後,安排孩子入睡。

b. 這時你可以使用以下的句型:「對不起,我現在要離開房間一會兒,因為我要__________,我一會兒就回來!」幹什麼並不重要,所以你可以說:喝點水、去洗手間、倒垃圾等

c. 一開始你過一小會兒(幾分鐘),在孩子下床或者跟著你走出房間之前,就回到孩子的房間。

當你回到房間後,表揚孩子可以一直待在床上、表現地很勇敢等等。

這時候也可以撫摸孩子,小呆一下然後繼續使用上述句型,然後離開房間。

d. 每過幾個晚上便逐漸減少回房間查看的頻率,並且每一次離開房間的時間間隔是不固定的,直到孩子在沒有你在房間的情況下自己睡著。

the excuse me drill的注意事項:

  • 這種方法採用的是正面強化的邏輯,因此不斷地表揚孩子可以呆在床上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是很必要的。

    而且要充分描述他們的正面行為。

  • 一開始的幾個晚上可能需要花費20-30分鐘。

  • 如果孩子在你還沒有回到房間時就下床,你可以帶著他走回房間上床去。

    如果孩子反覆的下床,你可以試著告訴他們當他躺在床上的那一刻,你就會回來。

  • 這種方法不可以單獨使用,需要與孩子有很好的陪伴,建立良性的連接,避免變成新的權力之爭。

  • 可以配合推後的入睡時間一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GsOxsCMDUk

4、無淚法(No-cry Solution)

無淚法的創始人是Elizabeth Pantley。

她和西爾斯一樣,是親密育兒的擁護。

在2002年出版了」no crying sleep solution」,中文譯本叫《寶寶不哭,夜間安睡秘訣》。

無淚法的理念:

Pantley建議父母遵循孩子的睡眠信號來安排入睡

她並不建議父母嚴格的按照吃-玩-睡的循環來安排作息,她強調家長需要理解孩子的需要,允許寶寶決定晚上怎麼睡覺。

無論是合睡、奶睡還是其它的辦法,只要他感覺舒服就行。

無淚法受親密育兒運動影響很深。

她提倡父母通過與孩子親密的肢體接觸建立強烈的連接,從而可以更加敏感地捕捉及回應孩子的需求。

無淚法認為睡前準備工作做的好,可以解決大部分的睡眠問題。

如何使用無淚法:

無淚法是一個籠統的說法,它認為調整孩子的睡眠需要有如下10個步驟

a. 睡眠環境安全檢查

b. 學習基本的睡眠知識

c. 記錄睡眠日誌

d. 回顧和選擇睡眠解決方案(分月齡)

e. 制定個人的睡眠調整計劃

f. 實施睡眠調整計劃10天

g. 記錄10天的睡眠日誌

h. 分析這10天內的進步

i. 繼續實施睡眠調整計劃10天+

j. 重複上述6-8的步驟

其中制定個人的睡眠計劃這部分,需要做到

  • 父母在情緒上做好準備

  • 嬰兒做好準備 (情緒上、餵養上、夜間安撫方式上)

  • 創建一個睡前儀式

  • 早一些的入睡時間,合適的睡前程序

  • 幫助寶寶學會自己入睡

  • 安撫物

  • 獨特的睡眠信號

介紹幾種消除吃-睡之前聯想的方法,如乳頭去除法:

淡化抱哄入睡的方法是:

邊走邊搖——慢速走搖——站著持續搖——站著偶爾搖——靜止站抱——坐著抱——躺著抱——陪躺不抱

5、正向強化

1)日常慣例

可以和寶寶一起頭腦風暴,把睡覺前要做的日常慣例約定下來,在引導寶寶自己設計的同時,你可以補充一些寶寶忘記的部分。

接下來按照合理的順序全部畫下來,或者照成照片,在牆上貼起來(視覺化)

每完成一部分就在上面打一個勾。

可以通過問「你的慣例表上下一項是什麼呢?」,避免寶寶反悔。

避免標明時間給寶寶造成壓力

對於寶寶睡前不斷地提要求,要採取溫柔而堅定態度。

也可以和寶寶約定一個暗號,例如說「媽媽很愛你,媽媽很想陪著你,現在是睡覺的時間了。

我們是一起拉著手睡,還是媽媽陪著你躺下一起睡?」(提供選擇)

「我們講完故事之後,應該要做什麼呢?」(讓寶寶自己說出睡覺)

2)積分獎勵表(Sticker charts)

對於那些作息比較規律,自身比較自律但是會出於習慣提出不合理要求的孩子,可以再睡眠訓練的過程中引進激勵機制,通過正面強化和肯定某些正確行為來幫助孩子調整睡眠。

如何使用積分獎勵表?

  1. 選擇孩子感興趣的積分獎勵表以及貼紙(下面找了一個英文的,大家完全可以自己設計)

  2. 如果孩子已經具備一定的溝通能力了,那麼家長完全可以跟孩子進行溝通,一起協商著制定一套獎勵方法。

  3. 在你準備使用積分獎勵表之前幾天,開始耐心的和寶寶解釋整個一套激勵機制。

    例如你可以問孩子是否願意晚點去睡覺,孩子肯定特別樂意,然後你就可以提出條件,要晚睡覺就必須在睡覺的時候整夜不能下床,要呆在床上。

    孩子答應後,家長可以問孩子,是否需要家長在入睡時守在門外或者呆在其他房間。

    在真正實施之前,每天晚上入睡前都重複地解釋。

  4. 和孩子一起設計積分表,對不同的行為給予不同的積分。

    例如在睡覺時呆在床上,積2分;夜醒時呼喚爸媽但是不離開臥室,積1分;跑出房間兩次以上,不積分等等

  5. 第二天醒來後,一起去積分表上貼貼紙。

    如果沒有做到的部分也不刻意強調,告訴孩子「下次可以做得更好!」

  6. 當積分達到一定數量之後,可以得到實物的獎勵。

    這個獎勵本身是一種象徵,而不是家長對孩子的賄賂,所以價格不高的小東西比較合適。

    積分得獎勵的過程也不宜太長,否則孩子會失去興趣。

  7. 如果是採取激勵機制並沒有很好的改善孩子的不良習慣,還可以加入一些限制,例如說使用圍欄或者保護門來加以配合。

http://idealistmom.com/kid-sleep-through-night/ 一個2.0版本的例子。

Celebrate,not reward!讓孩子真正感受到他自己在記錄自己的進步和改善,而不是我們通過獎勵來使得他behave like what we expect.

積分獎勵表的爭議:

積分獎勵表是一個很強大的心理工具,它能通過改變孩子的行為動機來影響孩子的心態,甚至影響孩子和父母的關係。

這種心理在學界被稱作「回報經濟」

在「回報經濟」下,孩子學會把良好行為作為交易換取回報。

回報經濟促進了良好行為的交易模式化:孩子們為了回報而表現良好,沒有回報則由於是否表現好。

這個方法存在的爭議是:會削弱孩子本身的動機,討價還價不斷提高獎勵價碼,還會影響孩子對關係的思考。

因此積分表並不能長期使用,它也僅僅具有短期的效果。

因此我們在使用積分獎勵表的時候,需要將期望改變的行為與掌握一項新的能力聯繫起來,而不是將改變行為直接和獎勵聯繫起來。

比如說你希望你的孩子每次回家可以把他的外套掛好。

當她這麼做的時候,你可以告訴他「因為我發現你已經熟練了掌握了怎麼妥善安放你的衣服的技能,所以我非常樂意在下個月給你買一件新的外套」,而不是說「如果你可以每天都把衣服掛好,持續2周的話,那我可以給你買一件新的外套」。

第一種說法的孩子會持續的保持這個新養成的好習慣,而第二種說法的孩子只會將這種行為持續到他得到一個新外套,然後他就會把新外套扔掉,連同他新養成的好習慣。

3)要求卡Bedtime pass

要求卡英文也叫做「get out of bed free card」,它可以幫助學齡前兒童在夜間睡覺時改善反覆提要求的拖延入睡的問題

https://www.drgreene.com/bedtime-pass-program/

http://www.ohsu.edu/xd/outreach/occyshn/training-education/upload/Bedtime-Pass.pdf

如何使用要求卡?

  1. 和孩子一起製作一張卡片。

    這張卡片代表著在上床入睡之後,可以有一次機會從房間出來,或者要求爸爸媽媽答應自己一個簡單的要求——比如喝一杯水,再擁抱一次等。

  2. 在進行完睡前儀式之後,安排孩子在日常規律的時間入睡,同時保證這張要求卡就在孩子可以夠到的地方(手邊)

  3. 一旦孩子使用這個要求卡,那麼它便失效了,不可以再次使用

  4. 如果還在在使用過要求卡以後再次下床走出房間,那麼需要平靜地沒有互動地帶孩子回到床上去,避免眼神交互和對話。

要求卡的注意事項:

  • 適合3-10歲的孩子

  • 一開始的幾個晚上孩子會先確認這張要求卡是不是有用。

    通常他們會在要求卡使用過後,會嘗試提要求,來看看你是不是堅定地在實施。

    因此要確保在要求卡使用過後,不再有過多的關注。

關於「不同風格的睡眠訓練方法」的內容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了,下期我們將和大家分享:嬰兒睡眠訓練大解析——如何睡眠訓練方法,敬請大家持續關注哦。

如果你在寶寶睡眠方面感到非常困惑,不知道如何幫助寶寶睡夠睡好,請持續關注我們。

這裡有口口相傳的經驗,對大樣本的觀察,前沿的研究成果,更有對這些經驗,觀察,成果的提煉,糅合,批判,與反思。


同時,我們提供一對一的個性化睡眠諮詢訂製服務,幫助你和寶寶同時獲得健康充足的睡眠。

關注「好睡寶嬰兒睡眠」公眾號,明天繼續分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睡覺哭鬧,到底要不要抱?

很多家長可能也聽過這個說法:孩子哭不要馬上抱,要讓他哭到不哭了,最終睡著,孩子才會知道哭是沒用的,就會哭得越來越少,然後越來好帶。所以孩子哭了,一些家長忍著心痛轉身離開,甚至躲在門外默默流淚,心...

乾貨 ∣ 為寶寶做睡眠訓練的五大要點

寶寶的睡眠問題一直都是每個家庭里的頭等大事。如果你的寶寶不用哄便能自己乖乖入睡,那麼恭喜你,是一個令人羨慕的寶媽。如果你的寶寶很難入睡,頻繁夜醒哭鬧,那麼對於寶寶的睡眠訓練已經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哭聲免疫法VS親密育兒

文章僅代表自己觀點,如有不同觀點,儘管評論。之前文章有很多圖,這篇一張沒有,呵呵。很多父母會遇到孩子睡眠問題,有的寶寶必須要爸媽抱著搖晃才能入睡;有的寶寶抱著睡著了,但一放到床上,孩子立馬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