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兒年齡特點與教育實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 分析班級情況
小班幼兒一般是指3—4歲周歲的幼兒。
班級中有一部分幼兒是在幼兒園內或託兒所內過過集體生活的,也有相當一部分幼兒是從來沒有過過集體生活的,是頭一次將生活中心從家庭生活轉移到幼兒園的集體生活,這樣就存在著一個適應的階段,因此儘快地讓幫助幼兒適應新環境,是我們老師和家長義不容辭地責任。
新入園小朋友一般會存在三種現象:
(一)、依戀親人,不願入園,情緒不穩,哭泣不止。
這是一個很突出的現象,有的幼兒一接近幼兒園就會哭,有的抓住大人的手不放,有的在吃飯或是睡覺時哭泣不止,有的緊緊跟住第一位接待他的教師,這位教師一離開就哭。
(二)、任性專橫、強占霸道。
這是指有攻擊性行為的幼兒,在家任性慣了,入園後與小朋友搶玩具,獨占玩具,稍不如意就會咬別人,撕打雖人。
(三)、行為散漫,不會學習,生活不習慣。
比如說行為不守紀律,收好玩具後又會自說自話把玩具攤開來玩,自己的座位常常不知道在哪,自己的東西放在哪也不知道,大小便也不叫老師,常常拉在身上,有點稀里糊塗的。
綜合分析,這裡首先有環境的因素,進入幼兒園,他的生活中心要從家庭生活轉移到幼兒園的集體生活,要離開熟悉的環境和家人而單獨生活,而剛到幼兒園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他的活動領域擴大,有更多更新的學習任務,有更複雜的人際關係,有更高的要求,不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要遵守集體規則等等,這些都會使剛進入幼兒園的孩子覺得處處受限制,樣樣受約束,很不自由,難免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感到不適應,從而產生和家人分離的焦慮。
其次是家庭因素,從家庭生活的空間來看,如果家庭空間具有開放性,比如老式房子,與周圍的孩子經常有聯繫和交往,就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如住在獨門的單元房內,或樓層較高,則孩子和孩子之間的聯繫和交往的機會相對減少,與外界接觸減少,也會導致孩子的適應能力下降,見到陌生人和陌生環境就會哭,那麼孩子入園後就易產生不適應的現象。
而且家長過份地依戀孩子也容易使孩子哭鬧。
比如家長送孩子到園後並不立即將將孩子交給教師,而是抱在手中久久不放;有的家長雖然也將孩子交給教師,但往往中途多次窺探,孩子一旦發現,便會哭喊著跑出教室去找爸爸媽媽。
在這裡介紹給家長們一個方法,通常孩子和爸爸「分離」的成功率比較高,因此頭幾天送孩子的任務最好由爸爸來擔任:而且家長離開幼兒園時不管孩子哭得多凶,也不能「一步三回頭」,讓孩子看出你的猶豫不決,只會助長哭的行為。
走,也要乾淨,以行動告訴幼兒,爸媽有工作要做,他需要學習,必須上幼兒園。
而及且接孩子的時候也要準時或稍早些,免得孩子在幼兒被接走後產生孤獨感。
二、介紹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及相應的教育措施
從托班進入到小班,對孩子來講是一個很大的跨度
首先托班和小班的教育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在托班年齡段是以「養」為主,「教」為輔,也就是說家長也只要過多地關心自己的孩子在託兒所內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今天在幼兒園乖不乖,有沒有打架等一些問題,而值得家長注意的是到了幼小班,意味著您的孩子已經長大了,我們的教育策略已經從托班的「養」為主,「教」為輔逐漸過渡到——以「教」「養」並重——最後過渡到「教」為主,「養」為輔。
因此如果家長仍然把重點局限於孩子是否吃飽穿暖的話,實際上是已經滿足不了您孩子的需要了,所以要滿足幼兒的需要,就要了解什麼是孩子需要的,我們作為老師和家長就必須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只有了解了孩子的年齡特點,才知道什麼是孩子最需要的。
我現在在這裡向各位家長簡單的介紹一下3—4歲幼兒的年齡特點。
從生理方面看,他的腦部結構已經基本成熟,表現為睡眠時間減少,腦的機能也已經發展起來,因此三歲以後的幼兒學習兒歌只要唱幾遍就記住了,並且不容易忘記。
身體動作發展得也非常快,他的身高每年可增長8—10厘米,動作發展非常迅速,3—4歲的幼兒已掌握行走、跑、閃避、扔、停、拐彎、減速等大動作,而且也已經掌握了一些精細動作,比如能自己吃飯,會解扣子,會自己倒水等等許多事情,所以就為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打下了基礎。
家長和老師就應該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條件和機會(通過兒歌、故事、遊戲等)激發和幫助他們實現生活自理的願望。
例:通過故事《小豬尿床》,使他們懂得睡覺前要小便,才不會尿在床上。
通過兒歌「兄弟五個人,各有一扇門,要是走錯門,就要笑死人」,培養幼兒自己扣鈕扣。
從心理方面來看,A、小班年齡的幼兒的注意力仍以無意注意為主,凡是生動、活潑形象的事物都容易引起他的注意,所以家長會常常發現這種現象,比如他正在聚精會神地玩自己喜愛的玩具或遊戲時,周圍一旦出現什麼新異的刺激,他馬上就會分散注意,他的有意注意水平仍然很低,一般只能維持3—5分鐘。
B、他的記憶也是以無意記憶和機械記憶為主。
由於幼兒愛機械的背誦,所以不要以為他會背就是懂了。
比如有的家長聽孩子像唱歌似的背1、2、3----就以為他識數,常常會誇他「真聰明」「能從1數到100!」「來,數給XXX聽!」孩子得意地數,客人廉價地夸,弄得孩子飄飄然,實際上連桌上有幾碗菜都數不清。
同樣的道理,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會背多少多少首唐歌,一旦問到孩子「你念的是什麼呀?」「這首唐詩是什麼意思?」,又有幾個孩子能夠說得出來。
所以大人要掌握孩子的記憶特點,讓孩子記的東西要儘量形象,是他們感興趣的,而不是僅僅滿足於孩子會背。
C、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很喜歡想像,有時還要誇大想像,這時家長就要特別注意分清一個「想像」和「說謊」的界限,孩子會由於強烈的想像,而常常達到分不清想像和現實的地步,比如說他會很興高采烈地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談論爸爸媽媽帶他到XX動物園或植物園去玩,看到了大象、長頸鹿等等,其實他並沒有去,這只是因為他想去而產生的一種想像而已,但這並不是有意在說謊。
D、當幼兒在2歲—3歲時,孩子會產生與大人不合作的行為,比如用沉默、退縮、或身體的抗拒來拒絕成人的要求,並常用「我自己來」來拒絕成人的幫助,家長覺得「這孩子現在怎麼變得有點不聽話了」,這種抗拒常常在三、四歲時達到高峰,在心理學上稱這一時期為「第一反抗期」。
針對這種情況,大人正好可以趁這個機會適當地讓他們學會自我服務的本領,比如讓他自己穿脫衣服,自己上床睡覺,自己洗手絹,繫鞋帶等,還可以創設一些條件讓他們從事一些簡單的勞動,如澆花,餵小動物等。
E、這年齡段幼兒還容易出現攻擊性行為(打人、抓人、咬人)。
攻擊性行為是這個年齡幼兒的普遍現象。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一個班中95%的幼兒都會有這些攻擊性行為(不論是男孩、女孩、平時很乖的或者是很調皮的),只不過由於個體差異(年齡大小、力氣大小)每個人所造成的後果不一樣。
產生攻擊性行為的原因很簡單,也是和他們的年齡特點有關係,由於他們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跟不上,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心理活動,索性用手代替,也就是說用動作代替,甚至於用牙齒代替,這樣來的效果反而更快一些,因為嘴巴講不清楚。
所以明白了這個原因,如果孩子之間產生了這種現象,我希望家長能夠諒解,因為既然這種攻擊性行為是處於這個年齡段幼兒所特有的特點,所以在小班存在這種幼兒之間的糾紛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老師也不是要推脫責任,作為老師一定要和小朋友耐心地講道理,儘量減少這種攻擊性行為,把這種行為的發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把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作為語言教學的主要目標,這裡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即「聽」和「說」,其中學會「聽」是最重要的,因為幼兒首先要會認真地「聽」別人怎樣說,理解別人說話的意思,知道別人是怎樣表達的,然後才會自己運用,自己去表達自己心裡所想的,這就是「說」。
在小班,對於幼兒聽說能力的培養主要包括:學會安靜地聽同伴說話,不隨便插嘴;喜歡與同伴交談,願意在集體面前講話;能聽懂並願意說普通話;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圍繞主題談話,能用短句表達自己的意思;初步學習常見的交往語言和禮貌用語。
同樣為了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希望家長在家中也經常讓孩子練習說普通話,對幼兒進行一些聽說能力的培養,給幼兒下達一些簡單的指令讓幼兒去做,這樣都會對幼兒的聽說能力有所幫助的。
特別值得家長注意的是,幼兒3—4歲這一階段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幼兒詞彙量迅速增多,家長會發現這時候的孩子說話時會用到很多以前從來沒有用過的詞彙,甚至會很驚訝,所以家長和我們教師就要抓住這個關鍵期,對幼兒適合時機的教育,在平時生活當中多用一些優美的詞彙和語言,不要怕孩子一下接受不了,其實孩子的潛力是很大的。
這個時候孩子處於一個模仿期,分不清好壞,好聽的話和不好的話(髒話)通通會吸收,如果家長不注意在這個時期對孩子進行正面教育的話,就會對孩子的今後造成不好的影響。
三、教育目標(分為五大領域:健康領域、社會性與情感領域、認知領域、語言領域、藝術表現領域)
(一) 健康領域
A、「引發體育活動興趣」:在老師鼓勵下,願意參加各類活動 B、「衛生習慣」:記得天天帶手帕,學習使用手帕。
C、「飲食習慣」:在成人提醒下,做到飯前洗手,會獨立進餐,不將飯菜含在嘴裡。
(二) 社會性與情感領域
A、「愛家鄉、愛祖國」: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是中國人,喜歡老師、親人,了解父母的家務勞動,有愛父母的感情,能高興地參加「六一」兒童節、新年等節日活動。
B、「品德行為習慣」:學會稱呼自己接近的人,在成人的提醒下會說「早」「再見」「謝謝」等禮貌用語。
C、「友愛同伴,樂於合作與交往」:知道幼兒園的玩具是大家的,不能獨占玩具,並在老師的幫助下,能與1—2同伴一起玩耍。
D、「勇敢、克服困難」:在生活中、玩耍中克服困難。
(三) 認知領域
A、「學習興趣」:在老師吸引下,願意觀察,周圍環境中色彩鮮艷、形象生動的事物。
B、「能力發展」:學著用各種感官感知周圍的事物,感知其主要、明顯的特徵,能比較出同一種物體的明顯差別(大小、顏色、長短),能根據物體的同一個特徵進行分類,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給動物餵食,學習簡單的種植。
(四) 語言領域
A、「聽的習慣」:學聽普通話,能在集體中聽教師說話,有看圖書、圖片和聽故事、兒歌的興趣,喜歡跟著教師一起看看、聽聽、講講等。
B、「講、表達」:學說普通話,願意模仿老師的發音,愛跟教師念兒歌,學講故事中簡短的詞句,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用簡短詞句表達自己的請求。
(五) 藝術表現領域
A、「感受」:喜歡各種兒童藝術作品(簡單的音樂、美工、戲劇、故事等),從中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
B、「表現」:能用簡單的動作表達聽到音樂後的感受,能大膽運用;圓、線條畫出自己喜歡的物體,畫大,畫滿,逐漸掌握用筆力度。
四、家園配合 步調一致
幼兒園和家長都有擔負起教育孩子的權利和義務,同樣良好的教育效果也是需要家園共同鞏固的,「家長園地」是幼兒園與家長進行溝通的一種方式,幼兒園會將各個階段的教育目標及實施手段通過「家長園地」展現在家長面前,也會將最科學最先進的科學育兒理念通過「家長園地」及時傳達給家長。
班級老師也會定期或不定期的通過與家長個別交談或集體交談(家長會)的方式,在了解幼兒在家情況的同時也將幼兒在園所的表現反映給家長,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在園表現有所了解,使家長和老師能夠對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取得一定共識,共同商討教育措施,從而達到家園同步實施教育的良好效果。
作為家長也應該向教師詢問及主動了解孩子在園情況並且及時將孩子在家表現及存在的問題反饋給班級老師,共同研究教育對策,以達到家園同步實施教育的良好效果。
守護明天——臨夏永靖縣太極幼兒園「萌童防拐」演練見聞
通訊 員郭紅您的孩子對陌生人的防範意識強嗎?您給寶寶做過防騙教育嗎?為進一步增強家長的安全教育能力,提高孩子的安全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幫助幼兒掌握相關防拐騙的技能,近日,永靖縣太極幼兒園開展...
幼師必答「新生入園45問」
1、小孩第一次上幼兒園,要哭多久?看小孩個人,不哭的只是個別,一般哭一個星期左右,最久也就一個月。家長一定要忍心堅持送來園,這樣才會使孩子儘快進入園生活。2、為什麼回到家,孩子總是找東西吃,是不...
育兒:新入園幼兒出現攻擊性行為,該如何教育?
幼兒情況:姓名:辰辰,男,30個月。由於父母工作繁忙,基本上都是爺爺奶奶在帶,平時爺爺奶奶都慣著他。入學第一天,辰辰是在爺爺奶奶的帶領下來的,第一眼看到辰辰,老師覺得這個小朋友很文靜,長得也很好...
幼兒園應為幼兒入園準備什麼
來源:中國教育報2014年7月15日 08:56【評論0條】字號:T|T每逢秋季新生入園,幼兒園活動室內、樓梯間裡總是傳出讓人揪心的小班幼兒的哭鬧聲。每每看見這些,就會引發我們的思考,幼兒園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