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孩子》|總被父母強迫和比較孩子,會怎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內容拆解:佳蕙|編輯:梓岩媽媽

今天我們繼續閱讀《接納孩子》第一章,關於安全感的另外5個話題。

我們不喜歡被強迫被比較,孩子也一樣。

1-不要強迫孩子迎合成人

4歲的小外甥女萱萱,性格讓人捉摸不透。

起初以為她不講禮貌是認生,但後來發現一切完全看她的心情,唯有和她5歲的小表哥一起時,情況完全不同,因為她的小表哥很懂事很有禮貌,她常模仿小表哥的舉動。

她得不到東西就哭鬧,別人玩什麼就要玩什麼、別人幹什麼就要幹什麼。

不知道孩子長大會不會任性?

她喜歡玩土,喜歡往髒的地方摸,不讓她摸她就越會去摸,直到摸到髒兮兮的時候會特別地開心,令她開心的不是手髒而是你不讓她摸,而她看到你的反應就很開心,好像總是逆反的狀態。

我想聽專家幫我分析一下,這樣的孩子應該怎樣去引導和教育,這樣的性格怎樣才能改變呢?

依然是這一句話:「每個人的行為都有一定的後果,一個心理健全的人會自動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比如,選擇做父母,後果就是製造了一個尚不能自立存活的生命,我們必須擔負起養育兒女的責任。

每個人的行為都會付出一定的代價,比如,放棄養育兒女的責任,其代價就是孩子要付出他一生的幸福和安寧來支持父母的這個決定。

一個4歲的孩子見人不願打招呼是正常的,成年人要求她講禮貌是自己的一廂情願,孩子會反感。

培養孩子講禮貌,家長平日裡待人的態度最能影響孩子。

孩子模仿小表哥,是小表哥懂事有禮貌,在她的思維里能得到大人的喜歡就需要模仿。

百般的模仿還是得不到大家對小表哥的那種喜歡,孩子鬧騰無非就想得到大家的關注。

一個不能得到足夠關注的孩子,的確會花費很多精力去獲取成年人的關注,不管這關注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這種額外的精力則掠奪了孩子發展自我的空間。

孩子是獨立的人,如果僅在他們聽話的時候愛他們,在他們「逆反」的時候感到頭疼、厭煩,一門心思想去「引導、教育、改變」他們,那麼我們給予他們的就不是真愛,他們也無法建立堅實的安全感。

需要引導和教育的,應該是孩子身邊的成年人。

如果你們能夠平心靜氣地接納她,讓她做她自己,而不要強迫她去迎合成人;

如果成人能夠無條件地愛她,多擁抱愛撫她,尊重她,關注她,傾聽她,孩子會快活起來的。

2-好勝心強的孩子缺乏安全感

女兒5歲以前由奶奶帶著,家裡人多,有爺爺奶奶、女兒的姨婆,偶爾還有姨公、姨公的女兒等住在家裡。

女兒好勝心強,喜歡爭贏,輸了會發脾氣。

如果她做錯事不會說出來,就亂發脾氣。

現在幼兒園大班,在學校如果被老師批評了,回家不說,就對家長亂發脾氣,或自己生悶氣。

她也不喜歡同比她小的孩子玩,只喜歡同比她年齡大的孩子一起玩,若小孩子叫她姐姐,她也是從來不答應別人的,還說只喜歡做妹妹。

我剛回家一段時間,也在這個家裡帶著女兒,她的情況沒什麼變化。

我帶她出去玩, 表現挺乖,如果不能滿足她大哭大鬧的,找爺爺奶奶。

但如果爺爺奶奶也不能滿足她的要求,就馬上不要他們了,又去找另外一個人。

我現在決定做全職媽媽,可是我該怎樣來引導她呢?

從表面看,孩子似乎屬於好勝心強、被大家寵壞了,但深層的原因是孩子嚴重缺乏安全感。

造成她沒有安全感的因素有兩方面:

一方面,她沒有在父母的親自撫養下成長,缺乏母愛和父愛,造成她心理的嚴重缺失;

另外一方面,代理撫養人,雖然十分疼愛孩子,卻沒做到尊重孩子,而是怎麼能哄著她不找麻煩怎麼來。

如果你決定做全職媽媽,那麼需要給孩子一段時間來修復缺乏母愛的傷痕。

你需要掌握的幾個原則在於:

利用一切機會向孩子表達你對她無條件的愛和接納,多多擁抱、撫愛、親吻孩子,和孩子共處時光,一起玩兒,睡前給孩子講故事,等等。

無論孩子做什麼,不要批評指責她,更不要給她的性格貼標籤;

看到孩子做了可喜的事情,及時地肯定她、鼓勵她,給她自信。

不僅僅在孩子鬧的時候才給她關注,否則她會延續用鬧這種手段來獲取關注。

當你必須拒絕孩子的某樣要求時,採取溫和而堅定的態度;孩子肯定會跟你大哭大鬧,建議你陪伴她,傾聽她,允許她發泄,但是堅持立場和原則,不要她一哭你就妥協。

開始幾次,她可能會哭很久,你要忍住內心的痛,不要流露難過和煩惱的情緒。

孩子的修復過程會比較艱難,只要你堅持住,孩子會最終恢復過來,健康地成長。

3-孩子被迫去「偷」媽媽的愛

孩子8歲,活潑好動,有個毛病是喜歡拿別人的東西。

孩子2歲前是跟奶奶生活一起,經常玩別人東西,見他喜歡,別人就讓他帶回家了。

2歲半後上幼兒園,經常在睡覺前放一個喜歡的東西放床頭,在家也是如此。

也經常將幼兒園的玩具帶回來,每次無論多晚都要求他送回幼兒園的。

5歲的時候,我主動跟老師溝通,有時候,孩子說在路上撿的,不到真相戳穿總是堅持不承認錯誤。

上了小學後,這個毛病仍然沒有改。

我們一直以說教為主,上小學後有打手心和罰站,仍然沒有用。

後來,如果他拿別人東西,我就用他的零用錢,給這個人買個新的。

這樣堅持了10天,第11天又拿了,我生氣買了10個讓他帶去交給老師。

現在孩子仍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只是心疼自己的零花錢。

我們開始著急了,我們家長要怎麼做才好呢?

習慣秘而不宣拿別人東西的孩子,不是真的對拿來的東西感興趣,而是在通過這個行為,索要他平常得不到的、對他來說又是至關重要的那樣寶貝:父母的愛和關注。

孩子兩歲前沒有跟父母在一起,這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情感成長經歷方面十分嚴重的缺失。

在孩子回到父母身邊之後,你們需要採取行動彌補這方面缺失的。

兩三歲的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我們不 能稱之為「偷」,因為他們沒有這個嚴重的道德概念。

「別人」和「別人的感受」還沒有清晰的認識,喜歡就想占為己有。

5歲的孩子已經知道「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但他忍不住,成年人批評他,他只有用撒謊來逃脫。

這無關乎道德,而是他們保護自己的本能在起作用,也沒有獲得更正這個行為的動力和技巧。

孩子在親人那裡沒有得到充足的關注和愛,轉向了對物質的索求,建議你先淡化對孩子拿別人東西這個行為的反應和關注。

如果發現他拿別人東西,就淡淡地跟他說:「你知道這不是你的,應該還回去。

你是一個懂道理的孩子,媽媽相信你有能力做正確的事情。

多關注孩子其他方面,尤其是感情方面。

多跟孩子在一起,陪伴他、傾聽他、理解他、接納他、支持他。

一旦孩子在感情方面獲得了充分的滿足,他就不會對物質方面表現過分強烈的慾望。

4-不要當著孩子表揚其他孩子

今年12歲的女孩。

她很反感我們在她面前表揚其他的孩子。

今天我談起她的好朋友妞妞,說聽妞妞媽媽說妞妞在家一直堅持幫媽媽做家務。

她聽完後很是不屑,對我們說:「哼,妞妞的媽媽就愛炫耀自己的孩子。

」轉而對她的爸爸說:「我媽媽經常表揚過去我喜歡的朋友,弄得我現在都不喜歡他們了。

」我和老公聽了她的話,給她講了很多道理,但她好像並沒有聽進去。

提妞妞的事,可能目的是想激勵孩子向她學習,但卻適得其反。

孩子會認為,媽媽老覺得別人家孩子好,自己做得不夠好,會破壞孩子的自信。

在我看來,剝奪一個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最迅 捷有效的辦法之一,就是當著她的面誇獎別的孩子如何如何優秀。

孩子最怕的事是父母不愛和不認可自己,孩子會努力來爭取父母認可和接納,他們會負面來排隊不接納他們的因素,最後疏遠父母認為優秀的孩子。

把目光從別人家孩子身上收回來,多 放在自己孩子身上,多看到她的優點並給予慷慨的讚賞和鼓勵。

只有當孩子覺得努力能夠收到成效時,他們才能產生足夠的動力去繼續努力。

如果你們希望孩子幫助你們做家事,與其拿別人說事兒,不如直接跟孩子商量,讓她選擇和決定她願意怎樣幫助你們。

與其讓別人做你孩子的榜樣,不如你們自己直接做她的榜樣,更有益於她的健康發展。

5-捍衛孩子的安全感

有天和一群成年人一起討論問題,他們中有大多數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了。

說到信任,有人舉了一個例子:

在國外有一個父親將自己的孩子放在樹上,告訴他「跳下來,有爸爸接著呢」,孩子想也沒想就跳下來了。

事實上,爸爸並沒有接孩子。

孩子小摔了一下。

第二次,同樣爸爸許諾會接孩子,孩子猶豫了一會兒才跳下來,爸爸仍沒有接。

孩子又小摔了一下。

第三次,爸爸費了好半天勁才說服孩子跳下來,這次爸爸接住了孩子。

爸爸就是想告訴孩子這個社會上的人並不都是可以信任的,當然第三次是想讓孩子知道世界上還是有好人。

他在講時我就在想,怎麼才能讓他了解建立孩子的安全感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等他一講完,我立馬就把自己想好的東西說給大家聽,立馬遭到所有人的攻擊,「讓孩子意識到社會的險惡性是對的呀。

」唉,無奈。

爸爸媽媽絕對不等同於社會上的陌生人。

孩子從我們這裡需要的是無條件的接納和關愛,我們是孩子的底線和靠山。

無論孩子受到怎樣的挫折和磨難,只要我們的懷抱是溫暖的,他就能夠積攢足夠的勇氣同命運抗爭。

相反,如果從我們這裡得到的是冷漠、拒絕和斥責,他就會喪失生活的信念。

的確,孩子也許會受到別人的欺負,但是陌生人對孩子的打擊,不會造成深重的傷害,甚至都比不上父母的一個惡眼色。

最能傷害我們的,往往是我們最愛的人。

孩子愛我們,凶他他會受傷。

孩子不愛陌生人,陌生人怎樣凶也不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

兒童從父母那裡最需要的,是無條件的愛、認可和接納。

他們在青春期前最重要的心理活動,是建立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

父母無條件的愛、認可和接納,能賦予孩子足夠的內心力量,讓他無條件地愛自己、認可自己、接納自己, 建立正面的、積極的自我評價,獲得堅實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只有這樣,兒童才能在長大後,坦然地面對他人和自己的不同之處,坦然地接受環境與自己的差異,並且運用自己的智慧,化解矛盾,與「社會」這個龐大的概念和平相處。

小結

我們不喜歡被強迫,孩子也一樣,該被最愛的人強迫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同樣,我們也不喜歡被比較,孩子也一樣。

父母無條件的愛、認可和接納,能賦予孩子足夠的內心力量,讓他無條件地愛自己、認可自己、接納自己, 建立正面的、積極的自我評價,獲得堅實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內容,可以轉發給你的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閱讀育兒,共同成長,媽媽向上。

我們明天再見。


辣媽育兒新知(ID:mumzhidao),共讀育兒書,健康養育,媽媽向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無條件接納孩子,你做到了嗎?

導讀:我們通常說對孩子要無條件接納,我們在生活中也在盡力去做,但是有時我們也會有疑惑,無條件接納是接受孩子的一切嗎?可是有時孩子的很多行為的確挺難接納的,那我們何去何從呢?在網上看到這篇文章挺不...

是溺愛孩子還是無條件養育,你分得清嗎?

說到對孩子要無條件接納,很多人都會有疑問,難道就不管孩子讓他為所欲為嗎?當然要管,怎麼來管!無條件接納與溺愛的疆界到底在哪裡呢!有一個爸爸問我:「你們總說無條件接納,無條件接納,那孩子殺人放火你...

請善待孩子的20個「異常」行為

做父母是一個職業性很強的工作,但是大多數父母都是未經培訓直接上崗了。不過,我一直覺得,只要開始就不晚。1見人就哭的尷尬 典型場景:小葉子是個7個月的女孩子,長的像洋娃娃似得,人見人愛,小區的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