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發燒,我們應該如何處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發熱的定義

1)談到發熱,我們先要搞清楚什麼是發熱這一概念。

其實孩子的正常體溫不是恆定不變的,因年齡、活動量、一天中的不同時間而有所不同。

小嬰兒體溫通常會高一些,而每個人的體溫在傍晚及午夜到次日清晨的這個階段內最低。

2)一般來說,肛門體溫在36.5~37.5°C),口腔溫度在<37.5°C,腋下溫度在36~37°C屬於正常體溫,高於這些數字提示可能出現了發熱。

對於嬰兒來說,判斷其是否發熱的最佳方法是測量肛門體溫。

2.發熱的機制

發熱的主要機制為外源性致熱源(如細菌、病毒、真菌及支原體等)或內源性致熱源(如白介素、腫瘤壞死因子、干擾素等)通過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的體溫調定點,使調定點上升,體溫調節中樞必須對體溫加以重新調節,並通過寒戰使產熱增多;另外,皮膚血管及豎毛肌收縮,停止排汗,散熱減少。

這樣使得產熱大於散熱,體溫升高引起發熱。

3.發熱的好處和壞處

1)發熱並不總是有害的,發熱也有它的好處。

發熱時人體免疫功能明顯增強,利於清除病原體和促進疾病的痊癒。

其實,發熱本身並不是疾病,而是疾病的一種症狀或體徵。

通常情況下,發熱不是壞事,而是身體對抗感染的一種自我保護。

發熱可以調動機體的免疫防禦體統,例如通過增加白細胞數來攻擊和消滅入侵的細菌。

事實上,在擊敗感染的過程中,發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但是,因為發熱會導致孩子難受,不舒服,使得孩子需要更多的液體量,提高了心率和呼吸頻率。

2)但發熱也可對器官和組織造成嚴重的損害,可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也可誘發或加重心力衰竭,甚至導致昏迷,直至死亡。

發熱最常伴發於呼吸系統疾病,例如假膜性喉炎、肺炎、中耳炎、流感、重感冒、以及咽喉疼痛,也有可能會和腸道感染、菌血症、尿路感染、大腦和脊髓炎症(腦膜炎)以及其他一些病毒性感染同時發生。

4.發熱的診斷

1)測量體溫有多種方法,小寶寶最好測肛溫比較準確,大一些的孩子可以測口溫

測量口溫時要確保孩子可以配合將體溫計含在舌下,保持嘴唇閉嚴5分鐘,在測量前不要喝冷或熱的東西以免影響測量結果。

2)水銀體溫計容易打破,水銀外漏造成污染或毒害,而且測量體溫不夠精準。

國外如美國等國家很多年前都已經禁用了,但我國很多地方還在使用水銀體溫計,美國兒科學會明確表態,希望家長使用不含水銀的體溫計。

所以家長們不要蒙在鼓裡,趕緊封存家裡含水銀的體溫計,換成電子體溫計。

5. 熱性驚厥

對於6個月到5歲的孩子,發熱可以引起驚厥,稱之為熱性驚厥。

這種驚厥的發作往往帶有家族性,而且一般在發熱疾病開始的幾個小時內發生。

發作時顯得非常嚇人,會出現全身僵直、抽動、雙眼上翻。

患兒還可能會出現短時間的意識喪失,整個意識喪失持續的時間不超過1分鐘,往往只有幾秒鐘。

高熱驚厥是指孩子發燒時突然的全身或局部抽搐,常常還伴有意識障礙。

大約3%-4% 6個月到五歲的孩子中(也偶有五歲以上的孩子)可能有高熱驚厥現象,其中最高發生年齡是12到18個月。

高熱驚厥非常可怕,AAP建議如果持續五分鐘以上需要馬上撥打急救電話。

如果發燒溫度較高,可能誘發高熱驚厥,出於保護大腦的考慮,應用冰袋、涼毛巾或退熱貼敷於額頭。

除冷敷降溫外,解衣散熱、溫水擦浴或泡浴也是醫生常推薦的物理降溫方法。

6.什麼是物理降溫

物理降溫是通過物理吸熱、或散熱的方法,使物體的溫度降低。

包括用濕冷的毛巾敷、冰敷、酒精搽浴、洗溫水澡、冰枕、退熱貼、退熱議等。

7.家庭護理中如何正確處理髮熱?

發燒是兒童最常見的症狀。

大部分發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並不需要到醫院治療,只需在家處理就可以了。

到醫院還會面臨一個院內感染的問題,醫院聚集了很多生病的孩子,更容易引起相互間的傳染

1)發熱要多喝水補充水分,因為發熱會導致脫水。

小嬰兒要多吃母乳,因為母乳里水分很充足

2)多休息

3)吃易消化的營養食物

4)穿衣要適量,不要用毯子或厚重衣物過度包裹孩子。

5)保持室內溫度涼爽舒適。

6)採用物理降溫方法輔助性治療

7)口溫低於38.5℃時一般無需用退熱藥,可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如果體溫大於38.5度,可以用藥物降溫。

目前WHO和美國兒科學會均推薦兒童使用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而不要給孩子服用阿司匹林和安乃近。

當寶寶3個月及以上時可以選用對乙醯氨基酚,而6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使用布洛芬。

如果寶寶患有其他疾病如腎病、哮喘等時,在服藥前最好諮詢兒科醫生。

使用退燒藥前最好仔細閱讀說明書,不要超劑量使用。

對乙醯氨基酚的劑量過大時,則可能造成肝臟的損害。

8)如果發熱是傳染病(水痘、流感等)的症狀之一,注意不要與其他孩子或免疫力低下的人接觸。

9)如果孩子體溫雖然超過了38.5度,但孩子看起來精神很好,吃喝玩樂都跟平時沒什麼兩樣,那麼也不要著急用退熱藥來降溫,可以繼續觀察。

10)在孩子發燒時,除非孩子感到不適(一般認為體溫超過38.5度會讓部分孩子出現不適)或有高熱驚厥病史,否則不需要使用藥物。

11)如果孩子吃飯、睡覺、玩耍都很正常,不需要去醫院治療。

12)家長觀察病情是否出現惡化,例如抽搐、呼吸困難、神志不清等需要立即就醫。

8.孩子需要立即看醫生的情況

1)不到3個月的孩子,肛溫超過38℃。

2)體溫持續超過40度的所有孩子

3)孩子出現嗜睡、煩躁或精神萎靡。

4)孩子出現頸脖子僵硬或嚴重的頭痛。

5)孩子有嚴重的腹痛,持續的嘔吐或腹瀉,或有脫水的症狀。

6)孩子有嚴重的咳嗽,伴有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

7)出現頸硬、極度頭痛、喉嚨痛、耳痛、不明原因的疹子、不斷嘔吐或腹瀉

8)有免疫系統缺陷,例如服用激素的孩子

9)體溫下降之後,仍然萎靡不振

10)病情加重

11)抽搐、高溫驚厥

12)脫水症狀(例如口乾、囟門凹陷、無尿)且無法喝水

13)曾經在氣溫極高的環境中停留,例如高溫的車內

9.發熱的其他常見誤區和注意點

1)合併或交替使用退熱藥:因為容易引起藥物劑量混淆,增加毒性。

所以不建議合併或交替使用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

但是,一種退熱藥使用後3-4小時後沒有效果,可以改用另一種退熱藥。

2)退熱一般先用對乙醯氨基酚,因為對乙醯氨基酚有較長的安全追蹤記錄;布洛芬常首選用於既退熱,又消炎的情況,比如用於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導致的發熱;或用於熱度比較高的發熱患兒。

3)對乙醯氨基酚不要用於小於3個月嬰兒的發熱,因為發熱可能是患兒的唯一症狀,退熱可能掩蓋病情,而且會引起肝臟損害;布洛芬不要用於小於6個月的患兒,因為有可能造成腎臟損傷。

4)不要同時使用對乙醯氨基酚退熱藥和含有對乙醯氨基酚的感冒藥,因為會加大藥物劑量造成中毒。

5)患病毒性感冒的寶寶不要使用阿司匹林退熱,因為可能會造成Reye綜合症,損傷肝臟和大腦。

6)不宜酒精退熱。

酒精擦浴是一種簡便有效的退熱方法,但越來越多的證 據表明酒精擦浴降溫對寶寶的副作用較大,甚至引發更嚴重的危害。

嬰幼兒皮膚嬌嫩,毛細血管豐富,體表面積相對較大,擦浴時若酒精濃度過高、擦浴時間過長或擦洗面積較廣時,酒精會經皮膚吸收進入人體血液中,造成酒精中毒症狀(俗稱醉酒),引起寶寶精神興奮,煩躁不安。

酒精還能造成血管收縮,使寶寶出現立毛反應、寒顫不適。

酒精還是一種過敏原,酒精擦浴對某些寶寶可能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

7)寶寶感冒可能會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要不要吃咳嗽藥和感冒藥。

美國兒科學會明確指出,非處方咳嗽藥和感冒藥不應該給2歲以內的嬰幼兒服用,這些藥物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副作用。

有研究表明,這些藥物對6歲以下的兒童沒有治療效果,甚至還會造成嚴重的健康危害。

需要提醒家長的是:感冒通常屬於自限性的疾病,吃藥也是為了緩解症狀,既然研究證實非處方咳嗽藥和感冒藥沒有治療效果還要冒著有嚴重的副作用的風險,那就沒有必要給寶寶冒險。

8)高燒通常不會導致腦損傷。

每個正常的大腦都有內在的恆溫機制可以防止體溫太高而損傷腦組織。

只有當大腦的「恆溫」機制受損時(如腦外傷)或在某種情況下不能散熱(如夏天被鎖在封閉的車裡),才會導致腦損傷。

一個正常的孩子在一般生病發燒時是不會導致器官受損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