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靈魂的教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何為「教」,以孝為先,以文相授。
何為「育」,生養,成長,按照一定的目的長期地教導和訓練。
那教育是什麼?孔子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魯迅說:「教育是要立人。
」
蔡元培說:「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
」陶行知說:「教育是依據生活、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養有行動能力、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的人。
」
望子成龍可謂是天下父母最樸實的理想。
俗語講:「即使不能成龍,也要爭著變虎」,可見那怕是退一步想,家長的心裡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高人一等。
於是,受教育就成了頭等大事,有的家長從幼兒園起就為孩子精挑細選,無論是園所還是老師,統統都要最優秀的。
當然,優秀與否的衡量標準往往落在價格「奢華」或者「平民」上。
「昂貴的學費」與「家長」之間的關係猶如周瑜打黃蓋,錢花多少無所謂,只要是為了孩子好,不用說捨近求遠,放下金飯碗舉家搬遷都不要緊。
三字經說「昔孟母、擇鄰處」,對了,她選擇的是「鄰居」,是利於孩子品德養成、興趣培養、思維構建的一種氛圍,一種環境,她並沒有挑哪個鄰居更有錢。
所以我們說,沒有必要一定要送孩子上貴族學校,尤其是在超出家庭負擔的情況下。
孩子想要的其實只是父母為孩子營造的家庭氛圍,這裡的家庭氛圍不僅僅指父母給予子女的關愛,同時也包括父母及其他長輩間接對子女情感、德行、思維方式的潛移默化。
父母的境界成就孩子的人生。
我們要看懂孩子,他需要什麼
曾經有人問了好幾個孩子,說:「如果你想要寫一封信給你們的父母,你們會對父母說些什麼呢?」他們說:
「告訴我們的父母:我不想做一個讀書的機器,我想找到自己的興趣,希望你們能支持和理解我。
」
「告訴我們的父母:我真的好想和你們成為朋友,但我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
很多人總是把「聽話」當做一個好孩子的必備條件。
但是我覺得我們的孩子不要只做聽話的孩子,而是要成為懂事、明理的孩子。
聽話的孩子可能只會盲從他人,而不見得知道為什麼要那麼做。
懂道理的孩子她是會善於分析每件事背後的原委,他們會在父母講的話有道理時百分之百地服從,在父母的話不完全正確時則會與父母主動討論、交流——這樣的孩子才是既尊重父母、又堅持原則的好孩子。
雖然我相信啟發式教育的優越性,但我同時也相信嚴格管教的必要。
孩子們的成長既需要啟發,也需要紀律和規矩。
他們既需要培養自信,也需要學習如何自省。
關於「規矩」,我總結出了四條定律:
1、定好規矩,首先要把與規矩相關的道理講清楚,不能盲目地要求孩子服從;
2、在規矩的限制範圍內,孩子有完全的自由;
3、違背了規矩,孩子將受到預先講好的懲罰;
4、規矩越少越好,這樣才能發揮啟發的功效。
在今天這個「應試教育」的學習環境裡,我們很難完全忽視孩子們的課業成績。
但是,孩子在這樣環境裡面臨很大的壓力,我們需要更多地體諒他們,不要總是將一些不切合實際的目標加在他們身上,更不要有這樣的想法:「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一定要在孩子身上實現,而不管他們願不願意或有沒有天賦。
」太高的目標或不合理的期望都只會給孩子太大的壓力,讓孩子產生對不起父母的愧疚感。
因此,家長不要把孩子的學習成績看得太重,只要他們盡了力就好;不必總要求孩子考第一,只要今天比昨天有進步就可以了。
其實,對孩子來說,打好基礎和真正掌握學習方法遠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家長應儘量將自己的期望合理化。
可以要求孩子每次都做得比上一次好一點,讓他們慢慢進步。
如果看到不合理的或不切實際的目標,孩子可能很早就放棄了。
家長應儘量把自己對孩子的要求轉變成對孩子的建議。
當然這並不是說要放任孩子自己去闖,也不是說要放棄履行家長的約束權,而是要儘量正確地引導孩子。
家長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
這樣只會培養孩子片面的競爭心理,對他們步入社會後必須參與的團隊合作將是個不小的障礙。
對孩子還說,學習時不要只重視書本里的死知識。
家長應鼓勵孩子去圖書館和網絡中學習和獲取知識。
現在的網絡是不折不扣的知識海洋,其中有最好的學習英語的互動工具,有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所有課程,有「開復學生網」這樣的學生互助社區,對孩子們的成長很有幫助。
當然,網絡中也有很多負面的誘惑,所以,家長最好能經常告訴孩子在網絡上學習的正確方法。
在中國,父母對孩子的關愛特別深,生怕孩子受一點傷害。
所以他們對孩子更多的是保護,卻不敢放開手腳,讓孩子自己去體驗成長。
這種做法會讓孩子有很大的依賴性。
也有些父母總喜歡幫助孩子設計人生規劃,但這通常會使孩子們忽視了自己真正的興趣和愛好,喪失了自主選擇的權利。
要教孩子「自己想辦法」。
從小讓孩子自己去解決自己的事務把選擇權留給孩子,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多指導,少批評要信任孩子。
信任比懲罰更能夠激起責任心
不要懲罰失敗。
可以懲罰懶惰、依賴、逃避、不負責任等不良行為,但是不要懲罰失敗。
不要說教。
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說教,他可能會失去判斷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說教,他可能會叛逆,或不信任你。
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辦代替,應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事情。
不要過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務,剝奪孩子自己的選擇權。
培養自信積極的孩子
自信心是孩子的潛力的「放大鏡」。
正如范德比爾特所說的那樣:「一個充滿自信的人,事業總是一帆風順的,而沒有信心的人,可能永遠不會踏進事業的門檻。
」
如果你想培養自信的孩子,最好留意你用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
多做肯定性評價:「我相信你做得到的」、「我對你有信心」、「你做得真出色」……卡耐基在他的人際交流課程中曾提過這樣的一個例子:如果要改變一個孩子讀書不專心的態度,我們可能會這麼說:「約翰,我們真以你為榮,你這學期成績進步了。
培養快樂感性的孩子
一個人的快樂和他是否能做他有興趣的事是有相當大的關係的。
根據美國對1500名商學院的學生長達20年的追蹤研究發現:追逐興趣並發掘自身潛力的人不但更快樂,而且更容易得到財富和名利的眷顧,因為他們所從事的是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他們更加有動力、有激情將事情做到完美的狀態——即便他們不能從這件事中獲取財富和名利,他們也會得到終生的快樂和幸福。
對孩子沒有興趣的課,我們只要求她們盡力地準備,盡力地學習,對成績沒有特別的要求。
很多家長讓孩子去學鋼琴,練跳舞。
我認為有一些愛好是很好的,可以幫助孩子全面發展,但是這種愛好要適量。
有些學習是很苦的,所以我都會用「讓孩子有選擇」的方式與孩子約法三章。
當我的兩個孩子都對音樂表示興趣時,我們對他們說:你們盡力學三個月,三個月後,你們可以決定要不要繼續學。
結果,她們最終對音樂都沒有什麼真正的興趣。
但她們中一個對畫畫有興趣,一個對戲劇有興趣。
於是,我讓她們朝著自己的興趣盡力發展。
做孩子的朋友
如果你問我的孩子:「你最喜歡你父親的什麼地方?」她們會說:「風趣甚至瘋狂、沒架子,就像我的朋友,讓我許多話都願意和他說。
」
和孩子打成一片,甚至和他一起胡說八道。
不要擺起架子,做個「高高在上」的長輩。
對孩子說心裡話,不要把話悶在肚子裡,同時也希望他也這麼做。
做一個好的聆聽者。
讓孩子知道他對你多重要,告訴他你多麼愛他,慷慨地把你的時間分享給他,但是對物質上不要「有求必應」。
把孩子當作朋友,和他談心。
可以告訴他你每天經歷的事,也可以問問他,他一天經歷了哪些事。
如果他告訴你,他做了什麼「不該做」的事情,那麼,不要訓斥也不要生氣,多聽少講。
當他認為和你聊天沒有「被懲罰的威脅」時,他才會無所不談。
剛開始時,如果他有點不敢講,先對他保證你不會生他的氣。
你給孩子什麼?
批評中長大的孩子,責難他人。
敵意中長大的孩子,喜歡吵架。
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常常憂慮。
嘲笑中長大的孩子,個性羞怯。
猜忌中長大的孩子,容易妒嫉。
羞恥中長大的孩子,自覺有罪。
鼓勵中長大的孩子,深具自信。
寬容中長大的孩子,能夠忍耐。
稱讚中長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認可中長大的孩子,喜歡自己。
分享中長大的孩子,慷慨大方。
誠信中長大的孩子,理解真理。
公正中長大的孩子,極富正義。
尊重中長大的孩子,懂得尊敬。
信賴中長大的孩子,不但信任他人也信任自己。
友善中長大的孩子,不但愛他人也愛自己。
所以說家長朋友們,我們的責任重大。
今天中國的青年:非常優秀,但是非常困惑;非常聰明,但是不夠自信
我們是多年來第一代能夠在平安的社會、完整的教育中成長的一代;出生在被信息剷平的世界中,他們必須成為融會中西的精英;有幸出生在擁有選擇的時代,但是時代並沒有傳授他們選擇的智慧。
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們作為父母,一定要讀懂孩子,一定要知道教育的靈魂。
查看更多相關文章,歡迎關注樂貝通公眾號。
老師園長請關注「幼兒園聯盟」LBT-TYCZ 家長請關注「童憶成長」lbttycz
公告:關住微信公眾號,轉發任意一條微信分享至朋友圈,截圖發至公眾號平台,我們將在一個工作日內(節假日除外)隨機發給您資料福利,免費分享給您!
為何只是聽話的乖孩子不是優點 有可能是長大的痛點
「懂事」和「乖」 是家長、大人們對小孩子的最高讚譽。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會有意無意的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
俞敏洪:教育孩子的核心詞
在平和、有常中教育孩子 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會是非常平凡的,一個人首先要有一顆平凡的心,在平凡的生活中去發現它的美好,這一點與教育孩子是息息相關的。大部分家長都期望把孩子教育得出色、優秀、拔尖,這...
教育孩子的黃金十條,你能做到幾點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這是孩子家庭教育和人格培養的關鍵點。很多父母都會很詫異,為什麼孩子小的時候很聽話,結果越長大就越叛逆?其實道理很簡單:一是孩子小的時候對其限制過度,導致孩子長期處於壓抑狀態最後...
李開復:教育孩子這件事並不是很難,只需把握這樣一個最基本原則
「中國的家長,我建議你們:多陪陪孩子,無論多麼忙,都要和孩子一起玩,平等地和他們談心;不要以為把孩子送到學校了,一切就都是老師的事情;當孩子做了和自己期望相違背的事情時,不要馬上發火,先聽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