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愛分享?3招來引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你也來口,表客氣~

昨天弟弟放學後,跟以前的玩伴亮亮在小區的玩耍區相遇,兩人你追我趕,不亦樂乎。

但當玩累了,弟弟開始吃餅乾時,奶奶就讓分享給亮亮吃。

弟弟不肯。

而亮亮給弟弟吃了蘋果。

回家後,我就問他為什麼不想給亮亮吃餅乾。

他說這是奶奶買給我吃的,是我的,他要吃可以讓他奶奶買。

沒毛病。

我又問,亮亮也給你吃了蘋果啊。

他說我也可以讓奶奶買蘋果吃。

言下之意,他也可以不吃的。

也沒毛病。

我無語。

今天正好學到關於「分享」的話題,告訴我們引導寶寶學會分享有3個要點:

引導寶寶感受別人的情緒後,尊重他的決定。

  • 當我們一開始讓寶寶進行分享,他拒絕的時候。

    我們可以引導寶寶去考慮下對方的感受。

    比如說:如果你不給亮亮吃餅乾,你覺得他會覺得怎麼樣?會難過嗎?如果寶寶答案是會難過。

    然後再提出讓寶寶分享,而他還是不願意,那麼就讓他去。

    有研究顯示,即便這次沒有分享,學會體察別人的情緒,也會增加他下一次分享的幾率。

  • 那如果寶寶不會體察別人的情緒呢。

    那可以以角色互換的方法去問他:如果你是亮亮,你肚子餓了,但是他有餅乾,但不給你吃,你會覺得怎麼樣?會不開心嗎?

  • 講到這裡,體察別人的情緒,也可以用在寶寶不配合做事的時候。

    包括奶奶要求他洗澡,說了N遍,他還是不願意的時候,可以試著問問他:奶奶叫了你幾次去洗澡,你還是不肯定去,你覺得奶奶會有什麼感受?...會生氣嗎?

  • 另外,保護寶寶說「不」的權利。

    就是當其他小朋友要求他分享,用言語或者行動刺激他的時候,如果他堅決不願意分享,那麼作為家長,就要挺身而出,幫助他維護他。

物權意識。

  • 培養寶寶物權意識。

    知道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別人的,哪些是共享的。

    在家裡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提到「你的」,「我的」,「我們的」,「他的」的概念。

  • 讓他明確:自己的玩具,自己可以隨便玩,對於要不要給其他小朋友玩,是他可以決定的,即便給其他小朋友玩,也可以告訴他們玩好後要還給自己,他有權要回自己的玩具。

  • 舉例:關於看電視,大家應該很有感觸,就是寶寶霸占電視機,只允許看自己喜歡的動畫片。

    這時候,就應該告訴他,電視機是大家共用的東西,不是他一個人的,所以不是只能看他喜歡的節目,別人也有權看自己喜歡的節目,可以輪流看。

  • 舉例:在去遊樂場前,也要提前打好預防針,遊樂場裡的玩具不是他的,是放在那裡,大家一起玩的,按照先到先得的規則,不能搶他人的玩具,可以跟別人商量,等他玩好的時候,再給你玩。

    同時,也不能帶回家。

及時表揚他的品德。

  • 對於孩子展現出來的道德品質,要及時表揚其性格和品質,而不是行為。

有一項研究,研究人員讓孩子接受不同類型的表揚。

一組孩子被表揚「你把一些彈珠給別的孩子,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一組孩子被表揚「你真是個喜歡幫助別人的人。

是一個非常好的人」。

幾個星期後,後者小孩再次分享的幾率更大。

  • 結合之前說過,在表揚孩子的某項學習能力時,要表揚他為此付出的努力。

    而在表揚孩子的某項行為品質時,要表揚他的道德和性格。

總結:

  1. 感受他人的情緒後,尊重他的決定。

  2. 培養物權意識。

  3. 及時表揚他的品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