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惱孩子很「自私」,所有東西都要占為己有,不願分享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天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大概意思就是:如何教會寶寶學會分享,讀後感慨萬千。

其實生活中經常看到幾個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時,大人都會教導寶寶們要一起玩玩具,不要搶,要懂得分享。

其實十個月的寶寶是不可能有分享的概念的啊!寶寶連物權意識都沒有,根本分不清你的我的她的,談分享實在是太為難人家了好不好!請先讓寶寶先做一個愉快的吃喝拉撒睡全面發展的小寶寶吧!

分享當然是個大人喜聞樂見的行為,會顯得我家孩子很有教養啊,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家長教得好,說明我家家教好,說明我們全家素質高!如果孩子懂得分享,願意分享,家長會很有成就感,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會著急,為什麼我家的孩子不願意分享呢?潛台詞是,我們家的人都很有教養很愛分享的,為什麼寶寶沒有get到這一美好品質呢?

請輸入圖片描述

我們看看關於寶寶分享的那點事

1 寶寶要有物權意識

養過孩子的都知道,寶寶都是自我為中心的,什麼都是我的,媽媽的是我的,爸爸的是我的,我的我的全是我的,這並不是說寶寶自私,能意識到東西是我的是一個很大的飛躍,說明ta不再是只懵懵懂懂的小動物,開始像個小人兒了。

大約在寶寶兩三歲的時候,物權意識開始萌芽,開始變得很「護食」。

知道什麼是我的,什麼是別人的,但內心還是希望都是我的(哈哈要理解)。

一歲多點的寶寶被搶了玩具,大概撇撇嘴驚呆一會兒就忘了,而兩三歲的寶寶被搶了玩具,可能就會發展成一場衝突,需要大人的引導和介入,幫助他建立規則。

要想教會寶寶分享,首先他得知道什麼東西是自己的,什麼東西是別人的。

2 社交意識

三歲左右寶寶開始有了社交意識,同伴對他的影響逐漸變大,兩歲以前基本上只需要跟主要養育人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就夠了,但三歲以後會有社交需要,會需要同伴交往。

這時候的孩子可能有了自己的好朋友,變得不那麼黏媽媽,跟小朋友在一起就能玩得很盡興。

有了交往的行為,才會產生分享的需要。

在真正的交往產生之前,寶寶們一起玩都是各玩各的,滿足的是媽媽的社交需要,而寶寶彼此之間是沒什麼交集的,偶爾可能有吧,但真的不重要,基本上都是各自為政獨自探索。

要想教會寶寶分享,還得讓他知道被分享的對象是什麼,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憑什麼要分享啊!自己的小夥伴,好啊,一起玩吧!這就是差別。

請輸入圖片描述

3 分享收益

是的沒錯,我要說的就是分享收益。

分享這個行為不是無私的,不是一味的要求寶寶要大方要把自己的玩具讓給弟弟妹妹,我想寶寶內心的os應該是:你弱你有理啊!

小時候看到過一句名人名言,哈哈不知是真是假哈,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大家還是只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我們彼此交流,大家都有了兩個思想。

所以交換蘋果沒有受益,交流思想是有收益的,我們愛交流,啦啦啦!

我們大人分享物品,互贈禮物,除了因為我們太愛對方真心的想要分享,還是因為我們習得了這一社交禮儀,我們知道分享不是單方面的付出,至少不是一直是單方面的付出,這一次的付出在下一次或者不遠的將來有可能得到回報。

不管是收到有形的回贈還是無形的感激,這些都是受益。

而小寶寶沒有經受過社交行為的洗禮,他以為分享=失去,必須不願意啊!他看不到遠期的收益,只看到自己最愛的玩具要被別人拿去,如果不給別人就說自己小氣,不是大哥哥、大姐姐,沒禮貌,這是多大的帽子啊!

所以要教會寶寶分享,你得幫助他看到分享的收益。

請輸入圖片描述

等寶寶有了物權意識,有了社交需求,我們怎樣教寶寶學會分享呢?

1 行為示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的行為比你的語言更有說服力。

想要讓寶寶學會分享,你首先需要是一個樂於分享的人。

邀請寶寶加入你的分享行為中,比如一起做好吃的點心送給其他的小朋友,一起準備送給爸媽的朋友的禮物,諸如此類。

寶寶都是善於模仿的,大人的行為示範就像種樹養花,不斷不斷地重複去做,總有一天花會開的。

如果父母本身就是很計較個人得失的類型,那千萬不要責怪小朋友自私了,你的孩子,永遠都在觀察你,模仿你。

育兒先育己。

2 感受收益

上面說過,一味的要求寶寶分享,對於寶寶來說,那意味著自己最愛的玩具要讓給別人,內心肯定是不情願的。

我們需要引導寶寶感受分享的收益。

首先是大人的分享行為的收益。

邀請寶寶跟大人一起準備送給朋友的禮物,收到回贈或者感謝的時候要誇張地展示出來,讓寶寶知道分享的好處。

其次是寶寶偶爾做出的分享行為。

一定要及時表揚及時肯定,讓他從中感受到成就感,將玩具分享給別的小朋友,感覺自己棒棒噠!

最後非常重要的一點,分享的長期收益是交換,一味的單方面付出是不可能長久的,寶寶的心中也有一桿秤。

在寶寶做出分享行為之後,一定要鼓勵引導被分享的對象也作出分享行為,讓寶寶的分享有收益,比如把玩具分享給小朋友,別的小朋友也把自己的玩具拿出來分享,這樣每個人都有了多一些的玩具一起玩。

如果碰上只索取不付出的主,那果斷的遠離吧,不能輪流分享是沒辦法一起愉快的玩耍的!分享的行為能夠得到持續,最重要的動力是有收益,不管是多一些的感謝還是多一點的玩具,都是很好的動力。

請輸入圖片描述

3 尊重孩子的意願

如果你已經示範了很多遍,也跟小朋友講了很多道理,他也知道分享的好處多多,能被誇獎,還能玩好多玩具,但是!孩子依然不願意分享怎麼破!

這時候我只能說,尊重孩子的意願。

回憶我們小時候,誰沒點不願意跟人分享的最愛呢,反正我自己是要把最愛的玩具和零食藏起來沒人的時候才拿出來偷偷玩的,嗚嗚嗚也是被強迫分享過的主……不願意分享的最愛就允許孩子藏起來一個人偷偷玩,願意分享的再拿出來嘛。

如果不願意分享,說不定是交情沒到那個份上,哼哼誰說孩子心中沒有稱呢!

請千萬不要因為孩子不分享,就給他貼上小氣、自私的標籤,不分享的原因很多,搞清楚原因對症下藥,實在不願意就算了吧,誰也不願意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給沒有一點交情的小朋友啊,分享之前先培養感情是王道。

家長朋友在教導孩子學會分享這事上,應該做好長期的示範,讓孩子感受到收益,然後就是靜待花開啦。

嘗到了甜頭自然就懂得分享了,哪有孩子是一個人孤獨長大的,放寬心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不願意分享,家長你有想過是你造成的嗎?

「把你的玩具拿出來給妹妹一起玩!」「不,這是我的。」「你這個小孩怎麼這麼自私,拿出來給妹妹玩一下就還給你,你要學會分享!」媽媽一把奪過玩具給了妹妹。這樣的場景你是不是覺得特別熟悉?也許我們是為了...

巧用三個方法,讓孩子學會分享

「不分享就是自私。」很多家長都秉承著這一原則,在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時,用近乎命令的語氣讓孩子懂得分享玩具。但是,分享僅僅是「交出玩具」那麼簡單嗎?

請不要強迫孩子必須「分享」

一些家長總是喜歡這樣逗寶寶:「寶貝,把你的蘋果給媽媽吃一口吧?」如果寶寶同意了,有的家長會說「寶貝真乖,你吃吧,媽媽不吃」;如果不給,也許會說「寶貝好小氣啊,媽媽不喜歡你了。」這樣逗孩子真的好嗎...

孩子不願意分享,有錯嗎?

最近,西西媽媽又為西西開始著急上火:上周末,西西在院子裡和一群小朋友玩。結果,不到一會,西西就和一個小朋友打了起來。西西媽媽一問原因,原來是那個小朋友想玩一會西西的玩具,西西不願意,兩個人起了爭...

孩子自私自利不懂分享,90%是家長的錯!

孩子在兩三歲以前,不願意分享不叫自私,那是自我。因為這個階段,孩子完全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看不到、理解不了別人的需要。他們正全情投入在體內那個「自我」快速拔節生長中。若孩子到了五六歲仍然不懂得...

孩子有這個壞習慣,滿足TA比吼娃管用一萬倍!

最近很多家長向我反映,孩子自從入園後,遇到的大都是爭搶以及攻擊這些事兒。甚至在孩子的書包里,常常發現不屬於他的「新物品」……昊昊媽:周末我幫兒子收拾玩具,意外發現多了12色蠟筆,於是問兒子。兒子...

你的孩子都是自願 分享 的嗎

在遊樂場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孩子還沒同意,父母輕輕說一句「你要分享」,就自己作主把孩子的玩具給了其他孩子玩。每當這時,當年冬天發生的這一幕就會在我眼前浮現。我常常在想,那個大聲指責別人不分享的...

孩子小氣,不愛分享怎麼辦?

你和孩子在沙灘上玩玩具,另一個孩子走了過來,想一起玩。你的孩子死死地護著玩具不讓他玩。一家人吃麥當勞時,你對孩子說:可以吃一根你的薯條嗎?寶寶的頭搖得像撥浪鼓一般。這些場景是不是家長們都覺得很熟...

孩子玩具被搶了,「讓」還是「不讓」?

小孩子在一起玩耍,讓大人覺得最尬的場景是什麼?答案是:爭東西!特別是每當熟人之間的孩子發生爭執,大人總是要客套地教導一番:「寶寶,把這個讓給弟弟,弟弟比你小。」「寶寶,大方一點,給姐姐玩一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