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和孩子溝通,溝通才有效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親子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孩子越大,親子溝通的問題就會學凸顯出來。
常有父母發愁地跟我說:真不知道如何跟孩子交流 ,總是沒說兩句就沒話說了,想再問點什麼他還嫌我煩。
也有少數父母擔憂地告訴我:我沒讀過什麼書,孩子越大就越擔心,不知道該跟他聊些什麼啊。
父母擔心是對的,這種擔心折射出了親子溝通的重要性。
孩子越大,親子溝通的問題就越會凸顯出來。
如果我們能夠掌握一些溝通技巧,那麼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也許就會更近,很多教育上的問題,也就不成其為問題了。
誤區一:問的問題太寬泛,孩子沒法回答
建議:問小,不問大;問具體,不問抽象
很多父母愛問下面的問題:「你今天在學校做了什麼啊?」「你今天有沒有很乖?」「你在家聽話不聽話?」通常孩子一臉迷茫地回答:沒做什麼/乖/聽話……
然後,話題就進行不下去了。
孩子的思維能力還無法理解抽象事物。
所以,想與孩子對話,要避免問太寬泛的問題。
不妨從具體的小細節問起:「你在學校上了什麼課?課上都學了什麼有意思的東西呀?」「你有幾個好朋友呀,他們都叫什麼名字呀?」「你今天玩了什麼好玩的遊戲呢?」……
如此可以了解孩子做過什麼,喜歡什麼樣的東西和人。
孩子回答的過程中,還可順便觀察孩子的情緒反應,判斷孩子的好惡。
誤區二:把質問當聊天
建議:問感受不問結果
有些父母比較嚴厲,或者自己比較忙,他們跟孩子說的話往往是這樣的:「功課寫完了沒?」「琴練了嗎?」「這回考試考了多少分?」除此就沒別的柔軟些的話可說了。
父母這樣問話,關注的多是孩子做事的結果。
對話通常以問句的形式開始,一旦孩子的回答是否定的,就會以一番斥責終結談話。
父母向孩子問這種話,自己覺得是對孩子的督促和管教,尤其親子共處時間少的話,更希望把握有限的時間好好「管教」孩子。
但這種問話在孩子聽來卻是極其枯燥又冷漠的。
孩子會認為:父母對我的關注是有條件的,他們只在乎我的「成功」,根本不在乎我的真實需求和感受。
長此以往,不僅親子關係會變得疏遠,孩子的自我建構也會遇到很大的問題,這種教養條件下長大的孩子,要麼變得逆反,要麼害怕失敗,怯於嘗試新鮮事物。
父母們不如換種問法:
「功課還順利嗎?我看你似乎剛才有些煩呢?」「你覺得哪些課程比較有意思?」「你最喜歡彈哪一首曲子?我很想聽一聽呢!」
這樣的問話方式更關注孩子個人的感受、喜好,大人是以蹲下來的姿勢進行傾聽的。
孩子會覺得:我是被看見的、被理解的、被愛著的。
如此,孩子自身就會充滿力量,能自己去解決遇到的問題。
誤區三:總是以「你」做問題的主語,只關注孩子個人情況
:問問孩子身邊的別人,減少孩子的牴觸和防禦
很多父母常常擔心孩子在學校里犯錯誤、搗蛋,就會直接問:你今天在學校有沒有搗亂?/你今天沒跟小朋友打架吧?
這種問法,要麼會引起孩子反感,要麼將「搗亂」「打架」等負面信息傳遞給孩子,並在孩子心裡夯實了,最終把孩子推向那些負面暗示。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採取迂迴戰術。
想了解自己孩子的情況,就問問別人家孩子,比如下面這樣的對話:
媽媽:「你們班上今天哪個小朋友被批評了呀?」
孩子:「XXX被批評了。
」
媽媽:「哦?那他做了些什麼事被批評了呀?」
孩子:「他上課說小話了,說了好幾次。
」
媽媽:「哦,那老師肯定得要很嚴肅地懲罰他吧?」
孩子:「嗯!老師讓他罰站了!」
媽媽:「那老師有沒有這樣懲罰過你呀?」
孩子:「沒有,我不會說小話的。
老師表揚我了呢!」
如此,我們就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大體表現,學校里的老師如何授課,上課的一些具體情況等。
當然,還可以以同樣的方式去問誰被表揚了,誰吃飯好,誰愛打架等等。
這樣的溝通,也能夠幫父母看見孩子在群體中的位置、對同學的行為有什麼樣的評價,從而去把握孩子在我們看不見的時候是如何行為處事的。
了解了這些,就能在平日裡對孩子進行更加有的放矢的引導。
誤區四:時時不忘「教育」孩子,尤其是發現孩子有錯誤的行為或者觀念時
議:只共情,不批評否定
大人在跟孩子聊天的時候,總是容易顯得高高在上,正確無比。
比如下面的對話一般都很常見:
孩子:我不喜歡那個小弟弟。
大人往往會接著說:人家比你小啊,你應該要懂事些啊!
孩子:學拼音真無聊啊!大人:拼音是很重要的,blablabla……
還有很多時候,原本親子間聊得挺好的,但是一旦孩子在放鬆的狀態下,告訴了大人一件自己的小事件、小秘密,或者自己曾經犯過的某個錯誤,大人會立刻翻臉,變成義正言辭的「法官」,站在道德與規範的制高點上,企圖對孩子進行及時的「拯救」。
譬如下面的對話:
媽媽:今天在學校有什麼好玩的事情沒?
孩子:可多啦!今天XX放了一個大臭屁,我們都笑啦!我們還在操場跑步了,我跑了第一……
媽媽:嗯,不錯呀。
看起來你和其他小朋友都玩得很好啊!他們都很喜歡你吧?
孩子:是啊,不過,XX今天打我了。
媽媽:噢?為什麼?
孩子:因為我想玩皮球的,他不許我玩。
媽媽:那你怎麼辦呢?
孩子:我就走開了。
媽媽:走開了?媽媽不是告訴過你,要主動爭取自己想要的嗎?再或者你也可以去告訴老師啊!你怎麼記不住呢?下次一定要記得膽子大一些啊,聽見沒有?!
談話到這裡基本上就失敗了。
孩子往往會閉嘴,低頭,不再說話了。
上面的談話,其實是媽媽把自己內心對「不敢爭取自己權力」「太膽小」的憂慮,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而對孩子來說,皮球就是皮球,跟敢不敢表達/爭取自己的需求/權利,並無任何關係。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這樣去跟孩子溝通:
孩子:因為我想玩皮球,他不許我玩。
媽媽:哦,那你怎麼辦呢?
孩子:我就走開了。
媽媽:那你那會兒是不是挺難受的?(關注孩子的情緒感受,表達共情)
接下來,有兩種可能性的回答,和父母的應對辦法。
若孩子回答:也沒事啦!他想先玩皮球,我就玩別的去。
等他玩好了,我再玩!——這種回答表示,「挨打」事件只是一個小朋友之間正常的小衝突,且並未對孩子的情緒有任何影響。
那麼,父母也就不必再把關注點過多放在這件事上面,繼續聊其他的就好了。
若孩子回答:是啊,我還有些生氣。
我就是想玩那個皮球啊。
——這種回答表示,孩子的確對這件事心懷芥蒂。
媽媽仍然不能著急上火,正確做法應該是繼續傾聽,並稍作引導:
媽媽:哦,你有些生氣啊。
那你覺得應該怎麼辦呢?比如下次你還想玩,遇到他阻止你,你打算怎麼辦呢?
從而引導孩子主動思考解決辦法。
當然,除了上述幾大誤區需要避免,親子溝通時的肢體語言也很重要。
以下是我的幾個提醒:
1.溝通時,要與孩子有目光交流;
2.孩子小的話,就蹲下來,平視孩子;
3.孩子喜歡大人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摟摟他的肩等。
這類親密動作,會讓孩子感覺到你的愛意,讓你們的心,靠得更近;
4.無論孩子的話有多好笑、幼稚,都要保持誠懇的態度,不要隨意發笑,否則,孩子會認為你在嘲笑他,而不願意再跟你說話;
5.不要一邊看手機,一邊用「哦」「嗯」之類的語氣詞敷衍孩子;
6.有時候,孩子會說出一些讓你吃驚、甚至反感的話,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和臉上的表情,保持淡定,先聽孩子說完。
讓孩子在你面前暢所欲言,比立刻解決你所認為的那個「問題」更重要。
等孩子說完,再客觀地就事論事不遲。
「下星期還想去幼兒園嗎?」 「想!」(轉給家長)
開學已經一周了,寶貝在幼兒園適應得怎麼樣了?喜歡班上的老師嗎?有沒有交到好朋友呢?……當家長帶著滿腔關心問孩子時,常常會「吃閉門羹」,因為他們要麼詞不達意,要麼惜字如金,和你完全不在一個頻道!
親子溝通太難了,四招幫您高效解決(原創)
親子間高效溝通的四種品質——傾聽、感受、詢問和引導某種程度上,言傳勝於身教。因為,語言是塑造心靈的工具。——作者「孩子不願意聽我說話,幾乎不給我和他溝通的機會。」「有的時候,還沒有等我還沒說話,...
與幼兒園老師溝通,實用技巧你get到了幾個
「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了」。放學接她出來,冷不丁她來一句。「為什麼呢,剛才從幼兒園出來的時候不是很開心嗎?」我稍感意外。「嗯,因為老師今天批評我了。」「被老師批評也很正常啊,如果你哪裡做的不對,...
孩子不聽話?錯的可能不是孩子,是你!
路路媽最近特別發愁兒子不聽話:△ 不好好吃飯,大人批評一兩句,兒子直接把碗筷往地上扔;△ 馬上到去幼兒園的時間了,非要在家玩積木,怎麼說都不走;△ 說了很多遍不要在公共場所大呼小叫,可孩子好幾次...
上幼兒園了,聰明的家長絕對不會問的11個問題,保證孩子愛上學!
眼瞅著就到9月份了,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有一批寶寶,離開父母的懷抱,走進幼兒園的大門。寶寶離開父母,會遇到各種不適應的情況,而自己又不會表達,所以只能選擇用哭鬧來宣洩自己的情緒。當父母的真是看在眼...
家長暴踢虐童教師:「你們就是欠揍!」讓孩子說出糟糕經歷,不難
昨天有網友爆料,北京某知名幼兒園現老師惡性虐童事件,三名涉事教師兩名無從業資格證,最小的涉事老師僅17歲……孩子家長在得知孩子被打後,去學校調取了監控錄像,發現老師有摔孩子和踢孩子的現象,並且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