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孩子不聽話,是你不會這4招!好媽媽都要看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古說:一提到與孩子的溝通問題,父母總是一肚子怨氣,其實問題不是出在孩子身上,出在家長身上。

我一位同事,他孩子剛上初一,有次她向我們抱怨:

「孩子都不跟我們說話,我們主動跟他說話,他不是不理我們,就是說我們煩。

有時候多說他幾句就開始發脾氣。

現在都不知道怎麼跟他說話了!」這位媽媽是一邊說一邊抹眼淚。

平時她見孩子不理她就會說孩子幾句,她先生則是在一旁唉聲嘆氣,一臉的無奈。

而一般情況下,坐的遠遠的兒子則一臉的冷漠,冷冷的說:「我說的話你們聽過嗎?」

為什麼孩子會這樣?

1.是權威式的單向溝通。

溝通應該是你也說,我也說,咱們兩個都有表達自己情感,想法的機會。

可是在家庭里父母和孩子是如何溝通的呢?很多父母自認為我是父母,我就是老大。

他們有一種家長的心態,所以當他們跟孩子溝通的時候,情況是這樣的:

我是家庭的統治者,你是被統治者。

我是家庭的管理者 ,你是被管理者。

我是教育者,你是被教育者。

父母在以一種高高在上,很有優越感的姿態,由上而下的進行著溝通。

而且向來是他們說了孩子必須聽,如果孩子不聽,他們就開始憤怒,憤怒不管用的時候就開始武力鎮壓。

這樣的溝通孩子怎麼可能願意接受呢?

想要和孩子有好的溝通,我們需要先從家長的主席台上走下來,和孩子處於一個水平線上,甚至對於更小的孩子,我們需要蹲下身來,當我們跟孩子視線平等之後,以一種尊重的心態去跟孩子溝通。

而不是我說著,你仰頭聽著,你沒有

2.父母不能理解孩子。

父母總是根據自己的固定思維模式去理解孩子,卻沒有想過孩子是獨立的,成長的。

特別是有些時候孩子說的話,父母根本沒有解讀正確,甚至出現誤解。

比如:一位媽媽端著一盤蘋果過來了,看著年幼的兒子突然想到了前幾天給孩子講的孔融讓梨的故事,就故意問孩子:「這裡最大的蘋果給誰吃呢?」兒子把最大的蘋果拿到手裡,然後拿了一個小蘋果給媽媽了!

媽媽很傷心,感覺我剛剛給他講過道理,他都不知道把大的給我吃,哪怕做做樣子呢!怎麼養出這樣的兒子。

媽媽越想越氣就對兒子說:「媽媽很傷心,你不把大蘋果給我吃!」兒子把蘋果轉過來說:「我看到蘋果上有蟲子眼,怕不好吃,所以給了媽媽沒有蟲子的小蘋果!」果然蘋果上有好幾個小洞。

成長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接受孩子每天都是新的更容易讓我們理解孩子傳達的信息,同時多問問孩子為什麼,可以讓我們發現孩子言行背後的秘密。

3.自己的方式去愛孩子,而不是給他自由的空間。

孩子越來越大,有可能已經和父母一般高了,他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

孩子放學一回家就說「媽,今天我要看《跑男》」,一些父母會感覺看那些東西幹嘛啊?學壞了怎麼辦?

往往父母會直接拒絕「看什麼看,學習去。

」孩子剛想分辨兩句說看鄧超多厲害,可以演電影,唱歌還能導電影。

不等孩子說完呢,我們就開始稀里嘩啦的給孩子一頓的批評,從孩子是如何不好好學習,到自己為孩子的付出,說的孩子垂頭喪氣,悶悶不樂。

父母的觀念就一定對嗎?不一定吧!

我遇到過一位媽媽,原本生活在農村,後來考學出去了,嫁了一個類似的丈夫。

這位媽媽覺得自己小時候家裡條件一般現在我有條件了,我就要給孩子最好的。

為了給孩子買鋼琴起早貪黑的工作,經常加班。

然後花了三萬元給孩子買了一架鋼琴。

自己每周要像日本兵押送俘虜一樣帶著孩子去學琴。

每天孩子逼迫孩子練習,每天練不夠時間不讓睡覺。

一天這位媽媽哭著來找我了,說自己怎麼養了這麼個不孝順的兒子。

我問怎麼了?原來是孩子跟老師說我媽打我的時候像惡魔,孩子還經常說媽媽是大灰狼,自己是可憐的小羊羔。

老師擔心孩子心理有問題,所以叫家長了。

她傷心的說「孩子他爸啥都不管,從孩子出生就扔給我,我給他我所有能給的東西啊!為了他我放棄了升職的機會,只要條件允許的興趣班我都給他上,結果他這麼說我。

我做這一切不都是為他好嗎?」

我小心翼翼的問「您不覺得自己對孩子的要求太高了嗎?」

「是啊,不高能行嗎?國際學校的孩子都這樣,他們家三代單傳將來都指著他呢!」

這是愛孩子嗎?一邊強迫孩子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一邊高呼我是為了你好,其目的不過是培養一個家族的傳承者而不是尊重孩子的天性,這是愛嗎?這是赤裸裸的愛的綁架啊!

愛孩子,首先是尊重孩子是獨立於自己之外的一個人,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興趣愛好,而不是讓孩子去完成自己當年沒有完成的願望。

當父母一味的堅持自己的想法,而不肯聽孩子內心的聲音的時候,孩子只能逃離家庭,小的時候他也許跟老師說說,再大點有了自己的朋友圈,他就會進入「第二個家庭」,找朋友,用不良的行為來反抗父母的行為。

4.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回應

比如孩子很開心的跟你談一些時事或者娛樂,好玩的東西

「媽,美國大選希拉蕊領先了,你知道為什麼嗎?」明天跟你談「媽,鄧超出新電影了。

可好看了,改天我們一起看去吧!你知道嗎?鄧超不但是演員還是導演和編劇,多厲害啊!」

父母在幹嘛呢?「美國大選跟你有啥關係,又不考這個,背政治去吧 這才是你應該關心的事情。

」「光知道玩,學習去。

孩子關係心國際局勢,崇拜一個有正能量的明星沒什麼不好啊!可是我們都不耐心的去聽他所想,他所感興趣的事情,三句話不離學習,孩子能想和我們溝通嗎?

成人都知道我要是想和別人關係好,我首先應該研究一下他的喜好是什麼,然後說他感興趣的話題,怎麼到了自己孩子這邊就恰恰相反了呢?一味的自己對什麼感興趣就對孩子談什麼,還不許孩子有自己的意見!

接受孩子的想法,觀點,從談話的細節中找尋積極的東西帶入到孩子身上,孩子自然就願意和我們交談了。

如何和孩子更好的溝通

1.理解孩子。

對於十幾歲的孩子和十一二歲的孩子來說,不要認為他們是針對你的。

要知道這是正常的,如如果你學會了良好的傾聽技巧,這個階段就會過去。

2.當孩子在和你說話時,你要傾聽。

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建議建立「親密時間」,在親密時間裡只是傾聽,不評價,不建議。

跟孩子溝通的時候,親密時間就更重要了,在這個時間段我們對孩子採取不批評,不建議的方針,只是跟孩子說話。

時刻的管住自己的嘴,認真聽孩子說,孩子有了委屈,遇到困難能不想著回家和父母談談嗎?

要對孩子所說的事情問些問題,即便是電子遊戲或者你不太了解的事情,要讓孩子看到你的興趣。

很多孩子不再和父母說話,是因為父母很快就會露出不贊同的表情,或者很快就開始說教。

要學會閉上嘴巴聽。

試著將自自己的回應限制為「嗯、哦」。

你會驚訝地發現,當孩子感受到有人傾聽時,她會說那麼多。

3.停止說教和語言暴力。

要用一種尊嚴和尊重的方式說話,然後就等待。

孩子們是從大人的行為中學習的。

4.自我暴露

通常孩子如果遇到了什麼高興的事情時,會情不自禁地告訴周圍的人,但是,如果遇到一些不高興的事,對於比較安靜的孩子,就不一定會主動說出來。

如果你知道孩子是因為什麼事情而不高興,或者是因為什麼事情正在難過或生氣,但是他卻不敢仔細地表達出來。

那麼你也可以嘗試講講自己小時候類似的經歷,同時講講自己當時的感受是怎樣的,再進一步慢慢引導孩子去表達自己,表達感受和情緒。

只要我們多一點耐心,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相信我們會達到親子間暢快的溝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爸爸媽媽要學會傾聽寶寶的心裡話

在寶寶出生以後,還不會說話的時候都是通過肢體語言和爸爸媽媽交流。看到寶寶皺眉頭,媽媽會知道要給孩子換尿布了;要是寶寶笑了,媽媽也會覺得很開心。原因在於寶寶現在還不知道語言,所以和爸爸媽媽交流的時...

這樣教孩子,會導致孩子在爸媽面前頂嘴

一位媽媽的苦惱:我的女兒一直都挺懂事的,可是自從上初中後就變了。我讓她往東她偏往西,越來越不聽話,而且還學會了頂嘴,真是氣死我了。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苦惱,其實孩子跟家長頂嘴一般都是有原因的。...

孩子不願意和父母交流,其實是因為這3個原因

韓劇《請回答1988》中,正煥不願意和媽媽交流讓媽媽很苦惱。新買的運動鞋被高年級同學搶走了,考試得了第一名,各種開心和不開心的事情都不會和父母分享。而相比同巷子一起長大的善宇,和媽媽無話不說,學...

用傾聽代替吼罵,你不知道對孩子有多重要!

我一個朋友,面對老公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一直在抱怨:爸爸認為孩子要多練習寫字,以後長大就會更聰明學習更棒!於是買了好幾本描紅本來給孩子每天練習,而且一寫就是兩三頁,剛開始孩子還乖乖地完成爸爸的任務...

兩個字,就能拉近你和孩子的距離

很多時候,父母和孩子完全不在一個頻道才是造成孩子無法和父母溝通,家庭關係不和諧的主要根源。我們在孩子面前關上了傾聽的耳朵,卻打開了訓斥與責罵的嘴巴,孩子不反感才怪!1 傾聽是與孩子成功溝通的橋樑...

孩子,你在想什麼?

在家庭教育過程中,這種情況其實非常普遍。孩子五六歲以前,心裡在想什麼,家長很容易能捕捉到。當孩子慢慢長大,開始上學,和同學們有更多的交往,開始通過更多渠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