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最好的關係——成為彼此的好朋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是父母最大的希望,任何事業上的成功,都彌補不了孩子教育的「缺失」。

而對孩子教育的關鍵,是首先和孩子做真正的朋友。

有人說,如果把管教當作是父母對孩子主要手段或目的,那麼在做父母的本質上,就註定要失敗了。

做父母主要的工作其實是多去理解孩子,做他們的朋友,然後鼓勵他,幫助他,幫他出主意,做他的軍師,了解孩子在想什麼,和孩子像朋友一樣相處,這樣才能夠真正地促進孩子各方面的健康成長。

那麼,我們該怎樣才能和孩子成為好朋友呢?

要有強烈的平等意識

家長要明白,孩子雖然是借父母而來,卻不屬於父母。

孩子有獨立的人格,有獨立的思想,父母沒有權利硬性支配或者決定孩子的一切。

當你對孩子有要求,也要允許他要求你。

對孩子的要求自己先做到,那才是平等;如果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動不動就用「我是大人,你是孩子」作為理由,單方面要求孩子做到,不僅缺乏和孩子做朋友的誠意,也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

遇到事情要多和孩子商量,讓孩子說出他的想法,並尊重他,這樣能夠讓孩子覺得他是受到尊重的,他在被尊重的同時也會更加尊重父母,不搞「獨斷主義」。

父母要切實的認識到,兒童有著與成人完全不一樣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有著和成人完全不一樣的認知規律和思維模式。

不能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孩子,更不能用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

要用平等對話的態度,尊重並遵循孩子獨有的生長發育規律,依律而行,順勢而為,才會讓孩子健康成長。

要學會巧妙地和孩子溝通

溝通是很多家長在和孩子相處時最頭痛的事情了。

經常有家長形容自己跟孩子交流是「左耳出右耳進」。

看到孩子毫不在乎的樣子,不禁怒火中生,一不小心就發飆了。

其實造成家長與孩子無法溝通的主要原因有下面這幾點:

沒有認真傾聽孩子說話

孩子在小的時候,有什麼事情總是要說給家長聽。

但有些家長因為工作忙而習慣性忽視與孩子的交流,沒有養成傾聽的習慣,沒有讓孩子感受到我們認真傾聽的誠意。

導致孩子長大後根本就不知道怎麼去和父母交流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也會覺得沒有必要和家長溝通了。

認真傾聽,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同時學會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所以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把話說完,不要隨意就打斷孩子的說話,要在孩子說完之後自己再說。

其次,不僅不要打斷孩子說話,還要鼓勵孩子說話。

傾聽時,家長要充當的角色是「朋友」——理解者、尊重者、同情者、疏導者,而不是法官,不是裁判。

沒有在對的時機溝通

孩子正在思考問題,或者是玩玩具玩得正起勁的時候是不想與人交流的,但是很多家長卻偏要在這個時候和孩子聊聊。

這樣做的結果肯定是孩子聽得不耐煩,家長也講得很累。

此外,家長和孩子溝通時的內容太複雜或者是沒有重點,都會讓孩子聽不懂家長想要表達的意思,孩子只會嫌囉嗦,根本不知道家長在講什麼,當然會左耳進右耳出了。

溝通的方式不正確

很多家長在和孩子聊天的時候還是保持一種高高在上的心態,也會對孩子說出類似於「我說的還會有錯?」「你應該聽我的」這種話,或者是直接嚴令孩子按照自己說的做。

這樣的溝通根本就不叫溝通,叫下命令,這是最令人反感的一種交流方式。

家長要避免用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不能用 " 我命令你 ......"、" 我警告你 ......"," 你最好趕快 ......"" 限你在五秒鐘內 ......"、" 我數到一、二、三 ...... 否則 ......"" 你應該 ......"," 你真笨 "、" 你好壞 "、" 你太讓我失望了 "、" 不可以 ......" 等帶有指揮、命令、警告、威脅、責備、謾罵、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

溝通話題不對

家長和孩子的溝通中,要注意經常變換新鮮的話題:經常變換新鮮的話題。

能引起寶寶的興趣,例如:" 你猜猜看今天我發生了什麼事 ?"、" 你知不知道為什麼小寶寶最喜歡恐龍 ?"、" 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來到地球 ......" 等問題,相信會比 " 今天過得好不好 ?"、" 快樂不快樂 " 更能引起寶寶的交談興趣。

因此,在與寶寶的溝通中,爸爸媽媽要記住,寶寶也是一個話語主體。

所以,在和寶寶交談的時候,不要只顧表達自己的想法,還要認真對待對尊重寶寶的看法,並與寶寶進行良性的互動。

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很多家長會把孩子的事情當做笑話講給朋友聽,這樣的做法會降低孩子心裡對你的信任度,慢慢就不會把自己的事情告訴你,因為他會擔心你再次把他的事情說出去。

不管多大的事情都要在徵得孩子的同意後才能講給別人聽,這是對人最起碼的尊重,包括孩子。

此外,不要當著別人訓斥、指責孩子;不要當著別人的面嘮叨孩子曾經說過的話或做過的事,使他感到難堪。

兒童是有自尊心的,如果我們在教育兒童時忽視他們自尊心的存在,常常對他們批語指責、甚至打罵,不注意給孩子留「面子」,常在孩子同伴面前或外人面前數落孩子的不是,責罵懲罰孩子,使孩子在同伴中抬不起頭,沒有地位,這樣不僅達不到教育目的,反而大大刺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激動孩子的憎恨,敵對和緊張情緒,促使孩子養成報復,自卑的不健康心理。

信任孩子,支持孩子的各種嘗試

不管孩子決定做什麼事情,或者是用什麼樣的方法去完成一件事情,家長都應該相信孩子的方法是可行的,並且鼓勵他去嘗試。

即使是一些看起來偏離了常理的方法,說不定也能成功,一味地否決孩子的想法只會對孩子造成打擊。

家長可以幫忙充實寶寶的生活經驗。

親子對談的題材,往往來自生活之中,因此培養寶寶一顆敏銳、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

父母可以帶著寶寶觀察身邊的各種事物,如身邊的花花草草。

路上車子的顏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著打扮、說話內容、百貨櫥窗、林林總總,都可以作為談話的素材,寶寶的觀察力會自然而然地提高。

合理引導孩子

孩子還小,不免得會犯錯,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既不能置之不理,又不能言辭激烈地批評他做得不對,否則又回到了那個高高在上的家長的形象。

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當孩子犯錯後,家長還是要給予孩子適度的懲罰與批評。

要心平氣和地告訴孩子他錯在哪裡,懲罰他的目的是什麼。

與任何人溝通都應該站在雙方平等、尊重的基礎上,和孩子也一樣,當你能夠以平等的思想和孩子交流溝通後,孩子自然而然就會信任你,向你吐露心聲。

在平時,家長還可以主動幫助孩子分析他面臨的問題。

這樣的做法也可以避免孩子走一些彎路,而且還能在孩子心裡為自己塑造一個高大、睿智的形象。

但是家長也不能替孩子把所有問題分析好,應該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同時也要避免反覆多次的談話。

否則容易使孩子反感,而且溝通的效果也不能與次數或時長成正比。

所以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要把握好程度,把重點講清楚了就行,留一點空間讓孩子自己去思考。

教育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和孩子做真正的好朋友

以平等對話的姿態伴隨孩子成長

在這過程中

我們自己也會一點一點地發生改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用傾聽代替吼罵,你不知道對孩子有多重要!

我一個朋友,面對老公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一直在抱怨:爸爸認為孩子要多練習寫字,以後長大就會更聰明學習更棒!於是買了好幾本描紅本來給孩子每天練習,而且一寫就是兩三頁,剛開始孩子還乖乖地完成爸爸的任務...

如何與孩子成為朋友

有人說,如果把管教當作是父母對孩子主要手段或目的,那麼在做父母的本質上,就註定要失敗了。做父母主要的工作其實是多去理解孩子,做他們的朋友,然後鼓勵他,幫助他,幫他出主意,做他的軍師,了解孩子在想...

孩子不願意和父母交流,其實是因為這3個原因

韓劇《請回答1988》中,正煥不願意和媽媽交流讓媽媽很苦惱。新買的運動鞋被高年級同學搶走了,考試得了第一名,各種開心和不開心的事情都不會和父母分享。而相比同巷子一起長大的善宇,和媽媽無話不說,學...

家長會和孩子溝通嗎?如何讓孩子說出心裡話?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孩子也不會例外。家長總是認為孩子還小,沒有自己的想法。這種看似正確的想法,其實是荒謬的認知。孩子雖然年齡較小閱歷不足,但也是一個有獨立人格和個性的人。只不過生理和心理的不...

高中家長的這五種做法,正在使孩子遠離自己

現在很多高中家長向我反映,孩子太不好相處了,說多了就覺得你煩,說少了,還不了解他的情況,每天見面像見了仇人一樣。有的時候一天兩天甚至一個星期都不說話,感覺和孩子根本沒法交流。誠然,這種現象有可能...

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

現在,許多父母覺得不知道應該怎樣和孩子講道理,父母說得天花亂墜,孩子卻這耳朵進,那耳朵出,一不留神還可能被孩子反駁得不知該說什麼才好,為什麼父母和孩子間會發生溝通危機呢?怎樣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呢?

為人父母到底該不該打罵孩子?

中國自古對孩子的教育就信奉「不打不成人,不打不成才」,類似的老說法還有 「下雨天打孩子,閒著也是閒著」、「老子打兒子不犯法」、「棍棒底下出孝子」、「小樹不修不成材,小孩不打不成器」、「子不教,父...

沒有完美的孩子 所以不需要完美的父母

每為父母都希望能成為最完美的父母,但是其實世界上是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教育不出完美的孩子。所以我們家長只需要做剛剛好的家長,教育出剛剛好的孩子,其實就應該是完美的家庭教育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教育方式:父母該怎樣與多動症孩子進行溝通

孩子患了多動症,多數父母很頭疼,不知道如何是好。他們只能求助於醫生和心理醫生。 這時他們會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醫生身上,希望醫生幫助徹底地解決問題,但這種想法是 不現實的,從根本上幫助孩子解決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