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教育的六個誤區,家長有沒有中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的一生就像一次尋找快樂的探索之旅,如果父母不能幫助孩子儘快找到正確的人生方向,那麼我們幫他走的越快,就會讓他離幸福越遠。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的重視程度也明顯提高了,正確的教育理念,可以讓我們找到正確的人生方向,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道路上,但現在仍然有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理念上存在著諸多的誤區。

誤區一:溺愛過度,有求必應

溺:淹沒,沉迷不誤,過分。

行為特徵:全家人以孩子為中心,孩子說什麼是什麼,要什麼給什麼。

孩子的要求一概滿足;孩子做的事一概包攬;孩子犯錯誤一味遷就。

正是有了這樣的家庭教育,我們的孩子在走向社會後,束手無策。

誤區二:多物質投入,少時間陪伴

經濟大潮,讓很多人富裕了起來。

一些人以為所謂的家庭教育就是為孩子報各種課外班,給他們請最好的老師,讓他們接受各種素質培訓,培養他們的各種特長。

但他們自己卻沒有什麼時間陪孩子一起聊聊天,一起做做遊戲。

殊不知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親子」互動, 沒有了爸爸媽媽親身參與的家庭教育實際上已經變得名存實亡。

誤區三:重智商培養,輕情商培養

智商、情商、財商,這些對於一個人而言,都是很重要的。

但家庭教育主要是針對孩子的情商培養。

情商(EQ)是近年來心理學家們提出的與智商相對應的概念。

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與能力。

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觸的人,也是和孩子接觸時間最長、和孩子關係最親密的人。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首先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

而模仿是孩子最初的,也是最熟練的學習手段。

因此, 父母要以身作則,與其告訴孩子怎麼做,不如做給孩子看。

誤區四:期望太高,選擇單一

一些家長,當他們抱著自己剛出生的孩子,激動不已,就開始為孩子設計他們的「人生藍圖」,然而卻忽視了思想教育。

上學後,有的家長總希望孩子成績名列前茅,讓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特長班,也有的為孩子布置額外的家庭作業,不允許孩子外出參與
交往。

他們唯一的願望就是孩子今後能考上重點,但他們都忽視了孩子的素質如何。

過高的期望,
往往使孩子失去奮鬥的勇氣,會造成精神負擔,誘發嚴重的心理障礙。

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高,過分投入,相應的造成了期望的單一化。

有的家長,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想使在自己身上沒有實現的理想在孩子身上實現。

單一的期望使孩子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往往會造成人才的浪費,家長同志們,是不是任意一個孩子都能培養成為音樂家?

誤區五:只關注結果,不關注過程

大部分人在18歲前並不確定自己真正喜歡和適合做什麼。

在這之前我們學習的知識,除了奠定我們的知識基礎,打開我們的學習思路,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用實踐探索適合我們的學習方法,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分數的高低無法準確檢驗出我們是否學會了正確的學習方法。

比如有的孩子在小學時學習很努力,但學習方法陳舊,主要靠的是「死記硬背」,小學知識量少,尚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取得好成績。

但一旦上了中學,就會立刻感到學習很吃力。

誤區六:注重已願,違背他願

很多父母會把自己的人生夢想或人生意願強加給自己的孩子。

如果一旦孩子違背了或是達不到,就會萬分失望,甚至痛不欲生。

這其實違背了家庭教育的另外一個原則「以人為本」。

孩子是家庭教育的核心,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併合理地引導他們。

父母的人生不是兒女人生的過往, 兒女的人生也不應該成為父母人生的延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父母教育孩子的五大誤區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指路人,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父母往往是出於好心卻辦了壞事,在教育上的失誤,給孩子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早期教育、超前教育與親子教育之誤區

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有句名言:「嬰兒降生第三天開始教育就遲了兩天。」在心理學上,0—3歲為銘刻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所受到的任何影響(特別是一些情緒體驗)都會像刀一樣刻在孩子的心裡,不管孩子後來還有...